返回

河南省洛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水獭/树懒 承载/三年五载深情厚谊/苦心孤诣B. 厘清/黧黑 档案/兵来将挡   林深路隘/有碍观瞻C. 竹篙/蒿草  筵席/掩耳盗铃排忧解难/难能可贵D. 蓦然/招募 喟叹/问心无愧   满腹经纶/羽扇纶巾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遗憾   寂寥   消火栓   断章取义   甘之如贻      B. 渺小   伫立   金钢石   形销骨立   因噎废食C. 陀螺   忌讳   打圆场   铺张扬厉   适得其反      D. 搭档   视查   黄粱梦   众志成诚   以身作则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3分)3.古诗文默写(1)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李清照遭受国难家难时要“________”(《渔家傲》)表达的是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________,________”(《春望》)的慨叹。(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我们钦佩武汉人“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更敬仰全国驰援武汉医护人员“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情怀。三、名著阅读(共1题;共10分)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性格常同中有异,请结合下面两个章回内容,分析武松和李逵的“同中有异”。①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②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2)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请结合艾青《太阳》诗歌,具体说说“太阳”在诗中的寓意和表达的情感。四、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共2分)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一般来讲,医用外科口罩分三层,① 。最外层为防水层,可阻隔飞溅的液体;中间为过滤层,可有效阻隔0.3~1.0pm的微粒;内层为吸水层,可吸收佩戴者口鼻的水气。能否正确佩戴口罩,成为隔离病毒的关键。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吸水层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戴好之后捏一下鼻子上面的金属条,保证严密隔离。(1)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________(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14/14n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近日,全国首部战“疫”个人诗集《战疫九歌》公开正式出版发行。这部献给战“疫”一线的生命赞歌,由诗人秋月组合肖明葵、王继秋创作完成,分为家国、情牵、鼓角、共济、颂歌、悼惜、众生、凝思、祈愿共九章,以诗文、视频和音频全媒体形式向读者立体呈现,为战“疫”加油,为人间大爱与真情发声。该诗集有40诗歌,计3万6千多字5千多行,诗句优美灵动,深情感人,是一部向生命致敬的优秀文学作品。材料二漫画(见下图)(1)请给材料一拟写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2)上图的漫画作品获得了网民的一致好评,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简要分析其获得好评的原因。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5分)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在诗意之外①“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②杜牧《山行》,流传千古。寒山,石径,白云生处,人间烟火,构成清幽静美又不失生气的画卷,最终化为经典的审美意象。但,在诗情之外,其实有更值得关注的话题——白云生处的人家,究竟是怎样生活的。③产生这个想法,源于夏天在贵州的一次采访。正安县,石志村,一个村民散居山上山下的小村落,也是当地脱贫攻坚的前线。抵达石志村是一个阴天的下午。站在山脚下,当地干部对着面前的青山,一一指给我看:远处那几个房子,是我们村;那边半山腰,那一片房子,也是我们村;那边那个山尖尖,露出一点屋顶那个,对对对,也是我们村……我眯起眼睛眺望,厚重的云层遮住了夏日阳光,雾气缠绕在山间。几个灰色红色的屋顶,在绿色山体与乳白色云雾中影影绰绰,恍惚间有几分避世而居的幽远味道。④但我意识到,我不是来游山玩水的。定睛再看,层林之间并不见道路,山上的百姓怎么出门?当地干部笑答:有公路,新修的,树木挡着呢,但是早些年,可是真没有。14/14n⑤我们坐车往山上去。果如其言,绕过几道弯,一条新修的硬化路进入眼帘,沿着凌空延伸的电线,蜿蜒向山的深处。当地干部一路介绍:石志村一村之内,海拔落差超千米,以前,交通一直是个大问题。因为不通公路走不了车,物资流通只能靠人力,大物件进不去也出不来。住在高处的几户人家,靠山里的方竹笋等物产为生,论收入其实不算穷,家具家电也不是买不起,但是买了却运不进来。山上有人生病了,多是靠村医走访问诊。而村医出诊,想把整个村走一遍,要天亮出门天黑归,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爬山。这几年,省里推进硬化路“组组通”,分散居住的村民终于享受到车开到家门口的幸福生活……⑥耳朵里听着,心中便生出点感慨。“白云生处有人家”虽然如诗如画,但对于这些世居山上的群众来说,生活的富足与便捷,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可是在此之前,我虽也在不同的地方眺望过不同的山中人家,却只是在心里感慨过诗情画意,而从未思考过“诗中人”“画中人”的生活,而我们精准扶贫的干部就多了这方面的思考。⑦在精准扶贫的当下,我们的扶贫干部知道要“修旧如旧”,要“看得见乡愁”,更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面不仅有美好的传统意象,更有事关百姓福祉的发展要义,诗意与现实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统一。譬如石志村的一项重要物产方竹笋,并非种植而是野生,正因为这片幽静青山没有过度开发,使得方竹林得以安宁生息,多年来竹笋才盛产不绝,可以说是山之静美带来的实惠;又譬如,山脚下“稻田养鱼”的生态农业,竟引得常居江湖湿地的鹭鸟频频光顾这片大山,“青山飞鹭”成为让人难忘的生态景致。⑧在石志村崭新的硬化盘山道上,当地干部还说起一件事:之前没有路的时候,许多山上人家多年住在旧居,有时并不是因为盖不起新房,而是因为送建材上山的运费甚至比建材本身的价钱更高。而今,沿着硬化路盘山而上,路边处处可见村民热火朝天盖新房的情景,为这座青山带来了火热的生活气氛。这种火热的气氛让人感动,这其实就是充满时代气息的新诗意。(作者:贾飞黄。)(1)选文从“我”的视角讲述石志村发生的变化,请简述这样写的好处。(2)请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3)文章第⑤段写石志村的交通状况时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请具体分析。(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标题“在诗意之外”的理解。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农历①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历法一般被称作“公历”,是发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历法。而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另一套被称为“农历”的历法。公历的元旦是值得庆祝的节日和一个新年的开端,但中国人内心中更加认同的“新年”,则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中国人最重视的端午、中秋等节日,也是按照“农历”的日期确定的。②在公历产生的源头,月的长度也是基于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的,但在其后的演化中,公历不再寻求每月的长度与月相变化周期相符,而是追寻每年的长度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尽量相等。像公历这样以太阳公转为基准确定的历法,被称为“阳历”。而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30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各月的十五,人们看到的都是圆月,每个月的初一,人们看到的都是一轮新月。在农历中,每年的基本长度为12个月,月大30日,月小29日。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为了让季节与月份的对应关系保持相对稳定,农历采用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这种既考虑月相变化、又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被称为“阴阳历”有时,人们习惯把农历也称为“阴历”。但严格来讲,农历并不是只考虑月相变化的真正意义上的阴历。14/14n③现在使用的农历历法雏形,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形成。虽然详细内容已经难以考证,基本可以确定在战国初期就已经出现了《黄帝历》《颛项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这六种历法,被合称为古六历。这些历法构造的基本原则相同,均是在与月相变化相关的朔望月的基础上,通过19年中设置7个闰月的方式调整年的长度。其区别在于岁首位置的不同,也就是一年开始位置的不同。秦国将全国统一后,也将自己使用的《颛项历》作为全国统一的历法进行实施。④汉朝建立之初,各项制度都沿袭了秦朝的做法,《颛项历》继续得以使用。但由于《颛项历》对朔望月的计算不是非常精密,一百多年来累积的误差,使得十五晚上月亮不圆的现象开始出现。公元104年,一些负责观星的官员发现,当年十一月中的一天,诸多与历法有关的天文现象将在那一天集中发生,是理想的改历机会。于是,汉武帝下诏书召集天文学家开始改历,形成了《太初历》。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完整统一、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⑤《太初历》已经相当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这部历法以冬至所在之月为十一月,以正月为岁首,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月大30日,月小29日。在这部历法中,还首次明确提出了我们目前仍然在使用的24节气。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为基础制定的。在公转轨道上,地球每转过约15度,则会到达一个新的节气,这样一年里就会有24个节气。因为地球上季节的更替与太阳公转相联系,所以同一地区在同一节气时的气温、光照、雨水等条件基本固定,从而使节气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此外,《太初历》规定,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将被加入一个闰月。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⑥在《太初历》之后,历法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历法,进一步解决了历法测算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制定《乾象历》的东汉皇室子弟刘洪,就发现了月球的运动并不均匀这一事实。而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在制定《大明历》时,把岁差的概念引入到了历法之中,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确定冬至点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历法计算的精度。由元代郭守敬组织制定的《授时历》中提出365.2425天为一年,和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年的周期只差26秒,登上了我国古代历法的最高峰。目前我们使用的农历,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测算的,而其基本指导原则来自于明末崇年间编写的《崇祯历书》。(作者:李会超)(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依据第②段画线句,并联系全文说说“闰月”是什么意思?“特定的年份”是怎么确立的?(3)第⑥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由元代郭守敬组织制定的《授时历》中提出365.2425天为一年,和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年的周期只差26秒,登上了我国古代历法的最高峰。七、对比阅读(共1题;共17分)9.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小题(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14n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①,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②,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有删改)①以愚触罪:唐宪宗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政治失败,被贬永州。愚,指此事。②愚公谷: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刘向《说苑·政理》曾记载此谷名称的由来:“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翁,问曰:‘是为何谷?’对曰:‘愚公之谷。’桓公问其故,曰:‘以臣名之。’”③龂(yín)龂然:争辩的样子。④混希夷:指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B.渔人甚异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C.乃大惊 乃记之而去D.皆出酒食 不复出焉(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有人说,语段(一)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写人。请做简要分析。(4)语段(一)是陶渊明为《桃花源诗》作的序,语段(二)是柳宗元为《八愚诗》作的序,自序往往表明作者的旨趣,请分析两个语段表达主题的方法有何不同。八、诗歌鉴赏(共1题;共6分)10.古诗赏析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14/14n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________之感。(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九、作文(共2题;共10分)11.题目:追梦路上一直有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瓷器易碎,磕磕碰碰难免出现破损,常让爱瓷之人痛心不已。锔瓷就是将已经破损的瓷器修复好,让曾经破损的瓷器展现出新的美感。锔瓷需要根据瓷器的年代、器型、破损部位等,设计不同样式的锔钉或花钉,对瓷器进行修补、装饰。镶入锔钉或花钉的瓷器复原再生,变成另一种独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展现出一种新的美感。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14/14n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解析】【分析】A.tǎ/lǎn、zài/zǎi、yì/yì;B.lí/lí、dàng/dǎng、ài/ài;C.gāo/hāo、yán/yǎn、nàn/nán;D.mò/mù、kuì/kuì、lún/guān;故答案为: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音题,要积累词语,注意声调。特别是多音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2.【解析】【分析】A.“甘之如贻”改为“甘之如饴”;B.“金钢石”改为“金刚石”;D.“视查”改为“视察”;故答案为:C。【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二、句子默写3.【解析】【分析】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既需要背诵、理解和记忆,也需要书写正确。如“生、风鹏、侧畔”等。故答案为:(1)海日生残夜(2)九万里风鹏正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评】中考中古诗文默写包括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前者需要考生结合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后者要结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三、名著阅读4.【解析】14/14n【分析】(1)武松到东京交付了差事回来,到得哥哥家中,得知哥哥因为心疼而死,当下心中已有诱惑,却不动声色,只是心中悲伤。次日找到何九叔与郓哥问明了情况,带着三人去找县官告状,县官因为收了西门庆钱财,只是不理会。后武松回家,从嫂嫂和王婆问得了口供,先杀嫂嫂,再杀西门庆。武松押着王婆,提着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人头到县衙投案自首。黑旋风李逵为了逼迫美髯公朱仝上梁山,杀死了朱仝看护的小衙内,朱仝震怒,虽然在雷横、柴进、吴用等人的劝说下答应梁山入伙,却发誓不肯和李逵同在梁山。吴用等人只好将李逵留在小旋风柴进的庄园,等到朱仝气消了再来接他。李逵在柴进的庄园住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柴进接到家住高唐州的叔叔柴皇城写来的书信,要他前往高唐州,李逵也跟随前往。来到高唐州柴家,柴进见到了重病在床的叔叔,才知道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要抢占柴家的花园,还将柴皇城打伤,柴皇城说完就因伤重去世。这时殷天锡来到,逼着柴家搬出去,柴进据理力争,殷天锡还要打柴进,惹恼了李逵,冲上来一阵拳打脚踢将殷天锡打死。柴进大惊,急忙让李逵回梁山避难,仗着自己有祖先留下护身的丹书铁券没有走,结果被高唐州知府高廉抓住。高廉是奸贼高球的兄弟,根本不管丹书铁券,将柴进毒打一顿后关入了死牢。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武松与李逵两人同样勇武重义,好打抱不平,但武松行事周密,思虑周全,李逵却性格鲁莽,喜好冲动,做事不计后果。(2)《太阳》是现代诗人艾青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第一、二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第三节由第一、二节发展而来,暗示着光明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第四节作了直接抒情,要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诗中的太阳象征着光明、自由与新时代。诗人用“太阳向我滚来”象征着新时代必然的到来。光明的到来,不仅将使万物复苏,众生一片欢欣鼓舞,还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在第四节中,他把自己摆了进去,作了直接抒情,说他那陈腐、阴郁的灵魂已让太阳的火焰之手丢弃,再造了一个“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的新灵魂。表达了作者投身新时代,建设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故答案为:⑴示例:武松替兄报仇时,先调查情况,带人证和物证告官未果,又从嫂嫂和王婆那里逼取口供,并杀死嫂嫂和西门庆,最后去县衙自首,行事周全,有条不紊。李逵打死殷天锡,全凭一时冲动,还连累柴进挨打坐牢,差点送命。同是有勇有义、打抱不平,但李逵比武松多了鲁莽,少了理性,武松行事更为周密,考虑更周全。⑵示例:《太阳》在这首诗中,“太阳”寓意着“光明、自由、新时代”。诗人用“太阳向我滚来”指明新时代必然到来;太阳来后,大地上充满了一派生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新时代里投身新生活的愿望。【点评】⑴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⑵本题考查作家有关知识积累。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土地、太阳、火把、光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四、基础知识综合5.【解析】【分析】(1)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字,首句起到了点明说明内对象的作用。空白处前面提到了共分三层,后面内容根据“最外层为防水层”“中间为过滤层”“内层为吸水层”可知,按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这三层分别是什么。因此横线上的总起句可拟写为: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吸水层。意近即可。(2)画线句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或“否”即可。故答案为:⑴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吸水层;⑵删去“能否”或“否”。【点评】⑴道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的判断能力,要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⑵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五、综合性学习6.【解析】【分析】(1)根据“近日,全国首部战‘疫’个人诗集《战疫九歌》公开正式出版发行”可拟写标题为:全国首部战“疫”个人诗集《战疫九歌》公开出版发行。理由是这一标题从导语中提炼得出,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也可根据“是一部向生命致敬的优秀文学作品”拟写为:《战疫九歌》致敬生命。理由是这一标题点明了诗集的名称和主旨,能引起读者的关注。14/14n(2)第一问:看图可知,图中一个头部为热干面造型的卡通人物戴着口罩,坐在病床上,一个医生模样的人在对他进行询问与检查。隔离病房的窗户外面是头部同样为小吃造型的卡通人物,他们也都戴着口罩,手里拿着“热干面”“加油”的手牌,在为病房里的“热干面”加油。第二问:从立意上来看,病房里的“热干面”代表了武汉,窗外各种的“小吃”代表了全国各地。表现了们全国人民都和武汉在一起,为武汉加油鼓劲,共抗疫情。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漫画作者用热干面来代表武汉,用各地的代表性美食来代表全国各地人民。人物以卡通形象呈现,生动可爱,富有趣味。故答案为:⑴【示例1】全国首部战“疫”个人诗集《战疫九歌》公开出版发行。理由:因为此标题准确地点明了本则新闻的核心内容。【示例2】《战疫九歌》致敬生命理由:因为此标题点明了该诗集的名称和主题,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⑵示例:一个热干面卡通人物在隔离病房中接受医生检查,隔离窗外是全国各类小吃的卡通人物们,戴着口罩、手持“热干面”“加油”的手牌为其加油鼓劲。原因:①该漫画表达了全国人民始终和武汉一起,携手共抗疫情的主题。②该漫画角度和形式新颖,选取最能代表武汉地方特色的热干面和全国各地的美食,又以卡通头像呈现,既生动可爱,又极具趣味性。【点评】⑴拟写新闻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与归纳。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话语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可题就容易解决了。至于理由要么能高度概括新闻内容,要么引起读者关注。考生可灵活掌握。⑵这道题考查解说漫画寓意的能力。先仔细观察整体构图,注重细节(包括文字);再由主体特点联想构图要素的象征义、寓意;最后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六、现代文阅读7.【解析】【分析】(1)考查写作视角。读文可知,作者围绕我在石志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开,表现了曾经贫困的石志村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变换了面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更让读者信服。第七段中的“在精准扶贫的当下,我们的扶贫干部知道要‘修旧如旧’,要‘看得见乡愁’,更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面不仅有美好的传统意象,更有事关百姓福祉的发展要义,诗意与现实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统一”是作者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得到的感悟,表现了作者对扶贫干部的赞美,他们的扶贫工作富有成效,既保护了石志村的原有面貌,以让村民们过上了生活富贵,交通便捷的新生活。(2)考查赏析句子。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中的“那几个”“那边”“那一边”“那边那个山尖”“露出一点山顶的那个”中的“那”字,联系“当地干部对着面前的青山,一一指给我看”可知这是我在当地干部的指点下看到的真实场景,表现了当地居民们分布范围广,村庄面积大的特点。正是因为石志村有这种特点,所以才会有了下文扶贫干部们推进硬化路“组组通”的困难和让村民享受便捷又诗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扶贫干部的肯定与赞美之情。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是我们村”“也是我们村”“也是我们村”,是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同样强调了石志村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的特点。正是因为石志村有这种特点,所以才会有了下文扶贫干部们推进硬化路“组组通”的困难和让村民享受便捷又诗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扶贫干部的肯定与赞美之情。14/14n(3)考查分析描写方法。第五段中的“绕过几道弯,一条新修的硬化路进入眼帘,沿着凌空延伸的电线,蜿蜒向山的深处”是对硬化路的直接描写,“当地干部一路介绍”的内容是间接描写,表现了石志村以前的交通状况。过去与现在形成了鲜明地对比,联系第六段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虽然如诗如画,但对于这些世居山上的群众来说,生活的富足与便捷,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可知此处对比突出了石志村原本分散居住的村民在享受到了组组通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还享受着原有“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意生活。诗意与现实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统一。(4)考查赏析题目。联系文本内容可知,题目中的“诗意”指的石志村的居民们在高山上散居,享受着“白云深处”的诗意生活,“恍惚间有几分避世而居的幽远味道”。“诗意之外”指的是扶贫干部秉持精准扶贫的理念,坚持“要‘修旧如旧’,要‘看得见乡愁’,更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让石志村的居民们享受诗意生活的前提下,还享受到了现代生活的便利与快捷。题目“在诗意之外”,将诗意生活与扶贫工作联系在一起,生活的诗意之美与现实的富贵快捷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新颖别致,富有意趣。故答案为:⑴写我在石志村的所见所闻,透过我的视野呈现石志村的变化,容易让读者信服;表现了扶贫干部扶贫时,既保护了石志村原有的诗情画意的生活,又实现了交通便捷的新生活;表达了对扶贫干部“修旧如旧”精准扶贫理念的赞美。⑵【示例1】“那几个”“那边”“那一边”“那边那个山尖”“露出一点山顶的那个”词里的“那”字,表明我顺着当地干部的视野看过去,见证了石志村村民山上山下散居的范围广、面积大,为下文写扶贫干部推进硬化路“组组通”的困难和让村民享受便捷又诗意的生活埋下伏笔。【示例2】“几个房子”“一片房子”“一点房顶”中的“几个”“一片”“一点”数量词的运用,强调石志村村民山上山下散居的范围广、面积大,为下文写扶贫干部推进硬化路“组组通”的困难和让村民享受便捷又诗意的生活埋下伏笔。修辞方法示例:“是我们村”“也是我们村”“也是我们村”,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石志村村民山上山下散居的范围广、面积大,为下文写扶贫干部推进硬化路“组组通”的困难和让村民享受便捷又诗意的生活埋下伏笔。⑶新修的硬化路蜿蜒伸向山的深处是直接描写,村干部描述的石志村以前的交通问题是间接描写。这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形成对比,突出了分散居住的村民在享受着硬化路“组组通”带来生活便捷的同时,也仍然享受着“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意生活。⑷①“诗意”原指在外人眼里“白云生处”人家诗如画的生活,②“诗意之外”指扶贫干部关注的石志村在如诗如画生活前提下的富足与便捷,③“在诗意之外”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诗意之美与现实之思巧妙融合一体。【点评】⑴本题考查写作视角分析。读文可知,作者围绕在石志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开,表现了曾经贫困的石志村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变换了面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更让读者信服。⑵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⑶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赏析。答题时注意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①、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②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⑷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8.【解析】14/14n【分析】(1)考查说明顺序。读文可知,本文首段引出说明对象:农历。并通过公历与农历的对比,强调了农历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第二段通过公历与农历的对比介绍了农历的特点。第三段到第六段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农历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逻辑顺序。(2)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第一问:根据第二段中的“在农历中,每年的基本长度为12个月,月大30日,月小29日。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为了让季节与月份的对应关系保持相对稳定,农历采用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可知设置闰月的原因是农历全年天数与回归年实际天数之间有差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修正这种差距。修正的方法是在农历每年的基本长度12个月中再加入一个月。所以在农历每年的基本长度12个月中再加入一个月,来修正农历全年天数与回归年实际天数差,加入的这个月就叫做闰月。第二问:根据第五段中的“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将被加入一个闰月”可知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里只有一个节气,那么就需要在这个月后加入闰月,这一年份就是“特定的年份”。(3)考查说明方法。这句话列举了元代郭守敬组织制定的《授时历》的具体实例,这是举例子。其中出现了准确的数字“365.21425”“26”,这是列数字。联系本段中的“把岁差的概念引入到了历法之中,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确定冬至点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历法计算的精度”可知此处举例具体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历法解决测算中的一些问题后,大大提高了计算的精度。联系本句中的“登上了我国古代历法的最高峰”可知此处两个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授时历》对每年的长度的精准度和误差小,说明元代历法的精准度已经达到了历法的高峰。故答案为:⑴逻辑顺序。先在对比中说明农历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再在对比中阐释农历的特点,最后说明农历发展变化的过程。(意思对即可)。⑵在农历每年的基本长度12个月中再加入一个月来修正农历全年天数与回归年实际天数差。加入的这个月就叫做闰月。(意思对即可)特定年份是依据农历24节气与月份的对应关系确立的,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将被加入一个月,即闰月。加闰月的的那年就是所说的“特定年份”。⑶举例子、列数字。举元代郭守敬组织制定的《授时历》,说明我国古代历法解决测算中的一些问题后,大大提高了计算的精度;用两个数字“365.21425”“26”说明《授时历》对每年的长度的确定与目前的公历365天计时间基本相等,已经十分精准了;其中“365.21425”小数点后的“21425”和“26秒”前的“只差”分别强调了《授时历》对每年的长度的精准度和误差小,说明元代历法的精准度已经达到了历法的高峰。【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都有比较明显的标志词,所以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结合思路分析即可。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此类题作答时要注意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⑶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作用。七、对比阅读9.【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做标志\标志;B.认为……奇异\差异,区别;C.于是\于是;D.拿出\出去;故选C。(2)注意:“此:这;为:对、向;具:详细。叹惋:感叹惋惜。”14/14n(3)“阡陌交通”的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从中可以感受到桃源人生活的井然有序。这些小路必定是村中人修筑,人们日常出行劳作也是走在这些小路上,表现了桃源人的勤劳与朴实。“鸡犬相闻”的意思是可以互相听到鸡叫和狗叫的声音。这些鸡犬也是人之所养,能互相听到鸡叫和狗叫的是住得很近的人家,表现了桃源人生活的富贵与关系的和睦。这两句虽为写景,但却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桃源人活动的踪迹。(4)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这个社会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们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而快乐,从而隐晦地表现了自己对于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柳宗元《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进行了有力的控诉。自己因愚获罪,幸得有自然山水做伴,日常可以娱情山水,以文墨自慰,表现了作者超脱现实的旷达胸襟。故答案为:(1)C(2)这个人(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3)“阡陌交通”表明交错的田间小路、井然有序的生活是勤劳、朴实的桃花源人耕耘的结果。“鸡犬相闻”借鸡犬之声来表明桃花源人生活的富足、和睦。虽没写人,但处处能感受到人的踪迹。(4)语段(一):诗人把理想和情感寄托在虚构的社会里。借虚构的世外仙境,表现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不满的主题。语段(二):诗人把思想和情感与现实社会中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借愚溪之景表达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愤懑和超脱现实的自慰。【点评】(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2)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3)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用意。解答此题关键要看事物出现前文章写了什么,事物出现后故事情节有了什么变化。然后根据理解,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把切题的答案拟写出来。(4)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阐述。注意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参考译文】    (一)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14/14n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二)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八、诗歌鉴赏10.【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词赏析中的炼字。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据此分析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写作手法赏析。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在感情表达上,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任选角度对其稍作阐述即可。故答案为:⑴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⑵14/14n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⑵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诗句赏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了解古诗内容,再对诗句进行赏析。九、作文11.【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追梦路上”语意浅显,意为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都行走在追逐梦想的人生之路上。这条路,有时是鲜花遍地,有时是风雨交加,有时是掌声雷动,有时是白眼相加。但不管怎样,我们都执着前行。“一直”强调了时间的延续,强调了向来如此,从来没有变化。“你”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是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他们在我们追梦的路上一直陪伴着,给我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动力。也可以是某个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如,在追梦路上,一直有亲情的陪伴,是亲情,让我们不再孤单;一直有友情的陪伴,是友情让我们在身心俱疲时有人扶持;一直有书的陪伴,是书箱,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这一命题适合创作一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应从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以体现题目中的“一直”,表现出自己对于陪伴自己的“你”的感激之情。【点评】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这篇作文是单纯以“命题”形式出现,前后没有任何提示语或导语,所以必须认真审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1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认真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材料,从中得出写作的立意与方向是成功的关键。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从民间工艺锔瓷说起,对这一工艺进行介绍,并着重点出经过锔瓷以后的瓷器会得到再生,展现出另外一种新的美感,“另一种独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我们可以把这种美定义为遗憾之美。因为破碎的瓷器尽管经过了修补,重新变得完好完美,但仍难掩其曾经破碎的事实,这本身就是一种遗憾。可这种遗憾经过手工艺人的修补,却能化作另外一种美好,也就是遗憾之美。生活中也是如此,人生于世,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遗憾,亲人的远行,朋友的分离,学业的不顺,心情的晦暗……但我们换一种角度,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遗憾,就总能从遗憾之中发掘出生活之美来。所以本文应把立意限定为:遗憾之美,遗憾也是一种美等等。可以写人记事,创作一篇记叙文,以自己从某种遗憾当中发现美好的经历为写作内容,表现自己真挚的情感或真实的感情。也可以议论说理,以“遗憾之美”为论题,或以“遗憾也是一种美”为论点,以富有思辨的语言,极富逻辑的论证,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点评】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提炼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14/1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