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南省2022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附答案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河南省2022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附答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共11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不需要妖饶的装扮,它是那种“小桥流水”的静谧,是那种“大江东去”的浩荡……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的风铃敲开了我们的心fēi,同学们,火红的五月已经到来,只有你们心中给语文留下足够的空间,一个证明你成绩的日子就要来到了!你的精神一定很震奋,让我们一起踏寻语文的足迹吧!(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静谧(     ) ②心fēi(    )(2)找到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3)文段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4分)2.古诗文默写。(1)________,雉从梁上飞。           (《十五从军征》)(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3)《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借景抒情是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手法。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春花绽放、春草吐绿的动人景象,表达了早春美景带给人的喜悦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为钱别场面酝酿气氛。三、名著阅读(共1题;共10分)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精彩故事。请简要概括此故事的来龙去脉。(2)请简要概括高尔基的《童年》中染坊失火的情节,并分析这一情节中外祖母的人物性格。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2分)4.在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①________,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②________:“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在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它仍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5.阅读材料,解决问题。14/14n   材料一   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2万,占网民整体的27.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部分乡村地区视频会议室、直播录像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名校名师课堂下乡、家长课堂等形式逐渐普及,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手段弥补乡村教育短板,为偏远地区青少年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提供了可能,为我国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条件。   材料二    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92.5%95.2%95.3%如下图      材料三   疫情防控,各地推迟入学时间,积极组织“停课不停学”工作。教师通过网络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学生只要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观看直播、利用课件学习。“师生分离”客观上推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使教学过程更趋科学、合理,但“线上教学”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它需要熟练操作电脑、直播平台等多媒体技术,而教师中多媒体技术掌握不熟练的情况大范围存在。同样,在接受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需要家长帮忙操作,使网络教学效益大打折扣。授课过程中,老师看不到学生的听课状态,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更加缺少了师生之间的随机互动。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也使字生的视力下降,对身体造成危害等等。(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信息。(2)结合材料三,概括“线上教育”的优点,并针对其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7分)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大陈的风   ①风儿吹来,吹起我和家乡的对白。   ②冬日,历山白雪皑皑,北风从珠坑口吹过来。但童年的我望着院子天井上空成堆成堆的鹅毛大雪压下来,却丝毫不觉冷,因为脚底下有母亲早已生好的炭火盆。母亲边哼歌谣边纳鞋底。鞋底是用一层层旧衣料沾上汤糊贴叠的,很厚,需要拿锥子用力穿孔后穿针引线。线是用莱园野生的针麻脱干制成,很牢固。母亲说:“冬闲田里没活,开春就有新布鞋穿啦。”此时,母亲满是老茧的手已冻得通红!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寒夜里的一束光。14/14n   ③上小学了,母亲说:“在学校就要听老师的话,今日的功课今日做掉,明朝还有新功课。离家时,先把尿留在家中,放学后也要把尿憋回家。”因为那时没氨水、肥田粉之类。“拾粪上学”是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冬日的早晨特别冷,母亲早早准备好畚箕锄头,嘱咐我:“路旁草丛中人不太走踏的地方狗粪多,运气好还有牛粪。”寒风吹来,“拾粪上学”“憋尿回家”“作业日清”“尊师崇学”的家教,是母亲树立的最早“家风”,也是母亲对儿子一生的告诫。   ④夏日,后垅地塔的番薯田表土如粉,龙前山田的水渠已泛白泥。少年的我,从上桥头跑到下桥头,口干舌燥。风神似乎停止了脚步。只见岩泉溪小鲇鱼在游晃,却不见溪两旁柳树动。母亲说:“树头果子莫仰头,菱角塘莫洗手。‘仰头’以为你想偷水果,‘洗手’,以为你想偷菱角。”那时放学拔猪草是“家庭作业”。小伙伴们常常玩“丢杀”(丢小镰刀)游戏到快天黑。竹篮没盛满,我怕母亲责骂就结伴到生产队的花草田里割一些放在篮底“填充”。母亲发现后连竹篮一起踩扁,拿起杉树刺的荆条一顿痛打。母亲的脸从未有过的严肃,母亲的骂从未有过的严厉。   ⑤十二三岁时,我已随母亲上山砍柴。麻索如何捆柴,担柱如何换肩……母亲边示范边说:“内家烧柴大板艮(大把添柴),老公挑柴抖抖震。”母亲虽然说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却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双抢”(抢收抢种)的时候,生产队二十多个属兔的同龄人比赛割稻谷,第二天我起不来,母亲一边拉我一边说:“后生侬力气不能晒干,睡一觉又有力气了。”我说:“不是下雨吗?”“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母亲没有商量余地。母亲的话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她压担子的“绝情”。能挑一百斤绝不挑九十九斤,捆柴捆足,珠坑水库大坝底挑砂石装满,挑稻谷,挑水,挑栏肥……都是满满的。母亲说:“出门就是一天,来回就是一趟,多挑一些合算。”也许我的腰肌劳损就从那时落下,但坚强品格也从此生长。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到户后,家乡生活风生水起。那时家里四个人口的四亩责任田分散在六七个地方。母亲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忙得连口水也没工夫喝。春天雨水充沛,田野里总有我和母亲穿着蓑衣、戴着竹斗笠的身影。   ⑦小山村的春夜特别安静,而母亲却总在盘算第二天下雨是否修农具,晴的话去哪块田除草。“日晴夜雨,百姓做财主”,母亲风雨兼程,眼中总是丰收的憧憬。邻居用稻谷换麦李、麻桓、粉干的时候,母亲说:“煮(粥)饭要吃饱,野衣食(零食)不要吃。”因为母亲的勤俭,家里楼上大谷柜总是满满的,从来没有闹春荒断过粮,还时常借粮给邻居。   ⑧重阳节回家,走在老家后栋护村林的环村水泥路上,大陈的风从眼前掠过,风告诉我,风筝再远,也断不了线!   (作者:陈加斌。有删改)(1)母亲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母亲所做之事简要分析。(2)请分别从不同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第二天我起不来,母亲一边拉我一边说:“后生侬力气不能晒干,睡一觉又有力气了。”我说:“不是下雨吗?”“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母亲没有商量余地。母亲的话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她压担子的“绝情”。(3)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4)文章以“大陈的风”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病毒也不全是“恶魔”,这种病毒还是“杀菌战士”   14/14n①病毒的名字“Virus”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毒药和其他有毒的液体,这个最早的名称就表明virus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不好的事物。“virus”的中文翻译是“病毒”,也暗示着和疾病、毒物相关,听起来就让人敬而远之。病毒家族几个“流量明星”的大爆,比如艾滋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SARS、埃博拉病毒等等,为病毒的恶名远扬推波助澜,仿佛它是十恶不赦的魔鬼,恨不能灭之而后快。   ②那么,“臭名昭著”的病毒家族真的都是恶棍吗?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病毒家族中特立独行的一位成员——噬菌体。   ③噬菌体是病毒家族的一个分支,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成员。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感染细菌,通过寄生在细菌体内进行复制增殖,最终杀死细菌,一种噬菌体只能感染一种细菌。和其他病毒一样,噬菌体也是由蛋白质包裹的外壳和内部的核酸两部分构成。噬菌体在1915年首次被细菌学家弗雷德里克·图尔特(FrederickT.wort)报道。他发现琼脂培养基上的部分细菌菌落变得透明,这样的菌落进一步培养时不能形成新的菌落,也就是细菌被杀死了。   ④顺着噬菌体可以感染细菌的思路,很容易就想到,很多疾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是不是可以“以毒攻毒”,用噬菌体来杀细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呢?治疗细菌感染的首选通常是抗生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耐药现象越来越常见,这让人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噬菌体身上。   ⑤那么如何利用噬菌体对抗超级细菌呢?我们来看2019年《自然医学》杂志的一个案例报道。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个15岁的少女,由于患有先天性肺囊性纤维化,肺功能持续下降,不得不进行肺移植。移植后的免疫抑制让本就有的感染炎症雪上加霜。体外培养发现是一种名为分枝杆菌的耐药菌种感染,尽管给予了患者强效治疗分枝杆菌的药物和抗生素,但是效果不好。为此,医生不得不寻找新疗法,他们想到的就是用噬菌体治疗。   ⑥噬菌体治疗的第一步,是体外分离验证。他们培养从患者伤口分离的分枝杆菌,形成不同的菌落,一个菌落就是一类相同的分枝杆菌。之后选取从分枝杆菌中分离的大量噬菌体,一种一种进行共培养,看其是否可以感染菌落,结果从大约10000种噬菌体中找到三种噬菌体可以感染菌落。然后,需要通过基因改造技术提高它们的感染效率。接下来,测试这三种噬菌体对其他菌落的感染效率,尽管发现并不是每一种噬菌体都能感染杀灭所有的菌落,但是如果将三者连用,则可以杀灭大部分分枝杆菌。这种噬菌体连用的疗法,被称为“鸡尾酒疗法”。体外有效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进行体内验证了。   ⑦首先在患者手术伤口附近局部用药,确认没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后,改为局部加静脉注射。持续治疗6个月之后,患者的皮肤感染持续好转,肝功能和肺功能也持续好转,各项指标表明此次尝试的噬菌体疗法非常成功。   ⑧除了可以用来对抗超级细菌,噬菌体因其对生物学研究和制药领域的贡献,而两度成为诺贝尔家族的座上宾。第一次是通过“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而不是蛋白质,这项研究获得了196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单来说就是将目标基因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的特定位置,让目标基因对应的多肽或蛋白随着衣壳蛋白的表达而表达,借此得以展示出来。这个绝妙的设计大大减少了传统基因克隆筛选蛋白的工作量,也开辟了抗体药物研发的新思路。   ⑨在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研发的药物中,最著名的就是声名远播的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王”——阿达木单抗(TNF-α抗体)。在已经上市的数十种抗体药物中,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研发的有近10种,还有更多的抗体药物正在研发当中。未来噬菌体将在医药领域展现的巨大潜力。   ⑩病毒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可以是武器,也可以是工具。而作为病毒家族重要成员的噬菌体,其传奇故事仍在持续上演。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减)(1)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什么样的妙处。(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的?14/14n(3)文中关于噬菌体的治疗过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噬菌体治疗主要分为两步,一个是体外分离验证,另一个是进行体内验证,体外有效是万里长征第一步。B.噬菌体治疗先培养患者伤口分离出来的岔分枝杆菌,形成不同菌落,然后从分枝杆菌中分离噬菌体,进行共培养,并最终找到三种噬菌体可以感染菌落,接着通过基因改造技术提高它们的感染效率。C.在进行噬菌体体内验证的过程中,是先从手术伤口附近用药,在确认没有过敏反应后改为静脉注射,待患者的各项指标持续好转才可表明噬菌体疗法成功。D.在噬菌体治疗的过程中,尽管发现并不是每一种噬菌体都能感染杀灭所有的菌落,但是如果将三者连用,则可以杀死大部分分枝杆菌。这种噬菌体连用的疗法,被称为“鸡尾酒疗法。(4)下面这则材料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请判断它应放回文中哪一段并简述理由。与此同时,在巴黎巴斯德所工作的加拿大细菌学家费利克斯·德赫雷尔在培养从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的痢疾杆菌时,也在培养血上发现了一些不长细菌的圆点。他猜测圆点里有某种颗粒杀死了细菌。他把这些圆点称为噬斑,引起噬斑的颗粒称为噬菌体。七、对比阅读(共1题;共17分)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注释】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往来而不绝者               绝巘多生怪柏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辍耕之垄上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战则请从(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14n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八、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怀古之词怀想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英雄人物,洋溢着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B.“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引出下阕历史人物。C.“年少万兜鍪”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是士兵作战时所戴的头盔,此处代指士兵。D.这首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互相呼应,悲怆雄壮,意境高远。(2)任选角度,简要赏析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九、作文(共1题;共5分)10.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陈文新说:《西游记》的全部故事情节及其人物间的冲突,其实是在总体上显示着人生道路上所必然要碰到的某种或某些方面的富有哲理意味的启示。”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也就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生活的路上也有着无数的妖魔鬼怪,有时是我们的懒惰,有时候是狂妄,有时候是怯弱,有时候是自私……根据材料内容,自拟题目,与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写作,不要透露个人真实信息。14/14n答案解析部分一、基础知识综合1.【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作答时,要重点关注同音字或形近字。注意“谧”不能拼成nì,“心扉”的“扉”字的偏旁。(2)本题考查错别字。作答时,要重点关注同音字或形近字。“妖饶”应该是“妖娆”,精神振奋的“振”不能写成“震”。(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把“只有”改为“只要”。故答案为:⑴①mì;②扉⑵饶、娆、震、振⑶将“只有”改为“只要”。【点评】⑴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⑵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⑶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二、句子默写2.【解析】【分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窦、即、诸侯、瀚海阑干、凝。故答案为:⑴兔从狗窦入(2)吟鞭东指即天涯(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点评】中考中古诗文默写包括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前者需要考生结合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后者要结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三、名著阅读3.【解析】14/14n【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故事情节。唐僧师徒来到火焰山,但是因为烈火熊熊难以度过。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孙悟空得知要想过火焰山必须借助罗刹女也就是红孩儿之母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的风力扇熄烈火。孙悟空以为凭借与牛魔王之间的结义之情借取芭蕉扇乃是易如反掌。就兴冲冲的去找铁扇公主。哪知,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之事对孙悟空怀恨在心,一扇子将他扇到灵吉菩萨的住处。后来灵吉菩萨送孙悟空一粒定风丹。孙悟空再去借铁扇公主力战不敌,便闭门不出。孙悟空变作一只小虫,乘铁扇公主喝茶之际进入她腹中。铁扇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扇之后火焰越来越大。接着,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后急忙追赶,在半路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将扇子骗了过去。悟空大怒,便与牛魔王大战。八戒、沙僧、哪吒及天神上前助战,最后哪吒用乾坤圈将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铁扇公主为救夫自动献出宝扇,孙悟空用芭蕉扇扇灭山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题时结合情节,抓住对人物的描写分析即可。染坊发生火灾时,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可见外婆的镇定勇敢。故答案为:⑴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情节的概括。解析此类题时,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能够概括名著的主要内容。然后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单叙述即可。⑵金生水起:【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情节的概括。解析此类题时,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能够概括名著的主要内容。然后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单叙述即可。(2)人物形象的分析,解析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回答时要结合具体情节,不能太空洞。  四、语言表达4.【解析】【分析】①本句续写要看前面的句子内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是写农业的,后面是个表示结果的句子“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是写农事和季节变化关系的,中间续写的句子需要把这农业和气象联系起来,应该写“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关系密切”②句中前面写目的“为了方便记忆”,后面写一首节气歌,中间续写的句子应该是把这两句连接起来,所以应该写“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故答案为:①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关系密切;②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点评】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做此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明了。这样才能让上下句联系紧密,内容完整。五、综合性学习5.【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探究和对图表的解读。通过阅读材料一我们可以捕捉到关键句“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2万,占网民整体的27.2%”,这说明我国在线教育用户增长迅速;“通过互联网手段弥补乡村教育短板,为偏远地区青少年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提供了可能,为我国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条件”一句可以看出在线教育弥补了乡村教育的短板,均衡各地区教育发展;通过观察材料二中的图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在不断增长。据此理解作答。14/14n(2)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细读材料三,可以搜集到“线上教育”的优点有“通过网络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这样大大丰富了教育资源;“推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使教学过程更趋科学、合理”;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但材料中也列举了线上教育的不足之处,例如“它需要熟练操作电脑、直播平台等多媒体技术”,结合这点我们可以建议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重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缺少了师生之间的随机互动”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视频会议的模式来解决;对于“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也使字生的视力下降,对身体造成危害”的不足,可以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⑴①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应用用户规模持续增长。②在线教育的发展弥补了乡村教育短板(或:为我国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条件)。③手机网民使用规模及手机网民占网民比例自2016至2019年均持续增长(或稳中有增)。⑵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学习可突破时空限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办法: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要求高,可组织视频会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操作程序的培训。缺乏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可用文字形式、连麦形式和课后答疑的方式增强互动。对学生视力健康等构成威胁,要控制直播教学时间,劳逸结合,还可以加人眼保健操、广播操等内容帮助学生调整状态。【点评】⑴图表材料探究题型,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⑵材料信息的提炼筛选,要根据问题的指向,结合某一段落或者几个段落,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语句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条理要清晰。六、现代文阅读6.【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可依据文章的②~⑦段所叙写的“母亲给我生炭火盆和纳鞋底”“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寒夜里的一東光”上小学时“‘拾粪上学’‘憋尿回家’‘作业日清’‘尊师崇学’的家教,是母亲树立的最早‘家风’,也是母亲对儿子一生的告诫。”“树头果子莫仰头,菱角塘莫洗手。”让“我”明白了要主动避嫌,不做让人误会的行为和事情。母亲虽然说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却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许我的腰肌劳损就从那时落下,但坚强品格也从此生长。”“母亲风雨兼程,眼中总是丰收的憧憬。邻居用稻谷換麦李、麻糍、粉干的时候,母亲说:‘煮(粥)饭要吃饱,野衣食(零食)不要吃。’因为母亲的勤俭,家里楼上大谷柜总是满满的,从来没有闹春荒断过粮,还时常借粮给邻居。”据此概括作答。(2)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如引用谚语“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这是引用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母亲的智慧、勤奋。可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词语“晒干”“绝情”运用精妙。“晒干”本来针对的是潮湿的物件,这里却用来说人的力气,用语新颖、幽默、形象。“绝情”本义是指人不念情谊,不讲人情。这里借来形容母亲“压担子”的态度,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说,属于贬义褒用,使表达有趣味。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劳作、对“我”要求严苛,表现了母亲坚强和勤劳的品格。分别从不同角度赏析即可。(3)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文中母亲给“我”生炭火盆和纳鞋底可以看出母亲勤俭持家;“拾粪上学”“憋尿回家”“作业日清”“尊师崇学”的家教,责骂、痛打犯错的“我”说明母亲是个疼爱儿女、注重家教、要求严格、教导有方的好母亲;母亲起早贪黑、风雨兼程、借粮给邻居,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有劳动智慧、辛劳能干、坚韧坚强、睦邻善良、质朴淳厚的乡村农民。14/14n(4)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结合全文内容来看,“大陈的风”表面指的是故乡大自然的风。结合“忽如一夜春风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到户后,家乡生活风生水起”理解“大陈的风”暗指故乡发展的社会改革之风。结合“母亲树立的最早家风,也是母亲对儿子一生的告诫。”分析“大陈的风”蕴含母亲对我人生成长的教育之风,“风”也可喻指母亲。“大陈的风”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理解了含义,再分析作用,很明显,标题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引人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答案为:⑴①母亲给“我”生炭火盆和纳鞋底,让“我”感受到母亲对“我”浓浓的爱以及对“我”人生的启发和引领。②通过“拾粪上学”“憋尿回家”“作业日清”“尊师崇学”的家教,母亲为“我”树立了最早的“家风”。③母亲告诉“我”“树头果子莫仰头,菱角塘莫洗手”,让“我”明白了要主动避嫌,不做让人误会的行为和事情。④母亲责骂、痛打犯错的“我”,让“我”明白了不能因贪玩而耽误“家庭作业”,更不能偷窃和撒谎。⑤母亲让“我”砍柴、割稻谷、挑砂石、挑稻谷、挑水、挑栏肥等,培养了“我”勤俭节约和坚强的品格。⑥母亲起早贪黑、风雨兼程、借粮给邻居,让“我”明白了勤俭持家、善良睦邻的道理。⑵示例:①使用引用修辞,直接引用谚语“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体现了母亲劳动的智慧及劳作的勤奋。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和韵味,增强了说服力。②巧妙使用谚语“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或:方言“侬”),使语言表达新颖、生动、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和生活化。语言切合人物身份,显得真实、亲切,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③词语“晒干”“绝情”运用精妙。“晒干”本来针对的是潮湿的物件,这里却用来说人的力气,用语新颖、幽默,表达生动形象。“绝情”本义是指人不念情谊,不讲人情。这里借来形容母亲“压担子”的态度,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说,属于贬义褒用,使表达有趣味。同时,表现了母亲对劳作、对“我”要求严苛,也体现母亲坚决、坚韧和坚强的品格。④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劳作、对“我”要求严苛,表现了母亲有劳动智慧、坚决、坚韧、坚强和勤劳的品格。⑶她是一位疼爱儿女、注重家教、要求严格、教导有方、勤俭持家的好母亲;同时也是一位有劳动智慧、辛劳能干、坚韧坚强、睦邻善良、质朴淳厚的乡村农民。⑷①“大陈的风”表面指的是故乡大自然的风。②“大陈的风”暗指故乡发展的社会改革之风。③“大陈的风”蕴含母亲对我人生成长的教育之风,“风”也可喻指母亲。④以“大陈的风”为题,委婉含蓄,内涵丰富,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⑤“大陈的风”是文章的线索,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⑥“大陈的风”牵动我的情思,引发我对故乡、母亲的思念与热爱。【点评】⑴筛选有效信息要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⑵句子赏析的方法一般为“角度+内容+情感”。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⑶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⑷标题的赏析通常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前提下,可先分析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其所蕴含的情感来分析绝妙之处。7.【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题目的作用。题目“病毒也不全是‘恶魔’,这种病毒还是‘杀菌战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引出了说明对象,同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据此理解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解答此类试题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准段落,捕捉关键词加以概括作答。文章第③段写了噬菌体的构成和独特之处;⑤-⑦写了“如何利用噬菌体对抗超级细菌”;第⑧段写了噬菌体“对生物学研究和制药领域的贡献”;⑨-⑩段写了噬菌体的发展前景。据此理解作答。(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C项中“在确认没有过敏反应后改为静脉注射”表述不准确,应该是“改为局部加静脉注射”。故选C。14/14n(4)此题考查的是段落的作用。选段写了噬菌体发现的一个过程,这与第③段中“噬菌体在1915年首次被细菌学家弗雷德里克·图尔特(FrederickT.wort)报道。他发现琼脂培养基上的部分细菌菌落变得透明,这样的菌落进一步培养时不能形成新的菌落,也就是细菌被杀死了”一句中的内容相关,同时“与此同时”在时间上也是与该段相照应的,所以应该放在第③段。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⑴恶魔”和“杀菌战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杀菌;句式基本相同,形成对比,读起来有趣生动。⑵噬菌体的构成;噬菌体可以感染细菌(噬菌体的独特之处);噬菌体对抗超级细菌的治疗过程;噬菌体对生物学研究和制药领域的贡献;噬菌体未来的发展前景。⑶C⑷适合放在第③段,因为第③段讲的就是噬菌体的发现和噬菌体可以感染细菌的独特之处,和这则材料中加拿大细菌学家发现噬斑和噬菌体是相照应和一致的,另外“与此同时”正好顺承这一段1915年的噬菌体首次的发现,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所以这则材料适合放在第③段。【点评】⑴说明文题目的作用通常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考生要结合内容进行阐述,不能公式化。⑵此题考察了提取概括有用信息的能力,这种题目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⑷面对此类试题,首先看看所给的材料说明了什么内容,然后看看与文章中哪个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致,就可以确定它的位置了。七、对比阅读8.【解析】【分析】(1)A.发:开放/显露,流露;B.绝:断/极;C.之:助词,的/到;D.从:跟随/跟随。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译为“用文字记述”。(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能力。从情节构思看,甲文作者开始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文章的结尾“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点出太守姓名,解除了悬念,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从主题角度看,开篇一直以“太守”自称,点出了自己为官的身份,却能和滁州百姓一起游山、举行宴会,更能体现“与民同乐”这一主题;从人物情感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运用设问句,自问自答也流露出太守的自得之意。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4/14n(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两段选文看,两人的遭遇相同,都遭到贬谪,但两人到被贬之地以后,都能随遇而安,寄情山水,通过山水表达自己安闲自适的乐趣;但两人的乐又有所不同,甲文中太守“醉能同其乐”,太守乐在“与民同乐”,乙文“以适意为悦”“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可知子瞻的乐是自得其乐。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⑴D⑵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⑶①前文中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②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③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故设一问),在自问自答之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⑷同:都有虽遭贬谪,却能随遇而安(安然自适)之乐;都有寄情山水之乐。异: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子瞻之乐是自得其乐(乐观豁达,以“适意”为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⑵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⑶文章的构思往往与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主旨密切相关,考生要通过作者情感的抒发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和体会。⑷文章情感的的分析理解,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注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参考译文】   甲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太守下山回家,宾客也跟着走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14/14n乙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八、诗歌鉴赏9.【解析】【分析】(1)A.错误,此词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故选A。(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几句大意是:千古以来这里经历过多少兴亡事变?岁月漫长,往事悠悠,只有那无穷无尽的长江,依旧滚滚东流。①从修辞角度来看,运用设问句式,“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下句“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回答,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作者的思绪和感慨比作不息的长江水,引发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又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对历史兴衰变无常的思考和感慨。③从词语运用角度来看,“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④从词句的意境角度来看,“不尽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故答案为:⑴A⑵【示例1】运用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示例2】运用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诗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九、作文10.【解析】14/14n【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的一个议论和思考,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基本上能确定本次作文的写作主旨,只要能确定写作主旨,作文写作难度就不大了。这篇文章可以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就材料出发,紧接最后的问题:取经路上没有捷径,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将会怎样?按照此思路写下去;另一个思路是按照前面的句子:在人生道路上得到的某种或某些方面的富有哲理意味的启示,进行思考,寻找写作思路.哪一个方向都可以。因为题目要求我们: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写作,所以我们写作的内容不能脱离材料,否则,会有跑题之嫌。如果写一篇记叙文时,最好通过事件来体现主旨,所以在文章中要加入适量的细节描写,使文章丰满起来。如果选择写一篇议论文,可以在开头点明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事实或道理论据,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在结尾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即可。【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材料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材料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三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四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14/1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