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京市2022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附答案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北京市2022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附答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九年级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共15分)1.班级开展以“走进兰花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兰花的相关知识,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自古以来中国人爱兰、养兰、咏兰、画兰,人们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寒欺凌,坚忍不bá(  )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①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坚定向上的人格的象征,与梅、竹、菊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螺飞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甲)。兰花的花资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兰花是我国著名花卉,历代诗人墨客常为之吟诵绘画。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忧患国事,他在《离骚》中以兰花比拟品格的高洁,抒发自己对楚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后,人们在文章诗词里都把品格坚贞、有骨气的人用兰花作比喻。宋朝著名画家郑思肖shàn( )长画兰,宋灭之后,元朝统治者慕名请他作画,结果竟被严词拒绝。此后他画的兰花,一直都是露根的,且不着地,旁人问其故,他答曰:“国土之不存,兰根焉能着地?”借以抒发其爱国之心与亡国之痛,传为千古佳话。郑思肖的画兰方式,直接影响到漫长的画兰历史。明清时,这一传统已yǎn( )变为(乙),亦不拘一法②画兰不画土,着重张扬个性。从郑思肖到扬州八怪等人的兰花题材的诗画中,坚持操守,张扬个性成为共同的主题。(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隽(juàn) 骨(gú) “伍”字第四笔是横折B.隽(juàn)  骨(gǔ) “伍”字第四笔是横折C.隽(jùn) 骨(gǔ) “伍”字第四笔是竖D.隽(jùn)  骨(gú) “伍”字第四笔是竖(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坚忍不拨  善长  演变B.坚忍不拔  善长  演变C.坚忍不拨  擅长  衍变D.坚忍不拔  擅长  衍变(3)文中(甲)(乙)两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甲)淋漓尽致(乙)不拘一格B.(甲)淋漓尽致(乙)无拘无束16/16nC.(甲)酣畅淋漓(乙)不拘一格D.(甲)酣畅淋漓(乙)无拘无束(4)文中①②两处填入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A.①。” ②----B.①顿号 ②:C.①。” ②:D.①”。 ②----(5)第二组同学给大家出了一副对联,请你结合第一组同学介绍的相关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上联是(  )上联:              下联:陋室墨竹影婆娑A.凌云劲竹真君子B.幽谷兰花香馥郁C.兰有天香清益远D.空谷幽兰绝美人(6)第三组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四幅不同书体的“兰”字,有同学对其作了如下判断和评价,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幅是草书,笔势连绵,一泻千里,雄姿飒爽。B.第二幅是隶书,字体古朴,字形修长,笔画圆润。C.第三幅是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D.第四幅是楷书,结构方正,笔力雄健,气势雄浑。(7)第四组同学参观完兰花展后,在班级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一位同学写下的一段文字,其中第①句话表达欠妥,请修改。第⑥句话不完整,请结合链接材料补充,使之连贯成句。①在精品兰花展区内,有捧心兰、魔鬼石、三尖兰等多个新奇品种的兰花齐聚一堂。②这些兰花有的花型奇特,有的色彩艳丽。③精品兰花展区的西侧是兰花科普展区。④达尔文兰与3D打印成为这个展区的亮点。⑤达尔文兰又叫做大星兰,是一种十分珍稀的兰花,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⑥之所以叫达尔文兰,________。⑦除了赏花外,我们还能在展区中了解兰花的科普知识,揭秘兰花故事,品味兰花文化。(链接材料)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出生于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早年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①修改:②补充:(8)第五组同学,收集了几位具有兰花品质的名人的事迹,在留言簿上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下面是四位同学的留言,其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6/16nA.钱学森:您是“中国航天之父”,为航天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您是中国航天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水的典范。B.袁隆平:您是当代神农,中国杂交水稻事来的开创者。您虽名满天下,却仍专注田畴,淡泊名利。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是您毕生的追求。C.南仁东,“中国天眼”的奠基人。23年时间里,他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领先世界的空前绝后的FAST工程。D.“铁榔头”郎平,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她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让“女排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3分)2.默写(1)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3)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以落花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南归,但是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3.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描写了边塞秋景及身处边塞的征人的艰苦生活,抒发了将军与征夫________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2)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3)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四、课内阅读(共1题;共9分)4.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6/16n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公将鼓之。刿曰:“来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判曰:“来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项是()A.齐师伐我直木必伐B.衣食所安安之若素C.一鼓作气吟诗作赋D.望其旗靡所向披靡(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做长远谋划。理解:大官们容易轻视敌人,不能深谋远虑。B.小信来字,神弗福也。翻译:这点小小的诚信,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给您的。理解:曹刿认为,像“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不敢虚报数目”这样的事并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不会因此保佑鲁国打胜仗。C.公将鼓之。判曰:“未可。翻译: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理解:曹刿因为担心敌人的伏兵,所以在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时阻止了他。(3)“民为贵,社稷次之”是孟子的一句名言,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联系上文,结合链接材料,说说鲁庄公、隋文帝、汉高祖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链接材料一)(高祖)①乘與四出,路逢上表者,则驻马亲自临问。尝遇关中②饥,谴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撤膳不御酒肉者殆将一綦③。(《隋书高祖纪》有删改)(链接材料二)(沛公)④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⑤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释)①高祖:即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北周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自立,建立隋朝。②关中:地名即今陕西省。③綦(qí):通“期”,满一个月。④沛公:指刘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⑤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5.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物的成长往往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帮助和影响。请结合阅读过的一部名著,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16/16n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5分)6.“以诗解文”是古典名著的一大特点。下面这首诗出自《水浒传》,请简述其故事情节。若非吴用施奇计,焉得公明离法场。古庙英雄欢会处,彩旗金鼓势鹰场。七、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1分)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动规律,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分。2016年I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材料二:农民借助于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孔子像农民那样观察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为此引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有节,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气。材料三: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古就是诗人们咏赞不衰的题材。咏梅诗起源于六朝,隋唐兴起,极盛于宋元,明清相继,直至今日仍余韵犹存。这些诗词或写梅品质或咏梅风姿,或绘梅神韵,或歌梅情怀。大都立意新颖,借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梅花以抒发作者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高尚情操。材料四:立春亦称“打春”。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主持“打春”仪式,是每个地方的最高长官。他穿戴整齐,带着下属官员,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牛三下。柳条长24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之后,他把柳条交给下属和民众,让他们一路传下去,轮流鞭打。噼啪的鞭响,是春耕开始的信号。在这鞭打声中,土牛破碎了,泥土散落开来,露出藏在其中的的小土牛。牛角上的泥土洒在地里,能让土地丰收。牛身上的土放在家中,会使得今年养蚕兴旺。而牛眼的泥,据说放在药里调和了,能医治眼病。即便随手捞到的一把泥土,洒在牛栏里,也能让自家的牛膘肥体壮。材料五:16/16n(1)“材料五”所画场景反映的是哪一种习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习俗的?(2)你认为“节气”和“气节”有关系吗?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8.阅读《锔匠》,完成下面小题。锔匠刘鸿伏①在古玩市场收到一件宣德青花瓷器,深腹,侈口,平底,古人称为“洗”,文房中用品,专门洗笔的。这件宣德青花瓷洗内外壁满绘萱草纹饰,华丽大气,青花发色浓艳,像一位大家闺秀穿着的华丽大方的锦衣。这是典型的进口苏麻里青料,郑和下西洋时从海外带回的,专供宫廷烧制瓷器之用。笔洗外壁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这是一件很珍贵的明朝宣德官窑文房佳器,体大工精,十分罕见。②二十多年前收到这件东西时,价极低廉,因为它已经破了。破成数块。这件老物,我极喜欢,虽破,却很有研究与收藏价值。然而因了它的残破,心中常耿耿,总想着怎样才能将这件宝贝复原如初。③数年后,去乡间采风,结识了一位老锔匠。锔匠年七十余,花白头发,一辈子只干锔匠活,别无生计。他这手艺是三代传承,算得锔匠世家。大抵破铜烂碗这类东西,只需经他双手,便可恢复完整如初,且坚实耐用。活儿做得极精细,锔的花式美观,破物锔过后反比原貌要古雅漂亮,因此他在江湖上有不小的名声。④锔匠的手艺,早已在乡间绝迹。记得儿时家中常有破碗破锅破瓶之类,一有锔匠来,母亲便会捡来出要紧必用之物如盆、碗请匠人锔好。锔匠一般是外地人,并不常见,所以一进村子,便忙个不停,总要锔上好多天才会离开。当年物质贫乏,人人手上缺钱,旧衣必缝,破物必补必锔,而且老祖宗留下的惜物美德,在乡间也是根深蒂固的。锅子补好可以再用许多年,瓷碗锔后照样好用。⑤锔匠的手艺有高低,手艺精湛的,锔出来的碗儿瓶儿就很漂亮,破缝上打进小小的铜马钉,将缝箍紧箍结实了,再在器物上依据残破的图形锔出花鸟藤蔓形状,不仅结实,而且较原先更加好看。锔一只碗收一角或两角,有时几分钱。大的器物如花瓶、瓷缸,费工费力,一天锔不完,便按工算价,每天在主家吃三餐饭,收二角钱工钱。16/16n⑥记得我家曾有一件祖上传下来的大瓷缸,用来装米。缸上绘有粉彩人物,是《水浒传》中李逵背母杀虎的场景,奶奶十分珍惜。可是,一次意外,那口大瓷缸被砸成三片。奶奶哭了,一家人很难过。幸好不久后村里来了一个锔匠,赶紧请他修那口大缸。⑦锔匠是一位中年人,脸上长了麻子,粗手粗脚,样子慈厚。⑧他将破成三片的大瓷缸用木桩和铜箍先固定在禾坪里,再取出一应工具,坐在小板凳上慢腾腾地干着活计。他手粗,但下手极轻,凝神屏气,心无旁骛。我们小孩子围在他身边看热闹,捣蛋顽皮,他也不恼不气,专心手上功夫。那大缸被他用铜马钉细致地联结起来,严丝合缝,而且坚固,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从上午到天黑,锔匠只吃了一顿饭,是坐在小板凳上吃的,没进屋也没上桌。他很少说话,只是对着那口大缸叹息着,说:“可惜了。”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锔匠。⑨大缸完全锔好后,摆在禾坪里。真是神乎其技!除了打出花式漂亮的锔钉,缸上的图案居然没有一点破坏!锔钉总是很巧妙地绕过图案画面,又钉在紧要处,起到固定作用。再细看,便发现锔钉居然不仅将破缸缝合如初,而且走出三株漂亮的牵牛花图案!那牵牛花在乡间常见,所以人人识得,邻人一齐叫好。我们小孩子家不懂好坏,只晓得这个锔匠有点儿神秘,非同寻常。⑩有关乡间锔匠给我的印象,大抵如此。⑪回到前面采风偶遇的那位老锔匠身上来。老人姓葛,他看了我的宣德青花瓷笔洗照片,惊叹不已,说:“这种东西台北故宫有一件类似,但无款识,先生的有款识!”我也很吃惊,老人竟能识得此物好坏。原来,老锔匠祖上是安徽有名的世家,曾祖精于古物的收藏、鉴赏,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为了打发时间,还拜了一个师傅学锔瓷器,哪晓得他把这爱好爱到入迷,竟能巧手复原任何残器。后来家道中落,无意间传下的这门技术,让后人赖以求生。⑫我谈及儿时在乡间所见锔匠种种情形,老人说:“先生看到的印象,也是我们这些锔匠生计的缩影呢。老祖宗传下的这门手艺,于今已经鲜有人记起,更没有人学它,将来失传,是必然的了。现在年轻人,哪个能静得下心来做这种费力不挣钱的活?我儿子不学,孙子更指望不上,葛家锔艺,也就到我这里打住了。”老人叹息,神情落寞。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一是我自己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己也高兴。再者呢,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⑬谈及我的宣德青花洗,老人说,若信得过他,东西可先放他这儿,时间不能急,这活儿催不得,半年之内不接别的活,专门弄这件洗。我当然愿意。如能让这件残破了的宝贝恢复如初,再次呈现几百年前的皇家风采,不仅了去我一桩心病,或许还有功于子孙。⑭我的眼前,不禁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那件华美大气的青花洗,有一天摆在晴窗下的案几上,幽幽地呈现出古远的气韵与神采。倘或这世上破碎的一切都可以复原如初,倘若有一双妙手能让这个世界完美,那该多好!(1)请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相关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16/16n“我”意外收到一个罕见的笔洗→________→“我”结识了一位技艺高超的老锔匠→________;“我”放心地将笔洗交给老锔匠修复→________。(2)结合上下文,分别说说下面两句话中“笑”的内涵。①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②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一是我自己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己也高兴。再者呢,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3)文章主要是写“我修复笔洗”,为何花大量的笔墨回忆儿时的锔匠修复大瓷缸?(4)请阅读上文的第⑭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这两段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的不同点。(链接材料)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①表现手法相同点:②用意不同点: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②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③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④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⑤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新闻,说是一个富家子弟,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数吨水泥倾倒在邻居门前。警方破案后,揭出的案由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是个恶作剧……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有篇文章《走出沙漠》,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16/16n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⑧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并不断催促大家:“趁体力还行,再走一程,再走一程……到了前面,一定把水分给大家。”大家又艰难地朝前跋涉……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⑨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其实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⑩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1)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2)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有何作用?(3)选文论证语言极富特色,请对下面这句做简要分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八、作文(共2题;共10分)10.“你是我的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请将题目,用正楷字书写在作文纸上。②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名字;③700字左右。11.请以“你让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发挥想象,完成作文;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16/16n答案解析部分一、基础知识综合1.【解析】【分析】(1)①隽秀:指人物优异出众,清雅秀丽。“隽秀”的“隽”读作jùn。②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骨气”的“骨”读作gǔ。③“伍”字共有6画,笔画顺序为:撇、竖、横、竖、横折、横。第四笔是:竖。故选C。(2)①坚忍不拔: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拔”注意不要写成“拨”;②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衍变:发展变化。结合文段可知,文中指的是这一传统的发展变化,故应为“衍变”。故选D。(3)【甲】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文中指诗歌将兰花的幽香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故应填“淋漓尽致”。【乙】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文中用以形容画兰的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故应填“不拘一格”。故选A。(4)①“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为部分引用,后面应用引号,且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外面。②“画兰不画土,着重张扬个性”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说明,应用破折号。故选D。(5)下联“陋室”是表示地点名词,据此可知应对“幽谷”或“空谷”;下联“墨竹”是名词,指一样事物,据此可知应对“兰花”或“幽兰”等名词;下联“婆娑”是个形容词,用以形容“影”,据此可知下联应对“馥郁”,用以形容“香”。故选B。(6)B.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磔”。“字形修长,笔画圆润”是篆书的特点。故选B。(7)①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有”;②根据上句“之所以”可知后面应填叫达尔文兰的原因,根据题干要求可知可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进行补充。【链接材料】介绍了达尔文是一个生物学家、他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的经历,并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由此可知达尔文与各种生物关系密切,达尔文兰是生物的一种,以达尔文的名字命名,体现了达尔文兰与达尔文的关系或他们之间的故事,据此用“是因为……”的句式概括为一句话,使之连贯成句即可。(8)C.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此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带有夸张赞叹的意味。科学在不断发展,并不能说此后也不会有,不符合实际,使用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C;(2) D;(3) A;(4) D;(5)B;(6)B;(7)①去掉“有”;②是因为它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之间有着一段奇妙的故事;(8) C。【点评】(1)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16/16n(3)本题考查根据文意选填词语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搭配,进而选填。(4)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联系这个句子和本段的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对句式结构及对仗的分析运用能力。解答时,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6)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判断与分析。结合书法特点即可做出选择。(7)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8)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二、句子默写2.【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古诗词的积累答题,(1)——(2)题为直接性默写题,根据所给上句或下句默写即可,(3)为理解性默写题,根据“虽然辞官南归,但是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提示默写即可,注意“辨、作”的书写。故答案为:(1)安得广厦千万间;(2)山岛竦峙;(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三、诗歌鉴赏3.【解析】【分析】(1)第一空:这首诗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第二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为: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抒发了将军与征夫们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2)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3)A.表现了作者轻松喜悦的感情,潇洒安闲的意态;B.隐晦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与批判之意;C.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突出了作者的豪迈情怀;D.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故选C。故答案为:(1)范仲淹;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2)示例:“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长烟落日孤城闭”抓住典型景物铺排描画,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其中既寄寓着伤感,又寄寓着豪情。诗人以此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3) C。16/16n【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诗句赏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了解古诗内容,再对诗句进行赏析。(3)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答题时应注意,记忆性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写出指定的问文具,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近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四、课内阅读4.【解析】【分析】(1)A.“伐”解释为:攻打/砍伐;B.“安”解释为:奉养,安身/安然,坦然;C.“作”解释为:振作/创作;D.“靡”都解释为:倒下。故选D。(2)A.“轻视敌人”理解错误;C项,“击鼓进军”错误,一鼓作气是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故选B。(3)文本中结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理解得出:鲁庄公: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链接材料一结合“尝遇关中饥,谴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撤膳不御酒肉者殆将一綦”理解得出:关中地区闹饥荒,派身边官员去察看老百姓的食物情况;废除平时的丰盛御膳,没有喝酒吃肉达一个月之久;链接材料二结合“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理解得出:刘邦约法三章、废除秦法、拒绝秦人送来犒劳士兵的酒食。故答案为:(1)D;(2) B;(3)示例:鲁庄公: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沛公:约法三章;废除秦法;拒绝秦人送来犒劳士兵的酒食。(其中链接材料,每人必须答出一件事,答出三件事即可)隋文帝:在路上遇到上奏之人,总是停下车马来询问情况;关中地区闹饥荒,派身边官员去察看老百姓的食物情况;废除平时的丰盛御膳,没有喝酒吃肉达一个月之久。【点评】(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16/16n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链接材料一:隋高祖乘车四出访问,在路上遇到上奏之人,总是停下车马来询问情况。有时还暗自派人去探听各地风俗人情,官吏政治的得失,民间生活的疾苦,没有不留意的。曾经遇上关中地区闹饥荒,派身边官员去察看老百姓的食物情况。有人探取到老百姓吃的豆屑和糠食报告给朝廷,高祖流着眼泪拿给众大臣看,并痛责自己,为此还废除平时的丰盛御膳,没有喝酒吃肉达一个月之久。链接材料二: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五、语言表达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阅读过的一部名著,通过人物的成长往往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帮助和影响,谈谈你对孔子名言的理解。示例1: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看到保尔在朱赫来的引导和帮助下,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的革命战士。示例2:阅读《童年》,我看到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引导和影响下,成长为一个正直、勇敢、坚强的青年。故答案为:示例:我读《红岩》,看到成岗在许云峰、江姐等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成长为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点评】名著的考查是综合性学习中常见的种题型。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可以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时时阅读,会对答题有帮助。六、名著阅读6.【解析】【分析】根据“吴用施奇计”“公明离法场”可判断这段故事情节是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宋江。这段故事出自《水浒传》第四十回。宋江要被处斩是因为他怒杀阎婆惜而发配江州,之后喝醉酒在浔阳楼上写下了反诗,被人发现并抓住判了死罪,打入了死牢。戴宗帮宋江给梁山送信,吴用等人准备伪造成蔡京的书信来救宋江,但因为失误上面留了纰漏,导致戴宗送到时被官府发现问题也打入了死牢,和宋江一同处斩。而吴用等到发现问题时,知道自己害了他们,于是就与晁盖商议,设计劫法场救宋江二人。结果在问斩当天,梁山好汉趁乱劫了法场,将宋江和戴宗救走。故答案为:宋江被抓,吴用让萧让模仿太师的笔迹写了封回信给知府,却因为印章的疏漏导致戴宗也入狱。几日后两人要被押往法场,梁山好汉连夜赶到江州。问斩当天,梁山好汉趁乱劫了法场,最后将宋江和戴宗救走。【点评】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平时看名著要识记作家、熟知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16/16n七、现代文阅读7.【解析】【分析】(1)看图可知,图中众人抬着一头土牛,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正拿着柳条做鞭打状。联系材料四中的“主持‘打春’仪式,是每个地方的最高长官。他穿戴整齐,带着下属官员,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牛三下”可知图中反映的习俗是“打春”仪式。根据材料四中的“主持‘打春’仪式,是每个地方的最高长官”可得:仪式由官府组织开展。根据“之后,他把柳条交给下属和民众,让他们一路传下去,轮流鞭打”可得:上下齐心,官民和谐。根据“噼啪的鞭响,是春耕开始的信号”可得:这是春耕开始的信号。根据“牛角上的泥土洒在地里,能让土地丰收。牛身上的土放在家中,会使得今年养蚕兴旺”可得:托着人们对新一年庄稼丰收,农事兴旺的向往。根据“而牛眼的泥,据说放在药里调和了,能医治眼病”可得:寄托着人们对生活安康的向往。(2)节气与气节有关系,理由可根据材料二中的“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材料三中的“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借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梅花以抒发作者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高尚情操”直接提炼。故答案为:(1)“打春”仪式。示例一: 这是春耕开始的信号,鼓励农民们开始新一季的劳作;仪式由官府组织开展,上下齐心,官民和谐;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庄稼丰收,农事兴旺,生活安康的美好向往。示例二: 仪式中视土牛身上的泥为神物,是封建迷信行为。(2)有。从材料二,三中可见,节气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应相合,人身人性有气,人生社会有节。节气不仅自成时间坐际,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比如梅花不仅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还因其傲霜斗雪,不畏严寒被赋予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高尚情操。【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漫画点评)。作答本题时,需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分清图画一共由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分别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又各有什么意义,再按一定的顺序,用平实准确的语言描写画面内容即可,作答时,一定不能涉及到图画的寓意,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2)本题考查观点感受的表达能力。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举出自己读某一本书的实例,来表述出阅读对自己的影响即可。8.【解析】16/16n【分析】(1)第一空:根据第二段中的“然而因了它的残破,心中常耿耿,总想着怎样才能将这件宝贝复原如初”可得:“我”一心想要修复残破笔洗。第二空:第六段记叙了儿时,我家祖上传下来的大瓷缸碎成三块,一位锔匠细心将其修复的过程,表现了他技术的神奇。可概括为:“我”回忆儿时锔匠神奇的技艺。第三空:根据第十四段中我想象笔洗修复后的完美画面,可概括为:“我”期待笔洗复原如初,完美再现。(2)①联系语境可知,奶奶给他递茶送水,又夸他手艺好,他又是性情“憨厚”的人,可知他这里的“笑”表现了他听到奶奶称赞后心中高兴,但也只是笑笑,并不说话,表现了他的谦逊憨厚,听到奶奶夸赞后不好意思的神态。②联系语境可知,“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表现了他做这份工作并不是为了钱,“我自己喜欢这活计”表现了他对锔艺的热爱与追求。“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表现了他对钱财的轻视。(3)回忆儿时的锔匠修复大瓷缸是属于插叙。结合具体语句看,第八段中的“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锔匠”刻画了他的憨厚沉默。“他手粗,但下手极轻,凝神屏气,心无旁骛”刻画了他的做工认真细致。“大缸完全锔好后,摆在禾坪里。真是神乎其技”表现了作者对他神奇技艺的赞叹。“从上午到天黑,锔匠只吃了一顿饭,是坐在小板凳上吃的,没进屋也没上桌”,也只收了每天两角钱的工钱,表现了锔匠谋生的艰辛与不易,正是因为如此艰辛和不易,年轻人们才不愿意从事这份职业,导致了锔工技艺的逐渐失传。寄托了作者希望中国民间的传统手艺能代代传承的美好期望。(4)先分析相同点,文本第四段,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想象了笔洗修复好后的美好场景。链接材料中作者同样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在梦中又回到了吹角连营,展现了金戈铁马的军营生活。再分析不同点,本文末段作者通过想象笔洗修复后的美好场景,表现了作者对笔洗修复如初的期待。“倘或这世上破碎的一切都可以复原如初,倘若有一双妙手能让这个世界完美,那该多好”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手艺,传统文化能代代传承,并且不断发扬光大的迫切期待。链接材料作者想象自己年轻时驰骋沙场,于军营中听曲饮酒,于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表现了作者的豪迈情怀和爱国热情,与现实中“可怜白发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批评之意。故答案为:(1)“我”一心想要修复残破笔洗;“我”回忆儿时锔匠神奇的技艺;“我”期待笔洗复原如初,完美再现;(2)①对奶奶称赞他手艺的高兴和自身的谦逊、憨厚、不好意思。②对锔艺的重视、热爱、追求和对钱财的轻视;(3)浓墨重彩地插叙了修复大瓷缸的过程,刻画出一个憨厚沉默、技艺高超、做工认真细致的锔匠形象,展现了锔匠谋生的艰辛与不易,不露痕迹地交代了锔工技艺逐渐失传的原因,寄托了作者期待传统手艺能够代代相传的愿望;(4)表现手法相同点:两段文字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用意的不同点:本文最后一段:想象笔洗呈现出华美大气的气质和神韵,表现“我”对笔洗修复后完好如初的期待,也寄托了作者期待传统手艺、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迫切心情。链接材料:词人想象年轻的时候在军营里犒劳部下、听塞外歌曲、检阅部队、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场景,寄托作者心中的理想,表现出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与结尾“可怜白发生”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也表现出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2)本题的考点是重点词语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9.【解析】【分析】(1)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题目、首段、末段,一般会有原话。本文末段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根据末段中的“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可得中心论点:守住信念才有成。(2)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以真实的历史事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论题:信念。因为这是历史史实,所以还充当了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守住信念才有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这是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富有生活气息,生动形象,常用来形容做事没有计划,走到哪里是哪里。联系本段“这样,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可知此处引用俗语,有力地证明了没有信念人生就没有方向,只能随波逐流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故答案为:(1)守住信念才有成。(2)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论题。②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本文论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3)该句引用俗语,语言贴切而生动,证明了没有信念的人就没有人生方向,随波逐流。16/16n【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通读本文,结合文章标题、首尾和文章内容(2)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这段写出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位置。(3)本题考查论证语言的赏析。议论文的论述性特点决定了它语言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准确性、严密性和鲜明性。八、作文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命题来自于一首歌曲,贴近学生生活,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刻。从字面意思来看,命题包含的故事是因为某种原因失明,某人或某物带自己认识了世界,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但这种立意过于肤浅,且没有新意。所以应对命题做深入的剖析,分析其中深刻的意蕴。如命题中的“你”可以是书,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了大千世界,看到人性美丑,看到美好未来。通过读《西游记》,我们看到了唐僧的坚守,悟空的忠诚,八戒的灵活,沙僧的沉默;通过读《水浒传》,我们看到了忠义,看到了执着,看到了世间百态;通过读《朝花夕拾》,我们看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画卷,看到了鲁迅的成长历程;通过读《诗经》,我们看到了远古先民们的日常生活,看到他们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书,就像是一双眼睛,带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看到了很多很多。创作时,应采用第二人称或在末段转换人物为第二人称,与命题中的“你”相契合。【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11.【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文章要交代清楚你和我之间的关系,写出你对我的影响,对我的启迪和引领。“你”可以是美丽的自然风光,桂林山水、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让我心驰神往;“你”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亲人、师长、同学、朋友等,写他和我之间的事,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你”可以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次邂逅,让我成长,让我顿悟;“你”可以是一部名著,可以是一位名人,写他对我的引领;“你”还可以是一种理想境界,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让我魂牵梦绕;“你”可以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好习惯,让我坚守,让我奋斗,让我受益终生……本文立意的角度非常宽泛,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出真情实感,叙事中要插入描写,注重细节,文章结尾用议论抒情,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点评】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题目中所填充的内容往往是决定着写作成败的关键。填充文题,关键是要找准所要写作的内容。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16/1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