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考语文说明文二轮专题目复习题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中考语文说明文二轮专题目复习题目

中考语文说明文二轮专题目复习题目

  • 2023-08-19 00:48:01
  • 23页
  • 196.50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 ‎ <br />一、海淀区 <br />‎&ldquo;金属疲劳&rdquo;不容忽视 <br />‎①常见的金属总是给人一种坚硬无比的感觉。其实,在各种外力的反复作用下,金属也可以产生疲劳,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得到恢复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2002年5月25日,华航波音747-200型客机,由台北中正机场飞往香港途中,坠毁在澎湖外海,机上225名旅客及机组人员全部罹难。科学家经过考察和分析后判定,飞机失事主要是制作飞机的金属材料产生疲劳断裂而致。金属疲劳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单就桥梁而言,仅在1938~1942年的4年时间里,世界各国因金属疲劳而损坏的便有40座。金属疲劳的现象同样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如行走中的自行车前叉折断、炒菜时铝铲折断、挖地时铁锨断裂。‎ <br />‎  ②为什么金属疲劳时会产生破坏作用呢?这是因为金属内部结构并不均匀,造成应力传递的不平衡,从而使有的地方成为应力集中区。它往往出现在金属构件外形突变处,导致构件出现裂纹。另外,如果材料有表面损伤、夹杂物,以及热加工造成的缺陷,也会产生细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会越来越大,材料中能够传递应力部分越来越少,直至剩余部分不能继续传递负载时,金属构件就会全部毁坏。‎ <br />‎  ③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带来的种种损害,但由于技术的落后,还不能查明疲劳破坏的原因。直到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继出现之后,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才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且有了巧妙的办法来对付这个大敌。‎ <br />‎  ④在金属材料中添加各种&ldquo;维生素&rdquo;是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有效办法。例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里,加进万分之几或千万分之几的稀土元素,就可以大大提高这些金属抗疲劳的本领,延长使用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出现&ldquo;金属免疫疗法&rdquo;新技术,即引入残余压应力,如采用喷丸、表面冷滚压等方法来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以减少疲劳损坏。此外,在使用金属构件时,对产生震动的机械设备要采取防震措施,以延缓金属疲劳的产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对金属内部结构的检测,对防止金属疲劳也很有好处。‎ <br />‎  ⑤金属疲劳所产生的裂纹尽管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也有另外的妙用。例如,利用金属疲劳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料机,可以对各种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在某一切口断裂处进行加工,这个过程只需要1―2秒钟,而且,越是难以切削的材料,越容易通过这种加工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br /> <br />‎18.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ldquo;单就桥梁而言&rdquo;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 <br />‎(2分)‎ <br />‎ 答: ‎ <br /> <br />‎19.文章第④段介绍了哪几类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办法?(2分)‎ <br /> <br />‎ 答: ‎ <br /> <br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文章相关知识,对下面的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2分)‎ <br /> <br />‎ 【材料】‎ <br />‎ 工作人员在设计金属构件外形时,多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并使用磨 <br />削、精车加工等方法,对金属构件表面加工,增加表面光洁度。‎ <br />‎ 答: ‎ <br /> <br />‎【参考答案】‎ <br />‎18.答案示例:‎ <br />‎ 如果删去&ldquo;单就桥梁而言&rdquo;,就无法与前面的&ldquo;普遍的现象&rdquo;相呼应;同时使后面的 <br />‎ &ldquo;损坏&rdquo;一词缺少了涉及的对象。‎ <br />‎ (共2分。与&ldquo;普遍的现象&rdquo;相呼应1分,&ldquo;缺少了涉及的对象&rdquo;1分)‎ <br />‎19.添加稀土金属 &ldquo;金属免疫疗法&rdquo;新技术 <br />‎ (共2分。每类办法1分) ‎ <br />‎20.答案示例:‎ <br />‎ 工作人员设计金属构件时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就避免金属构件外形成 <br />为应力集中区,防止了裂纹的产生;增加表面光洁度,也就是防止表面存在问题而产生 <br />裂纹。这两种做法都达到了防止金属疲劳的目的。‎ <br />‎(共2分。原理1分,结合材料解释1分)‎ <br /> <br />二、西城区 <br />低碳生活 <br />‎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