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化学方程式 <br /> 单元概述 <br />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但这种表示方法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因为它不容易看出组成物质的元素、构成物质的粒子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但是它却为我们学习国际通用的化学反应的表示用语——化学方程式打下了坚实基础。化学方程式既能表示出化学反应中的大量信息,书写又简单明了,而且便于国际交流,这些都注定了它是表示化学反应的最佳形式。 <br /> <br />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初步体验定量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化学方程式的优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能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r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br />自主梳理 <br />一、质量守恒定律 <br />1.质量守恒定律 <br />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br />2.质量守恒的原因(微观解释) <br />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________,原子的质量_____________,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br />1.答案: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br />2.答案: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没有改变 <br />二、化学方程式 <br />1.定义 <br />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br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br />(1)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br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通电2H2↑+O2↑为例) <br />(1)质的方面:在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__分解生成和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br />(2)量的方面:每_______________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_______________份质量的氢气和_______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 <br />1.答案:化学式 <br />2.答案:(1)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br />(2)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br />3.答案:(1)通电 水 氢气 氧气 (2)36 4 32 <br />师生互动 <br />一、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br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要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需注意以下几点: <br />(1)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反应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 <br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也不是反应前后分子数守恒。 <br />(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地理解为“反应物”,因此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某些物质的过量”问题。 <br />(4)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r />(5)质量守恒定律中的“五个不变、两个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br /> <br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br />【例题1】工业上用氨气(NH3)除去大气污染物之一——二氧化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NO2+8NH37X+1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br />A.N2 B.NO C.N2O D.HNO3 <br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则生成物7X中含有14个氮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2。 <br />答案:A <br />绿色通道:本题是一道化学与生活相结合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化学反应前后的几个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br />针对训练: <br />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br /> <br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br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r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 <br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图示不符...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