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方法一:化抽象为形象<br />首先我举个例子说明:,请比较以下两个句子:<br />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br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br />读雁阵、夕阳。(文出自颜文静《寻人启事》)<br />这两句话虽然读表达“女孩想家”,但是句 1 只是一个叙述,说明“想家”<br />这一事实,而“想家”是一种情感,是抽象的、模糊的,读者并不能感<br />受到她的情感。而句 2 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br />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br />感的,把“想家”这一感情具体化到“顶楼”、“雁阵”、“夕阳”这三个具体<br />的事物上表达,所以给人感同身受之感。<br />我建议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就拿上文中“想家”来说,<br />要想一下在“想家”时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然后把感情赋予具体<br />的事物之上。就上文“想家”这一感情来说,还可以这样写:繁忙的工作<br />之后,女孩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车窗外如电影画面一般流逝而去的<br />街景,总想起千里之外的家。<br /> <br />方法二:化静态为动态<br />好的文章总能把人的想象力带动起来,有画面感,这就是具有动态美。<br />动态美运用在作文里会比静态、平淡的语句更加具有感染力,能够产<br />生更强烈的效果。所以,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br />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br />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br />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br />苔侵佛头……<br />佛本是静态的,就连生长着的苔在我们看到的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br />者却用“微笑、看、听、爬、跃、侵”等动词,使佛和绿苔动态化了,<br />仿佛有了生命似的。<br />又如王安石《题书湖阴先生壁》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拍闼<br />送青来。<br />诗中“水”和“山”是静景,但用“绕”,“送”二字,仿佛把“水”和“山”写活了,<br />这样“潺潺流动的小溪把碧绿的田地围绕起来,远处青山像两扇门送<br />来一片翠绿”的春景图就跃然纸上,使人感受动态之美感。所以,要<br /> <br />善于让静物动起来,让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br />方法三:有形、有声、有色<br />有形有声有色就是说把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br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样就不够具体,<br />读起来干瘪,语言不饱满。如果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br />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文出自秦牧《语林采英》)。这样一来,就有<br />声有色了,趣味无穷,自然就抓住读者的眼球了。<br />方法四:幽默、活泼<br />在考试中,阅卷老师看得千篇一律的文章,本来就感觉严肃、沉重、<br />压抑,这时来一点幽默,讲一点俏皮话,不仅能使文章形象生动,活<br />泼有趣,也能使阅卷老师心情轻松,感觉有“亮点”,自然打分不会很<br />低。例如满分作文《跟时代一起改变》的结尾:<br />我们并不一定要追赶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需要一味地学着人<br />家的样儿,完全可以做更“高级”的事。<br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br /> <br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爱国的情操,而不是“爱大米”。<br />改变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养,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br />改变自己,让自己有鹤立鸡群的素质,如今个性也是潮流,像这种特<br />点,无疑是最“in”的。<br />周围的一切,正在对我们的成长形成影响,而它们常常是负面甚至颓<br />废的,真是“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只要改变自己,我们一样可以<br />拥有过人的气质。否则,“后果很严重”。<br />作者娴熟地运用杂文笔法,写得亦庄亦谐,轻松自如,使文章具有了<br />特殊的情调,读之令人忍俊。<br />方法五:运用修辞<br />大家无论是在课堂学习上,还是在课外的杂志上,可以看见,写得好<br />的文章总是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我们写作文,要想让阅卷老师认可,<br />也必须根据文章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br />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br />看下面的例子:<br /> <br />1、蜘蛛也惜春归去,网住残红不放飞。<br />运用拟人手法:以“残红”代落花,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惜春之情。<br />2、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br />对偶:使诗句具有音乐之美;拟人:不仅表现出环境的优美、幽静,而且<br />渲染了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浓郁的书卷气。<br />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