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中地理高考冲刺模拟测试练习题<br />第 I卷<br />本卷共 3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br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br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br />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br />繁殖与柄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br />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br />红城淖的水位以每年 20〜30厘米的速度<br />下降,湖水 PH值由 7.4〜7.8上升到 9.0<br />〜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br />限。图 I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 1〜2题。<br />1. 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br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br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br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br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br />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br />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br />A. ①②③B.②③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br />2. 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br />述,正确的是<br /> <br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br />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r />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br />A. 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④<br />图 2为“我国某地区某年最冷月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br />图”,据此完成 3〜5题。<br />3. 图 2中 A地等温线密集的影响因素最<br />可能的是<br />A.地形 B.海陆分布<br />C.纬度 D.二氧化碳增多<br />4. 依据图 2中信息可知,图中地区该月<br />气候比同期正常年份<br />A.气温偏高 B.气温偏低<br />C.降水偏多 D.降水偏少 r<br />5. 若此月某天北京市正处于下班的高峰,且晨昏线正经<br />过图中区域,则晨昏线<br />A. 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B.虽两北一东南走向<br />C. 与经线重合 D.与经线夹角达一年中最大<br />图 3为“贺兰山东麓等高线图及其洪积扇纵剖面图”,该地<br />区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枸杞产业基地,据此完成 6〜7题。<br /> <br />6. 关于图 3中等高线弯曲方向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br />A. 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高处凸山,下游向低处凸<br />出;上游以河流侵蚀为主,下游以河流堆积为主<br />B. 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高处凸出;为典型的<br />河流侵蚀地貌<br />C. 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低处凸出,为典型的<br />河流堆积地貌<br />D. 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低处凸出,下游向高处凸<br />出;上游以河流堆积为主,下游以河流侵蚀为主<br />7. 关于影响该地区枸杞产业的冈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br />A. 该地为山麓洪积扇,沙质土壤贫瘠<br />B. 该地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早,降水少<br />C. 该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火<br />D. 该地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br />图 4为世界两区域图,据此完成 8-9图<br /> <br />8. 图中 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br />的是<br />A. M湖是内流湖,N湖是外流湖<br />B. 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br />原<br />C. 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br />D. 两湖均位于西半球<br />9. 有关两湖泊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br />A. 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大牧场放<br />牧业和乳畜业<br />B. 甲、乙区域环境问题分别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为主<br />C. 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r />D. 甲、乙区域资源丰富,主耍资源类型分别为铁矿和石<br />油<br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吸引了大陆.博世、德尔福、李尔、<br />电装等一大批国际知名汽车电子企业投资建厂。伴随着长<br />春世界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建设步伐,长春将打造<br />千亿级的新产业基地——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目前我国汽<br /> <br />车电子在发动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车栽导<br />航通信、汽车音响和中控门锁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br />据此完成 10~11题。<br />10.长春吸引汽车电子产业集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br />A.市场 B.技术<br />C.政策 D.基础设施<br />11. 关于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现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r />A.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高端人才缺乏<br />B. 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不够,制约汽车电子产<br />业的发展<br />C. 产业空心化是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目俞面临的核心问题<br />D.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在多个领域異有一定的竞争力,但<br />在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弱势<br />第 II 卷<br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题〜41题为必考<br />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题~48题为选考题,<br />考生根据要求做答。<br />36. (26分)阅读图文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