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30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30

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30

  • 2023-05-10 15:24:01
  • 7页
  • 142.00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模拟题30.doc <br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r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  )‎ <br />A.季风强弱不同 B.湿润程度不同 <br />C.热量的南北差异 D.海拔高低悬殊 <br />‎【答案】C <br />‎【解析】长江三角洲基本上位于30° N附近,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 N~48° N,纬度位置的差异导致热量的南北差异。‎ <br />‎2.长江三角洲平原与松嫩平原在发展农业上的共同区位优势是(  )‎ <br />‎①热量充足 ②雨热同期 ③地形有利于机械化 ④土壤肥沃 <br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r />‎【答案】D <br />‎【解析】长江三角洲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松嫩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季风气候的共同特征是高温期与多雨期都在夏季;长江三角洲是肥沃的水稻土,松嫩平原则是肥沃的黑土,土壤肥沃。‎ <br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br />A.秦岭&mdash;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r />B.秦岭&mdash;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br />C.秦岭&mdash;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br />D.秦岭&mdash;淮河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br />‎【答案】B <br />‎【解析】秦岭&mdash;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划分属于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南北差异。秦岭&mdash;淮河一线以南属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北属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表现为温带季风气候。正因为两个区域地理位置存在差异导致气候不同,因此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各方面的差异。‎ <br />秦岭&mdash;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和一月份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 <br /> <br />‎ 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典型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主,华北地区为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 mm,属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典型植被华中地区为常绿阔叶林,华南地区为热带季雨林。‎ <br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第4~5题。‎ <br /> <br /> <br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有关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br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r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br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 <br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br />‎5.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br />A.A-B-C B.B-C-A <br />C.C-A-B D.B-A-C <br />‎【答案】4.B 5.C <br />‎【解析】第4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第5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br />‎6.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 <br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r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br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br /> <br />D.数字地球 <br />‎【答案】A <br />‎【解析】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需要先利用遥感获取地球形状的信息,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最后获得关于地球形状的模型等。‎ <br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第7~8题。‎ <br />‎7.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br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br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br />‎8.对2010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