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5_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开发建设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5_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开发建设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 <br> 专题15-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开发建设 <br> <br> ‎(新疆乌鲁木齐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30.读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1)图中A为水利枢纽,B、C两河处的地质构造为。‎ <br> ‎(2)试分析图中五个省会(首府)城市区位选择共同的自然条件是、、‎ <br> ‎。‎ <br> ‎(3)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制约这些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共同资源问题是。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4分)‎ <br> <br> <br> ‎30.(1)小浪底 断层 (2)临近河流 地形平坦 气候温暖 ‎ <br> ‎(3)水资源供应紧张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br> <br> <br> ‎39.(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br> 材料一: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km2,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mm/年。历史上的辽金时期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br> <br> 表1  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 断流统计⑴依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确定,该流域所处于的地带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有着多方面过渡性的特点。请至少列出两项。(8分) <br> ⑵据表1简要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12分)‎ <br> ‎ 39.⑴(8分)地处温带季风与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过渡地带等。(答出两项即可,8分)‎ <br> ‎⑵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6分) <br> 降水量减少(蒸发和下渗增加),上游水库的拦蓄,上游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加。(6分)‎ <br> <br> ‎29.‎2010年10月22日,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隆重开幕,西部12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6万多名中外客商参加了博览会,创历届西博会之最。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br> 材料一:“长江流域图” <br> <br> <br> 材料二: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平均海拔‎400米,是一个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城市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雨轻雾重,又号“雾都”。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1)从图中分析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的资源条件有哪些。 <br>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都成为西部特大城市的原因。 <br> ‎(3)分析重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br> ‎29.解析:(1)结合插图可分析出;(2)从城市的区位选择入手,再结合成都的特点进行分析;(3)现代制造业属于工业,那么重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条件应该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考虑。 <br> 答案:(1)煤铁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水能丰富。 <br> ‎(2)地处成都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人们居住,农业发达,具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为四川省的行政中心,交通便利等。 <br> ‎(3)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两江汇合处,淡水资源丰富,工业用水便利;既是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又是电力工业中心,原料、动力充足;是长江上游城市群的中心,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设施完善;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 <br> <br> ‎16.读图甲、乙,完成下列要求。‎ <br> <br> ‎(1)金沙江(玉树至宜宾段)流域最突出的资源优势是_____资源,这种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开发这种资源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 <br> ‎(2)图乙表示该流域水库累计库容量与大通水文站输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读图说明二者的相关关系是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br>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计划于‎2008‎年开始向华北地区输水,中线方案正在紧张的实施之中,西线方案也进入论证阶段。南水北调后,长江三角洲滩涂(‎5米等深线以上)淤积速度将______________(加快、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 <br> <br> ‎16.解析:(1)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