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摘编自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有一位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坐在屋里挖空心思写不出东西的窘态是“把手指甲都绞出了水来”。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19-。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摘编自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三:信息文明时代,科技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诉诸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科技向善的变革创新,才能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是文艺作品的鉴赏者和评判者,当代文艺要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者,贯道之器也。”无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还是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都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文化和中国文艺的发展道路。当前,新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智媒体对艺术生成的有效参与,使得对新媒介艺术发展方向与价值的引导的问题愈益凸显,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艺术创新是时代的必然。文艺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人民并非空洞而抽象的符号,也不单单是大写的集合性名词,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文艺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感知着人民的衣食冷暖和喜怒哀乐。原本就生发于人民之中,有着技术基因、市场基因、产业基因和全球视野的新媒介艺术,更要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究其根本,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对新媒介艺术而言,艺术创新不仅要在逻辑框架上寻求创新与技术迭代,从而带来节奏、韵律上的美感,更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心灵深处的温软。如此,艺术创新才不会沦为技术高视阔步的爬虫,才能以其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舞台艺术的形式演绎了《千里江山图》,通过入画舞蹈的视觉样式,实现了用舞蹈完成立意的舞台转化。在艺术创新中,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只此青绿》借助创意和技术的力量,创造了一个不背离技术逻辑又着意于情感诉求的新的叙事方式,从而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作品,为电视观众呈现了绚烂的视觉盛宴,令人印象深刻意犹未尽。信息文明时代,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并非全然是艺术的福音,特别是人机合成的智能化艺术产品的前景还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当年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批判在数字化时代仍有余响,这使得以文艺的人民性引导艺术创新显得尤为迫切。-19-(摘编自范玉刚《以文艺的人民性引导艺术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了解他们”“熟悉他们”这样的句子反复出现,强调了文艺工作者对待工作对象的正确方式。B.材料二中“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一句表达了对创作者扎根生活时覆盖之广、剖析之深的肯定。C.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而以文化人价值理念的引导直接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D.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只此青绿》成为艺术创新的现象级作品,是由于它创新的叙事方式既符合技术逻辑又体现动人的情感诉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用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写作窘态的事例,批评了不去生活深处和人民中寻求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的错误做法。B.只有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深入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并完全消化了,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C.新媒介艺术原本就生发于人民之中,有着技术基因、市场基因、产业基因和全球视野,所以更能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D.人机合成智能化艺术产品并不一定预示着美好前景,一些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还有可能为艺术带来负面的影响。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礼记·乐记》B.盖文章一道,关乎学术性情。诗品、文品之高下,往往多随其人品。——《四库全书总目》C.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D.人民艺术家,人民是关键。对人民的感情应该是写作者最大的动力。——现代作家王蒙4.围绕文艺工作对象的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2022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8周年,选文中两位领导人有关文艺工作的阐述在新媒介艺术创新中应如何运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19-(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天地再造孙皓晖①父亲把和自己相伴了几年的忠犬大黄留给了苏秦,就走了。②父亲一走,苏秦立即脱光膀子干起活儿来。昨夜情景,已经使他一路上对家的思念化为乌有,温情的梦幻在那一刻突然地破碎了,断裂了。要不是木讷深远的老父亲,他肯定会愤然离家自己闯荡去了。大嫂与妻子的冷漠与嘲笑残酷地撕碎了自己梦幻的那一刻,他就打定了主意——远远离开自己原先的华贵的瓦釜书院,离家苦修,再造自己。③第一件事,就是在这断垣残壁上结一间能够遮风挡雨的草庐。④他一头钻进齐腰深的荒草中,拣细密的茅草一撮一撮地拔了起来。大黄一直卧在断墙下自顾呼噜,后来终于也钻到荒草中来了。暮色消失天黑定时,断墙下堆了一大垛茅草。苏秦与大黄各自吃了一张干饼一块酱肉,大喝了一通甘凉的井水,便开始盖自己的草庐。⑤时下正当九月中旬,秋月将满,分外明亮。苏秦趁着月色仔细查看了断墙,不用砌墙,就是屋顶上草抹泥。他先用铁耒挖土,围了一口很大的泥锅,又打了五六桶水倒进泥锅,然后向泥锅里填满选好的半干土块:等待泥锅泡土的时刻,用那口柴刀剁了许多细碎茅草,扔进了泥锅,然后赤脚跳进泥锅反复踩踏。月上中天的时分,一锅软黏适度的草泥和好了。虽然是大汗淋漓,苏秦却是精神抖擞,丝毫不觉得困乏。一鼓作气,他开始给屋顶上草。东方已经鱼肚白了,苏秦没有歇息,开始铺干茅草。正午时分,苏秦压完了一面茅草,高兴地从土墙上爬下来,双腿一软,倒在了大黄身边。⑥“呼——”一阵粗重的鼾声响了起来。大黄嗅了嗅苏秦,摇摇尾巴也卧倒了。⑦“呜,呼……”大黄喉头呼噜着,靠在苏秦身边也睡着了。⑧时序已至寒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原野上的一切都模糊了,孤独的草庐已经完全淹没在漫无边际的风雪之中。苏秦在屋外逆风而立,一字一字,高声吟诵起了《阴符经》——⑨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⑩九月末草庐刚一结好,苏秦便开始了一种奇特的粗简生活。每晚一顿干饼酱肉,喝一通老井的甜水了事。瞌睡了,在草席上和衣睡上一两个时辰,醒来了到井台上用冷水冲洗一番,立即又回来揣摩苦读。日复一日,倒是分外踏实。⑪-19-住进草庐,苏秦心底深处的那股烦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学问面上渊博,却缺乏专注一点的精深。这一点,就是对天下大势的洞察。要锤炼这种见识,需要的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学问,而是高屋建瓴鸟瞰天下的眼光境界。“必须大悟,方得有成。”这是苏秦在坎坷屈辱中磨出来的见识。⑫在他打开父亲送来的铜箱翻检到最底层时,一本破旧的羊皮纸大书出现了。——《阴符经》!天哪!他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阴符经”几个大字凿凿在目,旁边还有两行小字,找目细看,隐隐约约便是“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四个名字。他二话不说,坐在门外土坎上便翻了起来……⑬几个月了,他每日朗诵默记,已经能将《阴符经》倒背如流。这《阴符经》当真是“变通无羁,深微烛照”。苏秦觉得,自己还远远未将《阴符经》咀嚼透烂,还得再下苦功夫。⑭在这个风雪扑面的寒夜,苏秦依然雷打不动地冲着苍茫的夜空大声朗诵着,渐渐地,他的声音嘶亚了,吼出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喉头一阵发甜,猛然喷出了大大一口鲜血,颓然扑倒在地。大黄“鸣”的一声低吼,箭一般扑了过来,叼住苏秦的腰带,腰一弓,使劲儿往门口拖。它将苏秦拖到门口,又三两下拱开了门板,将苏秦拖到了屋内。⑮“啊……”喉头一阵呼噜喘息,苏秦终于醒来了。⑯方才一阵吼诵,使他突然顿悟——《阴符经》正是纵横捭阖的大法则!其中天地之道、为政之道、君臣之道、创守之道、万物互动之道、邦国互动之道无所不包。将这些大道理揣摩深透,何愁不能窥透天下奥秘?何愁不能找出列国症结?何愁不能纵横战国?⑰苏秦又打开了《阴符经》,又一字一字地开始琢磨。读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时,他眼睛突然一亮。老师鬼谷子在这句下边注文:“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时而生百病。动者所以安万物,失其机而伤万物。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先之太过,后之则不及。是以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读着想着,苏秦心中一片豁亮——⑱想想自己说秦,就是“先之太过”,如何能够成功?不成功一定是不应时了。王霸大业,秦国是没有拒绝的理由的,但秦国却偏偏拒绝了,而且还拒绝了两次,公孙衍失败了,他苏秦也失败了。现下静心想来,确实是为时过早了。新君即位仅仅一年,秦国内政未安,这时候要秦国立即实施东出争霸,事实上是不可能的……⑲想着想着,他迷迷糊糊地瞌睡了,头“咚”地一声撞在了木案上。苏秦醒来揉揉眼睛,站起来在屋中踱步,念着想着,自言自语地嘟哝着……猛然,他盯住了“机在于目”四个字,顿时陷入了沉思,想着想着心中一闪,觉得似乎抓住了什么,瞌睡却又猛然袭来,那闪光又被淹没了。苏秦气恼异常,抓起案上的缝书锥对着大腿猛然一刺,一股鲜血“哧”地喷了出来。⑳苏秦猛然清醒,“机在于目”,就是见机而动,不死守一端。“啊哈哈哈哈哈!”苏秦仰天大笑,手舞足蹈,脚下一软,扑在了大黄身上。-19-冰天雪地的草庐里,苏秦抱着大黄睡去了,人的鼾声与狗的呼噜声交织在了一起。(选自《大秦帝国之纵横》,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住进草庐前,苏秦心底烦躁急迫,这主要是因为他回家后受到了妻子和大嫂的冷遇,让他倍感亲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B.苏秦发现《阴符经》时,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这一细节暗示了《阴符经》是一部奇书,为后文苏秦的彻悟做了铺垫。C.小说在描写苏秦发现并苦读《阴符经》时运用了插叙手法,这样叙事使结构多了一些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D.小说两次写到苏秦和大黄相依睡去,第一次睡去,是劳动后的疲惫与畅快,第二次睡去是彻悟之后的满足和内心的释然。7.关于苏秦结草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决意离开原先华贵的瓦釜书院,来到荒野之中苦修,这是他主动放弃平庸与舒适后的选择。B.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苏秦和草泥的过程——围泥锅、剁茅草、反复踩踏,他做得很熟练,是为了凸显他擅长劳作,生存本领强。C.苏秦在荒野中结草庐,与风雪为伴,让劳作的痛苦磨砺自己,使自己更加奋发,是勾践式的“卧薪尝胆”。D.断垣残壁,茅草苫顶,孤独地伫立于冰天雪地之中,作者让草庐与苏秦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对应。8.本文题为“天地再造”,苏秦的“再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9.《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本文在演绎苏秦这段故事时有“一只忠犬大黄陪伴他”的情节加入,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攻韩。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阳成君以上党入和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王乃使冯亭代靳。-19-冯亭守上党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王大怒,赵豹出。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对曰:“用兵逾数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闻之,怒,令公孙起、王齮以兵遇赵于长平。(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B.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C.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D.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谢于秦”的“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哙拜谢”的“谢”相同。B.蚕食,像蚕食桑叶一样,比喻逐渐侵吞。现代汉语中仍沿用这一词义。C.户,即住户,古代一家谓一户。文中的“万户”“千户”是指赏赐的食邑。D.爵,指爵位,我国古代爵位分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国受到秦国的攻击、不敢与之抗衡,于是派阳成君前去讲和,并表示愿意将上党之地割让给秦国,后来又派遣冯亭替代靳任上党太守。-19-B.冯亭驻守上党三十天后,秘密派人向赵王进言,表示上党百姓不愿意成为秦国人,愿意投奔赵国,并愿将十七座城池献给赵王,赵王听了非常高兴。C.平阳君认为上党地区从中间割裂了秦国,使其两边不能相互联通,因此秦国对上党虎视眈眈,势在必得,一定不会坐视赵国平白地从中获利。D.赵王派赵胜去接收上党之地,并且赏赐冯亭,但冯亭以自己向赵国进献上党有三点不义为由拒绝封赏返回韩国。这是冯亭用心良苦的计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2)用兵逾数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14.在对待上党的问题上,赵胜、赵禹的观点和赵豹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岁晏村居石介岁晏有余粮,杯盘气味长。天寒酒脚落,春近臛【注】头香。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粱。【注】臛:肉粪。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岁暮之时家有余粮、饮食无忧的场景,表达出了喜悦之情。B.颔联承接第二句,对仗工整,叙写了室内餐桌上有美酒佳肴的场面。C.颈联转写室外,写出蔬菜、茶叶已经发芽,但长势不佳,令人担忧。D.本诗将景、事、情融为一体,描写农家生活恬淡自然,有陶渊明之风。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出了楼阁密集,建筑群规模宏大。(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了蜀道的高峻巍峨、雄奇惊险后,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的感慨。(3)自然界中,高山与流水互依,相映生辉,文人以神来之笔写下无数赞美山水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以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的能力,在实现个人转型并激发“粉丝磁场”后,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升温,网络直播行业①________,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众多网红纷纷入场,但也难免②________,水平参差不齐。事实上,人们在一划而过的快浏览外,也希望有从容不迫的慢享受;在段子奇观的冲击外,也希望能有信息知识的增量。高热度更需冷思考。从“调料的名称”讲到“霍去病封狼居胥”,从“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讲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的比喻,董宇辉的过人之处可能不在于带货能力,而是内容生产。“知识+直播”的形式,不失为一次可贵的尝试。但从直播行业本身看,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人们见证了太多网红的③________。唯有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激发火花,才能突破同一种营销形式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入夏后气温明显升高,大汗淋漓成了日常。不过夏季出汗别不当回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更要①_____________。健身一族夏季运动出汗量大,会带走大量的钠和钾。②_____________,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如瘦猪肉、海产品、牛肉、小白莱、油莱等。③_____________-19-,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但多汗儿童,须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及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佩戴饰品的人们也要留心:耳环、项链等金属首饰中常含有镍、铬等成分,尤其是质量不好的合成金属饰品,添加成分更加复杂,一旦出汗,汗水便会和金属成分发生反应,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如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这时应及时摘去首饰,否则过敏症状加重,形成血疹、水肿甚至出现溃疡。21.下列句子中的“接触”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电灯不亮、电脑起动不了,往往是线路接触不良,电流受阻的缘故。B.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多接触群众,干部才能增长才干、增长见识。C.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D.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做过一个试验,他划定了一段地貌复杂、气候恶劣、长达3000英里的路程,让三组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走完。第一组,依天气好坏来决定行走进度,天气好的时候就走40~50英里,天气不好时就一英里都不走。第二组,信心满满想夺魁,计划每天走40~60英里,畅想两个月走完全程。第三组,不管天气好坏,计划每天只走20英里。很多人以为前面两组会率先抵达终点,没想到第三组在5个月后成为三组中率先到达终点的一组。调查后发现:第一组关注客观条件,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且他们会不断地降低坏天气的标准,给自己找借口偷懒。第二组很有信心,但急于求成,一旦热情消退就开始松懈,并最终失去斗志。而第三组,他们有明确的规划,严格执行,坚持,自律,不被外界干扰和诱惑,虽然每天推进的速度看上去不如前两组,但最终却是最快到达终点的。这个试验总结出的“20英里法则”实际上也是一个“变好法则”。生活中,“3000英里”的考验无处不在,怎样才能不断变好、走向成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C2.C3.D-19-4.①材料一认为文艺工作的对象侧重于延安的工农兵及其干部,呼吁文艺工作者深入了解熟悉工农兵及其干部;②材料二认为文艺工作的对象应该侧重于人民和生活,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闭门造车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5.①要用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新媒介艺术创新,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②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艺术创新;③新媒介艺术创新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灵魂,使艺术创新以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C.“直接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曲解文意。文中说“信息文明时代,科技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诉诸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科技向善的变革创新,才能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能推断出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的引导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所以更能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错误,推断不当,强加因果。原文说“原本就生发于人民之中,有着技术基因、市场基因、产业基因和全球视野的新媒介艺术,更要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可以看出,新媒介艺术更要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而不是更能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观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D.“人民艺术家,人民是关键。对人民的感情应该是写作者最大的动力”表达了写作要以人民为关键,要饱含对人民的感情,可以作为材料二的论据。A.说的是音乐和内心情感的关系。B.讲的是文章和人品密切相关。C.谈的是文章立意最重要。故选D。【4题详解】-1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材料一“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可以推断出“材料一认为文艺工作的对象侧重于延安的工农兵及其干部”。材料二“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瞬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可以推断出“材料二认为文艺工作的对象应该侧重于人民和生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诉诸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科技向善的变革创新,才能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可概括出:要用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新媒介艺术创新,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结合材料三“新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智媒体对艺术生成的有效参与,使得对新媒介艺术发展方向与价值的引导的问题愈益凸显,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艺术创新是时代的必然”,可以概括出: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新媒介艺术创新;结合材料三“对新媒介艺术而言,艺术创新不仅要在逻辑框架上寻求创新与技术迭代,从而带来节奏、韵律上的美感,更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心灵深处的温软。如此,艺术创新才不会沦为技术高视阔步的爬虫,才能以其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可以概括出:新媒介艺术创新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灵魂,使艺术创新以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答案】6.A7.B8.第一阶段:梦幻破裂,离家苦修第二阶段:修筑草庐,重归平静第三阶段:卧薪尝胆,大彻大悟9.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以忠犬的待遇,反衬苏秦的善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节结构上:添加忠犬救主的故事情节,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有了一层奇幻的色彩。主题表现上:“忠犬”象征着苏秦对理想的坚守,也象征了父亲对苏秦的理解。暗示文章主旨。【解析】-19-【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A.主要原因分析错误。根据“住进草庐,苏秦心底深处的那股烦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学问面上渊博,却缺乏专注一点的精深”可知,苏秦烦躁急迫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为了凸显他擅长劳作,生存本领强”错,苏秦和草泥的过程与下文苦读《阴符经》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凸显的是苏秦坚持理想的执着。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给文章分层,让后再逐层分析归纳。通读全文可知,全文共分为四层:第一层1-2段:主要讲述苏秦离家苦修,再造自己的原因;第二层3-7段:主要讲述苏秦结庐的过程;第三层10-12段:主要讲述苏秦发现《阴符经》的过程;第四层8-9、13-22段:主要讲述苏秦反复苦读,最终大彻大悟的过程;文章这四个部分,都与苏秦“再造”的过程有关。总结归纳后,可以把苏秦“再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章1-2段,主要讲述苏秦周游受挫归来,被亲人嘲笑导致温情的梦幻破裂而决定离家苦修,再造自己。可概括为:梦幻破裂,离家苦修。第二阶段:文章3-7段以及第11段,主要讲述了苏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重新结庐成功。然后顿悟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即“自己的学问面上渊博,却缺乏专注一点的精深。这一点,就是对天下大势的洞察。要锤炼这种见识,需要的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学问,而是高屋建瓴鸟瞰天下的眼光境界”这之后他的内心变不再烦躁、急迫。可概括为:修筑草庐,重归平静。第三阶段:文章8-22段,主要讲述了苏秦反复苦读,历经生死,终于大彻大悟的过程。可概括为:卧薪尝胆,大彻大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艺术形象和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19-主题表现上:忠犬是小说中的一个物象,是陪伴父亲多年的一条黄狗,作者在文章中增加忠犬这一形象具有象征意义。忠犬的“忠”象征着苏秦对自己理想的坚守。也象征了父亲对苏秦的理解。苏秦在忠犬的陪伴下,遭遇挫折而不放弃理想信念,结庐自守,卧薪尝胆,终于大彻大悟。所以忠犬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情节结构上:增加忠犬救主的故事情节“大黄‘鸣’的一声低吼,箭一般扑了过来,叼住苏秦的腰带,腰一弓,使劲儿往门口拖。它将苏秦拖到门口,又三两下拱开了门板,将苏秦拖到了屋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给文章增加了一层奇幻的色彩;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增加忠犬陪伴的环节,以忠犬所受到的待遇“苏秦与大黄各自吃了一张干饼一块酱肉”来从侧面说明了苏秦内心的善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答案】10.C11.A12.C13.(1)臣下请求发动全部守军对付秦兵,如果最后不能守住,那么我就为国战死。(2)用兵经年,没看见得到一座城市,现在安坐而得到城邑,这是大吉大利的事。14.赵胜、赵禹认为用兵多年没得到城市,现在安坐而得城是大吉大利的事。赵豹则认为无故获利是最大的祸患,秦国对上党虎视眈眈,蓄谋已久,志在必得。赵国如果想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具备和秦国交战的有利条件。【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君主守卫土地而不能战死,并且把它送给别人,这是第一不义;君王把土地献给秦国,我没有听从君主的命令,这是第二不义;出卖君主的地反而食封户,这是第三不义。“不能死”,不能战死,“不能”与“死”一起做句子的谓语,中间不宜断开,故排除BD;“主内之秦”是“内之于秦”的省略,“于秦”作后置状语,即“向秦国”,“之”“秦”之间不宜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实词及文化常识的能力。A.“与《鸿门宴》中‘哙拜谢’的‘谢’相同”错误。“入谢于秦”句意:到秦国谢罪。“谢”,谢罪。“哙拜谢”句意:樊哙跪拜感谢。“谢”,是“感谢”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19-C.“认为上党地区从中间割裂了秦国”错。根据原文“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意思是秦国逐渐侵占韩国的土地,中间断绝了上党通韩凰的道路,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所以是使韩国中间断绝了上党通韩凰的道路,而并非割裂了秦国。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悉”,全部;“发”,发动;“卒”,最后;“死”,为动用法,为……死。(2)“逾”,超过;“坐”坐着;“而”,连词,表修饰;“此大利也”,此……也,表判断。【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对曰:‘用兵逾数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可看出当赵王告诉赵胜、赵禹韩国要把上党地区送给赵国时,二人非常认可,认为以前用兵多年都没有得到城邑,现在能坐得城市是非常吉利的事情。所以对这件事二人非常乐观,欣然接受;而根据文中赵豹的回答“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可以分析出赵豹认为无缘无故地取得利益是一种最大的灾祸,然后利用对当时局势的具体分析,认为秦国对上党地区已垂涎已久,而且从区域和交通上对韩国已形成阻隔,赵国平白无故地占有此地,会招致秦国的进攻,而且赵国在形势和条件上都没有优势,只能会遭遇祸患,所以劝赵王不可与秦国交战。综合以上分析,对于获取上党地区,赵胜、赵禹盲目乐观,认为是好事,而赵豹有自己冷静客观的分析,认为是祸事,而且灾难会由此产生。因此,赵胜、赵禹与赵豹观点不同。参考译文:秦国攻打韩国,韩国十分恐惧,派阳成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作为讲和的条件。韩桓惠王又派阳城君告诉上党太守靳说:“秦国出动两支军队来进攻韩国,韩国就会灭亡。现在君王把上党献给秦国求和,派我把情况告诉太守,太守还是献给他。”靳说:“人们有这样的话:‘即使是小智小慧,守着的器物就不能出借。’臣下请求发动全部守军对付秦兵,如果最后不能守住,那么我就为国战死。”韩阳迅速把情况报告给韩王、韩王于是就派冯亭取代靳。 冯亭坚守三十天,暗中派人请求赵孝成王说:“-19-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可是上党的民众都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愿意做赵国的臣民。现在上党作为大邑拥有十七个县,愿意拜献给大王,希望君王裁决这件事。”赵王大喜过望,召来平阳君并告诉他,赵豹回答说:“臣下听说圣人认为无故获利是最大的祸患。”赵王说:“人们怀恋我的恩义,怎么说是无故?”赵豹说:“秦国逐渐侵占韩国的土地,中间断绝了上党通韩凰的道路,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所以自认为可以坐得上党。秦国遭受了攻打上党的辛劳,而赵国却享受了它的利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好处,而弱小的国家却能从强大的国家手中得到吗?如今君王得到上党,可以说是有缘故吗?况且秦国用牛耕种,从水道运送军粮,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列阵在上党,法令严格政务推行顺利,不可以和他们交战。君王还是自己认真考虑一下!”赵王大怒,赵豹退出去。赵王召赵胜、赵禹告诉他们说:“韩国不能守卫上党,现在上党太守把它献给寡人:有十七座城邑。”二人回答说:“用兵经年,没看见得到一座城市,现在安坐而得到城邑,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于是就派遣赵胜前去接受土地。赵胜到上党说:“敝国的君王,委派使者臣下赵胜对您说:‘请把三万户的城邑封赏给太守,千户的封赏给县令,各官吏的爵位都连升三级,民众能把人聚集到一起的,每家赏赐金子一百二十两。’”冯亭流泪并低头说:“这是我使自己处在三不义的境地了:为君主守卫土地而不能战死,并且把它送给别人,这是第一不义;君王把土地献给秦国,我没有听从君主的命令,这是第二不义;出卖君主的地反而食封户,这是第三不义。”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而回到韩国,对韩王说:“赵国听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现在已发兵占领上党了。”韩国报告秦国说:“赵国发兵占领上党。”秦王大怒,命令公孙起、王齮率领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交战。【答案】15.C16.作者对这样一个安定而丰裕的岁晏生活感到心满意足,也为农人的丰收感到高兴。同时与下文的真不羡形成巧妙对比,表现了自己不贪慕膏粱的富贵生活、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长势不佳,令人担忧”错误。“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冬天过后菜苗苗开始发绿了,阳春将至茶苞苞也露出鹅黄。表现“春近”的大地生机与活力,寄予作者的喜爱与期望。故选C。-19-【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首诗首联点题,写农村中丰收后的乐事。颔联写天虽冷而酒可御寒,还联想到藿头的美味可口。颈联写“菜”“茶”等植物,均冲破寒冷的地面,迎接春天。写出了农村丰收后丰裕、安然、愉悦的生活情境,作者为农人的丰收感到高兴。尾联“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粱”表示自己不会因平民身份而去羡慕那些膏粱之徒,而他岁晏村居,能有此享受,已经心满意足。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喜爱之情。结构上,前三联所描绘的农村中丰收后的乐事,与“真不羡膏粱”形成对比,“膏粱”不足羡慕,表现了自己不贪慕膏粱的富贵生活、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17【答案】①.蜂房水涡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③.蜀道之难④.难于上青天⑤.天门中断楚江开⑥.碧水东流至此回(示例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涡”“矗”“蜂”。【答案】18.①异军突起②泥沙俱下③昙花一现19.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转型,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同时激发“粉丝磁场”,成为了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20.三个“……的……”的结构,使句子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信手拈来”“整饬华丽”“锦心绣口”集中表现了董宇辉深厚的知识素养,对董宇辉丰富的知识进行赞扬。【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网络直播行业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突然出现,所以应该用成语“异军突起”,意思是:比喻另一支新的力量突然出现。第二空,根据下句“水平参差不齐”可知,此处语境是指也难免好坏不同的人都混杂在一起,所以应该用成语“泥沙俱下”,意思是: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混杂在一起。第三空,由上文“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可知,此处语境是指网红只火爆一时就消失了,所以应该用成语“昙花一现”,意思是:现比喻事物像昙花那样一出现很快就消失。【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19-解答此题方法是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本句主干句是“董宇辉成为了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然后将几个非主干句提炼出来,为了起强调作用,可以把“曾经的新东方老师”单独成句,接着介绍取得成绩的途径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转型”,然后介绍途径的具体形式,“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和“激发‘粉丝磁场’”,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句子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的……”的句式,三句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了排比结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句子的气势,更好地体现表达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比喻,董宇辉能够把修辞手法运用的如此熟练,说明他知识储备丰富,拥有深厚的知识素养,是对董宇辉丰富知识的赞扬。【答案】21.A22.①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②一旦发生低血钾症③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意思是挨着,碰着;A.“接触”,意思是挨着,碰着;B.“接触”,意思是接近并交往;C.“接触”,意思是了解;D.“接触”,意思是了解;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前文指出夏季出汗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在此处是“尤其”的意思,强调“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要注意出汗对身体的影响,故可填写“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之类的句子。-19-第②空,根据后文“……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可知,此处强调钾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故可填写“一旦发生低血钾症”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后文“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可知,此处强调锌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故可填写“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类的句子。23【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实验总结出“变好法则”,即为走向成功的方法。实验中的三组人最终的目标都是走完3000英里的路程,第一组的实现目标的策略是依天气好坏来决定行走进度,这个策略看起来有计划,但是这个策略的弊端是过于关注客观条件,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且容易降低坏天气的标准,给自己找借口偷懒,所以最后落败,可见外部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但不能因为外部条件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行进,外部条件也不能成为自己懈怠的理由,从追求比赛成功角度看,这种做法不可取。第二组很有信心,但急于求成,做事三分钟、只有美好的畅想是不够的,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到达终点,结果第二组也落败,可见第二组的做法欠缺坚持的精神。第三组有明确的规划,严格执行,坚持,自律,不被外界干扰和诱惑,虽然每天推进的速度看上去不如前两组,但最终却是最快到达终点的,获得胜利,可见这种做法可取,给我们更多的成功启发,即计划、自律、坚持追求才是成功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的“3000英里”考验中不至于落败,取得成功。写作中,文章开头提出成功需要计划和坚持中心论点之后,正文部分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正面举江梦南坚持追逐梦想终成就自己的事例来论证成功需要计划和坚持,从反面举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的事例,论证没有坚持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这样清楚而充实的论证成功需要计划和坚持的中心论点。立意:1.成功的秘诀是持之以恒。2.成功需要坚定地执行计划。3.急于求成却难以成功。-1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