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半期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被称为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镌刻在联合国的大厅上。这说明:A.传统习俗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D.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体现了: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必然会有较好的市场③文化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等环保标语处处可见。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促进了人们的全面发展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6.宋代黄山谷曾说,三日不读书,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①读书是获得文化知识、提升素质的源泉②读书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③读书是塑造人生的重要途径④读书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广大劳模以其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克服一切困难,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说明了劳模精神:①促进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②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未来③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④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8.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9.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借助经济活动,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0.“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1.网络流行语“nozuonodie(不做死就不会死)”,2022年被“美国在线”录入俚语(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词典UrbanDictionary,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这表明①文字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④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2022年11月1日,韩国首尔韩电艺术中心举行“中国旅游年”闭幕仪式。李玉刚应邀为国际友人献唱《梨花颂》、《莲花》等东方唯美歌曲。他的妆容歌舞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诠释令中韩嘉宾赞叹不已。李玉刚的表演:①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22年12月5日是第二十九个国际志愿者日,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据此回答13~14题。-6-1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①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③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④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A.①④B.③④C.②④D.②③14.当天发布了名为“爱心放飞梦想”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鸽子和彩带图案诠释了友爱互助的民族传统;标识有“中国志愿服务”的中英文字样,多处巧妙地以英文字母“V”构图。标识传达的文化信息是:①中国传统思想对志愿服务具有深刻的影响②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③中国志愿服务与国际志愿服务接轨并交融④志愿服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5.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迅速升温,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国学院延伸至中小学。重视国学有利于:①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②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④传承国学经典,实现文化的复古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6.慕课(MOOC)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①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②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③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17.2022年12月5日,文化部正式启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32批艺术家采风小组,深入近20个省区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艺术采风和体验生活。举办这一活动:①是为了在交流中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②能够促进艺术家相互借鉴,博采众长③有利于文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创新④有利于创作人民群众需要的文艺作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2022年10月18日下午4点30分左右,中国首届青运会开幕式在福州海峡奥体中心举行。开幕式前的暖场演出有漳州大鼓凉伞表演、福州高湖舞龙表演、宁德霍童线狮表演、南平建瓯挑幡表演,深受观众好评。这些凸显民俗特色的表演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区域文化各具特色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民族文化异彩纷呈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6-19.“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永恒不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20.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④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21.古人认为,羊是膳食美味,所以羊大为“美”;“美”与“善”同义,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羊性情温顺,因此“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由此可见:A.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动力C.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2.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说,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人生足矣!他将国家发展兴盛作为最高目标,倾其所有智慧,成为我国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荣获202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于敏的事迹中可以看出:①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实现完美统一③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科学家特有的优秀品质④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一生起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23.在回眸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④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24.“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国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其目的在于:①将中华民族精神转化为时代精神②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6-③提升学生素质,培育“四有”公民④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A.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②25.2022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在天安门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组织的阅兵盛典。举行这一阅兵盛典的意义在于:①缅怀先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铭记历史,激发民族对日仇恨③正视过去,警示人民勿忘国耻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8分)27.南平历史悠久,是闽江源头、“双世遗”武夷山所在之地、朱熹宋慈故里、山水生态之城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闽北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严峻,部分文化遗产处境濒危。为此,20l5年全国“两会”期间,闽北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加强闽北传统村落化保护与传承扶持力度。议案指出,闽北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经典理论和精湛的建造技艺,集中展现了闽北特色风情,体现了闽北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理由。(13分)28.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10分)2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6-战略构想,秉承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10分)30.为改变村级文化建设的薄弱现状,四川省着力推动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四川将农民文化乐园定位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功能定位标准化。“吃饱三顿饭,再到乐园转”,已经逐渐成为四川省广大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方式的主流,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志愿者、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农民文化乐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了“建成一个乐园、带动一片区域、活跃一方文化、幸福一批群众”。结合材料,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简要说明四川省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依据。(9分)-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