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钟山一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错选和多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化学在医药、能源、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百利而无一害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2.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木材燃烧B.食物腐败C.水的蒸发D.钢铁生锈3.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C.最轻的气体是氢气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元素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其中信息的表述错误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16,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克,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B.该原子核外共有16个电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位于第三周期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硫离子的符号为S2﹣5.如图所示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1\nA.参加反应的“”和“”个数比为1:2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该密闭体系中没有单质存在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7.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和任何物质反应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C.氧气在化学反应中能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8.某同学用天平称取3.6克氯酸钾(1克以下用游码)过程中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该同学称得的氯酸钾的实际质量为()A.3.6克B.2.4克C.4.2克D.无法确定9.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体积B.加热液体C.31\n过滤操作D.液体药品的倾倒10.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11.某班同学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12.今春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雾霾主要成分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直径小,富含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PM2.5的是()A.合理利用太阳能B.用煤燃烧发电C.燃烧秸秆和垃圾D.汽车排放尾气31\n13.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4.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鉴别它们的最好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B.用澄清石灰水C.测密度D.用带火星木条15.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20毫升水和2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毫升﹣﹣分子间有间隙C.气体受热膨胀﹣﹣受热后分子变大D.18克水中大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6.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各种疾病,这里说的钙、锌是指()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17.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下列关于高铁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K2FeO4表示高铁酸钾这种物质,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B.一个高铁酸钾分子中共有7个原子,高铁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8克C.高铁酸钾中钾、铁、氧元素质量比2:1:4D.高铁酸钾由钾、铁、氧三种元素组成18.媒体报道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钠NaCdCl3,造成了水体重金属镉污染.三氯合镉酸钠中镉Cd的化合价是()A.+2B.+1C.﹣4D.+4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B.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铝原子的中子数是14D.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31\n20.化学变化前后①原子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个数⑥分子个数⑦物质的化学性质其中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A.①③⑤B.①③⑤⑦C.③④⑥⑦D.④⑤⑥21.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和b,a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34分)22.(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2个氦原子__________;②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_;③3个镁离子__________;④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__________(2)写出“2SO3”中数字的含义:“2”表示__________.“3”表示__________.31\n2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9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图中8号元素与第三周期中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___.(3)图中15号元素与8号元素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4)钙元素应该处于第__________周期.同一横行的特点是__________(至少答一点),同一纵行的特点是__________(至少答一点).24.物质①糖水②锰酸钾③汞④液氧⑤冰水混合物⑥净化后的空气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用上面的序号填空:(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4)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25.2022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28届“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常加入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保障水安全”的主要措施是防止水污染,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任回答一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节约用水的?请举一例__________.(3)我校同学希望将一份混有泥土的食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有:第一步溶解,向混有泥土的食盐中加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第二步过滤;有下列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如果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填一条)答:__________.第三步蒸发.31\n(4)若某地湖水中除含泥沙外还含有细菌.某自来水厂用湖水制自来水,生产流程为:湖水→静置沉降→吸附→过滤→活性炭吸附过滤→消毒→自来水.净化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5)某些地方用混浊的河塘水作生活用水,可加絮凝剂__________(填絮凝剂的名称)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26.根据结构示意图填空(填序号)(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2)达到了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3)共含有__________种元素.27.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两试管上方聚集了一定量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经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能燃烧.(1)试管1中的气体为__________.(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3)电解水的过程可用如图2,据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回答一点__________.28.小王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在A中加入黑色固体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并且B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把淡黄色粉末D点燃后放入盛有气体C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1)根据小王的实验,分析ACE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______E__________.(2)写出发生反应的一个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18分)29.如图是初中实验常见装置,请回答:31\n(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2)实验室中可用多种方法制取氧气.现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装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3)某科技活动小组通过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溶液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来确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测定二氧化碳体积时还需用到E、G装置,则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其中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4)实验室在制取气体过程中要注意规范操作,若操作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__(多项选择).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应先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面b.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c.实验室在制取气体时,应在装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移出导管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5)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主要的实验步骤有:a收集氧气b装药品c熄灭酒精灯d固定试管e加热f移出导管g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6)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原因__________;实验中发现试管发生破裂,可能原因(答一点)__________.30.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实验评价】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__________;31\n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31.小明同学在家中看到妈妈买回来的小面包充了气,一个个鼓鼓的象“小枕头”一样,他很好奇:里面是什么气体呢?于是他和几个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这种气体是什么?<提出猜想>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氮气<查阅资料>(1)氧气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物质燃烧更旺;(2)二氧化碳能灭火,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4)木条中主要含有碳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设计方案>把该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分别用燃着的木条和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完成实验>他先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然后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_一定不正确,猜想B正确.有同学马上提出疑问,认为还不能得出结论,因为__________.经过思考,他们调整了伸入木条和倒入石灰水的顺序,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现象,最终得出了正确结论:该气体是氮气.<反思>可用来充气包装食物的气体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任填一条)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32.(1)计算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计算128克SO2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2022-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钟山一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错选和多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化学在医药、能源、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百利而无一害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考点:化学的用途;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据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进行解答;B、据化学能开发新的医药产品分析;C、要辩证的看待化学工业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影响;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解答:解:A、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故正确;31\nB、化学能开发新的医药产品,在医药、能源、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正确;C、有些化学工业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如经常见诸报端的各种工业污染等,故错误.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正确;故选C.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2.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木材燃烧B.食物腐败C.水的蒸发D.钢铁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水的蒸发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C.最轻的气体是氢气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考点:有关化学之最.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密度最小的气体、海水中的元素组成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错误.C、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最轻的气体是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之最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了解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1\n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元素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其中信息的表述错误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16,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克,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B.该原子核外共有16个电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位于第三周期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硫离子的符号为S2﹣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硫元素的部分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进行判断;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元素的部分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周期数=电子层数,进行判断;C.根据硫元素的写法,及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易得到电子进行解答;D.根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硫元素的部分信息可知硫的原子序数是16,核内质子数是16,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单位是1,而非32.06g,故A错误;B、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外共有16个电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在第3周期,故B正确;C、由汉语名称“硫”,可知其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C正确;D、最外层有6个电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S2﹣,故D正确;故选:A.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和“”个数比为1:2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该密闭体系中没有单质存在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31\n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因为该反应的图示前后中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说明反应过程中有部分分子没有参与反应,所以该图示可以转化为,据此对选项的内容逐一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该反应的图示前后中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说明反应过程中有部分分子没有参与反应,所以该图示可以转化为;A、由转化的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和“”个数比为1:2,故A正确;B、由图示或质量守恒定律都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故B正确;C、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没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生成,但部分不反应的属于单质分子,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物质中存在两种分子,而反应后为一种分子,所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分解反应特征,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木炭燃烧不能产生火焰;红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解答:解:A、木炭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不能产生火焰,故选项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不能产生雾,故选项错误;C、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产生烟,故选项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31\n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和任何物质反应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C.氧气在化学反应中能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据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分析;B、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C、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分析;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解答:解:A、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但并非所有物质,故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没有可燃性,所以不能做燃料,故错误;C、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氧气能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正确;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有一些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氧气性质的考查,知道氧气的氧化性、能助燃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8.某同学用天平称取3.6克氯酸钾(1克以下用游码)过程中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该同学称得的氯酸钾的实际质量为()A.3.6克B.2.4克C.4.2克D.无法确定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某学生使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把药品放在右盘上,砝码放在左盘上,称量药品的质量为3.6克,(1克以下用游码)则他选用的砝码质量3g,游码质量为0.6g;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3g﹣0.6g=2.4g.故选B.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1\nA.量取液体体积B.加热液体C.过滤操作D.液体药品的倾倒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B、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夹的位置,试管内液体体积的多少,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C、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D、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解答:解:A、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读数,故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沸腾溅出;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故错误;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没有,故错误;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31\n10.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离子带电荷,质子带电荷;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和电子都不是离子,却都带电荷,该选项说法正确;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1个水分子、1个氨气分子、1个甲烷分子中,都含有10个质子,但是不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如果脱离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要注意理解.11.某班同学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案评价题.31\n分析: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1、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4)、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2、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两各方面考虑:(1)、止水夹有没有夹紧;(2)、燃烧匙伸入是否过慢.解答:解: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时,会导致装置内氧气不能全部消耗,因此使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小于五分之一,正确.②实验装置若漏气,会使空气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正确;③实验前若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大于五分之一,正确;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等,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排除选择法,即分析每一选项导致的后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12.今春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雾霾主要成分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直径小,富含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PM2.5的是()A.合理利用太阳能B.用煤燃烧发电C.燃烧秸秆和垃圾D.汽车排放尾气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特点分析;B、根据用煤作燃料发电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分析;C、根据焚烧秸秆和垃圾可以产生烟尘分析;D、根据汽车排放尾气的成分分析.解答:解:A、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故符合题意;B、用煤作燃料发电,产生大量的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不符合题意;C、在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不符合题意;D、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3.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31\n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鉴别它们的最好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B.用澄清石灰水C.测密度D.用带火星木条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三种气体能否支持燃烧的性质,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为O2,木条熄灭的为CO2,另一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用此方法鉴别三种气体最简便,现象也最明显.解答:解:A、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故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无法鉴别,故错误;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密度不同,但是测量起来不方便,不是最好的鉴别方法,故错误;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只能鉴别出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也有可能熄灭,故空气和二氧化碳不易鉴别,方法不是很好,故错误;故选:A.点评:选用一种试剂鉴别物质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5.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20毫升水和2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毫升﹣﹣分子间有间隙31\nC.气体受热膨胀﹣﹣受热后分子变大D.18克水中大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20毫升水和2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毫升,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C、气体受热膨胀,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受热后间隔增大的缘故,分子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18克水中大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各种疾病,这里说的钙、锌是指()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锌”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各种疾病,这里说的钙、锌是指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7.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下列关于高铁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K2FeO4表示高铁酸钾这种物质,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B.一个高铁酸钾分子中共有7个原子,高铁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8克C.高铁酸钾中钾、铁、氧元素质量比2:1:4D.高铁酸钾由钾、铁、氧三种元素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31\n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解答:解:A.该化学式可以表示高铁酸钾这种物质,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3%,故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C.高铁酸钾中钾、铁、氧元素质量比为:(39×2):56:(16×4)≠2:1:4,故错误;D.由高铁酸钾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钾元素、铁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式的意义及其计算,难度不大.18.媒体报道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钠NaCdCl3,造成了水体重金属镉污染.三氯合镉酸钠中镉Cd的化合价是()A.+2B.+1C.﹣4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三氯合镉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设镉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1)×3=0,则x=+2价.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B.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铝原子的中子数是14D.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D、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解答:解:A、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也可以是混合物如O2、O3,因化合物是含多种元素的纯净物故此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故正确;B、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二氧化碳等,混合物不一定由多种元素组成,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不正确.31\n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铝原子的中子数是27﹣13=14,正确;D、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在考查概念的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物质的分类,注意概念的关系.20.化学变化前后①原子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个数⑥分子个数⑦物质的化学性质其中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A.①③⑤B.①③⑤⑦C.③④⑥⑦D.④⑤⑥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和质量、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子种类、物质的种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故选A.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会运用化学中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1.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和b,a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31\n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a反应快,但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解答:解: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a中混有二氧化锰,则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显然只有D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明确催化剂的作用及氯酸钾的质量大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34分)22.(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2个氦原子2He;②2个氮气分子2N2;③3个镁离子3Mg2+;④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2O3(2)写出“2SO3”中数字的含义:“2”表示三氧化硫分子的个数为2.“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④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2)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解答:解:(1)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氦原子表示为:2He.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2N2.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镁离子可表示为:3Mg2+.④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可表示为:2O3.31\n(2)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SO3”中的“2”表示三氧化硫分子的个数为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2SO3”中的“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答案为:(1)①2He;②2N2;③3Mg2+;④2O3;(2)三氧化硫分子的个数为2;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9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图中8号元素与第三周期中硫(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图中15号元素与8号元素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4)钙元素应该处于第四周期.同一横行的特点是电子层数相同(至少答一点),同一纵行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至少答一点).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氦为2);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电子;(2)依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分析判断;(3)确定元素名称,根据文字表达式的写法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31\n解答:解:(1)9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填:得到;(2)8号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第三周期中,硫原子最外层也是6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填: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15号元素是磷,8号元素是氧,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4)钙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故位于第四周期,同一横行的特点是电子层数相同,同一纵行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四;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对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24.物质①糖水②锰酸钾③汞④液氧⑤冰水混合物⑥净化后的空气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用上面的序号填空:(1)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⑥⑦(2)属于氧化物的是⑤(3)属于单质的是③④(4)属于化合物的是②⑤.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糖水、净化后的空气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汞和液氧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锰酸钾和冰水混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故填:①⑥⑦;⑤;③④;②⑤.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25.2022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28届“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常加入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加热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保障水安全”的主要措施是防止水污染,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污染(任回答一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节约用水的?请举一例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3)我校同学希望将一份混有泥土的食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有:第一步溶解,向混有泥土的食盐中加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第二步过滤;有下列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如果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填一条)答:滤纸破损.第三步蒸发.(4)若某地湖水中除含泥沙外还含有细菌.某自来水厂用湖水制自来水,生产流程为:湖水→静置沉降→吸附→过滤→活性炭吸附过滤→消毒→自来水.净化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消毒.31\n(5)某些地方用混浊的河塘水作生活用水,可加絮凝剂明矾(填絮凝剂的名称)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考点: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加热煮沸能够降低水的硬度;(2)根据水污染的途径有工业污染、生活废水的污染、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分析;(3)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凡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4)根据在净化水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析变化进行解答;(5)根据加絮凝剂的目的是对杂质吸附,使其沉淀出来,常用的絮凝剂是明矾.解答:解:(1)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所以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加热煮沸能够降低水的硬度;(2)水污染的途径有工业污染、生活废水的污染、农药和化肥的污染;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用洗衣水冲厕所都可以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故答案是:工业污染;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3)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其中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烧杯要紧靠玻璃棒,目的是让液体沿玻璃棒流下;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答案为:引流;滤纸破损.(4)在自来水厂净化处理水的过程中,沉降、过滤、吸附,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消毒,一般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物质,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在该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消毒.(5)某些地方用混浊的河塘水作生活用水,可加絮凝剂明矾来净水,利用的是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答案为:明矾.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同学们要细心分析解答.26.根据结构示意图填空(填序号)(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D(2)达到了稳定结构的是ADE(3)共含有4种元素.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31\n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的是稳定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即达到稳定结构,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解答:解:(1)ABC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D元素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E元素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2)A只有一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是2,达到稳定结构,D、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也达到了稳定结构;(3)观察微粒结构示意图,其质子数不同的是不同种元素,C和E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其他均不相同,所以共有4种元素;故答案为:(1)D;(2)ADE;(3)4.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进行解答.27.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两试管上方聚集了一定量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经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能燃烧.(1)试管1中的气体为氢气.(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3)电解水的过程可用如图2,据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回答一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发生的反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解答:解:(1)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试管1中的气体为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3)由电解水的微观模型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答为:(1)氢气;(2)水氢气+氧气;(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点评:电解水实验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一比二,这里的比是体积比.电解水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保持不变.31\n28.小王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在A中加入黑色固体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并且B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把淡黄色粉末D点燃后放入盛有气体C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1)根据小王的实验,分析ACE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H2O2ESO2.(2)写出发生反应的一个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过氧化氢水+氧气反应类型:分解反应.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题干叙述以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在无色液体A中加入黑色固体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B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则B是二氧化锰,把淡黄色D点燃后放入盛C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则C是氧气,D是硫,E是二氧化硫,因此A是过氧化氢,代入符合题意.解答:解:在无色液体A中加入黑色固体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B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则B是二氧化锰,把淡黄色D点燃后放入盛C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则C是氧气,D是硫,E是二氧化硫,因此A是过氧化氢,带入符合转化关系,因此:(1)A是过氧化氢,E是二氧化硫,故填:H2O2;SO2;(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或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反应).点评:本题为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18分)29.如图是初中实验常见装置,请回答:(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锥形瓶.(2)实验室中可用多种方法制取氧气.现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选用AF(填字母代号)装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某科技活动小组通过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溶液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来确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B31\n(填字母代号),测定二氧化碳体积时还需用到E、G装置,则二氧化碳气体应从b(填“a”或“b”)端进入;其中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4)实验室在制取气体过程中要注意规范操作,若操作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abd(多项选择).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应先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面b.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c.实验室在制取气体时,应在装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移出导管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5)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主要的实验步骤有:a收集氧气b装药品c熄灭酒精灯d固定试管e加热f移出导管g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顺序为gbdeafc.(6)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原因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实验中发现试管发生破裂,可能原因(答一点)没有预热.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溶于植物油;(4)利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气体,并且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特别是要注意集满气体后的操作顺序,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刚出现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这时排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5)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首先检验装置气密性,然后装药,固定,加热,收集,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进行分析;(6)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受热不均会导致试管炸裂进行分析.解答:解:(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常用作反应容器;(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测定二氧化碳体积时还需用到E、G装置,则二氧化碳气体应从b端进入;其中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31\n(4)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以防水倒流入试管,把试管炸裂,该选项操作不规范;b.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该选项操作不规范;c.实验室在制取气体时,应在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操作规范;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如果已经收集满,再移出导管,该选项操作不规范.(5)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首先检验装置气密性,然后装药,固定,加热,收集,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所以正确顺序为:gbdeafc;(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受热不均会导致试管炸裂.故答案为:(1)锥形瓶;(2)AF,2KMnO4K2MnO4+MnO2+O2↑;(3)B,b,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4)abd;(5)gbdeafc;(6)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没有预热.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30.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31\n【实验评价】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铁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实验结论】(1)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进行解答;(2)根据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解答;(3)根据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解答;【实验评价】根据二氧化锰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进行解答;根据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进行解答;解答:解:【实验结论】(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有实验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知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实验评价】二氧化锰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所以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故答案为:(1)氧气;(2)化学性质;质量;(3)2H2O22H2O+O2↑;【实验评价】探究氧化铁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点评:此题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以及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来解答此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1.小明同学在家中看到妈妈买回来的小面包充了气,一个个鼓鼓的象“小枕头”一样,他很好奇:里面是什么气体呢?于是他和几个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这种气体是什么?<提出猜想>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氮气<查阅资料>(1)氧气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物质燃烧更旺;(2)二氧化碳能灭火,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4)木条中主要含有碳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设计方案>把该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分别用燃着的木条和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31\n<完成实验>他先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然后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猜想A一定不正确,猜想B正确.有同学马上提出疑问,认为还不能得出结论,因为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确定充气包装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思考,他们调整了伸入木条和倒入石灰水的顺序,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和燃着的木条熄灭的现象,最终得出了正确结论:该气体是氮气.<反思>可用来充气包装食物的气体应该具有的性质是无毒(或不与食物反应等,合理即可)(任填一条)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氧气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物质燃烧更旺;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对充气包装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造成干扰,结合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据此推断充气包装袋中所充气体需要满足的条件.解答:解:他先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然后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氧气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物质燃烧更旺,猜想A一定不正确.有同学马上提出疑问,认为还不能得出结论,因为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对充气包装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造成干扰,无法确定充气包装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思考,他们调整了伸入木条和倒入石灰水的顺序,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含有氮气.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故充气包装除了能保鲜外,还能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所充入的气体应具备:无毒、不与食物反应(合理即可).故答案为:A;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法确定充气包装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毒、不与食物反应等(合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将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生活应用相联系,体现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与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32.(1)计算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计算128克SO2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来分析;(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和为(1×2+16)×2=36;故填:36;31\n(2)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则氮:氢:氧的质量比为:28:4:48=7:1:12;故填:N:H:O=7:1:12;(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46.7%;故填:46.7%;(4)128克SO2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8g×=64g;故填:64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1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