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京市密云县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北京市密云县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北京市密云县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包含25道小题,共25分)1.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解答:解:空气由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He、Ne、Ar)、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如H2O)五部分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题的关键. 2.(1分)(2022•昆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B.硅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3.(1分)下列标识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B、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质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1分)(2022•北京)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23\n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概念关系型.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解答: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较易. 5.(1分)(2022•北海)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mgB.MgC.MGD.mG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会正确书写一些元素符号.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解答:解:镁的元素符号为:Mg.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常见的元素符号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的是(  ) A.木炭B.铁丝C.红磷D.石蜡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7.(1分)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B.PM2.5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23\n分析:根据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空气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解答:解: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被吸入肺部,属于空气污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氮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但排放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8.(1分)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蔗糖水B.泥水C.牛奶D.蒸馏水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蔗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B、泥水是泥土溶于水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1分)2022年密云县荣获“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市(县)称号,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焚烧树叶以减少垃圾的运输量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D.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能源,不会污染环境进行解答;B、根据露天焚烧树叶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进行解答;C、根据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不会污染环境进行解答;D、根据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行解答.解答:解: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能源,不会污染环,符合该主题;B、露天焚烧树叶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不符合该主题;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不会污染环境,符合该主题;23\nD、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该主题.答案: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0.(1分)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时,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其主要目的是(  )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病虫害 B.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C.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D.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温度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所以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根据这一原理可以解答此题.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只有当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使害虫死亡,故错.B.二氧化碳能灭火,但在温室中施用的二氧化碳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达到用来防止火灾的目的,故错.C.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增加CO2含量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故对.D.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是指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而温室中温度升高是由于塑料薄膜能让太阳的光、热量进入,阻止冷空气进入和热量挥发,故错.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要明确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11.(1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若电脑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D.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电灯检查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依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可以做出判断;B、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C、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D、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有爆炸的危险判断.解答:解:A、若电脑着火,立即用水浇,会引起触电事故,故错误;B、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会使燃烧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增大火势,故错误;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D23\n、厨房燃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夜晚发现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验,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灭火方法的使用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1分)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因为它具有(  ) A.导电性B.稳定性C.吸附性D.可燃性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据此解答.解答: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选:C.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分)(2022•北海)人们常说“钙奶补钙”、“碘盐补碘”,这里的“钙”、“碘”指的是(  ) A.原子B.分子C.离子D.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钙奶补钙”、“碘盐补碘”,这里的“钙”、“碘”指的是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1分)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B.铈属于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中子数是58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23\n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表示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而不是中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5.(1分)(2022•福州)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OB.2O2C.CO2D.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2O表示两个氧原子,故A说法符合题意;B、2O2表示2个氧分子;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C、CO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D、O2表示1个氧分子,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16.(1分)(2022•闸北区一模)“○”和“●”表示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以下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分子则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判断物质为化合物,首先确定物质为纯净物,然后确定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解答:解:A、该图示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则图示物质是混合物,故A错误;B、该图示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是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纯净物,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该图示物质是化合物,故B正确;C23\n、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C错误;D、图中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为纯净物;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17.(1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会使人中毒死亡.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3C.+4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x+(﹣2)×2=0,则x=+3.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18.(1分)(2022•甘肃)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80B.128C.208D.288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题意“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则可知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解答:解: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题意“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则可知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0.故选A.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9.(1分)下列哪种方法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效果最好(  ) A.冷水B.热水 C.冷水中滴入几滴洗涤剂D.热水中滴入几滴洗涤剂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清洗油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油污在热水和洗涤剂存在的情况下最易清洗,据此解答.解答:解:油污在热水和洗涤剂存在的情况下最易清洗,观察选项,故选D.23\n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乳化左右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1分)下列关于常见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B.金刚石坚硬,可用作钻探机的钻头 C.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于登山和潜水 D.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于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氧气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干冰升华吸热分析;B、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分析;C、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D、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解: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B、刚石坚硬,可用作钻探机的钻头,故B正确;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登山和潜水.故C错误;D、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于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解答. 21.(1分)(2022•临沂)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点燃方法考虑;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量筒量取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考虑.解答:解: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D.23\n点评:要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避免由于错误操作造成误差和危险. 22.(1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  ) A.球内的气体分子个数增多 B.球内的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C.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D.球内的气体分子受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分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气体分子个数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气体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气体分子受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1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40℃时,分别在两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5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分别在两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中均无晶体析出 D.20℃时,分别在在两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23\n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解答:解:A、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B、40℃时,分别在两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50g甲、乙,由于乙的溶解度是40g,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C、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40℃时,分别在两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中均无晶体析出,正确;D、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100g水中含有40gA物质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24.(1分)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验证甲烷(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分子运动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应该过量进行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C、根据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除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进行解答;D23\n、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放出氨气分子,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解答:解:A、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应该过量,否则红磷少量会造成集气瓶的氧气剩余,所以不能准确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故A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把内壁涂有石灰水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石蜡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但是不能证明有水生成,故B错误;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除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而实验中一支试管中加催化剂,而另一支没加催化剂,所以不能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放出氨气分子,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观察到大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25.(1分)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B.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分析坐标所表示的变化中两种相关量的关系,根据对应的反应过程的分析,判断两个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否与该反应规律相符.解答:解:A、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会有氧气放出,随着H2O2溶液不断加入,氧气的质量一直增加,所以图中表示气体质量最后为一定值存在错误,故A不正确;B、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置中,瞬间由于温度升高而使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随着红磷的燃烧,被消耗的氧气的也随之增加,从而使瓶中压强降低,至氧气被消耗尽并且装置冷却后装置中的压强不再改变,分析题中的曲线可以知道与我们的分析一致,故B正确;C、高锰酸钾分解要产生氧气,所以随着高锰酸钾的不断分解固体总质量逐渐减小,所以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反应完毕后为一定值,而不是不变,故C不正确;23\nD、石灰石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会随盐酸的不断加入而逐渐增加,直至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被完全反应,此时继续滴加稀盐酸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并不是随着稀盐酸的质量一直增加的,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并能够根据各物质间量的变化来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包含5道小题,共30分)26.(6分)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分子 .(填“氢原子”、“氧原子”或“水分子”)(2)生活中离不开水,图甲是家用简易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石英沙和膨松棉在水的净化过程中的作用是 过滤 .有些地区的地下水硬度比较大,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 b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填写正确选项的序号)a.静置b.煮沸c.加肥皂水d.加漂白粉(3)图乙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为 氢气 ,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4)水常用来配制溶液,现将100g、95%的乙醇溶液稀释为75%的乙醇溶液用于医用消毒,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26.7 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构成它的微粒进行解答;(2)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能阻挡不溶性固体透过,起到了过滤的作用;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能转化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进行解答;(3)与负极相连,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书写;(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构成它的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2)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能阻挡不溶性固体透过,起到了过滤的作用;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能转化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据图可以看出,试管123\n与负极相连,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2H2↑+O2↑.(4)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95%=(100g+x)×75%x=26.7g.故答案为:(1)水分子;(2)过滤;b;(3)氢气;2H2O2H2↑+O2↑;(4)26.7g;点评:本题考查较为全面,要想正确解答本题,可依据已有知识进行. 27.(6分)燃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化学反应.(1)如图是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通过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①燃烧、热水中的白磷②不燃烧的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氧气 ;要使铜片上的红磷③也燃烧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给红磷加热 ;实验中在铜片上倒扣一个烧杯的目的是 防止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2)近百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4H22H2O+CH4 .(3)目前甲醇(CH3OH)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正受到广泛重视,因其燃烧对环境影响小,是未来汽车理想的燃料.下列关于甲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 (填写正确选项的序号)A.1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C.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48g甲醇中含18g碳元素.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能源;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来考虑;(2)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以及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则解答.(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水中的白磷缺少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要使其燃烧需要加热,因为白磷燃烧的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故扣上一个烧杯;故填:燃烧需要氧气;给红磷加热;防止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23\n(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故填:天然气;CO2+4H22H2O+CH4;(3)A.由甲醇的化学式可知,1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C.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故错误;D.48g甲醇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8g×=18g,故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和判断的能力,以及正确叙述物质组成和构成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28.(6分)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1)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 氢氧化钠 (填名称或化学式均可).(2)配制100克0.9%的生理盐水,需要的仪器为药匙、托盘天平、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和 量筒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 .(3)下表是NaCl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根据下表回答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39.8NH4Cl29.437.245.855.265.677.3①如图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得到饱和溶液的是 A 溶液.(填写烧杯的编号)②采用一种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填字母序号).A.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剂质量一定变大C.溶剂质量可能变大D.溶液质量可能不变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配制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结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故填:氢氧化钠;(2)配制100克0.9%的生理盐水,需要的仪器除药匙、托盘天平、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好需要量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故填:量筒,搅拌.(3)下表是NaCl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根据下表回答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39.8NH4Cl29.437.245.855.265.677.323\n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g,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5.2g,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的是氯化钠溶液,故填:A;②采用一种方法,将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可以采用加入水的方法,故溶剂质量可能变大,故填: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配制和溶解度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9.(6分)我们要能够由现象到性质、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多角度的认识化学变化.(1)我们曾经做如图这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B .(填写正确选项的序号)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①“反应后”图示中应再填入 2 个“”微粒.②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2025230反应后质量/g30212x①x的值为 24g .②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③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2:3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23\n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二氧化碳本身不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二氧化碳通到酸碱指示剂中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是因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分子的种类.解题时可以从上述方面进行叙述.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化学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看懂示意图是解题前提.看图时要注意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分子的变化、原子的组合等情况.(3)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质量和与生成物质量和相等进行分析.解答:解:(1)①对比试验1、2,无法得到CO2密度比空气密度的比较,故①错误;②对比试验1、2,干石蕊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故②正确;③由试验1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④对比试验1、2,不能得到CO2不支持燃烧,故④错误.故选:B.(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填入2个“”微粒后正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从分子的结构分析,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该反应类型.故答案为:2H2+O22H2O(3)A物质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增加了10g;B物质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了4g;C物质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物质应为反应物,质量减少6g,故x的值是24g;反应为B+D→A,为化合反应;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g:6g=2:3故答案为:(1)B;(2)①2;②2H2+O22H2O(3)①24g;②化合反应;③2:3.点评:此题主要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 30.(6分)A、B、C代表三种单质,D、E、F代表三种化合物.其中B在常温下是气体,动植物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变质都有B参加.F中各元素的质量比20:16:1.当C在B中点燃时会放出大量热,并伴有火星四射的现象,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当A与B以质量比为3:4发生反应时生成D,当以质量比为3:8发生反应时生成E.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 氧气 ;F 氢氧化钙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C在B中燃烧 3Fe+2O2Fe3O4 ;23\n②A+B═E C+O2CO2 ;③A+B═D 2C+O2CO ;④E+F CO2+Ca(OH)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A、B、C代表三种单质,D、E、F代表三种化合物.其中B在常温下是气体,动植物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变质都有B参加,所以B是氧气,当C在氧气中点燃时会放出大量热,并伴有火星四射的现象,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所以C是铁,当A与氧气以质量比为3:4发生反应时生成D,当以质量比为3:8发生反应时生成E,所以A是碳,碳和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不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F中各元素的质量比20:16:1,所以猜想F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A、B、C代表三种单质,D、E、F代表三种化合物.其中B在常温下是气体,动植物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变质都有B参加,所以B是氧气,当C在氧气中点燃时会放出大量热,并伴有火星四射的现象,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所以C是铁,当A与氧气以质量比为3:4发生反应时生成D,当以质量比为3:8发生反应时生成E,所以A是碳,碳和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不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F中各元素的质量比20:16:1,所以猜想F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氧气,F是氢氧化钙;(2)①C在B中燃烧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②A+B═E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③A+B═D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CO;④E+F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1)氧气,氢氧化钙;(2)①3Fe+2O2Fe3O4;②C+O2CO2;③2C+O2CO;④CO2+Ca(OH)2=CaCO3↓+H2O.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3\n三、实验题(本题共包含3道小题,共19分)31.(5分)根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下同).(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A;(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CaCO3+2HCl=CaCl2+H2O+CO2↑;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2.(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装置如图:23\n(1)向装置Ⅰ的长颈漏斗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若应用装置Ⅱ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是 二氧化锰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3)若使装置Ⅲ中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滴加到瓶内,振荡,液体仍然澄清,锥形瓶内的气球胀大,则装置内发生的反应可能是 2NaOH+CO2═Na2CO3+H2O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在装置Ⅳ中,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液体和固体分别加入到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并在填写下表中,使其符合以下现象: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中,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恢复原状,此时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加进烧杯②中,气球再一次鼓起,一段时间后不恢复.(将下列选项的编号填写在下表中)A.稀盐酸B.水C.氧化钙D.碳酸钙粉末E.硝酸铵烧杯所加物质滴管所加物质① 生石灰 甲 水 ② 碳酸钙粉末 乙 稀盐酸 产生以上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一个溶于水放出热量,一个产生气体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分析;(3)Ⅲ中CO2气体被吸收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内部的气球就会胀大,据此分析;(4)小气球鼓起来的是装置中的气压增大导致的,根据生石灰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该装置是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催化剂二氧化锰,倒入的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Ⅲ中CO2气体被吸收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内部的气球就会胀大,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3\n(4)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故将滴管甲中的水滴入烧杯丙中,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恢复原状.碳酸钙粉末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增大而使气球明显鼓起.产生以上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一个溶于水放出热量,一个产生气体.答案:(1)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二氧化锰2H2O22H2O+O2↑.(3)2NaOH+CO2═Na2CO3+H2O(4)烧杯所加物质滴管所加物质①生石灰甲水②碳酸钙粉末乙稀盐酸一个溶于水放出热量,一个产生气体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气球鼓起的原因(产生气体或溶于水放出热量等)、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吸热与放热现象、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7分)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查阅资料】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②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样,一般都不能支持燃烧.③CO2+2NaOH═Na2CO3+H2O.④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备气体,所得的气体中往往混有一定量的水蒸气.【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进行实验】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 燃着木条熄灭 的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A装置的试管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1)同学们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2)实验记录23\n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A装置中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C装置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氧气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②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实验反思】(1)根据实验Ⅱ和Ⅲ,某同学猜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一种化合物,她的依据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除了生成氧气,另一种物质中一定还含有钠、碳或氢元素,所以一定为化合物 .(2)另一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科学探究.分析:【进行实验】实验Ⅰ:(2)如果过氧化钠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则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若不反应,则燃着的木条熄灭;实验Ⅱ:(1)根据有无新物质是否生成判断物质的变化;实验Ⅲ:(2)②氢氧化钠溶液可与二氧化碳反应被吸收,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据此解答该题;【实验反思】(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元素的种类守恒进行解答;(2)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进行解答.解答:解:【进行实验】实验Ⅰ:(2)如果过氧化钠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则燃着的木头燃烧更旺,如没反应,则燃着的木条熄灭;实验Ⅱ:(1)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没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实验Ⅲ:(2)为了防止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现象,C装置作用是除去没反应掉的二氧化碳,能收集到较纯的氧气;根据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所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反思】(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除了生成氧气,另一种物质中一定还含有钠、碳或氢元素,所以一定为化合物;(2)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故应先干燥二氧化碳,再和过氧化钠反应;(3)C23\n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代替,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石灰水是稀溶液,很难把反应生成的氧气中的残留二氧化碳吸收干净;答案:【进行实验】实验Ⅰ:(2)燃着木条熄灭实验Ⅱ:(1)物理实验Ⅲ:(2)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A装置中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C装置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氧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②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实验反思】(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除了生成氧气,另一种物质中一定还含有钠、碳或氢元素,所以一定为化合物;(2)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及反应产物氧气和碳酸钠的检验,解答时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2道小题,共6分,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4.(3分)甲醇(CH3OH)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制备原理为:CO+2H2CH3OH,若消耗28tCO时,计算生产甲醇的质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反应的方程式,由CO的质量可求出生成甲醇的质量.解答:解:设生成的甲醇的质量为xCO+2H2CH3OH283223\n28txx=32t答案:生产甲醇的质量为32t.点评: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注意甲酸的格式要规范,计算的数据要准确. 35.(3分)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2CuSO4+2H2O,若选用的49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铜恰好完全反应(含铜废料中其他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则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铜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由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铜、氧气,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后硫酸铜溶液的质量.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x,消耗氧气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z,49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490g×20%=98g2Cu+2H2SO4+O22CuSO4+2H2O12819632320x98gyzx=64g,y=16g,z=160g溶液质量=64g+16g+490g=570g答案: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是570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2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