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矿石粉碎C.水分蒸发D.纸张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水分蒸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22•长春一模)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选A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3.(1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硅B.氧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观察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1分)(2022•化州市一模)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试管B.量筒C.烧杯D.集气瓶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0\n分析:根据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则去做.解答:解:A、试管可用于直接加热.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不能加热.C、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垫上石棉网加热.D、集气瓶不能加热.故答案选A.点评: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 5.(1分)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过滤C点燃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 A.AB.BC.CD.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考虑;C、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D、根据固体取用方法考虑.解答:解:A、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口要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A错;B、过滤时漏斗尖嘴部分紧靠烧杯内壁,液面低于漏斗口,要用玻璃棒引流,故B错;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C错;20\nD、取用固体粉末要将试管倾斜,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7.(1分)(2022•北京)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答:解: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1分)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 A.O2B.N2C.COD.CO2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窒息死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B、氮气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窒息死亡,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与中毒原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1分)(2022•北京)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A错;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B错;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正确;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错.20\n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1分)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B.红磷C.硫粉D.铁丝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1分)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2HB.2H+C.H2D.2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A、该选项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B、该选项中的符号表示1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C、该选项中的符号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D、该选项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2.(1分)下列做法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焚烧秸杆B.燃烧鞭炮C.植树造林D.工厂排放烟尘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20\n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去分析;B、从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会产生大量的CO、SO2、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去分析;C、从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去分析;D、从工厂排放烟尘,含有大量的污染空气的气体及大量烟尘去分析.解答:解:A、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故不符合题意;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会产生大量的CO、SO2、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故符合题意;D、工厂排放烟尘,含有大量的污染空气的气体及大量烟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13.(1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CO2B.O2C.H2O2D.KMnO4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含有氧气的物质含有氧分子,据此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气,故不含有氧分子,错误;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正确;C、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氧气,故不含有氧分子,错误;D、高锰酸钾中不含有氧气,故不含有氧分子,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物质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1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C.D.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A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纯净物,B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是一种单质,D是一种单质.解答:解:A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纯净物,B20\n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是一种单质,D是一种单质..故答案为: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微观模拟图,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1分)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  ) A.氧分子可以再分B.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氧分子之间有间隔D.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是因为氧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氧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是因为氧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选项错误.C、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是因为氧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D、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是因为氧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1分)碘酸钾(KIO3)中,碘(I)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3C.+4D.+5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显+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17.(1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铁FeOB.氧化镁MgO2C.氯化铝AlClD.硫酸铜CuSO4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20\n首先要熟记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符号书写,并熟记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会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即将正、负化合价的数值交叉到相应符号的右下角,但注意原子团看作一体,含约数的一般要约分);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检验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解答:解:A.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为:Fe2O3;故错误;B.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错误;C.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化学式为:AlCl3,故错误;D.硫酸亚铜CuSO4,化学式书写完全正确.故正确.故选D.点评:注意化学式的书写步骤:(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18.(1分)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B.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要一次鉴别这三种气体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燃着的木条.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解答:解:A、测定它们的密度比较麻烦,因此不常用,故选项错误;B、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故选项正确;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要充分利用气体本身的性质,按照操作、现象和结论的流程来描述,不同的气体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在叙述鉴别方法时,要注意语言描述的严密性,要记住由现象得出结论.本考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9.(1分)如图为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B.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1 C.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20\n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由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2+8+1=11,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1,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切割金属D.氢气用于填充氢气球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小,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1.(1分)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2H4O2),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B.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醋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D.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2个水分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0\n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B.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选项说法正确.C.醋酸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2)=3:4,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不含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分)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粉末:加适量水 B.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 C.除去CO2中少量的CO: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溶解性不同分析;B、依据铁丝的燃烧相关知识分析解答即可;C、根据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分析判断;D、依据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能证明的问题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因此可以鉴别,故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C、因为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除掉的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故错误;D、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3.(1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n A.t2℃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a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t2℃时,a、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正确;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由于不知道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不能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哪种,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1分)钠(Na)为银白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可以用刀较容易地切开.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质地较软 B.金属钠常保存在水中 C.金属钠具有金属光泽描述的是它的物理性质 D.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C+2Na2CO3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钠可以用刀较容易地切开,说明金属钠质地较软,故A叙述正确;B、钠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所以钠不能保存在水中,故B叙述错误;C、颜色、状态的描述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C叙述正确;D、根据信息所写化学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叙述正确.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考查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难度不大,依据相关的信息分析即可. 25.(1分)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20\n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A.AB.BC.CD.D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等到反应完后生成的氢气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上升解答;C、根据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碳酸钙溶解,质量先减小,等到石灰石反应完后剩余杂质为一定值解答;D、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解答.解答:解:A、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正确;B、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等到反应完后生成的氢气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上升,故错误;C、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碳酸钙溶解,质量先减小,等到石灰石反应完后剩余杂质为一定值,而不是0,故错误.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所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错;答案:A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知道酸碱加水稀释后pH值的变化情况,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知道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多少的判断方法,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26.(6分)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1)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6 .(2)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 C .A.金刚石B.二氧化碳C.乙醇(C2H5OH)(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成,其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 (用微粒知识解释).(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20\n(5)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BCD .A.使用“双面纸”B.垃圾分类处理C.减少使用塑料袋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能提供的信息来分析;(2)根据单质以及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3)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进行解答;(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解答;(5)根据低碳生活就是要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解答.解答: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故填:6;(2)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因此,乙醇(C2H5OH)属于有机物;故填:A;C;(3)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所以性质不同;故填: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5)低碳生活的理念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本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因此选ABCD.故选:ABCD.点评:此类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书本上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 27.(6分)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1)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 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并防止挤碎膨化类食品 .(2)洗涤剂可以去除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3)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 石油 和天燃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生物质能、 氢能 (填1种)等.(4)炒菜时不小心起火,可向锅内放入适量蔬菜,这是利用了 B (填字母序号)的灭火原理.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降温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20\n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食品保护气;(2)洗涤剂去污是乳化作用的结果;(3)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4)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并防止挤碎膨化类食品.故填: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并防止挤碎膨化类食品;(2)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故填:乳化;(3)天然气、煤、石油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有潮汐能、核能、氢能、水能、太阳能等.故填:石油;CH4+2O2CO2+2H2O;氢能.(4)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可向锅内放入适量蔬菜,因为这样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28.(6分)请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硅的化学反应为SiO2+2CSi+2X↑.则X的化学式为 CO .(2)过氧化钙(CaO2)常用于鱼池供氧剂,它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2+2H2O=2Ca(OH)2+O2↑ .(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反应前质量/g501123反应后质量/g24528x①X的数值为 0 .②W中含有的元素是 C、O、H .(4)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D (填字母序号).20\n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结合“化学反应为SiO2+2CSi+2X↑”,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过氧化钙(CaO2)常用于鱼池供氧剂,它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推测反应物、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2个化合物的分子、反应后1个化合物分子和3个单质分子,反应前后的6个分子中共含有3种原子、4种分子.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结合“化学反应为SiO2+2CSi+2X↑”,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CO;(2)根据“过氧化钙(CaO2)常用于鱼池供氧剂,它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推测反应物为CaO2和水、生成物为氧气和氢氧化钙,选用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50+1+1+23=2+45+28+x,解得x=0.W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W+O2CO2+H2O,根据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45﹣2)g×=12g,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为:(28﹣1)g×=3g,则12g+3g<23g,故推测W中含有的元素是C、O、H.(4)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由2变为4,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B、化学反应前后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故B正确;C、由图可知,反应前2个化合物的分子、反应后1个化合物分子和3个单质分子,故分子个数、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该反应中共涉及一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故C错误;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正确.故答案为:20\n(1)CO.(2)2CaO2+2H2O=2Ca(OH)2+O2↑.(3)①0.②C、O、H.(4)BD点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正确;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9.(6分)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B .A.过滤B.蒸馏C.煮沸D.静置沉淀(2)房山区长阳公园内的直饮水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超滤膜起 过滤 作用.(3)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试管1中的气体为 氢气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4)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硝酸钾 .(5)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ACD (填字母序号).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解答即可,据此解答.解答:解:(1)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故填:B.(2)超滤膜起到过滤的作用,故填:过滤.(3)试管1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其中的气体为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氢气,2H2O2H2↑+O2↑.(4)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钾,故填:硝酸钾.(5)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能节约用水,提倡;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会造成水的浪费,不提倡;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能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提倡;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能节约用水,提倡.故填:ACD.点评:掌握水的净化以及水的电解和节约用水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6分)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20\n(1)若甲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化学式为 H2 .(2)若甲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甲中一定含有 碳 元素.(3)若甲是一种气体单质,可分别由X和Y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解反应制得,且X可生成Y,则Y的化学式为 H2O ,X制取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4)若甲能与水反应且放热,将少量甲加到饱和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当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序号).A.甲是二氧化碳B.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减小C.反应后溶剂的质量增多D.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甲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则甲是氢气;(2)根据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判断,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3)根据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甲是一种气体单质,可分别由X和Y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解反应制得,且X可生成Y,则Y为水,X为过氧化氢,甲为氧气.(4)将少量甲加到饱和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了沉淀,再根据甲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分析出甲物质,再分析溶质、溶剂、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解答:解:(1)甲能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则甲为氢气,故填:H2;(2)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即甲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填:碳.(3)甲是一种气体单质,可分别由X和Y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解反应制得,且X可生成Y,则Y为水,X为过氧化氢,甲为氧气.则Y的化学式为:H2O,X制取甲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4)将少量甲加到饱和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沉淀,所以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减少了,甲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甲可以是二氧化碳,也可以是二氧化硫,还可以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溶剂减少,氢氧化钙析出,因为甲不管是二氧化碳,还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都能生成水,所以反应后溶剂质量发生了变化,溶质减少溶剂增多,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少.故选:BC.故本题答案为:(1)H2;(2)碳;20\n(3)H2O;2H2O22H2O+O2↑;(4)B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31.(6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 酒精灯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或 E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将红热的铁丝放入氧气中,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据反应原理写出方程式.解答: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答案为:酒精灯;(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为固液常温反应,反应装置选择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3)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装置为C或E,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将红热的铁丝放入氧气中,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答案为:(1)酒精灯;(2)B、CaCO3+2HCl=CaCl2+CO2↑+H2O;(3)E、2KMnO4K2MnO4+MnO2+O2↑、3Fe+2O2Fe3O4.点评:20\n本题主要考察常用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会,从题干信息中找突破口,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化学方程式. 32.(6分)“多功能瓶”是初中化学常用装置,它使用方便且操作简单,可用于完成多个实验.(1)用图一装置完成下列实验.①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装入水的量应为 满瓶 (选少量、多量或满瓶),进气口为 b (选“a”或“b”).②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瓶中盛放的试剂为 石蕊试液 ,将二氧化碳从瓶子a端通入,当观察到 溶液变红 时,则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2)用图二装置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气体.若A、B瓶中都盛放足量澄清石灰水,则你的实验方案是 将气体从a通入装置中 .考点:分离物质的仪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排水法收集气体,则瓶内要装满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根据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解答.解答:解:(1)①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应该装满水,进气口为b,故填:满瓶,b;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因此可以使用石蕊试液来证明,根据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故填:石蕊试液,溶液变红;(2)要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将气体从a进入瓶内,若观察到B中石灰水不变,则说明已经将二氧化碳除去了,故填:将气体从a通入装置中.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和除杂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装置的作用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33.(7分)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有时水却是可引火的.同学们将少量超氧化钾(KO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已知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但如果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同学们对此产生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 超氧化钾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与假设】①超氧化钾和水反应生成 氧气 .② 反应放热 .【设计与实施】为了验证猜想,有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KO2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若看到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①成立.在上述实验的试管口拴上一个气球,若气球变鼓,证明猜想②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实验方案,你的理由是 水加入试管内会排出空气,也会产生气泡,使气球变鼓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进一步完善该方案并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装置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20\n验证猜想①将带火星木条放在 P 处,发现木条复燃.验证猜想② 将导管M放入水中,有气泡出来 【实验结论】超氧化钾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现象结合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设计与实施】根据液体加入试管内会挤压空气也会产生气泡进行分析;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及放热会使密闭容器内的气压变大设计实验.解答:解:【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棉花燃烧的原因可提出问题,如:超氧化钾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故填:超氧化钾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猜想与假设】根据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且题中告知燃烧比空气中剧烈,所以可推出产物中一定有氧气生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棉花要燃烧必须有加热条件,所以可推出反应一定放出热量;故答案为:氧气;反应放热;【设计与实施】因为液体加入试管内会挤压空气也会产生气泡是气球鼓起,所以不同意该实验方案;氧气具有助燃性,产生的氧气从P处出来,因此将带火星木条放在P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可以使锥形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所以可在支管处接一个导管插入水中,有气泡产生,来证明放热;故答案为:水加入试管内会排出空气,也会产生气泡,使气球变鼓;P;将导管M放入水中,有气泡出来(合理即可).点评:本题为信息题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34.(3分)(2022•丰台区一模)8g氢气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可生成水的质量.解答:解:设得到水的质量为x.2H2+O22H2O4368gx20\n=x=72g答:得到水的质量为72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答时应注意计算格式的规范性. 35.(3分)小苏打(主要成分为NaH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品牌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称量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样品加入稀盐酸质量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质量(g)18110.8120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NaCl的质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根据小苏打(主要成分为NaHCO3)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且NaHCO3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氯化钠不与稀盐酸反应,结合题意及表格中数据,由质量守恒定律得出CO2的质量,然后根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及问答要求按步骤进行计算.解答:解:由题表格中的测得数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CO2的质量=18g+110.8g﹣120g=8.8g;设NaHCO3质量为X,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则:NaHCO3+HCl═NaCl+H2O+CO2↑8458.544XY8.8g,解之得:X═16.8g,y═11.7g(1)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100%═93.3%(2)反应后所得NaCl的质量:(18g﹣16.8g)+11.7g=12.9g答:样品中的NaHCO3质量分数为93.3%;反应后所得NaCl的质量为12.9g.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混合物中的某物质参加反应,然后根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求样品中的某物质质量分数;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型题比较典型,适于中考模拟训练. 20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