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下两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白磷自燃C.冰雪融化D.食物腐烂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液态空气是淡蓝色液体B.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充入氖气的灯管充电时可发出红光D.氯酸钾是白色固体 3.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B.牛奶C.矿泉水D.果酱 4.下列各微粒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固体药品B.加热固体药品C.13\n过滤悬浊液D.点燃镁条 6.下列文字表达式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C.氢气+氯气 氯化氢D.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 )A.空气、铁粉B.水银、氧化汞C.二氧化硫、氧气D.冰、干冰 8.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A.50B.86C.136D.222 9.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固体溶质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原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10.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13\n11.已知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kgB.C.D.kg 1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某物后,U形管中原来水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则该物质极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硝酸铵D.浓硫酸 二、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13.(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用化学符号或中文表示:2个氢原子 3个钠离子 2Mg (3)写出下列式子中数字所表示的涵义:2H: 2S2﹣:① ② (4)水是由 和 组成的,共有 种元素.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14.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2)称取2.5g固体氯化钠:在天平两盘各放一质量相同的纸片,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往左盘放2g砝码,游码调至0.5g处,往右盘加氯化钠固体至天平重新平衡.请指出称量中的错误操作是: ,结果将导致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 (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15.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而实现(见如图).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请写出该操作的一个注意事项: .13\n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 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 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16.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3)水通电这变化属于 变化,文字表达式为 . 四.计算题(6分)17.配制570g质量分数为20%硫酸溶液,需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多少克?需水多少克? 2022-2022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下两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白磷自燃C.冰雪融化D.食物腐烂【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3\n【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B、白磷自燃能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过程中,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食物腐烂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液态空气是淡蓝色液体B.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充入氖气的灯管充电时可发出红光D.氯酸钾是白色固体【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物质的性质.【解答】解:A、液态气的颜色、状态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一性质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充入氖气的灯管充电时可发出红光是利用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氯酸钾是白色固固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了,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3.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B.牛奶C.矿泉水D.果酱【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B、牛奶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牛奶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C、矿泉水中的矿物质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D、果酱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果酱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特征,解答时要从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如果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属于溶液,反之则不属于溶液.13\n 4.下列各微粒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阳离子是失去电子带正电荷的微粒,看圆圈内数字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的微粒是阳离子.【解答】解:A、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B、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C、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D、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选B.【点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固体药品B.加热固体药品C.13\n过滤悬浊液D.点燃镁条【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解答;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解答;D、根据点燃镁条时的注意事项解答.【解答】解:A、取用块状固体时,瓶塞应该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为了防止加热时药品挥发出的水蒸气冷凝,回流至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炸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点燃镁条时,防止烫坏试验台,放在石棉网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及过滤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下列文字表达式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C.氢气+氯气 氯化氢D.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B、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氢气+氯气 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13\nD、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 )A.空气、铁粉B.水银、氧化汞C.二氧化硫、氧气D.冰、干冰【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化合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化合物,抓住化合物中至少两种元素,且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铁粉是由铁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错;B、水银由汞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汞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氧化汞由汞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错;C、二氧化硫是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正确;D、冰是水的固态,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错.故选C.【点评】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8.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A.50B.86C.136D.222【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利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解答】解: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86时,核外的电子数也是86.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9.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固体溶质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原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与溶液浓稀的关系,以及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等相关知识;进行细心地分析推断即可完成该题.【解答】解:A、同种溶液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说法错误;13\n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含有固体不溶物属于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C、对于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溶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故说法错误;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剂,升温(或降温),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质质量分数比较的方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0.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从图示看出:水分解过程中,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解答】解: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说法正确;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错误;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能根据图示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已知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kgB.C.D.kg【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弄清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然后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13\n【解答】解: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故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某物后,U形管中原来水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则该物质极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硝酸铵D.浓硫酸【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结合热涨冷缩现象、导致的压强变化,进行分析判断;U形管中原来水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向水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必须能吸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解答】解:U形管中原来水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向水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必须能吸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故选项正确.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13.(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2)用化学符号或中文表示:2个氢原子 2H 3个钠离子 3Na+ 2Mg 2个镁原子 (3)写出下列式子中数字所表示的涵义:2H: 氢原子的个数为2 2S2﹣:① 硫离子的个数为2 ② 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 (4)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共有 2 种元素.【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水的组成;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13\n【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已有的元素的含量以及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O.(2)2个氢原子就是在氢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H;3个钠离子就是在钠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Na+;2Mg表示2个镁原子,故填:2个镁原子;(3)写出下列式子中数字所表示的涵义: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故填:氢原子的个数为2;2S2﹣中前面的2表示硫离子的个数为2,右上角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填:硫离子的个数为2,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4)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共有2种元素,故填:氢元素,氧元素,2.【点评】掌握化学用语的意义和书写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14.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④③②①⑤ (填序号).(2)称取2.5g固体氯化钠:在天平两盘各放一质量相同的纸片,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往左盘放2g砝码,游码调至0.5g处,往右盘加氯化钠固体至天平重新平衡.请指出称量中的错误操作是: 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 ,结果将导致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 保持水平 (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④③②①⑤.(2)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2.0g﹣0.5g=1.5g,即实际称得的溶质的质量偏少,则结果将导致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3)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答案为:(1)④③②①⑤;(2)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偏小;(3)保持水平.13\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托盘天平与量筒的使用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 过滤 (填操作名称)而实现(见如图).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请写出该操作的一个注意事项: 滤纸应紧贴漏斗的内壁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煮沸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 Cl2 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 蒸馏 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过滤的原理、装置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硬水和软水经常用肥皂水来鉴别,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氯气或氯水能杀死水中的细菌或病毒;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等,蒸馏得到的水比较纯净.【解答】解:①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过滤实现,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在该操作的一个注意事项滤纸应紧贴漏斗的内壁等.②硬水和软水经常用肥皂水来鉴别,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③氯气或氯水能杀死水中的细菌或病毒.故答案为:①过滤;玻璃棒;引流;滤纸应紧贴漏斗的内壁;②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煮沸.③Cl2;蒸馏【点评】本体通过水的净化,将化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16.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气泡 ,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产生的气体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增加水的导电性 .(3)水通电这变化属于 化学 变化,文字表达式为 水氢气+氧气 .13\n【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需熟悉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生成物以及氧气和氢气的性质;(2)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溶液导电性较强解决.(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表达式.【解答】解:(1)因为水电解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正极产生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达到燃烧所需条件而复燃,负极产生的氢气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硫酸和氢氧化钠是电解质,导电性较强,所以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3)在水的分解反应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故答案为:(1)气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氧气;氢气;(2)增加水的导电性;(3)化学;水氢气+氧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解水实验的掌握情况,学生只要熟知此实验的过程、现象,能正确书写反应的表达式,就能轻松答题. 四.计算题(6分)17.配制570g质量分数为20%硫酸溶液,需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多少克?需水多少克?【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稀释所需的水的质量为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570g×20%=x×98%x=116.3g.稀释所需的水的质量为570g﹣116.3g=453.7g.答:需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116.3克,需水453.7克.【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