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2022-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8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金和金刚石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D.干冰和硫酸铜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高锰酸钾制0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做铁在0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C.配制稀硫酸时,可在盛浓硫酸的烧杯中慢慢倒入蒸馏水D.用金属和酸制H2时,可采用与制C02相同的发生装置4.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酒精乙醇C2H5OHB.纯碱氢氧化钠NaOHC.熟石灰氧化钙CaOD.干冰水 H2O5.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B.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C.铵盐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铵盐中含有NH4+D.20mL水和20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4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电子数不同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7.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n 8.下列各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N2: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B.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C.2Hg:二个汞原子D.2NO3﹣:二个硝酸根离子9.PX是一种合成纤维的原料,低毒,其化学名称为二甲苯,化学式为C8H1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二甲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对二甲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C.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D.对二甲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10.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B.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D.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11.Na2SO4、K2SO4等硫酸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0C.+4D.+612.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a(HCO3)2CaCO3↓+CO2↑+H2OB.2Na+Cl2═2NaClC.2Mg+CO2═2MgO+CD.AgNO3+NaCl═AgCl↓+NaNO313.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n 14.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15.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序16.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2AgNO3═Fe(NO3)2+2AgB.2NaOH+K2CO3═2KOH+Na2CO3C.2H2O22H2↑+O2↑D.Fe2O3+2H2SO4═2FeSO4+2H2O 18.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n物质所含杂质除杂方法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BCO2CO点燃CKCl溶液BaCl2加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DCuOCu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A.AB.BC.CD.D二、填空与简答题(每个化学方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40分)19.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碳酸根离子      ,(2)2个氧分子      ,(3)1个铁原子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5)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      . 20.如图表示的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该反应说明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不能再分. 21.(1)“健康饮食、均衡营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较多的蛋白质.如图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有      (填字母).\n②“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你认为下列认识不科学的是      (填字母).A.任何食品都不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B.霉变的大米、花生,即使经过蒸煮也不能食用C.含钙、锌的奶粉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来腌渍食品(2)“科技创新、材料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①“辽宁号”航母的服役举世瞩目.钢铁是制造航母的主要材料,它易与空气中的水、      等发生反应而锈蚀,请你列举一种防止钢铁锈蚀的方法      .②可降解塑料的问世,既方便了生活,又减少了“白色污染”.塑料属于      材料(填“复合”或“合成”). 22.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属于离子的是      .(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20C.元素符号为Ca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23.硫酸和盐酸都是实验室常用的酸,它们有许多相似的性质.(1)水溶液的pH都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都能除去铁锈.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可看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颜色变为      .(3)都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请写出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1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2)30℃时,100g水中加入40gB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n(3)30℃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10℃,析出晶体较少的物质是      (填“A”或“B”).(4)把C的饱和溶液从10℃升温到30℃,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溶液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25.有一气体混合物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和水蒸气四种气体,现进行如下操作,请回答:(假设每步反应都进行完全)(1)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依次通过浓硫酸、炽热的氧化铁粉末,最后得到的气体有      (填化学式) 26.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填一种即可).(4)已知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且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反应完毕后振荡集气瓶再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n 27.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Y为单质.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B的俗称为      E的名称      (2)H的化学式为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方程式每个2分.其他空1分,共12分)28.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长颈漏斗中应加入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装置还可以制取      气体.(2)C装置的收集方法为      . 29.今年我市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的考题.\n(1)指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有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废液进行了以下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只有      猜想Ⅰ正确先      后      猜想Ⅱ正确如果猜想Ⅰ正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确,要使废液中只含有CaCl2,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      .  四、计算题(30题3分,31题9分,共12分)30.我市有一种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银杏树,它的果实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请你根据银杏酸的化学式计算:(1)银杏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银杏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 \n31.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边回答:(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2022-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8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金和金刚石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D.干冰和硫酸铜【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和氨气分别是由水分子、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n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高锰酸钾制0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做铁在0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C.配制稀硫酸时,可在盛浓硫酸的烧杯中慢慢倒入蒸馏水D.用金属和酸制H2时,可采用与制C02相同的发生装置【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用高锰酸钾制0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如果试管口向上,会导致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引起试管底部炸裂去分析解答;B、从做铁在0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可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部去分析解答;C、从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导致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会造成液滴溅出伤人去分析解答;D、从用金属和酸制H2和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02,都是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且不需加热,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用高锰酸钾制0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如果试管口向上,会导致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引起试管底部炸裂;故A正确;B、做铁在0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可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部;故B正确;C、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导致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会造成液滴溅出伤人;故C错误;D、由于用金属和酸制H2和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02,都是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且不需加热,所以可用相同的发生装置;故D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n【点评】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4.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酒精乙醇C2H5OHB.纯碱氢氧化钠NaOHC.熟石灰氧化钙CaOD.干冰水 H2O【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D、干冰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并不是水,其化学式为:CO2,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B.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C.铵盐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铵盐中含有NH4+D.20mL水和20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4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n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铵盐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是因为铵盐中含有NH4+,故选项解释正确.D、20mL水和20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电子数不同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来分析;C.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错误;B.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故错误;C.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而不是电子数,故错误;D.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故正确.故选D.【点评】明确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以及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小. 7.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n【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有些物质和氧气反应却没发光放热,如铁生锈等;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C、氧气可以促进燃烧;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解答】解: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出现燃烧,故A不正确;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不正确;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故C正确;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的定义,化学变化时能量的变化及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适合学生巩固训练. 8.下列各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N2: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B.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C.2Hg:二个汞原子D.2NO3﹣:二个硝酸根离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D、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n【解答】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N2中的“2”表示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g中的“2”表示汞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D、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NO3﹣中的“2”表示硝酸根离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9.PX是一种合成纤维的原料,低毒,其化学名称为二甲苯,化学式为C8H1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二甲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对二甲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5C.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D.对二甲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来分析.【解答】解:A.由二甲苯的化学式C8H10可知,它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正确;B.由二甲苯的化学式C8H10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48:5≠4:5,故错误;C.对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0=106,故正确;D.对二甲苯的化学式C8H10可知,对二甲苯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正确.故选B.\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B.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D.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异黄酮(C15H10O2)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豆浆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异黄酮由异黄铜分子构成的,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异黄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5=180,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0=10,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C、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15:10:2,故选项说法错误;D、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Na2SO4、K2SO4等硫酸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0C.+4D.+6【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n【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2S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a(HCO3)2CaCO3↓+CO2↑+H2OB.2Na+Cl2═2NaClC.2Mg+CO2═2MgO+CD.AgNO3+NaCl═AgCl↓+NaNO3【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a(HCO3)2Ca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B、2Na+Cl2═2NaCl,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2Mg+CO2═2MgO+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D、AgNO3+NaCl═AgCl↓+NaNO3,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n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考点】酸碱盐的应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会生成白色沉淀解答;B.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既不变色,也不生成气体,也不生成沉淀;C.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会放出大量热;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解答】解:A.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会生成白色沉淀BaSO4,故A不符合题意;B.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既不变色,也不生成气体,也不生成沉淀,故B符合题意;C.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会放出大量热,故C不符合题意;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生成物的组成;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解答】解:A、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说法不正确;\nB、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但不一定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不能说明是氧化物,故B说法不正确;C、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D、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变,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序【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故选项错误;B、铝的活动性大于铁,但铝易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内部的铝不易被进一步氧化,与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无关,故选项正确;C、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故选项错误;D、镁和锌都能与盐酸反应,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镁比活动性弱的锌铁反应剧烈,能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n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B、据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判断;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D、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大的析出晶体多,若不知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所以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不会完全溶解,最多溶解25g,得到75g甲溶液,故错误;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中甲的溶解度最大,所以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溶质最多,水最少,正确;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不知溶液的质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多少,故错误;\n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知识比较综合,但整体难度不大,提醒同学们平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结合题意据相关知识灵活分析问题.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2AgNO3═Fe(NO3)2+2AgB.2NaOH+K2CO3═2KOH+Na2CO3C.2H2O22H2↑+O2↑D.Fe2O3+2H2SO4═2FeSO4+2H2O【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A正确;B.氢氧化钠与碳酸钾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B错误;C.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C错误;D.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8.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杂方法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BCO2CO点燃CKCl溶液BaCl2加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DCuOCu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A.AB.BC.CD.D\n【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另一方面,点燃会有氧气参与,会引入杂质氧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BaCl2能与适量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个化学方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40分)19.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碳酸根离子 CO32﹣ ,(2)2个氧分子 2O2 ,(3)1个铁原子 Fe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5)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 H2SO4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n(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5)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硫酸,写出其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CO32﹣.(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铁原子表示为:Fe.(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5)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4.故答案为:(1)CO32﹣;(2)2O2;(3)Fe;(4)CH4;(5)H2SO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如图表示的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属于 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该反应说明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原子 不能再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依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并书写方程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观察示意图结合分析变化的实质.\n【解答】解;(1)根据属于装置图结合微观示意图可知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H2O2H2↑+O2↑;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化学变化的实质体现了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得到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答案:(1)2H2O2H2↑+O2↑;分解;(2)原子.【点评】此题是一道微观图示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示能正确的书写表达式,描述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并能通过微观知识分析反应的实质. 21.(1)“健康饮食、均衡营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较多的蛋白质.如图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有 C (填字母).②“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你认为下列认识不科学的是 AD (填字母).A.任何食品都不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B.霉变的大米、花生,即使经过蒸煮也不能食用C.含钙、锌的奶粉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来腌渍食品(2)“科技创新、材料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①“辽宁号”航母的服役举世瞩目.钢铁是制造航母的主要材料,它易与空气中的水、 氧气或O2 等发生反应而锈蚀,请你列举一种防止钢铁锈蚀的方法 刷油漆等 .②可降解塑料的问世,既方便了生活,又减少了“白色污染”.塑料属于 合成 材料(填“复合”或“合成”).\n【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1)①根据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来分析;②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2)①根据钢铁锈蚀的因素来分析解答;②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解答】解:(1)①A中富含糖类;B中富含油脂;C中富含蛋白质;D中富含维生素;②A可以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但是不能超标添加;B霉变食品中的霉菌毒素在高温下也很难分解,故霉变的花生米煮熟后也不能食用;C钙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锌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腌制食品.(2)①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钢铁表面涂漆、镀一层金属等方法可以防止钢铁生锈;②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答案为:(1)①C;②A;D;(2)①氧气或O2;刷油漆等;②合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污染物、营养与健康、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 22.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B、C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C、D ;属于离子的是 C .(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属于非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20C.元素符号为Ca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n【分析】(1)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则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当质子数相同为同一元素,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解答】解:(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B、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质子数都是12;属于离子的是C,为镁离子;故填:B、C;C、D;C;(2)A.元素名称为钙,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20,故B正确;C.元素符号为Ca,故C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3.硫酸和盐酸都是实验室常用的酸,它们有许多相似的性质.(1)水溶液的pH都 小于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都能除去铁锈.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可看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颜色变为 黄色 .(3)都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请写出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硫酸和盐酸均显酸性,水溶液的pH都小于7.\n(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看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颜色变为黄色.(3)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答案为:(1)小于;(2)黄色;(3)2NaOH+H2SO4=Na2SO4+2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4.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1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 .(2)30℃时,100g水中加入40gB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3)30℃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10℃,析出晶体较少的物质是 B (填“A”或“B”).(4)把C的饱和溶液从10℃升温到30℃,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溶液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降温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进行有关的分析与计算,②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出在温度改变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多少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等.【解答】解:(1)由A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2)由B的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意义可知,30℃时,100g水中加入40gB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3)由A、B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幅度大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幅度.所以,30℃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10℃,析出晶体较少的物质是B.(4)由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把C的饱和溶液从10℃升温到30℃,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在溶液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温.故答为:(1)30g;(2)不饱和溶液;(3)B;(4)变小,降温.【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根据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有一气体混合物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和水蒸气四种气体,现进行如下操作,请回答:(假设每步反应都进行完全)(1)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2)依次通过浓硫酸、炽热的氧化铁粉末,最后得到的气体有 N2、CO2 (填化学式)【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混合气体通过每一步时会有一些气体会发生化学反应并被除去,有时气体会被彻底除去,有时除去一种气体的同时又会生成另一种气体;二氧化碳能与NaOH溶液反应,一氧化碳能与炽热的氧化铁粉末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可.【解答】解:(1)有一气体混合物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和水蒸气四种气体,通过NaOH溶液,二氧化碳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2被吸收;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过浓硫酸,能除去水蒸气;通过炽热的氧化铁粉末,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被吸收;最后剩余的气体为N2、CO2.故答案为:(1)CO2+2NaOH═Na2CO3+H2O;(2)N2、C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在反应中是否生成了新的气体,从而准确判断最后得到的气体. 26.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n(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红磷的量不足 (填一种即可).(4)已知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且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反应完毕后振荡集气瓶再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红 色.【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其实质是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去分析解答;(2)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去分析解答;(3)从如果所用红磷的量不足,造成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没有完全被消耗,所以会使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去分析解答;(4)从由于题目中指出:“已知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且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故解决此题时可按大家熟知的二氧化碳来看待去分析解答;【解答】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其实质是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4P+5O22P2O5;(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由于“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可得也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答案为:;\n(3)如果所用红磷的量不足,造成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没有完全被消耗,所以会使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故答案为:红磷的量不足;(4)由于题目中指出:“已知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且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故解决此题时可按大家熟知的二氧化碳来看待;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集气瓶再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也会变红,故答案为:红.【点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其实质是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其反应物应为:红磷和氧气而不是红磷和空气. 27.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Y为单质.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B的俗称为 熟石灰或消石灰 E的名称 氢气 (2)H的化学式为 Fe3O4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初中以通电为条件的只有电解水,则C是水;由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X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B是氢氧化钙;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故A是酸,能与单质Y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G,则Y是铁,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H是四氧化三铁,则F是氧气,E是氢气.由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n解:由题意可知,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初中以通电为条件的只有电解水,则C是水;由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X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B是氢氧化钙;由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故A是酸,能与单质Y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G,则Y是铁,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故H是四氧化三铁,则F是氧气,E是氢气,代入框图验证,推断合理.由此可知:(1)B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E是氢气;(2)H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是:Fe3O4;(3)反应④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答案为:(1)熟石灰或消石灰;氢气;(2)Fe3O4(3)3Fe+2O2Fe3O4.【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方程式每个2分.其他空1分,共12分)28.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长颈漏斗中应加入 过氧化氢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B装置还可以制取 二氧化碳 气体.(2)C装置的收集方法为 排水法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收集气体的方法包括排水集气法和排空气法;【解答】解:(1)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长颈漏斗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B装置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n(2)C装置的收集方法为排水法.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溶液、2H2O22H2O+O2↑、CO2或H2;(2)排水法.【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反应原理的书写,属于基础性的考查,要求学生要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掌握熟练 29.今年我市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的考题.(1)指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BD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有 氯化钙和氯化氢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废液进行了以下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只有 沉淀产生 猜想Ⅰ正确先 产生气泡 后 产生沉淀 猜想Ⅱ正确如果猜想Ⅰ正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确,要使废液中只含有CaCl2,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 碳酸钙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n【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时,如果碳酸钙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如果稀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解答】解:(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BD;CaCO3+2HCl═CaCl2+H2O+CO2↑.(3)【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钙和氯化氢.故填:氯化钙和氯化氢.【进行实验】: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如果只产生沉淀,猜想Ⅰ正确;如果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猜想Ⅱ正确;如果猜想Ⅰ正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故填:沉淀产生;产生气泡;产生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确,要使废液中只含有CaCl2,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不溶于水,能够除去溶液中的氯化氢,且过量的碳酸钙可通过过滤除去.故填:碳酸钙.【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n四、计算题(30题3分,31题9分,共12分)30.我市有一种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银杏树,它的果实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请你根据银杏酸的化学式计算:(1)银杏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346 ;(2)银杏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11:2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银杏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2+1×34+16×3=346.(2)银杏酸中碳无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6×3)=11:2.故答案为:(1)346;(2)11: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边回答:(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Na+、Cl﹣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16g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n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故填:16g.(3)设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4036.516g×5%x=,x=0.73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