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鲁教版五四制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鲁教版五四制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1.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纸张燃烧C.葡萄酿成酒D.水结成冰 2.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酒精B.石灰水C.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 3.“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B.2HC.H2D.2H2 5.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B.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D.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6.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8.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B.C.D.\n 9.“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液体.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混合物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0.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11.下列有关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水这种物质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D.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1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3.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石灰水.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4.二氧化钛(TiO2)可作水分解的光催化剂,其中氧元素为﹣2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15.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4.220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16.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元素NaMg①SiP②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原子半径(10﹣10m)1.861.601.43③1.101.020.99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1+2④+4﹣4+5﹣3⑤+7﹣1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 17.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18.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79B.核外电子数为34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 19.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NH4NO3固体B.NaOH固体C.NaCl固体D.浓H2SO4 2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C.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不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 21.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也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2N2B.AgC.HD.Mg2+ 2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nA.B.C.D. 2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即将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由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达本胺是一种化合物B.西达本胺由五种元素组成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含有48个原子D.西达本胺分子中氟、氮、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二、填空题24.写出下列元素(物质)的符号或名称:硫      硅      镁      Al      Cu      食盐      . 2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洁净的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今年1﹣7月台儿庄空气中PM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3%,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植树造林B.焚烧秸秆C.太阳能发电. 26.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原子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 27.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g;(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n28.今年3月22﹣28日是第28届“中国水周”,其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填序号).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3)如图1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①写出上述物质中单质的化学式      ;②物质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2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1”或“2”).(5)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6)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3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从宏观知微观.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      ;(2)从微观知宏观.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和      \n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化合、分解). 30.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的方式多种多样,实验室中常用      做过滤层,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      、      等做过滤层.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少量的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进行过滤.请问:(1)加明矾的作用是      ,图示实验还要用到的仪器是      ,其作用是      .(2)过滤后得到了澄清的液体是纯水吗?      (填“是”或“不是”),理由是      .(3)完成该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请问“二低”指的是什么?      、      .  三、实验探究31.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如图),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3)取一根约10cm长的玻璃管,用试管夹夹住,然后将玻璃管斜向插入烧得很旺的蜡烛火焰内层,这时会看到玻璃管口有青烟冒出,用一根燃着的火柴去引燃玻璃管口逸出的青烟,你看到的现象是:      .你大胆猜想一下,青烟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4)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时生成了      和      . \n 四.计算题32.据报道,“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与“非典”病毒类似,加强自身防护是抵御病毒的重要方法.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常用的一种消毒剂.请计算:(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过氧乙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3)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n2022-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1.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纸张燃烧C.葡萄酿成酒D.水结成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酒精B.石灰水C.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石灰水中含有水、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n【解答】解: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香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③④.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B.2HC.H2D.2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解答】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B.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D.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进行分析;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C、根据肥皂水能够区分水的硬度进行分析;D、根据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进行分析.【解答】解:A、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故A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仅发生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C、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较少的硬水,所以肥皂水能够区分水的硬度,故C正确;D、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正确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是本题的考查目的,体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n6.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是由固体小颗粒造成的污染.【解答】解: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以防止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是防止雾霾进入呼吸道,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故选项正确;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属于治理雾霾的措施,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危害及其措施,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空气中的主要成分考虑;B、根据氮气体积分数是78%考虑;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差;D、根据洁净空气中成分考虑.【解答】解: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A正确;B、氮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78%,氧气约为21%,故B错;C、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可吸入颗粒是空气污染物监测的项目之一,含量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故C错;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点评】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根本标准是含有的物质的种类数,与描述无关.空气的成分相对稳定. 8.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nA.B.C.D.【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药品的保存方法分析;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试管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分析;D、根据滴管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分析;【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9.“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液体.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混合物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题干叙述的超临界水的特点以及有关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超临界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B、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不是新物质,错误;C、超临界水的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正确;D、超临界水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0.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考点】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淡水资源的状况分析判断;B、根据地球表面约的面积是海水分析判断;C、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分析;D、根据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分析判断.【解答】解:A、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分布不均,故A错误;B、地球表面约的面积是海水,故B正确;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D、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故选A.【点评】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有关水的知识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加强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 11.下列有关化学符号“H2O”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水这种物质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D.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化学符号“H2O”表示水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n 1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据此结合分解反应的特征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的化学式为H2O可知氢、氧元素的质量比=2:16=1:8,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中不能含有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分解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石灰水.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①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②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③液氮中只含有液态的氮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④石灰水中含有水、氢氧化钙等,属于混合物.故①③都属于纯净物.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二氧化钛(TiO2)可作水分解的光催化剂,其中氧元素为﹣2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2C.+3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钛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n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5.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4.220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B、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最大进行分析;C、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进行分析;D、根据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然后结合溶解的固体质量换算成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解: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溶剂质量相同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所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C、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错误;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饱和溶液的判断,应注意条件的变化来分析解答. 16.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元素NaMg①SiP②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原子半径(10﹣10m)1.861.601.43③1.101.020.99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1+2④+4﹣4+5﹣3⑤+7﹣1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n【分析】根据表格中各项的变化规律: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依次为Na、Mg、Al、Si、P、S、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最高正价从+1到+7,最低负价从﹣4到﹣1,解答下列各题.【解答】解:A、化合价从+1至+7依次增大,从Si开始有变价,负价逐渐减小,故④为+3,⑤为+6和﹣2,故A正确;B、由表中信息可知: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故B正确;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C正确;D、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依次为Na、Mg、Al、Si、P、S、Cl,所以①是Al;②是S,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S3,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注意把握元素周期表的递变规律. 17.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79B.核外电子数为34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等信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质子数为34、中子数为79﹣34=45,核电荷数为34.故选:A.【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9.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nA.NH4NO3固体B.NaOH固体C.NaCl固体D.浓H2SO4【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正确.B、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C.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不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溶液属于混合物;B、根据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考虑;C、根据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考虑;D、根据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考虑.【解答】解: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错;B、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B错;C、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故C错;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1.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也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2N2B.AgC.HD.Mg2+【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解答】解:A.只能表示2个氮分子,故错误;B.A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银元素,表示一个银原子,还能表示银这一纯净物,故正确;C.H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错误;D.只能表示1个镁离子,故错误.\n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2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解答】解: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A错误;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正确;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错误;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粒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依据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2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即将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由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达本胺是一种化合物B.西达本胺由五种元素组成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含有48个原子D.西达本胺分子中氟、氮、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来分析.【解答】解:A.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B.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西达本胺分子含有2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共48个原子,故正确;D.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可知,西达本胺分子中氟、氮、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2,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24.写出下列元素(物质)的符号或名称:\n硫 S 硅 Si 镁 Mg Al 铝 Cu 铜 食盐 NaCl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会正确书写一些元素符号.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解答】解:硫的元素符号为:S,硅的元素符号为:Si,镁的元素符号为:Mg,Al的元素名称是:铝,Cu的元素名称是:铜,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S,Si,Mg,铝,铜,NaCl.【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常见的元素符号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洁净的空气属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今年1﹣7月台儿庄空气中PM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3%,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C .A.植树造林B.焚烧秸秆C.太阳能发电.【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空气与水.【分析】(1)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2)根据产生PM2.5的原因来分析.【解答】解:(1)洁净的空气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答案为:混合物(2)A、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B、焚烧秸秆,能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C、太阳能发电,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选:A、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空气的污染,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6.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子 、 原子 、 离子 ;原子由带正电的 原子核 和带负电的 电子 构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结合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电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n(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②⑤①④③ ;(2)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 药匙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18.2 g;(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2)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则会造成实际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少,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NaCl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NaCl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⑤①④③.(2)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药匙.(3)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的质量为10g+5g=15g,游码的质量为3.2g;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15g+3.2g=18.2g.(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则会造成实际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少,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故答案为:(1)②⑤①④③;(2)药匙;(3)18.2;(4)小于.【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今年3月22﹣28日是第28届“中国水周”,其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②④ (填序号).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n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蒸馏 .(3)如图1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①写出上述物质中单质的化学式 Cl2 ;②物质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4)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2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2 (填“1”或“2”).(5)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吸附色素和异味 .(6)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3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水的组成;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图示题.【分析】(1)天然水中含有杂质,是混合物;(2)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水;(3)根据微观粒子示意图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6)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不变.【解答】解:(1)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清澈、透明的泉水中含有水和杂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该选项说法正确;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不能降低水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的浓度,因此不能软化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可以节约用水,该选项说法正确.故填:②④.(2)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因为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水.故填:蒸馏.(3)①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氯气,氯气的化学式是Cl2;②物质D是次氯酸,次氯酸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填:Cl2;+1.(4)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2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2,因为2中气体较少.故填:2.(5)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色素和异味.\n(6)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质量和分子种类,分子间隔发生改变,间隔变大.故填:AB.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变小,氯化钠质量不变,因此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填:变大.【点评】水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要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 29.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从宏观知微观.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 分子间有间隔 ;(2)从微观知宏观.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7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C 和 E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CO+2H2CH3OH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化合 (化合、分解).【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之间有间隔;根据微观粒子示意图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解答】解:(1)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分子间有间隔.故填:分子间有间隔.(2)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故填:7;得.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因为B是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和E,因为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故填:B;C;E.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属于化合反应.故填:CO+2H2CH3OH;化合.\n【点评】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温度越低,间隔越小. 30.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的方式多种多样,实验室中常用 滤纸 做过滤层,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 纱布 、 细沙 等做过滤层.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少量的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进行过滤.请问:(1)加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沉淀 ,图示实验还要用到的仪器是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2)过滤后得到了澄清的液体是纯水吗? 不是 (填“是”或“不是”),理由是 水中含有明矾、细菌等可溶性杂质 .(3)完成该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请问“二低”指的是什么?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实验室常用滤纸做过滤层,生活中还可以用纱布和细沙代替;(1)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2)经过过滤操作不能除去可溶性固体;(3)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回答.【解答】解:实验室常用滤纸做过滤层,生活中还可以用纱布和细沙等做过滤层;(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吸附沉淀;玻璃棒;引流;(2)经过过滤操作不能除去可溶性固体,得到的不是纯水,因为水中还明矾、细菌等可溶性杂质;故答案为:不是;水中含有明矾、细菌等可溶性杂质;(3)“二低”指的是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故答案为: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三、实验探究31.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n(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如图),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 a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3)取一根约10cm长的玻璃管,用试管夹夹住,然后将玻璃管斜向插入烧得很旺的蜡烛火焰内层,这时会看到玻璃管口有青烟冒出,用一根燃着的火柴去引燃玻璃管口逸出的青烟,你看到的现象是: 青烟能点燃 .你大胆猜想一下,青烟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蜡烛的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小颗粒 ;(4)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时生成了 水 和 二氧化碳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1)根据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进行解答;(2)根据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进行解答;(3)根据用燃着的木条去点青烟,看到青烟燃烧起来,说明青烟具有可燃性分析回答;(4)根据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判断出生成物.【解答】解:(1)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a;外焰;(3)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看到青烟燃烧起来,说明青烟具有可燃性,我们猜测青烟是石蜡蒸气形成的小颗粒;(4)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答案:(1)小;(2)a;外焰;(3)青烟能点燃;蜡烛的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小颗粒;(4)水;二氧化碳.【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验现象相联系,更好地应用. 四.计算题32.据报道,“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与“非典”病毒类似,加强自身防护是抵御病毒的重要方法.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常用的一种消毒剂.请计算:(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76 ;(2)过氧乙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1:12 ;(3)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n(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2)过氧乙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3)=1:12.(3)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63.2%.故答案为:(1)76;(2)1:12;(3)63.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