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资料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6分)1.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编成铁网B.冰块制成冰雕C.石油制成布料D.木板制成桌椅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铁丝编成铁网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冰块制成冰雕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石油制成布料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木板制成桌椅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B.洁净的空气C.冰水共存物D.矿泉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组成的混合物,故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C、冰水共存物的成份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为: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给液体加热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9\n 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基本操作要领分析.B、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分析.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分析.D、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基本操作分析.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取用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处,试管要与桌面呈45°角,要先预热再固定加热,A中操作都正确.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操作不正确.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C操作正确.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是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D操作正确.答案:B.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1分)近几年,发生过几起高层住宅特大火灾.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上层居民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向楼顶跑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乘电梯下楼④封闭房门⑤跳楼. A.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①根据楼房下层起火高层上的人不易逃离现场判断.②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判断.③根据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分析.④根据封闭房门会减少房屋内的氧气分析判断.⑤根据跳楼易受伤判断.解答:解:①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向楼顶跑不易逃离,退到卫生间暂避等待救援是合理选择,所以错误.②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所以正确.③19\n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不能乘电梯逃生,所以错误.④封闭房门会减少房屋内氧气,从而减小火势,所以正确.⑤在高层楼房上跳下会造成严重受伤,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5.(1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B.用天平称量药品的质量时,应先加大质量的砝码,再加小质量的砝码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纱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B、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C、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分析;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空垂直滴加,为防止污染药品,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故A错误;B、用天平称量药品的质量时,应先加大质量的砝码,再加小质量的砝码,故B正确;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纱,是为了防止高温溅落物把集气瓶底炸裂,故C正确;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灭火,故D正确.故选A点评: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6.(1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 A.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原子不能再分 D.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判断;B、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判断;C、根据原子的定义分析;D、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解答:解:A、物质由微观的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由原子、分子、离子.故A归纳正确;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故B归纳正确;19\n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故C归纳错误;D、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故D归纳正确.故选C.点评:准确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抓住概念关键点进行分析.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是最小的微粒,即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以再分. 7.(1分)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构成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据此解答.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粒子构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1分)(2022•潍坊)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儿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用途..分析:为什么凉开水不能养鱼,而一般的水则可以?通过比较凉开水与一般水的区别入手,从而认识到鱼儿是由于缺氧而死.解答:解:A、说法错误,水是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错误,水中含有许多水分子,每个水分子里都有氧原子.C、凉开水也是水,也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凉开水经过沸腾,水中不含有氧气,导致金鱼缺氧.点评: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水中的氧气就逐渐减少.压强减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减少. 9.(1分)(2022•泰安)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19\n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数考虑;C、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考虑;D、根据溶液均一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A错;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B错;C、汽水中的溶质有二氧化碳,属于气体,故C错;D、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所以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有多种,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10.(1分)(2022•青岛)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  )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性质判断;B、根据分子不停运动的性质判断;C、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判断;D、根据碱的构成不同分析.解答:解: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不是因为分子变小了.故A解释错误;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毒品中含有的分子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能找到毒品,故B解释正确;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故解释C正确;D、不同的碱解离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同,致使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故解释D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 11.(1分)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3.0g C.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19\n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所需要的仪器;B、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考虑;C、根据水的体积选择量程接近的量筒;D、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考虑;解答:解:A、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故对;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所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故对;C、由此水的质量为50g﹣3g=47g,即47mL,故错;D、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故对.答案: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所用到的仪器,基础性题. 12.(1分)(2022•日照)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单质的分子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B、常见的有毒气体为CO、SO2和氮元素的氧化物气体;C、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的分子应为两种原子且其中一种为氧原子构成的分子;D、利用微观图,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原子个数,判断个数是否改变.解答:解:A、图中只有一种单质,为两个N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所以该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A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别为:CO分子构成有毒的CO气体,NO分子构成有毒的NO气体;反应的生成物为:CO2分子构成无毒的CO2气体,N2分子构成无毒的N2气体;故B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CO、NO都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含O元素的氧化物;故C正确;D、反应前共有8个原子、4个分子,反应后有8个原子、3个分子,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改变;故D不正确;故选D.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两种原子且有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为氧化物分子. 13.(1分)(2022•海南)下列方法能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 A.过滤B.静置C.蒸馏D.吸附19\n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操作进行分析,过滤、静置沉淀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利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水.解答:解:A、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过滤后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A错误;B、静置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过滤后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B错误;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可以作为饮用水,故选项C正确;D、利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过滤后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要充分理解每种净化水的方法的作用,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14.(1分)(2022•重庆)如图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厕所清洁剂B.橘子汁C.食盐水D.炉具清洁剂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分析,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可以据此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来解答.解答:解:根据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可以知道该溶液显碱性,其溶液的pH>7;A、从图看,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7,故错误;B、从图看,橘子汁的pH小于7,故错误;C、从图看,食盐水的pH等于7,故错误;D、从图看,炉具清洁剂的pH大于7,故正确;故选D.点评:知道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而显示的不同颜色,并能够熟练的应用,同时熟练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15.(1分)(2022•青岛)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X来生成该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SbO2B.Sb2O3C.HSbO3D.H3SbO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19\n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解答:解:从X+2H2O2=Sb2O5+2H2O看,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2个Sb原子、3个O原子,即其化学式为:Sb2O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16.(1分)能把稀盐酸、Ca(OH)2、NaCl三种溶液区分开的是(  ) A.石蕊B.氯化钙C.酚酞D.二氧化碳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盐酸、Ca(OH)2、NaCl三种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红色、蓝色、紫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B、氯化钙与稀盐酸、Ca(OH)2、NaCl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C、无色酚酞溶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稀盐酸、Ca(OH)2、NaCl三种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D、二氧化碳能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稀盐酸、NaCl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故选:A.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2分)17.(2分)(2022•青岛)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D.都含有氢元素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据此性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都能与指示剂作用,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C、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选项正确.19\nD、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都含有氢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 18.(2分)(2022•沙湾区二模)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D.产生H2的速率M>N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题目信息和图象可知,等质量的M比N产生的氢气多而且快,因此M比N活泼,并且M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N.要证明一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还可以把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观察现象即可.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M比N活泼,故选项错误;B、由图象可知,生成H2的质量是M>N,故选项错误;C、等质量的M比N产生的氢气多而且快,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因此M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N.故选项正确;D、因为M比N活泼,因此产生H2的速率M>N,故选项正确;故选C、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评价能力,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9.(2分)(2022•青岛)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中和反应特指的酸碱之间的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19\nC、根据单质的定义进行判断;D、活泼金属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碳酸盐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中和反应特指的酸碱之间的反应,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它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误;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叙述单质的定义时必须强调是纯净物,否则不成立,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单质,故C错误;D、活泼金属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碳酸盐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把握推理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推理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特例的存在.通过回答本题可知有些知识要严格按照定义去推断,不能简单看表面现象.要从概念的实质出发去分析问题,解答此类题可用举反例的方法解决. 20.(2分)(2022•青岛)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办法A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BN2O2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CH2水蒸气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DCO2HCl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19\n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1.(2分)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B.氧化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现象回答:是否有气体和沉淀生成,溶液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固体是否溶解等.解答:解: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会生成白色沉淀,故此项错误;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二者不发生反应,此项错误;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但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没有明显现象,故此项正确.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会变浑浊,此项错误.故选C.点评:有些中和反应的发生,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22.(2分)在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质量相等的烧杯,其中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如果分别将下列四组中的两种物质放入左右两个烧杯内,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的是(  ) A.等质量的锌和铜 B.等质量的锌和铁(反应后烧杯内酸都有剩余) C.等质量的锌和铁(反应后烧杯中两种金属均有剩余) D.等质量的氧化铜和铁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金属和酸反应会放出氢气,只有两个烧杯中加入的金属质量相等,放出的氢气质量也相等,天平才能仍然保持平衡.解答:解:A、加入等质量的锌和铜,因为锌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天平不平衡,加铜的一侧天平会下降.故A错误;B、加入等质量的锌和铁(反应后烧杯内酸都有剩余),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不同,所以天平也不平衡.故B错误;C、加入等质量的锌和铁,因为反应后烧杯中两种金属均有剩余,说明两烧杯中的酸都完全反应,而两烧杯中的稀硫酸是等量的,所以产生的氢气也是相等的,即两烧杯中的质量增加量相等,所以天平仍然平衡.故C正确;D、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铁,因为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而等质量的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不放出氢气,所以天平不平衡,加氧化铜的一侧天平会下降.故D错误.19\n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重点要把金属活动顺序表背过,分清哪种金属和酸反应哪种金属和酸不反应,另外要能根据酸和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判断等质量的金属哪个放出的氢气多.难度适中,属于常见题型.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共4道小题,第23题6分,第24题4分,第25题7分,第26题3分,共20分)23.(6分)“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请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填写下列空格:(1)①氧气②氮气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这些物质中:可供给呼吸的物质是(填序号,下同) ① .可以用于制作碳酸饮料的物质是 ④ .膨化食品包装袋中充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以达到防腐目的,该气体是 ② .有毒的气体是 ③ .(2)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使用的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充电时间短、放电时间长等优点,放电时的工作原理是锂(Li)跟二氧化锰作用生成LiMnO2.①在LiMnO2里,锂元素显+1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3 ;②锂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 化学 能.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根据化学式可以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具体的变化可以判断物质的能量转化.解答:解:(1)氧气可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作碳酸饮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可作食品保护气;一氧化碳有毒;故答案为:①;④;②;③.(2)①氧元素为﹣2价,锂元素显+1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解得x=+3.故填:+3.②充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故填:化学.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求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4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 3 种,A物质的化学式为 CH4 .(2)该反应 否 (是/否)属于置换反应.(3)从微观角度分析,你能获得的信息有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写一条)19\n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可以分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发生了变化等.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甲烷、二氧化碳、水3种,A物质的化学式为:CH4;(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3)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及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答为:(1)3,CH4;(2)否;(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及数目没有发生变化.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5.(7分)“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科学家根据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将它们科学有序排列成元素周期表的形式.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4 .(2)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得 (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 非金属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3)写出表中关于6号元素的一条信息 最外层电子数是4 (4)分析上表可发现: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 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排列 .19\n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硅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2)根据元素周期表分析1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最外层电子数判定其得失电子的情况;由其名称分析其元素类别;(3)6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4)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因此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答案为:3;(2)根据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其原子比较容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离子;16号元素是硫,属于非金属元素;答案为:得;非金属;(3)6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是4;(4)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从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答案为: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排列.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对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26.(3分)(2022•海南)亚硝酸钠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常用做肉类食品的添加剂.亚硝酸钠呈碱性,容易被误食,过量食用会中毒,因而用量严格限制.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暴露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加热至220℃以上会分解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亚硝酸钠的保存方法是 低温、密封保存 ;(2)区分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方法是 把亚硝酸钠和食盐分别溶于水,滴入酚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选择保存物质的方法;根据亚硝酸钠、食盐溶液的酸碱性、与酚酞试液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解答:解:(1)亚硝酸钠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加热至220℃以上会分解,所以保存亚硝酸钠时应该低温、密封保存.故填:低温、密封保存.(2)亚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食盐的水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可以用酚酞试液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方法是:把亚硝酸钠和食盐分别溶于水,滴入酚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另一种是食盐.故填:把亚硝酸钠和食盐分别溶于水,滴入酚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19\n点评: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保存物质的方法,也可以鉴别某种或某些物质. 四、实验与操究(本题共4道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3分,第29题7分.第30题6分,共22分)27.(6分)请结合下图回答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问题:(1)指出仪器名称:a 试管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C或E (填字母序号),若选用 B 装置制备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3)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3)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解答:解:(1)a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故填:试管.(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若选用B装置制备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应该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C或E;B;2H2O22H2O+O2↑.(3)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故填: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点评:19\n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28.(3分)(2022•宁波)在实验课中,各小组作了如下实验:实验编号1234实验操作实验后,同学们按老师要求将废液都倒在指定的大烧杯中,小科猜想该烧杯中的废液可能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应该可以从中提炼出铁和铜.经思考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设法使滤液甲和乙所含的溶质相同.则固体C是 铁 ,操作③的名称是 过滤 ,实验中所加的过量金属粉末是 锌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题意,固体C能被磁铁所吸起,应是铁,根据提炼出铁和铜流程图,结合溶液的成分及金属的活动性,当加入过量的锌粉时,过量锌粉与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等的混合溶液反应后,将溶液中的铁、铜全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为ZnSO4溶液,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ZnSO4溶液;由实验过程图可判断,操作③完成后原混合物分成了固体和滤液两部分;利用这一特点可判断操作③为过滤操作.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固体C能被磁铁所吸起,应是铁.由于金属活动性是锌>铁>铜,当加入过量的锌粉时,过量锌粉与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反应后,将溶液中的铁、铜全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为ZnSO4溶液;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与适量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ZnSO4溶液,能使滤液甲和乙所含的溶质相同;由实验过程图可判断,操作③完成后原混合物分成了固体和滤液两部分;利用这一特点可判断操作③为过滤操作.故答为:铁;过滤;锌.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分离知识的考查,解题时只要抓住反应过程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并结合相关的实验过程就能顺利解题. 19\n29.(7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A.燃烧的条件B.证明CO2与NaOH反应C.分子运动的现象(1)实验A中,在铜片上分别放置木块和纸片,通过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达到着火点 (2)实验B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3)实验C是通过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时,烧杯②中的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 红 色;当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3)根据浓盐酸、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以及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变色情况进行解答.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实验C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时,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盐酸溶于水呈酸性,所以烧杯②中的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2NaOH+CO2═Na2CO3+H2O;(3)红;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微粒的性质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 30.(6分)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实验.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硫酸铜溶液③稀盐酸④硝酸钾溶液19\n(1)选择 ①② (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其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2)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 C (填序号).A.锌与稀硫酸反应B.天然气燃烧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D.过氧化氢分解(3)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解答;(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其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故填:①②;2NaOH+CuSO4=Cu(OH)2↓+Na2SO4;(2)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且有气体生成.故填:C.(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答案:(1)①②;2NaOH+CuSO4=Cu(OH)2↓+Na2SO4;(2)C;(3)Ca(OH)2+Na2CO3═CaCO3↓+2NaOH.点评:此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酸、碱、盐的性质,要加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 五、分析与计算(本题共2道小题.第31题5分,第32题5分,共10分)31.(5分)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在体内代谢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1)一个葡萄糖分子中有 24 个原子,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2:1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3)某病人需要输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密度近似为1g/cm3).计算:配制上述注射液所需20%的葡萄糖溶液的质量 125 克、蒸馏水的质量 375 克.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一个葡萄糖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19\n(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3)利用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共有24个原子.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葡萄糖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6:12:6=1:2:1.(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3)500mL=500cm3,设配制上述注射液所需20%的葡萄糖溶液的质量为x,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g/cm3×500cm3×5%=20%xx=125g;所需蒸馏水的质量为1g/cm3×500cm3﹣125g=375g.故答案为:(1)24;1:2:1;(2)40%;(3)125;37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5分)(2022•海南)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物质和溶液共42.6g,(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4.4 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分析所发生的反应,可发现反应后总质量减轻是由于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然后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碳酸钙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即可.解答:解:(1)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35g﹣42.6g═4.4g;故填:4.4;(2)设生成4.4gCO2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4.4gx=10g×100%═83.33%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3%.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只能使用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而不能把混合物的质量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