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东诗营市广饶县乐安中学八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五四制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铁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是(  )A.如何把铁矿石炼成铁B.钢铁为什么会腐烂生锈C.钢铁制成零件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制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过程中,化学将起到重要作用B.利用化学研制火箭发射所需的高能燃料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3.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②绿色化学的提出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④火的利用和发现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④①③⑤②D.④①⑤③② 4.“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C.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 5.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计算机动漫游戏的开发B.“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D.新型药用有机分子的研制 6.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国)和波普尔(英国),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得实验和理论相结合,共同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化学是纯实验科学C.化学不再需要实验D.未来化学的研究还是经验化 7.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生成新物质B.生成沉淀或气体C.发生颜色变化D.发光发热19 8.判断镁带燃烧为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镁带逐渐变短D.生成白色粉末 9.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 10.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烧油B.百炼成钢C.玉不琢、不成器D.死灰复燃 11.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12.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D.电取暖器取暖 13.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经具备了移动和排列原子的技术B.上述操作中发生了物理变化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D.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4.“飞天壮歌﹣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5.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有人说是二氧化碳,有人说不是,大家争论不休,你认为下列方法中可以立即确认的是(  )A.讨论B.调查C.实验D.上网 16.小明同学在讨论有关“怎样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这一问题时,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17.在做实验时,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19A.蜡烛中有黑色物质B.与本次实验的条件无关C.蜡烛燃烧不充分D.证明蜡烛充分燃烧 18.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C.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19.某同学向量筒中注入水,仰视读数为10mL,则他实际注入水的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判断 20.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量取46mL蒸馏水,最好选用量筒的规格是(  )A.10mLB.50mLC.100mLD.500mL 2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A.①③⑥⑦B.①②⑤⑦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22.某同学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来液体体积是(  )A.一定小于8mLB.一定等于8mLC.一定大于8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mL 23.下列使用试管夹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B.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下部C.夹住试管后,拇指要压在短柄上D.用试管夹代替镊子夹取固体药品 24.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规范的是(  )A.用手拾起掉落在地上的生石灰B.用手拿取砝码进行称量C.用手持试管进行加热D.用手持试管塞单孔塞 25.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19 二、填空(每空1分共17分)26.阅读下段短文,用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四个序号填空.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把块状的硫研碎      ;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      ,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      ,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硫在空气中易燃烧      . 27.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是      、      和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      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 28.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      ;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到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      .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和      .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      (能或不能)重新燃烧.  三、实验题29.下面是某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请你帮助他完成这份报告.实验探究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入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在空气中      石灰水在呼出的气体中      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      将然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在空气中      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      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      取两玻璃片,对其中一片呼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玻璃片上      呼气的玻璃片上      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30.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液体溅出(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 31.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取下试剂瓶的塞子,正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3)滴加液体时,把胶头滴管横放或倒置      .19(4)用过的胶头滴管没有经过清洗就吸取另一种试剂      .(5)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32.如图是液体加热装置,请指出其中的错误:(1)      ;(2)      ;(3)      .  192022-2022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铁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是(  )A.如何把铁矿石炼成铁B.钢铁为什么会腐烂生锈C.钢铁制成零件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解答:解:A、如何把铁矿石炼成铁,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B、钢铁为什么会腐烂生锈,属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C、钢铁制成零件,涉及是物质的加工,属于机械加工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在丰富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了解化学的研究范畴,使之服务于生活和生产.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制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过程中,化学将起到重要作用B.利用化学研制火箭发射所需的高能燃料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用化学方法可以研制出新的药物进行解答;B、根据人类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进行解答;C、利用化学可以研制新药物、开发新能源,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要辩证的看待化学工业,可以据此判断.解答:解:A、用化学方法可以研制出新的药物,所以在研制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故A说法正确;B、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新材料,能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所以利用化学研制火箭发射所需的高能燃料,故B说法正确C、人类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故C说法正确;D、要辩证的看待化学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益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人类赤产生巨大的伤害,故D说法错误.故选:D.19点评:化学涉及生活中的材料、生命、环境和能源等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基础知识也成为了中考的考点. 3.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②绿色化学的提出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④火的利用和发现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④①③⑤②D.④①⑤③②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我们识记的化学发展简史即可完成对该题的判断.解答:解:化学发展首先是从火的利用和发现开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开创了近代化学的开始,随后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随着化学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含义,所以正确排列顺序是④①③⑤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熟记化学发展史中各科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即可解答,较简单. 4.“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C.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考点:绿色化学.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判断.B、根据发酵后作农家肥的好处判断.C、根据加工成精饲料的好处判断.D、根据用秸秆制造沼气的好处和沼气的优点判断.解答:解: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所以错误.B、用秸秆发酵后作农家肥,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且农家肥能改良土壤,所以正确.C、用秸秆加工成精饲料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所以正确.D、用秸秆制造沼气,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化石能源,做到废物利用,另外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小,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要保护好环境,就要了解环境的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要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5.下列课题侧重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计算机动漫游戏的开发19B.“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D.新型药用有机分子的研制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除了“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外的所有方面.解答: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从而可知D项符合此范围,属变化规律及组成的范畴,其它选项均不属于.A、程序开发研究的范畴,B、天体物理研究的范畴,C、是生物医学研究的范畴.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化学研究范畴的考查,是选项过程的具体探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6.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国)和波普尔(英国),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得实验和理论相结合,共同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化学是纯实验科学C.化学不再需要实验D.未来化学的研究还是经验化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题干明白无误的说明了实验和理论相辅相成,共同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因而科恩(美)和波普尔(英)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解答:解:A、化学离不开实验,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故A正确;B、化学也需要理论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故B错误;C、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不再需要试验是错误的,故C错误;D、化学无论何时,都需要实验来验证.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科学中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题目难度不大. 7.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生成新物质B.生成沉淀或气体C.发生颜色变化D.发光发热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答:解:A、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B、生成沉淀或气体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C、发生颜色变化,属于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D、发光发热也属于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19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判断镁带燃烧为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镁带逐渐变短D.生成白色粉末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发光、放热、形状变化等能够帮助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但是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由新物质生成,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9.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玉为床,金作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烧油B.百炼成钢C.玉不琢、不成器D.死灰复燃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解答:解:A、火上烧油是与与物质燃烧有关的,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B、百炼成钢说明碳在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19C、玉不琢不成器说明玉的形状可以改变,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C正确;D、死灰复燃是与物质燃烧有关的,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的知识. 11.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剩饭变馊,铁锅生锈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解答:解: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A、在水受热沸腾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在酒精燃烧过程中,酒精与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B、在汽油挥发过程中,汽油变成蒸气散失,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在动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糖类和氧气变成了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错误;C、在剩饭变馊过程中,食物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在铁锅生锈过程中,铁锅生锈过程中,铁、氧气、水变成了铁锈,所以正确;D、在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过程中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态变化了,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2.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D.电取暖器取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煤的燃烧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太阳能供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电热器取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19 13.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经具备了移动和排列原子的技术B.上述操作中发生了物理变化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D.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经具备了移动和排列原子的技术,该选项说法正确;B、上述操作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该选项说法正确;D、上述操作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14.“飞天壮歌﹣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氢气的性质进行分析,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解答:解:A、液氢燃烧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C、氢气具有可燃性描述的是氢气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的是氢气燃烧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描述,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选项的叙述进行. 15.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有人说是二氧化碳,有人说不是,大家争论不休,你认为下列方法中可以立即确认的是(  )A.讨论B.调查C.实验D.上网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分析:有一无色气体到底是不是二氧化碳,讨论、上网、调查都弄不清楚,那怎么办?实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是二氧化碳,否则就不是.解答:解:有一无色气体,有人说是二氧化碳,有人说不是.到底是不是呢?A、讨论不出来,故A错误;B、只是一种未知的气体,也调查不出来,故B错误;19C、实验是最好的方法,如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故C正确;D、上网也查不出来是什么气体,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验证方法,一试便知,实验非常重要. 16.小明同学在讨论有关“怎样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这一问题时,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在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在做实验时,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蜡烛中有黑色物质B.与本次实验的条件无关C.蜡烛燃烧不充分D.证明蜡烛充分燃烧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本题研究了蜡烛的燃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以据此结合题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并完成解答.解答:解:A、不能简单的根据烧杯内壁被熏黑就判断蜡烛中含有黑色物质,故A错误;B、认为与本次实验条件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故B错误;C、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故可以判断该黑色物质为蜡烛燃烧不充分的结果,故C正确;、;D、蜡烛充分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黑色物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8.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C.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考点: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容易烫伤.19B、闻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以防气体有毒;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D、取用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用镊子夹取;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纸槽).解答: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上,应该用试管夹夹着加热,故本选项错误;B、闻药品气味要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为了防止中毒,故本选项错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故本选项错误;D、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或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要熟记实验基本操作和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防止由于错误操作造成危险和误差. 19.某同学向量筒中注入水,仰视读数为10mL,则他实际注入水的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判断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实验操作型;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量筒的刻度是上边大下边小,当你平视时刻度线时,视线和液面在同一水平面,所以读出来的数准确.否则,读数会出现错误.解答:解:当仰视时凹液面最低处时,视线与量筒的交点在平视时刻度线的下方,所以会偏小,那么实际的液体体积比此读数要大;同理,俯视时读数会偏大,实际的液体体积要比读数小.本题是仰视读数,即实际量出的液体体积要大于10mL的读数.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20.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量取46mL蒸馏水,最好选用量筒的规格是(  )A.10mLB.50mLC.100mLD.500mL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及尽可能减少误差等因素来解答该题.解答:解:为了减少误差,在量取46mL蒸馏水时,最好是使用50mL的量筒,所以B答案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在量取液体时尽量的选择与所量取的液体相近的量筒,以减少误差 2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A.①③⑥⑦B.①②⑤⑦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另外石棉网也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19解答:解: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故选:A.点评:物质的加热是最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之一,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明确是安全使用仪器的基本保证,要重点掌握. 22.某同学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来液体体积是(  )A.一定小于8mLB.一定等于8mLC.一定大于8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mL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小红同学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则实际体积等于18mL;该学生倾倒液体后俯视液面,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8mL.故选C.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23.下列使用试管夹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B.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下部C.夹住试管后,拇指要压在短柄上D.用试管夹代替镊子夹取固体药品考点: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已有的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正确;B、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不是从口部往下套,错误;C、夹住试管后,拇指不能压在短柄上,错误;D、不能用试管夹代替镊子夹取固体药品,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试管夹的使用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4.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规范的是(  )A.用手拾起掉落在地上的生石灰B.用手拿取砝码进行称量C.用手持试管进行加热19D.用手持试管塞单孔塞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仪器的装配或连接.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生石灰有腐蚀性考虑;B、根据砝码的取用方法考虑;C、给试管内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单孔赛与试管的连接方法考虑.解答:解:A、生石灰有腐蚀性,不能用手拿,故A错;B、砝码的取用方法:用镊子取用,不能用手拿,故B错;C、给试管内物质加热时,用试管夹夹持,不能用手拿,故C错;D、单孔塞与试管的连接方法:左手拿试管,右手拿单孔塞,旋转插入,故D正确.故选D.点评:要熟记常见操作的注意事项,否则会由于错误操作引起危险. 25.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B.C.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填空(每空1分共17分)26.阅读下段短文,用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四个序号填空.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物理性质 ;把块状的硫研碎 物理变化 ;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 物理变化 ,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变化 ,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化学性质 ;硫在空气中易燃烧 化学性质 .19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硫的颜色属于物质的颜色,属物理性质;将硫块粉碎属物质形状的改变,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硫燃烧时生成了其他气体,属化学变化,而其中表现出来的可燃性属化学性质.故答案为:物理性质;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7.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是 外焰 、 内焰 和 焰心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 与外焰接触部位 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 外焰 温度最高, 焰心 温度最低.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以及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分析.解答:解: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外焰最明亮,焰心最暗.外焰部分的温度最高,焰心部分温度最低,由于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当把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时,外焰部分最先变黑,焰心部分碳化较轻,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故答案:外焰;内焰;焰心;与外焰接触部位;外焰;焰心.点评:知道蜡烛的火焰的分层情况,并能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断. 28.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到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水 和 二氧化碳 .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 能 (能或不能)重新燃烧.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结合石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到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所以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可重新燃烧;故答案为: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二氧化碳;能.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燃烧的现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1929.下面是某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请你帮助他完成这份报告.实验探究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入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在空气中 无明显变化 石灰水在呼出的气体中 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 高 将然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在空气中 正常燃烧 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 燃烧不旺 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 低 取两玻璃片,对其中一片呼气,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玻璃片上 没有明显变化 呼气的玻璃片上 出现水雾 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 高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实验报告:根据二氧化碳使澄请石灰水变浑浊的特点,以及实验现象考虑结论;根据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特点,和实验现象考虑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而空气中的没有,判断结论.解答:解:实验报告:呼出的气体瓶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更高;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燃烧的更旺,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更低;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更高;故答案为:实验探究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无明显变化 变浑浊高正常燃烧燃烧不旺低没有明显变化出现水雾高点评:此题是对呼出气体成分的考查,只要把握呼吸作用进行时人体吸收掉一部分氧气,呼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并排泄出一定量的水蒸气的知识即可. 30.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液体溅出(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B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A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 D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C .19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1)给试管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很多:①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受热不均匀;②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没擦干;③试管接触到灯芯;(2)使用胶头滴管后,立即清洗,防止污染别的药品;(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玻璃棒起引流作用,防止液体溅出;(4)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量取液体时,①俯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②仰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解答:解:(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破裂;(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防止药品污染;(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防止液体溅出;(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防止实验误差故答为:(1)B(2)A(3)D(4)C点评:掌握量筒、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了解给试管内固体或液体加热的方法;掌握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31.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取下试剂瓶的塞子,正放在桌面上 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药品腐蚀标签 .(3)滴加液体时,把胶头滴管横放或倒置 腐蚀橡胶头 .(4)用过的胶头滴管没有经过清洗就吸取另一种试剂 污染试剂 .(5)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着火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根据塞子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3)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禁止平放或倒置;(4)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来分析;(5)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1)取用液体时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2)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4)用过的胶头滴管没有经过清洗就吸取另一种试剂,会造成污染试剂.(5)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防着火.故答为:(1)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2)药品腐蚀标签;(3)腐蚀橡胶头;(4)污染试剂;(5)着火.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常见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32.如图是液体加热装置,请指出其中的错误:(1) 酒精灯中酒精太多 ;19(2)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体积的 ;(3) 加热时使用内焰加热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是这样的:首先也要给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液体的部位加热.需要注意的是:1.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1/3.2.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3.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4.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切不可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5.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可以据以上的几点结合图中信息来完成解答解答:解:分析图中所给的操作可以知道,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三分之二,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且与桌面保持45°,加热时,应该使用外焰加热,而不能使用内焰加热,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而不能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这样会造成试管脱落.故答案为:(1)酒精灯中酒精太多;(2)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体积的;(3)加热时使用内焰加热.点评: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