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其序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钢铁生锈C.燃放焰火D.冰山融化 2.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3.下列仪器中,不属于玻璃仪器的是( )A.烧杯B.集气瓶C.试管夹D.酒精灯 4.大多数家庭都采用了天然气燃料,天然气储运时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A.B.C.D. 5.霓虹灯让我们的生活亮丽多彩,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6.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常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这种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 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B.海水C.氧化汞D.臭氧(O3) 9.下列净水操作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B.煮沸C.消毒D.沉淀 10.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1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水B.铁C.汞D.氯化钠 12.“清新指数”是空气清洁度的一种标准.下列做法对“清新指数”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骑自行车出行B.开展植树造林C.工厂废气直接排放D.提倡使用新能源 1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8B.26C.22D.44 1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 15.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创新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抗疟药﹣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属于氧化物B.其中含有15个碳元素C.它由42个原子构成D.其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1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1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参加反应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 18.化学实验中的吸纳后顺序往往决定实验的成败和安全.下列有关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添加酒精B.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先预热试管,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C.使用托盘天平时,先调节平衡螺母,后称量药品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 1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701689.5反应后质量/g388489.5A.甲可能是单质,丙一定是化合物B.乙、丙变化的质量比是1:6C.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D.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2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使用对比思想的是( )A.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B.研究二氧化锰的作用C.区分硬水和软水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21.火星的地表含有大量铁元素,大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氮气等.2022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火星存在流动水.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①氮元素 ②二氧化碳 ③2个氢原子 ④氢离子 ⑤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2)⑥细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填序号);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2)1869年, (填序号)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A.拉瓦锡B.门捷列夫C.道尔顿(3)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图中可知,氟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 . 23.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石蜡.火柴盒侧面的摩擦层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1)KClO3可由NaCl溶液和KCl为原料制得,制备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NaCl+3H2ONaClO3+3X,其中X的化学式是 ,判断的依据是 ;(2)火柴头在火柴盒侧面划动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红磷燃烧的产物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磷燃烧放出的热使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此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4)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反应,放出的热引燃石蜡,最终使火柴杆着火.火柴燃烧时有一种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24.2022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1)感官性指标中的一项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水过程中的一步操作为如图,其名称是 ,图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2)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一端收集的气体是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举出一个“保障水安全”的做法 . 25.如图为工业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图.(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的 不同;(3)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的过程,其微观本质是 ;升温时,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4)从宏观、微观角度分别对氮气和氧气的相同点:宏观 ,微观 ;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例如 ,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四、实验探究(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2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向A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具体方法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装置E中的水变成红色,为了防止出现此现象,改进措施是 ;(4)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验满的操作和现象是 . 27.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药品】蒸馏水、酚酞溶液、浓氨水、40℃水、80℃水【实验仪器】小烧杯、大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温度计、 【实验步骤】(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观察到 ,得出结论是 .(2)在B烧杯中盛有20mL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在A烧杯中的小试管内盛有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烧杯罩在一起(如图所示),一段时间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得出的结论是 ;(3)用上述药品和如图装置,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实验方案是 ,通过观察 可得出正确结论. 28.阿斯匹林是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等疾病.某阿斯匹林肠溶片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1)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请计算:①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②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③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几片? 2022-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其序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钢铁生锈C.燃放焰火D.冰山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B、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C、燃放焰火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冰山融化过程中,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2.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中的钙是对所有钙原子的总称,意即钙元素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物质中的钙是对所有钙原子的总称,意即钙元素,而不是钙原子,也不是钙的单质.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是指钙元素.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物质中的钙是对所有钙原子的总称,意即钙元素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3.下列仪器中,不属于玻璃仪器的是( )A.烧杯B.集气瓶C.试管夹D.酒精灯【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由玻璃制成的化学仪器属于玻璃仪器,结合常见化学仪器的材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烧杯属于玻璃仪器,故选项错误.B、集气瓶属于玻璃仪器,故选项错误.C、试管夹是用木头制成的,不属于玻璃仪器,故选项正确.D、酒精灯主要是由玻璃制成的,属于玻璃仪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材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大多数家庭都采用了天然气燃料,天然气储运时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为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故天然气储运时必须张贴的标志为“易燃气体”,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霓虹灯让我们的生活亮丽多彩,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呈现不同颜色的光,可做光源,例如充入氖气发红光,充入氙气,发白光等,所以稀有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解答】解:灯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可做光源,例如充入氖气发红光,充入氙气,发白光等.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6.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常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这种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硅元素.A、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不是氧,故选项错误.B、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故选项正确.C、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不是铝,故选项错误.D、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不是铁,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取用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根据加热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读取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A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着,故B操作错误;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呈45°角,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故C操作错误;D、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不能俯视或仰视;故D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及基本实验操作等相关内容.在化学实验操作时,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B.海水C.氧化汞D.臭氧(O3)【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C、氧化汞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下列净水操作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B.煮沸C.消毒D.沉淀【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然后再液化得到纯净的水解答;B、根据煮沸:能使水中大部分的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被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而除掉,不会除掉可溶性杂质进行分析;C、根据消毒会除去水中有害物质解答;D、根据沉降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解答.【解答】解:A、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然后再液化得到纯净的水,故正确;B、煮沸:能使水中大部分的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被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而除掉,不会除掉可溶性杂质,故错误;C、消毒会除去水中有害物质,得不到纯水,故错误;D、沉降只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不会除去其他的杂质,故错误.故选:A.【点评】首先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10.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2C.+3D.+4【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1)×3+x+(﹣2)×3=0,则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1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水B.铁C.汞D.氯化钠【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清新指数”是空气清洁度的一种标准.下列做法对“清新指数”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骑自行车出行B.开展植树造林C.工厂废气直接排放D.提倡使用新能源【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自行车为出行工具会减少空气污染考虑;B、开展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C、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新能源不会产生空气污染物.【解答】解:A、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会减少空气污染,对“清新指数”会产生有利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开展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清新指数”会产生有利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C、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清新指数”会产生有利影响,故C符合题意;D、新能源不会产生空气污染物,对“清新指数”会产生有利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8B.26C.22D.44【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解答】解: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C.【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1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选项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创新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抗疟药﹣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属于氧化物B.其中含有15个碳元素C.它由42个原子构成D.其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解答】解:A.氧化物中只能含有两种元素,而青蒿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C.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D.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青蒿素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5:5=3:1,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蜡烛、木炭、铁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注意铁在空气中不燃烧,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不是白雾,现象和结论的区别.【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而非白雾,故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正确;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D、铁在空气中不燃烧,氧气的浓度不够,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现象和结论、烟和雾的区别. 1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参加反应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反应的微粒的个数比等.【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说法不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胡B说法不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故C说法正确;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35.5,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知识.能利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认识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中变化情况. 18.化学实验中的吸纳后顺序往往决定实验的成败和安全.下列有关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添加酒精B.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先预热试管,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C.使用托盘天平时,先调节平衡螺母,后称量药品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B、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考虑;D、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A、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添加酒精,故A操作正确;B、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先预热试管,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故B操作正确;C、使用托盘天平时,先调节平衡螺母,后称量药品,故C操作正确;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后熄灭酒精灯,故D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并且都是些容易犯得错误,所以在平时操作时一定要注意. 1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701689.5反应后质量/g388489.5A.甲可能是单质,丙一定是化合物B.乙、丙变化的质量比是1:6C.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D.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减少70g﹣38g=32g,是反应物;反应后乙质量减少16g﹣8g=8g,是反应物;反应后丙质量增加48g﹣8g=40g,是生成物;反应前后丁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因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丙,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减少70g﹣38g=32g,是反应物;反应后乙质量减少16g﹣8g=8g,是反应物;反应后丙质量增加48g﹣8g=40g,是生成物;反应前后丁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因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丙,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A、根据分析,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则甲可能是单质,丙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乙、丙变化的质量比是(16g﹣8g):(48g﹣8g)=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因为甲与乙反应生成丙,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反应前后丁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使用对比思想的是( )A.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B.研究二氧化锰的作用C.区分硬水和软水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硬水与软水;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鉴定题;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思想;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分析】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解答】解:A、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量是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然后分别向两集气瓶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对比变浑浊的程度,由实验可知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几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比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能否迅速生成氧气大量氧气,并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量;两试管中放入的是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变量是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另一支试管中未加入二氧化锰;未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过现象的对比说明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所以属于对比实验;C、区分硬水和软水,试管中水的量、加入的肥皂水等量,变量是试管中的水不同;由实验可知: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D、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没有涉及到对比实验的原理.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了解通过对比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21.火星的地表含有大量铁元素,大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氮气等.2022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火星存在流动水.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①氮元素 N ②二氧化碳 CO2 ③2个氢原子 2H ④氢离子 H+ ⑤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2O (2)⑥细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①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氮元素的符号为:N;②二氧化碳是由显+4价的碳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CO2;③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氢离子可表示为:H+;⑤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2O;(2)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答案为:(1)①N;②CO2;③2H;④H+;⑤2O;(2)⑥3Fe+2O2Fe3O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 不同(填序号);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2)1869年, B (填序号)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A.拉瓦锡B.门捷列夫C.道尔顿(3)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图中可知,氟元素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 NaF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结构决定性质;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2)根据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分析回答;(3)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及相对原子质量;(4)根据氟原子的结构特点解答.【解答】解:(1)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A;(2)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门捷列夫.故填:B;(3)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9,所以该元素的质子数为9;由元素名称可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00;故填:非金属;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00(答案合理即可);(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化合价为﹣1价,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NaF.故答案为:得到;NaF.【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最简单的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3.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石蜡.火柴盒侧面的摩擦层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1)KClO3可由NaCl溶液和KCl为原料制得,制备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NaCl+3H2ONaClO3+3X,其中X的化学式是 H2 ,判断的依据是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2)火柴头在火柴盒侧面划动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红磷燃烧的产物是 五氧化二磷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3)磷燃烧放出的热使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此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4)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反应,放出的热引燃石蜡,最终使火柴杆着火.火柴燃烧时有一种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 S+O2S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生活实际型;化学与生活健康;化学知识生活化;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2)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3)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4)二氧化硫燃烧,反应物为硫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硫,反应条件为点燃,故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反应后Na原子11Cl原子11O原子33H原子60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X的2个分子中含有6个H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H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2)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3)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4)氧气与硫反应放出热量使火柴杆着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故答案为:(1)H2;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2)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3)催化作用;(4)S+O2SO2.【点评】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且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从题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24.2022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1)感官性指标中的一项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水过程中的一步操作为如图,其名称是 过滤 ,图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2)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一端收集的气体是 氧气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3)请举出一个“保障水安全”的做法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仪器的用途分析回答;(2)根据电解水的现象、结论和发生的反应分析回答;(3)根据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分析回答.【解答】解:(1)由装置可知图,操作名称是过滤,图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2)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一端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负极生成了氢气,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3)“保障水安全”的做法有很多;例如: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合理使用农业化肥等.故答为:(1)过滤,玻璃棒,引流;(2)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H2O2H2↑+O2↑;(3)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净化、组成和保护的知识,属于考试的热点问题,应加强学习. 25.如图为工业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图.(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1 %;(2)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的 沸点 不同;(3)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的过程,其微观本质是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升温时, 氮气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4)从宏观、微观角度分别对氮气和氧气的相同点:宏观 都是气体 ,微观 都是由分子构成 ;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例如 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解答;(2)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将空气加压降温使之变为液态空气,然后根据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升温分离出氧气;(3)结合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即可;(4)根据氮气和氧气的相同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2)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3)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空气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是一种混合物;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氮分子、氧分子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由图示还可以看出: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空气中氮气、氧气的性质保持不变;液态氮的分子首先运动到空气中,说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低等;(4)宏观上氮气和氧气都是气体,微观上,氮气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例如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答案:(1)21;(2)沸点;(3)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氮气;(4)都是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分子构成不同.【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微观示意图,考查了微观上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四、实验探究(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2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部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水槽 ;(2)向A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具体方法是 将导气管伸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装置E中的水变成红色,为了防止出现此现象,改进措施是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C (填序号),验满的操作和现象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解答;(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4)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验满.【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水槽;(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方法是:将导气管伸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F中的水变为红色,这是因为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通过导管进入水槽中,导致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4)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故答案为:(1)水槽;(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气管伸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3)A;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4)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点评】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7.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药品】蒸馏水、酚酞溶液、浓氨水、40℃水、80℃水【实验仪器】小烧杯、大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温度计、 量筒 【实验步骤】(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观察到 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是 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在B烧杯中盛有20mL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在A烧杯中的小试管内盛有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烧杯罩在一起(如图所示),一段时间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变成红色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由于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从小试管中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后使酚酞变成红色 ,得出的结论是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3)用上述药品和如图装置,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实验方案是 上述装置的A烧杯中加入一定量80℃的水,重复上述试液过程 ,通过观察 B烧杯中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色的速率(合理即可) 可得出正确结论.【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科学探究.【分析】本题是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实验过程中借用了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的这一明显现象来说明问题,通过实验对比,烧杯B中原是无色的溶液和小试管一起放置一段时间就变红了,说明小试管中的浓氨水跑到烧杯B里面了从来验证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合实验仪器进行分析设计实验即可.【解答】解:【实验仪器】根据实验中需要一定体积的液体,因此还需要量筒;故填:量筒;【实验步骤】(1)由于酚酞溶液遇碱可以变红的性质,蒸馏水属于中性与酚酞不反应,因此没有明显现象;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因为浓氨水在小试管中它具有挥发性,氨水分子就会运动到烧杯B溶液里面,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的氨水就会变红.故答案: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变成红色;由于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从小试管中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后使酚酞变成红色;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3)根据实验仪器结合影响分子一定的速率因素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具体操作为:上述装置的A烧杯中加入一定量80℃的水,重复上述试液过程;观察B烧杯中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色的速率(合理即可)得出结论即可.故答案为: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在上述装置的A烧杯中加入一定量80℃的水,重复上述试液过程;B烧杯中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色的速率(合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及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解题的关键点是利用酚酞溶液遇到浓氨水会变红的性质进行分析. 28.阿斯匹林是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等疾病.某阿斯匹林肠溶片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1)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80 ,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7:16 .(2)请计算:①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②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③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几片?【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2)①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③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每天阿斯匹林的剂量为75~300mg,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4=180;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6×4)=27:16.(2)①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0%.②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5mg×60%=15mg.③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每天阿斯匹林的剂量为75~300mg,则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300mg÷25mg=12片.故答案为:(1)180;27:16;(2)①60%;②15mg;③1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