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化学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在答卷的表格中作答.选错、不选、多选均不给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把细铁丝盘成螺旋状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将块状的胆矾研磨成粉末D.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O2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B.空气中的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D.读取液体的体积4.下列关于水的一些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水在4℃时的密度为1g/cm3B.在降低温度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C.水在101KPa时的沸点为100℃25\nD.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5.2022年开始政府免费给学生配送牛奶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其中主要的矿物质有钙120毫克,磷93毫克,铁0.2毫克,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原子D.金属离子6.下列物质中是氧化物的是()A.铁B.五氧化二磷C.清新的空气D.高锰酸钾7.下列关于H2、H2O、H2O2等三种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都含有氢元素B.都含有氢原子C.都含有氢分子D.都含有氢气8.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可以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9.下列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是()A.只有二氧化锰能做催化剂B.不添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产生氧气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物理性质都没有改变D.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产生质量更多的氧气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11.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最好方法是()A.燃着的木条B.干冷的烧杯C.带火星的木条D.澄清的石灰水1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水银C.水蒸气D.氯化钠13.下列现象能够说明分子是可分的是()A.氧化汞受热分解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C.块状胆矾研磨成粉末状D.石蜡受热后熔化14.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B.碳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白光,放热,并生成黑色固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5\n15.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B.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C.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D.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16.下列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是()A.NH3B.N2C.NO2D.NaNO317.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持研发青蒿素复方中医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蒿素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青蒿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D.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共有42个原子1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体积很小C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分子A.AB.BC.CD.D1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C.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20.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25\nA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空气样品的瓶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瓶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不含CO2,呼出气体中含有CO2B将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氧气的含量越高,物质燃烧越剧烈C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氢气较纯净D在水通电的实验中,将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口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被点燃.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A.AB.BC.CD.D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2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含义(1)2个铁原子__________(2)3个氧分子__________(3)镁离子__________(4)氧化钠__________(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6)某一麻醉剂由N和O两种元素组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和1个O原子,该麻醉剂的化学式__________.22.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水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微观过程,请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两个变化:(1)变化一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__________(填“没有”或“有”)发生改变,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____.因此,变化一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变化二中,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前的水分子先分裂成__________,然后它们再重新组合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则其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23.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类别);(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此元素容易__________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若用M来表示该原子的元素符号,则它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与上图中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5\n2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物质对生活、生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氧气在生活、工业上都有重要用途,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维持呼吸的是__________A.动植物呼吸B.医疗急救C.潜水D.气割、气焊(2)液氢是火箭发射的重要燃料,其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请写出液氢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3)硫在空气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有危害,会导致酸雨,实验室进行硫燃烧的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此操作说明硫燃烧的产物__________(填可溶或不溶)于水,硫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25.某同学们用空塑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将一杯红墨水从简易净水器上部倒入.(1)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A层放置的材料是__________.(2)通过净水器净化后红色__________(填“变深”或“变浅”或“不变”),说明净水器中净化材料中的__________具有吸附色素的作用.(3)通过该净水器得到的水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要检验净化后的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生活中常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来将硬水软化.三、实验题(共28分)26.如图所示,(1)写出图中装置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2)若用此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往a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溶液至使a的下端管口__________.25\n27.小明同学选择“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因素”的课题开展探究.下列是他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实验序号反应温度/℃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g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反应所需的时间/分钟11505%302151g5%103251g10%54251g15%35351g15%1(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2)实验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序号),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速度;(3)对比实验3和4,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4)通过对比实验得到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速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浓度C.催化剂的种类.28.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备几瓶氧气,并用于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1)写出高锰酸钾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其发生装置选择__________(填字母),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2)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方法是:连接装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检查完装置气密性,先往试管内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并在试管口放__________后再连接带导管的橡皮塞准备制取氧气.(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为下图:①木炭燃烧的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②证明木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29.如图是某种薯片的包装袋,里面被一种气体充得鼓鼓的.小明对这种气体产生了兴趣,请你和小明一起对该气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气体可能是什么呢?【查阅资料】食品和氧气接触容易被氧化而腐败;常填充某种气体以防腐.25\n【作出假设】包装袋中的气体一定不能是__________A.二氧化碳B.氮气C.空气D.氧气【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探究,请你帮该组同学完善探究过程,具体操作如下: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用注射器抽取包装袋的气体,并将气体注入__________中,观察现象.__________,说明包装袋中装的不是二氧化碳.用排水法继续收集一瓶该包装袋内的气体,并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__________,说明包装袋中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反思讨论】根据食品防腐气体应具备的要求,你认为包装袋内充的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__.25\n2022-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在答卷的表格中作答.选错、不选、多选均不给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把细铁丝盘成螺旋状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将块状的胆矾研磨成粉末D.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把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态氮的沸点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将块状的胆矾研磨成粉末,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新物质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O2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B.空气中的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如铁生锈等;B、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的;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生产化肥;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虽然含量少,但用途很大,如作保护气等.【解答】解:A、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如铁生锈、铝被氧化等;故A不正确;B、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的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的;故B不正确;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如生产化肥尿素等;故C正确;25\n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虽然含量少,但用途很大,如作保护气等.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用途.是一基础性较好的题型.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D.读取液体的体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进行解答;C、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进行解答;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验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所以不能用作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5\n4.下列关于水的一些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水在4℃时的密度为1g/cm3B.在降低温度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C.水在101KPa时的沸点为100℃D.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水在4℃时的密度为1g/cm3,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在降低温度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水在101KPa时的沸点为100℃,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5.2022年开始政府免费给学生配送牛奶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其中主要的矿物质有钙120毫克,磷93毫克,铁0.2毫克,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原子D.金属离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钙、磷、铁是指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下列物质中是氧化物的是()A.铁B.五氧化二磷C.清新的空气D.高锰酸钾【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铁是一种只有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错误;B、五氧化二磷是一种含有P和O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高锰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25\n【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7.下列关于H2、H2O、H2O2等三种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都含有氢元素B.都含有氢原子C.都含有氢分子D.都含有氢气【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分析、判断物质通常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物质的宏观组成方面考虑,二是从物质的微观构成方面考虑.【解答】解:A.H2、H2O、H2O2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B.这三种物质中含有的是分子而不是原子,故错误;C.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错误;D.水和过氧化氢中不含氢气,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两方面的内容.8.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可以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因此在判断是否为化合物前首先要确定为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而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确定为纯净物后,再判断分子是否同不同种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解答】解:A、图中三个原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原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该物质由同种原子构成,是单质,故A不正确;B、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而是单质;故B不正确;C、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为纯净物,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C正确;D、图中三个分子中有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为两种分子,表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分子同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9.下列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是()A.只有二氧化锰能做催化剂B.不添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产生氧气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物理性质都没有改变D.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产生质量更多的氧气【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25\n【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解答】解:A.能够做催化剂的不只是二氧化锰,含有氧化铜等,故错误;B.不使用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能够分解,只是分解速率慢一些,故正确;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故错误;D.无论是否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故错误.故选B.【点评】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要注意理解.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熟记规律: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解答】解: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C、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根据核内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类别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最好方法是()A.燃着的木条B.干冷的烧杯C.带火星的木条D.澄清的石灰水【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氧气是一种助燃性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解:氧气是一种助燃性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C【点评】鉴别一种气体是否是氧气,需要根据氧气的特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水银C.水蒸气D.氯化钠【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25\n【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水蒸气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下列现象能够说明分子是可分的是()A.氧化汞受热分解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C.块状胆矾研磨成粉末状D.石蜡受热后熔化【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解答】解: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符合题意;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块状胆矾研磨成粉末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石蜡受热后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的变化特点及物质变化的特征.14.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B.碳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白光,放热,并生成黑色固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需要点燃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燃烧需要点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白光,放热,并生成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25\n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需要注意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15.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B.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C.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D.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C、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下列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是()A.NH3B.N2C.NO2D.NaNO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A、氢元素显+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x+(+1)×3=0,则x=﹣3,故选项错误.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N2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错误.C、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y+(﹣2)×2=0,则y=+4,故选项正确.D、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a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z+(﹣2)×3=0,则z=+5,故选项错误.故选:C.25\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7.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持研发青蒿素复方中医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蒿素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青蒿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D.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共有42个原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宏观意义来分析;B.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D.根据分子的构成来分析.【解答】解:A.由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可知,青蒿素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B.由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可知,青蒿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C.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每个青蒿素分子含有42个原子;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体积很小C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分子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是因为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25\nD、空气是混合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分子(氮分子、氧分子等),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C.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A正确;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地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不能立即收集,故B错误;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将瓶盖好后,移出水面正放在桌子上,故C错误;D、氧气收集完毕,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则试管内压强变小,水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0.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空气样品的瓶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瓶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不含CO2,呼出气体中含有CO2B将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氧气的含量越高,物质燃烧越剧烈25\nC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氢气较纯净D在水通电的实验中,将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口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被点燃.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氧气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气验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电解水的现象、结论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空气样品的瓶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瓶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不能证明空气中不含CO2,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B、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氧气的含量越高,物质燃烧越剧烈,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C、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D、在水通电的实验中,将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口,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被点燃,说明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2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含义(1)2个铁原子2Fe(2)3个氧分子3O2(3)镁离子Mg2+(4)氧化钠Na2O(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6)某一麻醉剂由N和O两种元素组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和1个O原子,该麻醉剂的化学式N2O.【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25\n【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铁原子,就可表示为:2Fe;(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氧分子可表示为:3O2.(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4)氧化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O;(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其化学式为:H2O;(6)由题意,结合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学式的实现原则“正左负右”,故可书写其化学式为N2O.故答案为:(1)2Fe;(2)3O2;(3)Mg2+;(4)Na2O;(5)H2O;(6)N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水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微观过程,请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两个变化:(1)变化一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填“没有”或“有”)发生改变,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间隔.因此,变化一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变化二中,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前的水分子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它们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则其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H2O2H2↑+O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观察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变化的特征判断反应的类型,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解答】解:(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一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间隔.因此,变化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二中,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前的水分子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它们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故答为:(1)没有,间隔物理;(2)氢原子和氧原子,然氢分子和氧分子,:2H2O2H2↑+O2↑.【点评】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判断反应中各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或原子)个数、变化前后分子构成的不同等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推断的信息完成各项问题.25\n23.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填元素类别);(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此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若用M来表示该原子的元素符号,则它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2O3;(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与上图中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填序号)【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质子数是13,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故化合价为+3价,氧的化合价为﹣2价,故它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2O3.(3)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故答为:(1)金属;(2)失去;.M2O3;(3)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物质对生活、生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氧气在生活、工业上都有重要用途,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维持呼吸的是ABCA.动植物呼吸B.医疗急救C.潜水D.气割、气焊(2)液氢是火箭发射的重要燃料,其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请写出液氢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氢气+氧气水;(3)硫在空气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有危害,会导致酸雨,实验室进行硫燃烧的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此操作说明硫燃烧的产物可溶(填可溶或不溶)于水,硫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考点】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氧气的用途分析;(2)根据氢气燃烧的反应分析回答;(3)根据硫燃烧的反应及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解答】解:(1)氧气在生活、工业上都有重要用途,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潜水都是利用氧气可以维持呼吸的性质,气割、气焊主要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25\n(2)液氢是火箭发射的重要燃料,其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氢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水;(3)硫在空气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有危害,会导致酸雨,实验室进行硫燃烧的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此操作说明硫燃烧的产物可溶于水,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故答为:(1)ABC;(2)氢气+氧气水;(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可溶,硫+氧气二氧化硫.【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25.某同学们用空塑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将一杯红墨水从简易净水器上部倒入.(1)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A层放置的材料是石英沙.(2)通过净水器净化后红色变浅(填“变深”或“变浅”或“不变”),说明净水器中净化材料中的B具有吸附色素的作用.(3)通过该净水器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要检验净化后的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试剂是肥皂水,生活中常通过煮沸的方法来将硬水软化.【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净水器中的小卵石、石英沙都是起过滤作用,过滤应由粗到细,先用小卵石过滤,再用石英沙过滤.(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异味和杂质,而石子和细沙能够过滤不溶性的杂质解答;(3)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软化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解:解:(1)题干中所给的小卵石、石英沙都是起过滤作用,过滤应由粗到细,先用小卵石过滤掉颗粒比较大的杂质,再用石英沙过滤掉颗粒比较小的杂质,所以A层应该放入石英沙;(2)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能够吸附异味和杂质,而石子和细沙能够过滤不溶性的杂质;所以通过净水器净化后红色变浅,说明净水器中净化材料中的B具有吸附色素的作用;(3)通过该净水器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若要检验净化后的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试剂是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软化硬水.故答案为:(1)石英沙;(2)变浅;B;25\n(3)混合物;肥皂水;煮沸.【点评】本题考查了硬水和软水的鉴别,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可以据已有知识分析解答.三、实验题(共28分)26.如图所示,(1)写出图中装置的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b锥形瓶(2)若用此发生装置制取氧气时,往a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至使a的下端管口浸没到液面以下.【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解答】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锥形瓶;(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往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溶液至使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到液面以下,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浸没到液面以下;【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7.小明同学选择“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因素”的课题开展探究.下列是他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实验序号反应温度/℃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g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反应所需的时间/分钟11505%302151g5%103251g10%54251g15%35351g15%1(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或2H2O22H2O+O2↑);25\n(2)实验1和2(填序号),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速度;(3)对比实验3和4,可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溶液的浓度大放出氧气的速度的速度快;(4)通过对比实验得到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速度的因素有AB.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浓度C.催化剂的种类.【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进行解答;(2)①②是过氧化氢浓度相同而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同,这种设计是验证二氧化锰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③④则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是对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探究;(4)从实验所需要的条件的考虑.【解答】解:(1)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1和2是过氧化氢浓度相同而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同,加入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快,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速度;(3)3和4则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大的分解速率快,说明溶液的浓度大放出氧气的速度的速度快;(4)对比4、5可以知道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结合整个实验过程分析可以知道,选项AB正确.故选AB.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水+氧气(或2H2O22H2O+O2↑);(2)1;2;(3)其它条件相同时,溶液的浓度大放出氧气的速度的速度快;(4)AB.【点评】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化学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同学们要学会如何控制一个反应的变量,明确哪些变量可以控制等.28.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备几瓶氧气,并用于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1)写出高锰酸钾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KMnO4K2MnO4+MnO2+O2↑;其发生装置选择A(填字母),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填字母);25\n(2)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方法是:连接装置后,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检查完装置气密性,先往试管内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后再连接带导管的橡皮塞准备制取氧气.(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为下图:①木炭燃烧的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C+O2CO2;②证明木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后,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证明木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解答】解:(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A;E;(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后,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3)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一团棉花;(4)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证明木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答案为:①C+O2CO2;②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氧气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5\n29.如图是某种薯片的包装袋,里面被一种气体充得鼓鼓的.小明对这种气体产生了兴趣,请你和小明一起对该气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气体可能是什么呢?【查阅资料】食品和氧气接触容易被氧化而腐败;常填充某种气体以防腐.【作出假设】包装袋中的气体一定不能是DA.二氧化碳B.氮气C.空气D.氧气【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探究,请你帮该组同学完善探究过程,具体操作如下: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用注射器抽取包装袋的气体,并将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溶液不变浑浊,说明包装袋中装的不是二氧化碳.用排水法继续收集一瓶该包装袋内的气体,并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包装袋中的气体可能是氮气.【反思讨论】根据食品防腐气体应具备的要求,你认为包装袋内充的气体还可以是干燥的空气.【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作出假设】包装袋中的气体要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实验】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无明显现象.【反思讨论】对于最经济和获得最容易的填充气体,从以上的分析中应该是空气.【解答】解:【作出假设】包装袋中的气体要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薯片反应,所以氧气不合适;【进行实验】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无明显现象.所以①用注射器抽取包装袋内的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荡,溶液不变浑浊,说明不是二氧化碳;②再重新收集包装袋内的气体于集气瓶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是氮气不是空气;【反思讨论】对于最经济和获得最容易的填充气体,从以上的分析中应该是空气,因为空气不需要进一步的分离和加工,直接使用.但是建议在回答时要回答成:干燥的空气;答案:【作出假设】氧气;【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探究,请你帮该组同学完善探究过程,具体操作如下: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用注射器抽取包装袋的气体,并将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溶液不变浑浊,说明包装袋中装的不是二氧化碳.用排水法继续收集一瓶该包装袋内的气体,并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现象.燃着的木条熄,说明包装袋中的气体可能是氮气.【反思讨论】干燥的空气.25\n【点评】本题考查了食品中常见的充入气体二氧化碳和氮气,并涉及到气体的检验,应该明确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性质的异同之处.2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