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广东署山市南海区实验中学2022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测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胆矾B.铜表面产生铜绿C.蒸发D.压缩空气2.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氮气>氢气B.硫元素的化合价:Na2SO4>H2S>SC.空气中组成物质的含量:氮气>氧气>二氧化碳D.地壳中元素含量:Fe<Al<Si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36A.茶饮料B.蒸馏水C.苹果醋D.纯牛奶4.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现象中,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有淡蓝色火焰5.以下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引起玻璃仪器破裂,有4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纠正,按照他们的方法纠正后玻璃仪器仍可能破裂的是()A.36B.C.D.6.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不合理的是()A.量取9.3mL稀盐酸36B.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少量的氧气C.检查装置气密性D.排水法收集氢气7.下列关于常用消毒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KMnO4)是氧化物B.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C.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D.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其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8.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后所得物质属于混合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9.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可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N60分子中含有30个N2分子C.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36D.N60和N2混合后形成的是纯净物10.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A.比较火焰各层温度B.检验氢气的纯度C.验证O2是否满D.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11.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含有氢元素B.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D.X是一种氧化物12.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36A.AB.BC.CD.D13.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H,N,O元素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物质均全部反应完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17gD.x为1315.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是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坐标图,其中合理的是()A.36B.C.D.二、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题就为0分)16.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用的是长征II(F)型火箭,该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发生的反应可写作:(CH3)2N﹣NH2+2N2O43N2↑+2CO2↑+4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偏二甲基肼中元素质量比为C:H:N=l:4:1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C、H、N、O四种元素C.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在宇宙仓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上难做过滤实验17.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碳与氧的质量之比为1:4,则该气体可能是()A.由CO或CO2单独组成的纯净物B.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C.由CO和O2等质量组成的混合物D.由CO2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3618.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2Na+Cl22NaCl,反应前后,Na、Cl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3H2+N2═2NH3B.CaCO3+2HCl═CaCl2+H2O+CO2↑C.CaO+H2O═Ca(OH)2D.3NO2+H2O═2HNO3+NO三、填空与简答题(共5题,共31分)19.请你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氮原子表示__________;(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3)的粒子符号__________;(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20.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C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3)“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O+NaCl+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21.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国化学家PaulSabatier提出CO2生成甲烷的反应.该反应是使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1)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FeS2+__________O2__________Fe2O3+__________SO2.(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6__________.2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其元素名称为__________;(2)13号元素中在化学反应容易子失去__________个电子;(3)表中第2周期共有__________种金属元素,该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__________数相同.(4)画出表中Z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5)由7号元素和12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6)X3﹣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X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23.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编号KClO3质量/g其他物质质量/g待测数据实验12.0无__________实验2aMnO20.5__________①表中a的数值应是__________.②表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氧气的质量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C.氧气的体积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③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2)同学们继续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连续发生如下反应,试分析后按要求填空.(Ⅰ)2KClO3+2MnO22KMnO4+Cl2↑+O2↑;36(Ⅱ)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Ⅲ)K2MnO4+Cl22KCl+MnO2+O2↑.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24.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C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①B→F__________;②A→B__________.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题,共23分)25.根据下图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1)实验A中区分软水和硬水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2)由实验B得出H2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3)实验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写出反应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4)实验D中燃烧匙中所盛药品为红磷,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26.(1)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A、B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2)A实验中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只写一条).(3)反思:上述B实验__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若用B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择的__________药品作反应物时,也能达到目的.3627.实验室常用图1A、B或C装置制取气体,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装置A加热时应该先__________.(2)小郭用装置A制取并收集氧气,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__________(从字母A、B、C中选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实验室制取氢气应该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①常温下能发生反应②反应条件是加热③密度比空气小④密度比空气大⑤难溶于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4)小辉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O2,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在实验前须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操作是:关闭活塞,__________,用热毛巾捂住锥形瓶一段时间,再松开热毛巾.若实验过程观察到_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五、计算与分析题(共2题,共9分)28.如图为“хх”钙片商品标签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3)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大约1000毫克钙,假设有60%的钙从该钙片中摄入,成年人每天应食用__________片该钙片.29.根据《羊城晚报》报道:今年8月,有十几个民工饮用散装酒后双目失明,继而死亡.据调查,散装酒中含有超标的有毒物质甲醇,其化学式为:CHXO,求:(1)已知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X为__________;(2)甲醇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如下反应:2CHXO+3O22CO2+4H2O,则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36(3)如果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XO+nO2mCO2+2CO+16H2O,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①m值是__________;②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步骤并计算)2022-2022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测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胆矾B.铜表面产生铜绿C.蒸发D.压缩空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研碎胆矾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铜表面产生铜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蒸发的过程中只是将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6D、压缩空气的过程中只是空气的体积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氮气>氢气B.硫元素的化合价:Na2SO4>H2S>SC.空气中组成物质的含量:氮气>氧气>二氧化碳D.地壳中元素含量:Fe<Al<Si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别计算相对分子的质量进行比较;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比较,解答;C.回顾空气的组成成分,判断所涉气体含量大小关系;D.回顾地壳中各元素含量,判断所涉三种元素的含量大小关系.解答:解: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2=44;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故正确;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2)×2=0,x=+4;Na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2+y+(﹣2)×4=0,y=+6;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2+z=0,z=﹣2;硫元素的化合价:Na2SO4>SO2>H2S;故错误;C.空气的组成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空气中组成物质的含量由大到小的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故正确;D.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O、Si、Al、Fe,地壳中元素含量Fe<Al<Si的顺序是不正确的;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分子的质量,化合价的计算,空气的组成,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茶饮料36B.蒸馏水C.苹果醋D.纯牛奶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茶饮料、苹果醋、纯牛奶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解答:解:A、茶饮料中含有水和茶碱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蒸馏水只由一种物质水组成,属于纯净物.故正确;C、苹果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D、纯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4.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现象中,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有淡蓝色火焰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课本中所学的关于氧气具有可支持燃烧的特性,依据主要的燃烧反应有与碳、氢气、铁丝和红磷等,熟记它们反应时伴随的化学现象并结合其生成物的不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该选项叙述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但在空气中不会燃烧.故该选项叙述错误;36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由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故有白烟生成,故该选项叙述正确;D、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该选项叙述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以下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引起玻璃仪器破裂,有4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纠正,按照他们的方法纠正后玻璃仪器仍可能破裂的是()A.B.C.36D.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实验操作型;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实验操作不当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原因.可能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原因有:试管口朝上倾斜、烧杯加热没放在石棉网上;固体药品的取用不正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溅落物炸裂集气瓶.解答:解:A、加热固体时,为防止生成的液体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此法正确;B、用烧杯加热时,为防止烧杯破裂,下面要垫石棉网,故此法正确;C、把金属颗粒放入试管时,应该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而改用镊子仍会是试管破裂,故此法错误;D、为防止铁丝燃烧的熔融物炸裂试管,可在集气瓶中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故此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原因,严格执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6.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不合理的是()A.量取9.3mL稀盐酸B.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少量的氧气36C.检查装置气密性D.排水法收集氢气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制取装置.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选取的量筒的规格应和量取的液体体积尽量相近.B、可从反应物的状态和氧气的性质考虑装置和收集方法.C、可以从检验气密性的操作步骤考虑.D、可从实验目的出发,重点考虑导气管的长短考虑.解答:解:A、量筒没有“0”刻度,最小刻度在下方,取用时,应注意选取的量筒的规格应和量取的液体体积尽量相近.题中用50ml量筒量9.3mL液体,误差太大,所以A选项不合理.B、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采用固液不用加热,且生成的氧气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B合理.C、轻轻推注射器,锥形瓶内压强增大,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所以C合理.D、从导气管短导管进氢气,致使装置中压强增大,水从长导气管流出,从而收集氢气,所以D合理.故选A.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量筒的使用、氧气的制备和收集、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等,涉及的知识点多,操作要求严格,学生应该通过本题进一步加深理解.7.下列关于常用消毒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KMnO4)是氧化物B.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C.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D.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其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利用高锰酸钾的化学式判断其组成元素,由高锰酸钾的组成元素判断物质的分类;B、根据化学式H2O2,利用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C、由次氯酸钠的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0的原则,计算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36D、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利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计算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高锰酸钾KMnO4由K、Mn、O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不正确;B、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9%≠11.1%;故B不正确;C、设化合物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1)+x+(﹣2)=0,解得x=+1;故C不正确;D、过氧乙酸C2H4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3)=6:1:12;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利用物质的化学式,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其分子的构成,可判断物质的分类、可计算组成元素质量分数、组成元素质量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计算组成中某元素的化合价等.8.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后所得物质属于混合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比较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关系可以得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的模拟模型图中,3个分子全部参加反应,1个分子反应;反应生成的2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可判断图示的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且是化合物,据此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从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B、从图可以看出该反应后所得物质是由2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C、从图可以看出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故说法正确.36故选C.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以上这些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可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N60分子中含有30个N2分子C.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D.N60和N2混合后形成的是纯净物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判断;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判断;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计算;D、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进行判断.解答:解:A、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N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N60分子中含有60个氮原子,故B说法错误;C、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0=840,故C说法正确;D、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N60和N2是两种物质,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故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因此它是认识化学物质的基础,也是考查热点之一.10.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A.比较火焰各层温度B.检验氢气的纯度36C.验证O2是否满D.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比较火焰的大小:观察火柴的不同部位被火烧焦的程度;B、检验氢气的纯度,图中的操作正确;C、依据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验满方式分析解答;D、探究空气的组成,选用的药品和装置错误;此图为验证分子的运动性质的实验.解答:解:A、通过比较火柴的不同部位的火烧的程度,可知酒精灯的外焰的温度最高,故A正确;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需要伸到集器瓶口进行检验,图示的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D、探究空气的组成,选用的药品和装置错误,图示药品和操作不能探究空气的成分;故D错误.故选D.点评:我们在选择所做实验能否完成时,一定要熟悉所实验的内容,也就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含有氢元素B.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D.X是一种氧化物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式推断十字法.36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X↑+2H2O,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然后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说法中正确的选项.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X↑+2H2O,可知:反应前反应后Si原子10O原子22H原子44F原子40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分子由1个Si原子和4个F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SiF4;物质X由硅、氟两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物质X中不含H、O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B、D不正确;故选C.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12.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B、根据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析;C、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D、铜块和纳米铜都是由铜元素组成都属于铜单质,只是形状不同而已.解答:解: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A不符合题意;B、氧气和臭氧(O3)是由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C不符合题意;D、铜块和纳米铜都是由铜元素组成都属于铜单质,只是形状不同而已,纳米铜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它和氧气接触面大的原因.故D符合题意.36故选:D.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把粒子的性质和一些宏观现象联系起来.13.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H,N,O元素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新信息筛选题.分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物质由固态、液态和气态;D、有毒物质中不可能存在生命.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百武”彗星喷出气体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可确定它至少含有的元素;故对;B、喷出气体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都属于化合物,所以不能确定有单质;故错;C、也可能是固态,故错;D、“百武”彗星中存在大量的有毒物质,在有毒物质的环境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故错.故选A.点评:本题利用所给的信息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单质化合物的区别以及如何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等一些相关的知识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物质均全部反应完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17gD.x为1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的值;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36解答: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甲、乙、丙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分别反应的质量是54g﹣10g=44g,17g,20g﹣3g=17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生成物,生成:44g+17g+17g=78g,该反应由三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由以上分析可知:A、甲物质反应的质量为44g;丙物质反应的质量为17g.故A错误;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17g.故C正确;D、丁原来的质量为1,生成了78g.所以,x为79.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15.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是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坐标图,其中合理的是()A.B.C.D.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36分析: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考虑,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质量大;反应完全后,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都不再增加.据此答题.解答:解:2KClO3=2KCl+3O2,14996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知,生成氯化钾的质量>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完全后,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都不再增加.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完全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图象,确定正确答案的能力.二、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题就为0分)16.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用的是长征II(F)型火箭,该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发生的反应可写作:(CH3)2N﹣NH2+2N2O43N2↑+2CO2↑+4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偏二甲基肼中元素质量比为C:H:N=l:4:1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C、H、N、O四种元素C.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在宇宙仓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上难做过滤实验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可判断分子中原子个数比;B、根据反应前元素的种类判断;C、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判断;D、失重条件下物质不受重力影响.解答:解:A、偏二甲肼C2H8N2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8):(14×2)=6:2:7,说法错误;B、根据(CH3)2N﹣NH2+2N2O43N2↑+2CO2↑+4H2O↑可判断反应前的元素为C、H、N、O,说法正确;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式,由氮元素的化合物转化为氮元素的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说法正确;D、在宇宙仓中物质失去重力,故比地球上难做过滤实验,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通过联系高科技前沿知识来考查物质的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化合价等知识,体现的学以致用的理念,是一道好题.17.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碳与氧的质量之比为1:4,则该气体可能是()36A.由CO或CO2单独组成的纯净物B.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C.由CO和O2等质量组成的混合物D.由CO2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有CO、CO2和O2,其中CO、CO2中碳与氧的质量比分别是3:4和3:8,所以不可能是某一种物质,也不可能是二者的组合,因为二者组合一定大于1:4,故该气体可能是CO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是CO2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是三者的混合物.解答:解:A、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有CO、CO2和O2,其中CO、CO2中碳与氧的质量比分别是3:4和3:8,而混合气体中碳与氧的质量比是1:4即为3:12,因此答案不可能是A,即不是由CO或CO2单独组成的纯净物,故A错;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有CO、CO2和O2,其中CO、CO2中碳与氧的质量比分别是3:4和3:8,而混合气体中碳与氧的质量比是1:4即3:12,因此答案不可能是B,即不是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故B错;C、由CO和O2等质量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碳与氧的质量之比为3:11.故C错误;D、因CO2中碳与氧的质量比是3:8,大于1:4,O2中不含碳元素,故二者的混合物可能为1:4,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借助平均值法则进行了混合物组成的判断,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很好的题目.18.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2Na+Cl22NaCl,反应前后,Na、Cl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3H2+N2═2NH3B.CaCO3+2HCl═CaCl2+H2O+CO2↑C.CaO+H2O═Ca(OH)2D.3NO2+H2O═2HNO3+NO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习题中信息可知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则若在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H元素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1价,N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3价,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中H、Cl、Ca、O、C中化合价都没有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CaO+H2O═Ca(OH)2反应中H、Ca、O中化合价都没有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N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一部分降低到+2价,一部分升高到+5价,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D.36点评: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能利用信息结合化合价的判断来分析反应类型的判断,注意知识的灵活使用来解答.三、填空与简答题(共5题,共31分)19.请你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氮原子表示2N;(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3)的粒子符号Na+;(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l2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其化学式为:H2O;(3)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内有11个质子,可确定该粒子为钠元素的粒子;由于核外有10个电子,少于核内质子数,可确定该粒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因此该粒子的符号为Na+;(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故答案为:(1)2N;(2)H2O;(3)Na+;(4)Al2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0.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氧气(O2);C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ACD(填字母序号).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36(3)“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O+NaCl+X,则X的化学式为H2O.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及结论分析;小卵石、石英砂等具有防止较大颗粒通过的作用;(2)根据只要符合节约用水就行进行解答;(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解答:解:(1)水的蒸发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图②水的电解实验中,试管2与正极相连,生成的是氧气,试管1与负极相连,生成的是氢气,小卵石、石英砂等能防止较大颗粒通过,起到了过滤的作用;故填:物理;氧气(O2);过滤.(2)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做法应该提倡:用漱口杯接水刷牙、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故选ACD;(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l2=NaClO+NaCl+X,反应前2NaOH、Cl2中含有2个钠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氯原子,而反应后2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氯原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生成物X的分子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是H2O.故答案为: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21.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国化学家PaulSabatier提出CO2生成甲烷的反应.该反应是使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1)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4H2CH4+2H2O.(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4FeS2+11O22Fe2O3+8SO2.(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故填:CO2+4H2CH4+2H2O.36(2))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故填:4;11;2;8.(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2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其元素名称为氖;(2)13号元素中在化学反应容易子失去3个电子;(3)表中第2周期共有2种金属元素,该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4)画出表中Z原子结构示意图;(5)由7号元素和12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2N3.(6)X3﹣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X元素的符号是P.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3)根据元素的分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4)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来分析;(5)确定7、12号元素的名称,然后书写化学式;(6)根据离子和原子结构来分析.36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是氖元素,故填:氖;(2)13号元素是铝,其原子结构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故填:3;(3)在元素周期表中,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帮我们分清元素的种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根据元素周期律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故答案为:2;电子层;(4)Z是14号元素﹣﹣硅,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填:;(5)7号元素是氮元素,12号元素是镁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氮化镁,其中镁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3价,故填:Mg2N3:(6)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X3﹣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也就是X得到3个电子后核外有18个电子,其原子为15个电子,即磷原子,故填:P.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变化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并学以致用.23.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编号KClO3质量/g其他物质质量/g待测数据实验12.0无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实验2aMnO20.5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①表中a的数值应是2.0.②表中的待测数据指D(填字母序号).A.氧气的质量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C.氧气的体积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③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对比.(2)同学们继续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连续发生如下反应,试分析后按要求填空.(Ⅰ)2KClO3+2MnO22KMnO4+Cl2↑+O2↑;(Ⅱ)2KMnO4K2MnO4+MnO2+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Ⅲ)K2MnO4+Cl22KCl+MnO2+O2↑.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压轴实验题;科学探究.36分析:设计实验1是为了只加热氯酸钾测定产生氧气的时间和体积量,实验2是为了测定加入二氧化锰后的同等质量的氯酸钾加热反应,生成氧气的速度及体积量,然后进行对比说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解答:解:(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所起的作用.在相同条件下表中a的数值应是2.0g,这样才能和实验1只加热氯酸钾测定产生氧气的时间和体积量进行对比;②表中的待测数据指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从而明确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起的催化作用;③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做对比实验;(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1)①2.0;②D;③对比;(2)2KMnO4K2MnO4+MnO2+O2↑点评:探究反应的催化剂,进行反应速率比较,明确催化剂的作用.24.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CH2O,GSO2,HH2.(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①B→FC+O2CO2;②A→B2H2O22H2O+O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已知A、C是无色液体,A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氧气和C,C通电产生B和H,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水,H为氢气;D是黑色固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因此F是二氧化碳,则D是碳;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E为硫,G为二氧化硫,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1)已知A、C是无色液体,A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氧气和C,C通电产生B和H,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水,H为氢气;D是黑色固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因此F是二氧化碳,则D是碳;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E为硫,G为二氧化硫;故答案为:H2O;SO2;H2;(2)①B→F,即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36②A→B,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题,共23分)25.根据下图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1)实验A中区分软水和硬水要加入的试剂是肥皂水;(2)由实验B得出H2具有的化学性质可燃性.(3)实验C中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药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固体;写出反应C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4)实验D中燃烧匙中所盛药品为红磷,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实验C中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药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固体;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实验D中燃烧匙中所盛药品为红磷,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解答:解:(1)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答案为:肥皂水;(2)由实验B得出H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可燃性.(3)实验C中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药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固体;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药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固体;3Fe+2O2Fe3O4(4)实验D中燃烧匙中所盛药品为红磷,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故答案为: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36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氢气的性质、氧气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26.(1)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A、B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B,其理由是生成的气体飘到空气中无法称量气体质量.(2)A实验中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开始变大后变小.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只写一条).(3)反思:上述B实验遵守(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若用B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择的铁(Fe)、硫酸铜溶液(CuSO4)药品作反应物时,也能达到目的.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所选用的装置应该考虑到:①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②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考虑密闭.(2)依据白磷燃烧的现象回答.白磷是易燃物,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可推测造成的原因;(3)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分析;解答:解:(1)用图A中的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目的,原因在于装置是密封的.图B不能达到目的,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2)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出现,看上去为“白烟”.故答案为:燃烧剧烈,生成大量白烟.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3)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实验B虽然天平会失去平衡但也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没有气体参与,也能达到目的.故答案为:(1)B,生成的气体飘到空气中无法称量气体质量.(2)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开始变大后变小.装置漏气.(3)“遵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铁(Fe)、硫酸铜溶液(CuSO4).36点评:本题主要是通过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其中渗透了物理中力学知识和压强方面的知识,有利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7.实验室常用图1A、B或C装置制取气体,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装置A加热时应该先预热(均匀受热).(2)小郭用装置A制取并收集氧气,指出其中的错误试管口斜向上;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AB(从字母A、B、C中选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3)实验室制取氢气应该选用的装置是B(填装置字母序号),理由是①③或①⑤或①③⑤(填数字序号).①常温下能发生反应②反应条件是加热③密度比空气小④密度比空气大⑤难溶于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4)小辉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O2,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随时添加反应溶液.在实验前须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操作是:关闭活塞,向瓶中加水至将管口液封,用热毛巾捂住锥形瓶一段时间,再松开热毛巾.若实验过程观察到管口有气泡冒出,导管口处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解答;(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必须稍微向下倾斜,以防止固体试剂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3)选用制取气体装置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来考虑选择,收集气体的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来选择.(4)根据检验气密性的步骤进行分析填写.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酒精灯;装置A加热时应该先预热(均匀受热);(2)固体加热时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AB;A是固固加热型,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棉花,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Zn+H2SO4=ZnSO4+H2↑36收集氢气时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所以只能选B,因为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且不溶于水.故答案为:B;①③或①⑤或①③⑤;Zn+H2SO4=ZnSO4+H2↑(4)分液漏斗因为有控制液体流量的旋塞,所以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用热毛巾捂住锥形瓶一段时间,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再松开热毛巾,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液体压入导管内,所以导管内液面上升.答案:(1)酒精灯.预热(均匀受热);(2)试管口斜向上;AB;2KClO32KCl+3O2↑;(3)B;①③或①⑤或①③⑤;Zn+H2SO4=ZnSO4+H2↑;(4)随时添加反应溶液;向瓶中加水至将管口液封;管口有气泡冒出,导管口处形成一段水柱.点评:此题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综合应用考查题,解题时一要对常规的实验有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对综合实验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二是典型的实验探究题,熟练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性质和实验才能准确解答该题,要分析清楚每步实验的目的即可准确解答该题.五、计算与分析题(共2题,共9分)28.如图为“хх”钙片商品标签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3)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大约1000毫克钙,假设有60%的钙从该钙片中摄入,成年人每天应食用1片该钙片.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题意,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大约1000毫克钙,假设有60%的钙从该钙片中摄入,结合每片含碳酸钙≥1.5g,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36(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3)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大约1000毫克钙,假设有60%的钙从该钙片中摄入,则从钙片中摄入的钙的质量为1000mg×60%=600mg=0.6g.每片含碳酸钙≥1.5g,则每片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1.5g×40%=0.6g.则成年人每天应食用0.6g÷0.6g/片=1片.故答案为:(1)100;(2)40%;(3)1.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9.根据《羊城晚报》报道:今年8月,有十几个民工饮用散装酒后双目失明,继而死亡.据调查,散装酒中含有超标的有毒物质甲醇,其化学式为:CHXO,求:(1)已知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X为4;(2)甲醇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如下反应:2CHXO+3O22CO2+4H2O,则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3)如果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XO+nO2mCO2+2CO+16H2O,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①m值是6;②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步骤并计算)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据甲醇的化学式分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公式进行解答;(2)据甲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分析解答;(3)①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计算m的值;②据生成水的质量和反应方程式中氧气和水的质量关系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X+16=32,解得X=4;(2)甲醇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是:2X+3O22CO2+4H2O,其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12+16×2)】:【4×(1×2+16)】=11:9;(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据方程式8CHxO+nO2mCO2+2CO+16H2O,反应前有8个碳原子,反应后有了2个碳原子,还少6个碳原子,故m=6,反应前有8个氧原子,反应后30个氧原子,还少22个氧原子,所以n=11,由(2)可知x=4,则方程式为8CH4O+11O26CO2+2CO+16H2O;②设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为y8CH4O+11O26CO2+2CO+16H2O35228836y3.6g=解得:y=4.4g答: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4.4g.故答案为:(1)4;(2)11:9.(3)①6;②4.4g.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对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质量分数、方程式计算方法的掌握,要据题意细心分析解答.3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