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2022学年广西来宾七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据有关报道,有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常在食品中使用添加剂增色.如在加工“碧螺春”茶叶过程中添加化工产品“铅铬绿”.经检测,该茶叶中铅、铬含量严重超标,这里的铅、铬是指( )A.原子B.离子C.单质D.元素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4.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化合物B.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D.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 5.下面所述的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净的空气B.“农夫山泉”矿泉水C.用KMnO4制取O2后剩余的固体D.冰水混合物 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7.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铁丝B.硫C.镁条D.木炭 8.某气体既可以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一定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n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9.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分别加入蒸馏水 10.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11.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12.从如图所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13.现有下列6种气体:氧气、氢气、氮气、氦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请选择适当物质,用该物质的化学式填写下列空位.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②能作保护气、并能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是 ;③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14.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 ;(2) ;(3) . \n15.为了补充碘元素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16.氮气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它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18.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原因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三、简答题:(共12分)19.请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2)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容易推压?为什么? . 20.(2022秋•广西校级月考)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2)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 .(3)图是利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某无色气体.请据此回答该气体应具有的物理性质(回答两条即可,不能再回答“无色气体”) 21.甲醛是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化学式为CH2O(1)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2.如图所示,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A、B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均观察到木条复燃,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 图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n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3.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要做制取氧气、验证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图中甲、乙两装置装药品之前,都应进行的操作是 (2)图中若用乙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应在试管口放 ,目的是 ,在结束实验时要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该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3)图丁中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图戊中的现象是 .(4)图中若用甲制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图甲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5)检验氧气的方法 . \n2022-2022学年广西来宾七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蜡炬成灰的过程中发生了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雨打花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可燃物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据有关报道,有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常在食品中使用添加剂增色.如在加工“碧螺春”茶叶过程中添加化工产品“铅铬绿”.经检测,该茶叶中铅、铬含量严重超标,这里的铅、铬是指( )A.原子B.离子C.单质D.元素【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元素是宏观概念,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成分;分子、原子和离子是微观概念,用来表示物质的构成的.一般电视广告中已经熟悉的像“补钙”、“补铁”、“补锌”以及“加碘”等,都是指物质含有这种成分,指的是元素.【解答】解:A和B选项中,原子、离子都是微观概念,不能从宏观角度表示物质中的组成成分的,故不选;C、化学添加剂“铅铬绿”中的铅和铬不是单质形式添加的,它们都存在于化合物中,故不选;D、元素从宏观角度表示物质的组成,可以表示出具体物质中某成分的存在.故选;故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表示角度不同.原子、分子、离子是确实存在的,用来表示物质的结构,而元素是我们给它起的名字,用它来代替某具体物质中的某一成分.在学习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能混淆.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nA.B.C.D.【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利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该是左物右砝;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该竖直悬空.【解答】解:A、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该选项操作正确;B、称量时,不是左物右砝,该选项操作不正确;C、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体积超过了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D、滴加液体时,滴管不是竖直悬空,该选项操作不正确.故选:A.【点评】进行实验时,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 4.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化合物B.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D.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计算判断.D、根据醋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醋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一个醋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合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面所述的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净的空气B.“农夫山泉”矿泉水C.用KMnO4制取O2后剩余的固体D.冰水混合物\n【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解答】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矿泉水是由水和一些矿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C、用KMnO4制取O2后剩余的固体中至少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 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铁丝B.硫C.镁条D.木炭【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n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某气体既可以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一定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判断,其依据是气体的性质,主要是溶解性、密度、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四项.【解答】解: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错误.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错误.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虽能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错误.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既可以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要明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或收集方法要根据气体的性质. 9.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分别加入蒸馏水【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解答】解: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难以鉴别气体是空气和氧气.方案不可行;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木条在空气和二氧化碳中都有可能熄灭,现象不明显,方案不可行;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D、分别加入蒸馏水,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无法完成鉴别.故选C\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10.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正确;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灭火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n 12.从如图所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水的组成;水的性质和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元素质量守恒.【分析】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解答】解:A、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此项说法错误.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也不发生改变. 二、填空题13.现有下列6种气体:氧气、氢气、氮气、氦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请选择适当物质,用该物质的化学式填写下列空位.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O2 ;②能作保护气、并能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是 He ;③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CO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性质决定用途;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①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O2;②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来充气球和飞艇,其化学式为:He;故填:He;③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故填:CO2.\n【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 物质具有可燃性 ;(2) 与氧气充分接触 ;(3)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解答】解: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点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5.为了补充碘元素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5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碘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故填:+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6.氮气是由 氮分子 构成的,铁是由 铁原子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 和 氯离子 构成的.【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氮分子;铁原子;钠离子;氯离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它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l2O3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对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知识识记和化学式的写法回答本题.\n【解答】解: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一般带“钅”字旁的属于金属,所以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由于铝显+3价,氧显﹣2价,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十字交叉再约简,所以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故答案为:铝;Al2O3.【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知道了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18.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原因是 防止高温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集气瓶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水或铺一层细沙起到隔热的作用.【解答】解: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防止高温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集气瓶;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三、简答题:(共12分)19.请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容易推压?为什么? 吸入空气的注射器易于压缩,原因是水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小,空气中微粒间的空隙较大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据此分析回答;【解答】解:(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含有香味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香味.(2)气体微粒之间的间隔很大,固体或液体微粒之间的间隔较小.所以,吸入空气的注射器易于压缩,原因是水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小,空气中微粒间的空隙较大.故答为:(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吸入空气的注射器易于压缩,原因是水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小,空气中微粒间的空隙较大.【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n 20.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2)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 不变 .(3)图是利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某无色气体.请据此回答该气体应具有的物理性质(回答两条即可,不能再回答“无色气体”)【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空气与水;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应足量或过量,以确保空气中氧气完全耗尽;(2)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量的多少对反应放出氧气的量没有影响,只是改变反应速率;(3)从观察图示可知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和题干中的“排水法收集”可得答案.【解答】解:(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空气中氧气不能完全耗尽,使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2)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对反应的结果不产生影响,即使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不会改变;(3)物质的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是物理性质.观察图示可知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所以密度大与空气的密度;从题干中的“排水法收集”,可知这种气体不易溶于水.故答案为:(1)偏小;(2)不变;(3)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点评】明确物质在反应中的作用,才能正确判断该物质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从而对实验测定结果做出正确评价. 21.甲醛是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化学式为CH2O(1)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0 .(2)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 .(3)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与生活健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n(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解答.【解答】解:(1)由甲醛的化学式可知,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12+1×2+16=30;(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2:16=6:1:8;(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得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故答案为:(1)30;(2)6:1:8;(3)40%.【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22.如图所示,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A、B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均观察到木条复燃,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 B 图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支持燃烧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实验现象进行作答.【解答】解: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A中的氧气要减少,所以,B中氧气充足燃烧更旺;由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助燃;说明了氧气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支持燃烧.故答案为:B;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支持燃烧.【点评】这类图试题比较灵活,同学需要会利用图示并结合相关知识合理分析.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3.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要做制取氧气、验证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图中甲、乙两装置装药品之前,都应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n(2)图中若用乙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应在试管口放 一团棉花 ,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管 ,在结束实验时要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防止发生倒吸 .该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图丁中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碳+氧气二氧化碳 ,图戊中的现象是 石灰水变浑浊 .(4)图中若用甲制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过氧化氢水+氧气 ,图甲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5)检验氧气的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已有的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据图即可知道仪器的名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木条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据此解答.【解答】解:(1)图中甲、乙两装置装药品之前,都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管;在结束实验时要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为防止发生倒吸;反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填: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管;防止发生倒吸;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填:碳+氧气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支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发生装置选择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使用分液漏斗的可以控制液体流速从而来控制反应的速度;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5)检验氧气的方法: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答案: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