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生物适应性考试(三)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料简介

襄阳五中2022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三)生物试题本试卷共24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对生命观念之结构与功能观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因为碳元素在细胞中含量最高B.含有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周期C.蛋白质功能的多种多样是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D.内质网膜与核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物质的运输2.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主要由TMD(跨膜区)和NBD(ATP结合区)两部分组成。研究表明,某些ABC转运蛋白能将已经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排出(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TMD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高B.图示化疗药物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构象发生改变D.肿瘤细胞中ABC转运蛋白基因大量表达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强3.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正常情况下与Bip结合,处于失活状态。当内质网腔内积累大量异常蛋白时,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nA.异常蛋白质增多的原因之一可能与细胞内自由基增多有关B.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此过程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胞凋亡C.BCL-2基因和Bax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可以促使细胞凋亡D.通过药物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1.《汜胜之书》中记载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日膏泽,皆得时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务粪泽”:通过灌溉和施肥,农作物吸收水分和有机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B.“早锄”:通过农田除草的措施,可以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春冻解,地气始通”: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D.“以此时耕田”:中耕松土能提高土壤含氧量,既有利于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又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某研究小组利用α-淀粉酶与淀粉溶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二硝基水杨酸法检测还原糖含量,各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组1和6的OD540nm值较低,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检测溶液的OD540nm值时,实验组的数据需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根据表中数据分析,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35°C-65°C之间D.为保证淀粉和淀粉酶的充分反应,需在反应液中添加ATP3.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印记重建。下图为遗传印记对转基因鼠的Ⅰ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两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nA.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其父方C.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D.亲代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3∶11.控制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合成的基因内部碱基组成及其表达过程中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为千碱基对(kb),基因长度共8kb,已知该基因转录的直接产物mRNA中与d区间相对应的区域会被切除,而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B.成熟的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C.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Dnmt由30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D.控制Dnmt合成的基因彻底水解的产物最多有四种2.近期以奥密克戎为主的新冠疫情爆发,已知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变种。研究表明,德尔塔毒株中刺突蛋白突变位点有15处,奥密克戎毒株中目前已知的刺突蛋白的突变位点有32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A.不同的新冠病毒变种中刺突蛋白上突变位点有差异,表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相互选择的结果C.奥密克戎侵染人体后,在内环境中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病毒D.奥密克戎与人类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同1.2022年2月19日,北京冬奥会花样双人自由滑比赛,中国组合隋文静/韩聪以239.88分的总成绩获得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第九金!下列生理活动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出现的是A.心跳和呼吸频率加快与体内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有关B.线粒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速率加快,体温略有升高C.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血浆产生的大量乳酸与缓冲物质H2CO3发生中和反应2.一些人在寒冷缺氧的高原环境中可能会出现高原性肺水肿,表现为肺组织间隙组织液增加,伴随发热、排尿量减少、咳出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下列有关该病症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进入寒冷环境后血管舒张,导致红细胞从毛细血管渗入肺泡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指令,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维持在39℃C.肺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浆蛋白等物质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升高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导致排尿量减少3.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做如下检査: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nA.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小脑,同时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反应中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过程C.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2.某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C神经元受到高温刺激时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兴奋C.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完成电-化学-电信号转换D.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表达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3.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图1)。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其部分分子调控机制如图2。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到叙述错误的是A.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B.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乙烯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茉莉酸表现为拮抗作用C.水杨酸通过抑制EIN3/EIL1活性,从而抑制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成D.出土后,圆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n1.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某学者对大兴安岭不同发育阶段的落叶松生态位宽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随落叶松的个体发育,其生态位宽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性变化B.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就越大C.研究中的落叶松成龄组、老龄组和幼龄组可看作三个种群D.该研究的指标主要是落叶松植株的高度及种间关系等2.当种群密度过大时,某啮齿动物群体个体表现出低血糖、惊厥休克以及免疫力低下,其中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行为反常,好斗等,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这一切变化都是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是A.社会压力引起的生理变化会导致该啮齿动物环境容纳量下降B.社会压力对种群数量的调节过程依赖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工作C.社会压力通过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属于负反馈调节D.社会压力可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和抗体的分泌3.2020年6月,科研工作者在浙江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在溪沟中发现一种体小、叫声奇特的角蟾,后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其为一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百山祖角蟾。百山祖角蟾主要栖息在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该生境内还分布有淡肩角蟾、棘胸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这些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下列关于百山祖角蟾的叙述,正确的是A.百山祖角蟾与该地区的其他动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B.百山祖角蟾体型较小,适宜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百山祖角蟾与其他两栖动物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D.百山祖角蟾奇特的叫声是环境诱导其发生变异的结果\n1.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它具有类似于合成塑料的理化特性,且废弃后易被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无污染的“绿色塑料”。科学家从某咸水湖中获得生产PHA含量高的菌种流程如下:①取湖水→②接种在培养基上→③培养→④挑取单菌落,分别扩大培养→⑤检测菌体的数目和PHA的产量→⑥获得目标菌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含PHA较高的选择培养基上B.④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以便于筛选PHA产量高的嗜盐细菌C.扩大培养时,需要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倒置培养,以防杂菌污染D.⑤中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检测菌体的数目所得数值低于实际值2.外植体及愈伤组织褐变是指在获取外植体时,由于部分组织细胞结构被破坏而出现的植物组织褐色化现象。研究发现,褐变过程主要与液泡中的多酚物质和细胞质基质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有关,其主要机理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小外植体的体积可有效降低褐变率B.多酚物质和PPO分布场所不同可避免植物组织褐变C.连续转移培养可减轻醌类化合物对外植体的毒害作用D.醌类化合物的产生与聚集会进一步加剧植物组织褐变3.通过引物设计,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如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定向插入B.复性温度过高会导致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PCR扩增效率下降C.第3轮PCR中,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D.在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2\n1.两个家庭中出现的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Ⅱ9患病情况未知。对相关个体的DNA酶切后再进行电泳,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基因分离。现对部分个体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若对I2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结果和I4一样C.若Ⅱ6与Ⅱ7婚配,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36D.若对Ⅱ9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可得到3种或4种条带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60分。2.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存在着一些特有的酶促反应,催化CO2转变成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CO2固定,也称CO2同化。植物适应不同环境有不同的CO2固定途径,下图为两类常见的CO2固定模式。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据图分析,模式一和模式二都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将CO2转变成糖类。除此以外,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整个光合作用过程还应有许多共同点,请列举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2)为确定德国景天的CO2固定模式,研究人员将德国景天分为甲、乙两组,一次性浇足水后,甲组正常浇水,乙组停止浇水,每隔10天,测定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和PEP羧化酶的活性,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__________组实验结果可判断德国景天存在模式二的CO2固定途径,请写出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上述研究,请对德国景天为何能适应高温、干旱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坏死。为阐明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死亡的机制,进行了如下研究。(1)为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手术:颈部切1cm长切口,插入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1h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缝合皮肤。在恢复血流24h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如图1,并检测大脑组织内Sirt3蛋白表达量,结果如图2。对照组小鼠的处理应为____________。图1脑切片中深色部分是正常组织,浅色部分是缺血造成的梗死部分。由染色结果可知,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制备____________(选填“成功”或“不成功”)。图2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以小鼠海马神经元为材料,在体外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组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将海马神经元置于常态条件培养8d→转入“氧糖剥夺”条件(无糖培养基、低氧气体环境)培养1h→转入常态条件培养12h→检测神经元的损伤情况及神经元内Sirt3蛋白表达\n量。实验中“氧糖剥夺”的目的是模拟体内____________条件。实验结果显示,体外实验中神经元的变化与体内实验基本一致。(1)已有研究表明,Sirt3蛋白能够避免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为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注:慢病毒是一种常用载体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实验处理,填入上表完善实验设计。a.用不含Sirt3基因表达质粒的慢病毒感染细胞b.用含有Sirt3基因表达质粒的慢病毒感染细胞c.常态条件培养d.“氧糖剥夺”条件培养e.检测Sirt3蛋白表达量f.检测线粒体功能(2)科研人员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导致神经元损伤。综合上述实验和研究,推测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死亡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家蚕(2n=56)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雄蚕产的丝有等级高、弹性好等优点。为提高效益,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育种实验(家蚕卵的颜色受10号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黑色卵由A、B共同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品系1、品系2是γ射线处理导致(变异类型)的结果。本实验中选择黑色卵基因(A、B)和白色卵基因(a、b)进行新品种的培育,这是因为(答两点)。鉴定品系1白色卵基因(a、b)位于Z染色体上可采用技术。\n①在品系1-5中,为培育品系6应选择的杂交亲本是。②在生产实践中,品系4与品系6杂交,应选择色卵孵化,这是因为。24.木质林产品(HWP)是指从森林中釆伐的,用于生产诸如家具等的木质材料,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碳库。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HWP在森林阶段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森林的碳汇效应主要是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成为森林碳储。当遭遇人为干扰或自然干扰后,原本储存在植物体中的碳就会释放回大气中,其回归途径除了图1中的途径外,还有。(2)图2为森林及HWP的碳储或碳排放随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1)若品系1、品系2产生的配子活力相同、杂交后代均能正常发育,则后代出现黑色卵的概率是。(2)为了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还需在上述杂交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品系6(如右图),则:\n①某些HWP可以替代部分非木质材料,从而减少这些材料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C02的排放。这种替代减排效应与HWP的使用时间呈(填“正”或“负”)相关的关系。②适当的砍伐森林中的成树,在短期内有利于群落的增加,进而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图2中曲线2的逐渐升高表明群落的次生演替可以实现。③研究发现,自t0时刻砍伐森林至HWP形成,大气中的CO2量出现不降反升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A.森林砍伐剩余物的腐烂会导致碳的释放量增加B.演替而来的次生林碳汇效应低于砍伐前的森林C.木材的运输和加工等过程需要化石燃料的供能D.HWP中的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从图2中可看出,上述现象完全消除的时刻为。(3)HWP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对于不能再回收利用的部分建议釆用填埋处理。填埋后,HWP中的木质素分解速率极为缓慢,其原因是。\n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