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昌宁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生物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活性C.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不同D.能促进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脂肪酶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的结构决定其在细胞中不能大量储存B.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的吸能反应C.末端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容易脱离D.寒冷时细胞内ATP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3.图1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X、Y条件下产生物质a的部位是相同的B.试剂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C.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成CO2和H2OD.条件X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4.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清晰可见的细胞结构是A.纺锤体、染色质B.染色体、赤道板C.染色体、细胞壁D.纺锤体、核仁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n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B.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过程中C.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6.某中学兴趣小组对果蝇(2n=8)精巢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根据染色体数目将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比较项目甲组乙组丙组染色体数目/条1684细胞数目/个155530A.甲组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B.乙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丙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三组细胞中均含有X和Y染色体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C.未受精时卵细胞代谢比较缓慢,受精过程会使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D.受精卵中的全部DNA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害的B.基因突变一定需要外界因素的诱导C.基因突变一定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D.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9.若图2甲表示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数字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则图乙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A.重复B.缺失C.易位D.倒位1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B.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引起的遗传病C.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人类遗传病检测和预防的主要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11.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体液中含量较多的是细胞内液B.体液中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组织细胞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D.体液中除了大量水以外,还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n12.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由于相关离子的作用,血浆pH维持在适宜的范围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13.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B.刚进人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1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对排尿反射控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C.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D.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脑干15.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产生兴奋C.人体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人体从30℃环境进入0℃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16.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和神经递质可反复与受体结合,因而作用持久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C.体液调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慢17.免疫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肿瘤的发生可能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引起的B.皮肤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免疫系统能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D.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并分泌18.胸腺素能诱导淋巴干细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下列患者适合使用胸腺素进行治疗的是A.花粉过敏患者B.艾滋病患者C.风湿性心脏病患者D.器官移植患者19.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nA.①胚芽鞘直立生长B.②胚芽鞘弯曲生长C.③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D.④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呈现促进作用B.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C.植物激素可以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其合成不受基因组控制D.多种植物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2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块20m2草场内的蒲公英个体数就是该草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预测一个国家未来人口发展动态时,应统计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C.若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大于乙种群,则甲种群的数量也大于乙种群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会直接影响生物的种群密度22.图4表示草原野兔迁入另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野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t2时野兔的种群数量最大C.若t0时种群数量为N,则t2时种群数量为2ND.在t0~t2时间内,野兔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23.群落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食物资源、生物的扩散能力、栖息地、种间关系等,因而群落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中的优势物种种群密度最大B.随机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C.一定时空中所有种群的集合构成群落D.动物对群落中的植物只有破坏作用24.下列关于生态位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位是指某物种占用资源的情况B.生态位相似的物种间往往存在竞争C.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2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nA.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B.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C.温度、湿度、地形等因素影响着群落的水平结构D.一般情况下,群落演替会导致群落结构的复杂化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光、水分、空气、细菌等27.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有甲和丁B.此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C.戊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D.此生态系统中的细菌都是分解者,不包含在食物网中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种花的颜色属于物理信息B.动物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信息传递只能在生物与生物间进行,且是单向的D.若不同生物间的信息传递被阻断,则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9.如果将某原始森林开发为一个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A.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稀奇的野生动物,把生产者的能量尽量多地积蓄起来B.在森林里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C.定期清理小型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便于游人观赏珍贵树种D.对森林适量采伐,使该生态系统处于长期相对稳定状态30.眼镜蛇、蝮蛇、五步蛇和烙铁头都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毒蛇种类。它们每年都会将一些人和家畜咬伤毒死或致残。但是,人们不仅不可对其进行捕杀,还要加以保护。这是因为它们具有①潜在价值②间接价值③直接价值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n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10分)适宜温度下,科研人员在密闭玻璃容器内,对某小型植物的栽培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基质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比),请回答相关问题:光照强度μumol/(m2·s)440300170基质含水量100%76%48%100%76%48%100%76%48%干重(g)(1)该实验研究了_____________对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时,叶肉细胞内产生NAD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2)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向基质中加入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过高,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科研人员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又陆续测定了基质含水量100%~48%范围内干重的变化,发现基质含水量76%时干重最大,则基质含水量76%___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该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最适基质含水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32.(10分)黑麦(2n=14)有高秆(A)和矮秆(a)、抗病(B)和不抗病(b)两对相对性状。图6表示某农科所用不同方法进行的育种操作设计思路。据图回答问题:(1)利用基因突变原理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但是即使a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也未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性状,原因是_____________。(2)通过①②③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运用该育种方法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3)图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育种过程,常用_____________处理使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33.(10分)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养鸡场为预防禽流感病毒,给鸡注射疫苗制剂(疫苗制剂的成分:减毒禽流感病毒+生理盐水)。如图是疫苗制剂引发鸡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n(1)图示表示禽流感病毒疫苗侵入鸡体后引发的______________(填“体液”或“细胞”)免疫,①是_____________细胞,②是_____________细胞。(2)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__。(3)为检测已注射该疫苗的鸡是否对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30日龄幼鸡若干,均分为两组,第1组每只幼鸡注射3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只幼鸡注射3mL______________;两周后,给两组幼鸡注射等量的禽流感病毒。结果:第2组幼鸡死亡而第1组幼鸡不死亡。分析:与第2组对比,第1组幼鸡体内特有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34.(10分)图8甲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通过过程①,碳由非生物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_____。(2)若图甲中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________。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乙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则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______。(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4)由图甲可知,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图乙中A、C、E种群能量多少的关系,说明_____________。\n昌宁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生物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CDCDD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ADCABBD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CAACDCDD【解析】3.分析图示可知,条件X为缺氧环境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物质a是CO2;条件Y为有氧环境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物质b是H2O;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现灰绿色,常用来检测有无酒精。\n6.根据题意可知,甲组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乙组细胞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也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可能没有染色单体,也可能有染色单体;丙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甲组细胞中含有X和Y染色体;乙组细胞中可能含有X和Y染色体,也可能含有X或Y染色体;丙组细胞中含有X或Y染色体。7.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细胞质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19.分析图示可知,①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②胚芽鞘直立生长,③胚芽鞘直立生长,④胚芽鞘向光(向左)弯曲生长。22.据图可知,t1时野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种群数量的K/2,A正确。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B正确。t1时对应种群数量的K/2,因此若t1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2N,C错误。在t0~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正确。26.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A错误。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B错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不能循环,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非生物的部分,包括水、空气和阳光等,而细菌是生物,D错误。27.由分析可知,图中甲、丁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A正确。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甲→戊,甲→丙→戊,甲→乙→丙→戊,丁→戊,丁→丙→戊,B正确。由分析可知,戊在食物网中占有第二、三、四三个营养级,C正确。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包括在食物网中,故此生态系统中的细菌不都是分解者,还有寄生生活的消费者,D错误。28.物理信息包括声、光、色等,各种花的颜色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动物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可以吸引异性个体,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正确。信息传递可以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间进行,一般是双向的,C错误。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若不同生物间的信息传递被阻断,则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29.引进其他物种,而没有引进这些物种的天敌,引进的物种因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死亡,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A、B错误。小型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能将枯枝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作为肥料被植物利用,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人为定期清理小型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时间久了,土壤中的营养就匮乏,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对森林适量采伐,能量流向对生态系统有益的方向,使该生态系统处于长期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30.眼镜蛇、蝮蛇、五步蛇、烙铁头蛇,数量比较少,属于稀有动物,要加以保护,这是因为它们具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维持其他物种的数量平衡)和直接价值(如蛇胆可药用),D正确,A、B、C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每空2分,共10分)(1)基质含水量、光照强度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n(2)该植物根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程度减小,CO2吸收量减少,光合速率下降(3)不一定是没有测定该基质含水量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无法确定该植物有机物制造量【解析】(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在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时,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2)基质中加入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过高时,植物根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程度减小,CO2吸收量减少,光合速率下降。(3)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积累有机物的量(干重);基质含水量76%时,干重最大,但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没有测定,故无法确定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量。3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⑥a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后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控制的是同一种氨基酸(2)基因重组(1分)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3)⑤⑦秋水仙素(1分)【解析】(1)若a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替换后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控制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变,即性状不发生改变。(3)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分裂,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或多倍体。33.(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体液抗原呈递辅助性T(2分)(2)细胞因子(2分)抗体(3)生理盐水(2分)记忆B【解析】(1)题图中存在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故该图表示禽流感病毒疫苗侵入鸡体后引发的体液免疫,其中①是抗原呈递细胞,处理疫苗暴露抗原决定簇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细胞②表示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③表示B细胞。(2)物质A是②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物质B是⑤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3)该实验中自变量为是否注射疫苗,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即第1组每只注射3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只注射3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过疫苗的幼鸡体内存在记忆B细胞和相应抗体,若该组幼鸡再次感染这种病毒抗原,其体内的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来进行二次免疫。故与第2组对比,第1组幼鸡体内特有的变化是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34.(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CO2有机物(2)高3.0×107kJ(3分)(3)群落(4)具有全球性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n【解析】(1)过程①是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可将大气圈中的CO2转变成绿色植物中的糖类等有机物。(2)过程②越复杂,说明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图乙中若E的能量为5.8×109kJ,B的能量为1.3×108kJ,D的能量为1.5×108kJ,按10%传递效率计算,A种群的能量至少应为[5.8×109×10%−(1.5×108+1.3×108)]×10%=3.0×107kJ。(3)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故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4)碳循环是具有全球性的循环(或具有全球性);A、C、E所含能量的多少,说明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