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A.紫花×紫花→紫花B.白花×白花→白花C.紫花×白花→紫花D.紫花×紫花→紫花、白花【答案】D【解析】【详解】A、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B、白花×白花→白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B错误;C、紫花×白花→紫花、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D、紫花×紫花→紫花、白花,即紫花自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D正确。故选D。2.正常情况下,玉米的配子不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是()A.AbDB.AbdC.AaBbD.ABD【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在配子中一般不含等位基因,可含有一组非等位基因,据此分析回答。【详解】A、配子中一般不含等位基因,A、b和D属于非等位基因,可随非同源染色体的组\n合而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A不符合题意;B、配子中一般不含等位基因,A、b和d属于非等位基因,可随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B不符合题意;C、A和a、B和b分别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C符合题意;D、配子中一般不含等位基因,A、B、D是非等位基因,可随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D不符合题意。故选C。3.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D.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详解】A、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不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B、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B正确;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D、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B。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B.表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C.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猫的白毛与卷毛、黑毛与直毛是两对相对性状【答案】D【解析】\n【分析】1.纯合子与杂合子①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如基因型为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②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如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3.表现型与基因型①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②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详解】A、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是独立的、互不干扰,A正确;B、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B正确;C、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但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D、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猫的白毛与黑毛、直毛和卷毛,D错误。故选D。5.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不属于孟德尔假说内容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成对存在B.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C.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也不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孟德尔假说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A符合题意;B、孟德尔假说内容之一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不符合题意;C、孟德尔假说内容之一是”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C不符合题意;D、孟德尔假说内容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不符合题意。\n故选A。6.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时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D.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F1自交产生F2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A正确;B、F2中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根据F2中四种表现型比例,F1只表现显性性状,基因型一定是双杂合,C错误;D、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纯合子,但有两种情况,不能确定是哪一种,D正确。故选C【点睛】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B.aabbC.AABbD.aaBb【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详解】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的过程,所以基因型AaBb的个体与aa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aabb四种,没有AABb,所以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AABb,C正确。\n故选C。8.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可能在()A.常染色体上B.Y染色体上C.X染色体上D.线粒体中【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详解】A、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男女患病几率相等,A错误;B、伴Y遗传的只是家族中的男性患病,女性没有,B错误;C、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C正确;D、线粒体中的基因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有母系遗传的特征,母亲患病,子代全患病,D错误;故选C9.下表叙述中,甲与乙的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选项甲乙A生物的基因型不同表型可能相同B非等位基因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1.表型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型可能不同;2.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男患者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3.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一般与性别相关联,伴性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详解】A、生物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相同,如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AA和Aa的表\n现相同,与题意不符,A错误;B、非等位基因包括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与题意相符,B正确;C、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因为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且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与题意不符,C错误;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10.下列哪个图示表示减数分裂四分体时的染色体互换()A.B.C.D.【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进而导致基因重组。【详解】A、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不是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错误;B、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正确;C、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错误;D、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不是两条染色体之间,D错误。故选B。11.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答案】D\n【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复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A正确;B、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C正确;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12.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C.③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答案】C\n【解析】【分析】【详解】A、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B、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的前期,B错误;C、③过程表示着丝点分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D、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点睛】13.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下列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以直接判断性别的是()A.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B.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D.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详解】A、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子代雌雄个体全为白眼,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B、XAXa(杂合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子代雌雄个体都有红眼,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C、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子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因此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D、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子代雌雄个体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故选C14.在下列系谱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图中深颜色的表示患者)\n()A.B.C.D.【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伴X隐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均会出现该图表示的遗传现象,与题意不符,A错误;B、B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可表示常染色体隐性和显性、伴X隐性和显性均可能,与题意不符,B错误;C、该图所示的遗传现象只能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传递规律解释,与题意相符,C正确;D、该图所示的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和显性、伴X隐性和显性均可能,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15.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过程是A.遗传和变异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n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的数目远远多于基因B.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因此染色体的数目少于基因个数,A错误;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错误;C、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C错误;D、染色体是基因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D。17.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A.DNA是遗传物质B.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C.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D.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n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DNA是遗传物质,A符合题意。故选A。18.某同学在构建DNA模型时,用不同的几何图形代表核苷酸的三个不同组成部分。该同学组建的DNA模型中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几何图形()A.五种B.六种C.七种D.八种【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DNA分子中含氮碱基分为A、T、G、C四种。【详解】DNA的单体为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包括1个含氮碱基(4种),1个磷酸分子,1个脱氧核糖,共有6种小分子,B正确。故选B。19.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型活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不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注射R型细菌→小鼠→存活;注射S型细菌→小鼠→死亡;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A、由于R型肺炎双球菌没有荚膜,不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所以注\n射R型活细菌,会被消灭,因而小鼠不会死亡,A错误;B、由于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所以注射S型活细菌,不会被消灭,导致小鼠死亡,B正确;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S型细菌会失去活性,因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C错误;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因而能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故选B。20.科学家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DNA在遗传中起主要作用B.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C.细胞中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详解】A、DNA在遗传中起主要作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B、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是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B错误;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说明的是DNA在细胞内的分布,C错误;D、经大量证明,绝大多数生物(包括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B.每个小桶内的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C.在抓取小球的过程中,闭上眼睛,同时抓取,会使结果更加准确D.实验中所用小桶必须同等大小【答案】ABC【解析】【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n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配子和雄配子,A正确;B、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含不同基因的配子,如D和d,B正确;C、在抓取小球的过程中,闭上眼睛,同时抓取,会使模拟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更加真实,因而结果更加准确,C正确;D、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所以不需同等大小,D错误。故选ABC。22.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B.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隐性性状:指生物体根本表现不出来的性状D.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答案】ABD【解析】【分析】1、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2、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4、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5、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详解】A、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A正确;B、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B正确;C、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C错误;D、受精作用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过程,其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D正确;故选ABD。23.同源染色体是()A.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nB.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C.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由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答案】BC【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详解】A、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C、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正确;D、由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来源相同,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C。24.在减数分裂I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具有()A.4条同源染色体B.4条姐妹染色单体C.4个DNA分子D.4条染色体【答案】BC【解析】【分析】四分体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在一起的一对染色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每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2条染色体;又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所以共具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故选BC。25.如图所示,表示纯合子的基因组成是()\nA.B.C.D.【答案】BC【解析】【分析】纯合子是指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为纯合子,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详解】根据概念可知,B项是由基因型相同的配子Ab结合形成的,B正确;C项是由基因型相同的配子ab结合形成的,即C正确。故选BC。三、非选择题26.下图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请据图分析:(1)写出有关操作步骤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是因为豌豆是____________、闭花受粉的植物,此图所示的传粉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填“自交”或“杂交”)。【答案】(1)①.去雄②.人工授粉③.套袋④.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2)①.自花传粉②.杂交【解析】【分析】题图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因此图中①\n为去雄;②为受粉;③表示套上纸袋;④表示受精并发育成种子。【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中①为去雄;②为授粉;③表示套上纸袋,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保证母本接受的花粉只能来自父方。【小问2详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此图所示的是人工杂交的过程,即属于杂交”,产生的后代是杂种。【点睛】熟知人工杂交实验的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杂交实验的流程以及每个步骤的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7.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中①和④处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期,②和③处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期;(2)②前一个时期的细胞中有____________个四分体;(3)进行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④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4)图中不存在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5)该动物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答案】(1)①.后②.中(2)两(3)①.②、④②.次级卵母细胞(4)①、④(5)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行为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④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该动物为雌性。\n【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图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①和④处于分裂的后期,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和③处于分裂的中期。【小问2详解】②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②细胞的前一个时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即一个四分体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个数与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故有2个四分体。【小问3详解】根据分析,进行减数分裂的是②和④,④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小问4详解】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据图可知,不存在染色单体的是①和④。【小问5详解】由图①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且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后为8条,可判断该动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8.下图是高等动物有性生殖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Ⅰ过程中染色体复制_____________次,细胞连续分裂_____________次,高等动物体内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具有_____________;(2)Ⅱ过程表示____________,该过程是否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____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3)Ⅲ过程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此过程是否有联会现象____________(填“有”或“无”);\n(4)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A.我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妈妈B.我和我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完全一样的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D.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一定都是相同的【答案】(1)①.一②.两③.多样性(2)①.受精作用②.不发生(3)①.有丝分裂②.无(4)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Ⅰ过程为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为减数分裂;Ⅱ过程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为受精作用;Ⅲ过程为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个体。2、受精作用: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小问1详解】Ⅰ过程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使得形成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高等动物体内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具有多样性;【小问2详解】Ⅱ过程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为受精作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受精作用不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小问3详解】Ⅲ过程为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个体,经细胞分裂形成的主要是体细胞,故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联会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有丝分裂过程无联会现象。【小问4详解】A、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A错误;\nB、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发生基因重组和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子代的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B错误;C、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正确;D、X和Y是同源染色体,但是大小却不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掌握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29.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对染色体,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性果蝇,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2)果蝇的这样一个性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不考虑突变和互换)将产生____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3)完成下列遗传图解________(写出下图中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及表型):【答案】(1)①.4\n②.雄③.1、2(2)2(3)【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解,图中两条性染色体大小不同,因此该果蝇表示雄果蝇,其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3对常染色体+XY。【小问1详解】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包括三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由于细胞中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因而该图表示的是雄性果蝇,性染色体是图中的1(X)和2(Y);【小问2详解】果蝇的这样一个性原细胞,由于其中的常染色体两两成对,且形态相同,而另外的性染色体形态不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因而,经过减数分裂(不考虑突变和互换)将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小问3详解】遗传图解要求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和表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还要写出配子,因此遗传图解表示如下:【点睛】熟知性别决定方式和伴性遗传的基本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遗传图解的基本写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0.如图是某DNA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n(1)DNA是____________空间结构,2和4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____________原则,该DNA中A+G/T+C应为____________;(3)DNA中特有碱基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双螺旋②.脱氧核糖③.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2)①.氢键②.碱基互补配对③.1(3)胸腺嘧啶【解析】【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磷酸基团,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腺嘌呤,④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小问1详解】DNA的空间结构是双螺旋结构,2为脱氧核糖,4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小问2详解】DNA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之间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该双链DNA中A+G/T+C应为1。【小问3详解】DNA中特有碱基的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RNA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n31.Ⅰ、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时,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2)由图可知圆粒:皱粒=_____________,黄色:绿色=_____________,故亲本中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4)杂交后代中共有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绿色圆粒占_____________。Ⅱ、如图是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步骤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5)本实验使用了两组T2噬菌体,其中一组需要用35S对____________进行标记;(6)图中“②”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7)若使用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实验,则实验结果是: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___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__(填“高”或“低”)。(8)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的分离\n(2)①.3∶1②.1∶1③.YyRr④.yyRr(3)①.绿色皱粒②.纯合子(4)①.6②.1/4③.3/8(5)蛋白质(6)搅拌(7)①.沉淀物②.低(8)DNA是遗传物质【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根据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可知,子代中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推知亲本的两对基因为Yy×yy,Rr×Rr,故亲本的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图示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③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小问1详解】图中子代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小问2详解】子代中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推知亲本的两对基因为Yy×yy,Rr×Rr,故亲本的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绿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小问3详解】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绿色皱粒yyrr,它是纯合子。【小问4详解】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后代中基因型种类为2×3=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为纯合子,占1/2×1/2=1/4,绿色圆粒yyR-占1/2×3/4=3/8。【小问5详解】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不含有S元素,蛋白质的元素成为C、H、O、N,有的含有S,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5S是对蛋白质进行标记。【小问6详解】图中“②”所进行的操作是搅拌,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n【小问7详解】若使用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实验,由于32P标记的是DNA,能进入大肠杆菌,则实验结果是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小问8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32.I、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紫茎和绿茎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2)如果用A、a表示控制紫茎、绿茎的基因,用B,b表示控制缺刻叶、马铃薯叶的基因,那么以下表型的基因型分别是:紫茎缺刻叶①_____________,绿茎缺刻叶②________________,紫茎缺刻叶③____________;(3)紫茎缺刻叶①与紫茎缺刻叶③杂交后代的表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其比值为____________。Ⅱ、如图为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n(4)该实验是____________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其中肺炎链球菌中的R型细菌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____________(填“光滑”或“粗糙”)。(5)该实验是在___________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6)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紫茎②.第1组实验中,紫茎和绿茎植株杂交,子代均是紫茎③.缺刻叶④.第2组实验中,缺刻叶和缺刻叶植株杂交,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2)①.AABb②.aaBb③.AaBb(3)①.紫茎缺刻叶②.紫茎马铃薯叶③.3∶1(4)①.艾弗里②.无③.粗糙(5)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或格里菲斯)(6)S型细菌的DNA【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缺刻叶和马铃薯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3、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小问1详解】第1组实验中,紫茎和绿茎植株杂交,子代均是紫茎,故显性性状为紫茎;第2组实验中,缺刻叶和缺刻叶植株杂交,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则显性性状为缺刻叶。【小问2详解】\n分析第1组实验:紫茎×绿茎→紫茎,可知①中紫茎的基因型为AA,②绿茎的基因型为aa;缺刻叶×缺刻叶→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可知①和②中缺刻叶的基因型都为Bb,因此①的基因型是AABb,②的基因型是aaBb。分析第2组实验:紫茎缺刻叶③(A_B_)×绿茎缺刻叶②(aaBb)→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1∶1)×(3∶1),可判断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为AaBb。【小问3详解】紫茎缺刻叶①AABb与紫茎缺刻叶③AaBb杂交的表型及比例分别为紫茎缺刻叶1×3/4=3/4,紫茎马铃薯叶1×1/4=1/4,即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小问4详解】该实验是艾弗里所做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其中肺炎链球菌中的R型细菌无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小问5详解】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基础上进行的;【小问6详解】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故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最可能是DN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过程、现象及实验结论,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