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制作果酒、果醋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A.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B.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C.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制作果酒、果醋的原理及过程。【详解】A、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所用菌种分别为酵母菌、醋酸菌,其中醋酸菌属于细菌,为原核生物,而酵母菌属于真菌,为真核生物,错误;B、这两个实验都利用了自然界中的菌种(即原料上携带的菌种),不能将原料灭菌,否则将无法实现发酵,错误;C、制作果醋时所用的醋酸菌属好氧细菌,即制作果醋需在有氧环境下发酵;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在无氧的环境下发酵,错误;D项,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果酒时会产生,会使发酵液呈酸性;果醋制作时,生产出的果醋呈酸性,导致发酵液最终呈酸性,正确。故选D。【点睛】传统发酵技术应用小结:\n2.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B.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答案】C【解析】【分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型。【详解】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变酸酸的酒表面的一层菌膜,主要与醋酸菌有关;②泡菜坛液面的一层白膜,主要是成膜酵母繁殖的结果;③腐乳表面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故选C。3.苹果醋因其原料丰富、用途广泛,已成为果醋家族中重要一员,以下是苹果醋生产加工流\n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需要对苹果进行选择、清洗B.过程②的温度要求低于过程③C.过程③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D.过程④需要进行调配、杀菌等操作【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冲洗苹果,②为接种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③为接种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④为调配、杀菌,制成成品。【详解】A、过程①需要对苹果进行选择、清洗,去除浮尘,A正确;B、②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是18℃-25℃,③醋酸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35℃,过程②的温度要求低于过程③,B正确;C、③醋酸发酵所需菌种醋酸菌属于严格好氧菌,醋酸发酵需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C错误;D、过程④需要进行调配、杀菌等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说法,错误的是()A.家庭中制作泡菜选用新鲜的蔬菜,可以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B.泡菜发酵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了解乳酸菌的生长状况C.发酵泡菜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D.若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答案】B【解析】【分析】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详解】A、家庭制作泡菜应该选择新鲜的蔬菜,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A正确;B、泡菜发酵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了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B错误;C、发酵泡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C正确;D、若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食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从而降低了乳酸的产生,D正\n确。故选B。5.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含有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C.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利用尿素作为氮源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直接用来培养噬菌体【答案】D【解析】【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真菌,是真核生物。2、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详解】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为兼性厌氧型,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正确;B、乳酸杆菌是厌氧型生物,其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B正确;C、分解尿素的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可以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尿素主要作为氮源,C正确;D、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不能直接用培养基进行培养,D错误。故选D。6.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灭菌处理,这些方法依次可用于杀灭什么部位的杂菌()A.接种环、手、培养基B.培养容器、手、微生物菌种C.接种针、手、高压锅D.培养基、手、接种针【答案】D【解析】【分析】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和巴氏消毒法,此外也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等。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针等)、干热灭菌(如玻璃器皿)和高压蒸汽\n灭菌(培养基)。【详解】高压蒸汽气灭菌锅是灭菌的一个设备,通常用于培养基的灭菌;用酒精擦拭双手是消毒的一种方法;火焰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环等金属用具,即D正确。故选D。7.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立即开启锅盖,拿出培养基和工具待用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到灭菌时间后,切断热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不需打开放气阀),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拿出培养基和工具待用,A错误;B、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C、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挑取菌落,C错误;D、标记菌落时应用记号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故选D.8.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不同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D.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平板划线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纯化培养与分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其中的微生物全部死\n亡,不能得到尿素分解菌,A错误;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为了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可见,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也不同,B正确;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一般不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错误;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可借助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但并不是使微生物均匀分布,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流程、实验室微生物的纯化培养的方法等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9.实验室中要筛选出目的菌,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方法不包括()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B.根据微生物所需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答案】C【解析】【分析】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就是在许多种微生物中,杀死其它微生物,使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存活下来。可以采用特定的培养基获得纯种,如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等来配制培养基获得单一纯种。【详解】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能筛选出目的菌,例如培养自养型的菌,在培养基中不需加入有机碳源,A不符合题意;B、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根据目的菌的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生长因子进行分离,B不符合题意;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DNA和RNA),它不会直接影响到微生物自身的遗传组成,即使被微生物利用,也是被分解为核苷酸后利用,所以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不会对微生物起选择作用,C符合题意;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可起到选择作用,如培养真菌时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来抑制细菌的生长,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下列哪项不是发酵过程中要完成的操作()\nA.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产物浓度等B.不断添加菌种C.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D.严格控制发酵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菌种的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详解】A、发酵过程中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的细菌数目、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A错误;B、发酵罐内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因此,发酵过程中不需要不断的添加菌种,B正确;C、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向装置中及时添加必需的培养液组分,以保证发酵的最佳条件,C错误;D、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解氧、通气量与转速等条件等环境因素,因为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繁殖,还会影响发酵产物的形成,D错误。故选B。11.下列关于细胞工程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科学家首次培育了体细胞克隆猴B.Ti质粒的发现,促进了植物细胞工程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紧密结合C.胡萝卜体细胞可分化为胚的发现,为细胞全能性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D.日本科学家首次成功获得了诱导多能干细胞并用这种细胞培育出小鼠【答案】D【解析】【分析】1、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克隆出非人灵长类动物,这一研究成果的确意义非凡。这两只克隆猴名字叫“中中”和“华华”,寓“中华”之意。2、Ti质粒的实质是小型环状DNA,可作为运载体。3、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2017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培育了体细胞克隆猴,这两只克隆猴名字叫“中中”和“华华”,寓“中华”之意,A正确;\nB、Ti质粒的实质是小型环状DNA,可作为运载体,促进了植物细胞工程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紧密结合,B正确;C、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胡萝卜体细胞可分化为胚的发现,为细胞全能性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C正确;D、日本科学家首次成功获得了诱导多能干细胞,但没有用这种细胞培育出小鼠,D错误;故选D。12.科学家利用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了多种动物。下列关于动物核移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细胞核移植比体细胞核移植难度大B.核移植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中的细胞核C.核移植时,提供细胞核和去核卵细胞的动物都应为雌性D.通过核移植方法培育的克隆动物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细胞核【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详解】A、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表现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A错误;B、在核移植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卵细胞中的细胞核,获得去核卵母细胞,B正确;C、核移植时,提供细胞核的动物可以是雌性和雄性,但提供去核卵细胞的只能是雌性,C错误;D、通过核移植方法培育的克隆动物,其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细胞核,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则来自提供去核卵细胞的雌性,D错误。故选B。13.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科学家培育出了白菜—甘蓝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需要先获得原生质体B.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以采取物理法和化学法C.植物体细胞杂交只适用于染色体数目一致的两个物种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打破生殖隔离,培育出新品种\n【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包括植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两个阶段,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详解】A、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B、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以采取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法(聚乙二醇),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后的染色体数目是亲本的染色体数目之和,且植物体细胞杂交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故其也适用于染色体数目不一致的两个物种,C错误;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新品种,D正确。故选C。14.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胃蛋白酶处理获得单细胞悬液B.分瓶后的细胞培养就是原代培养C.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气体环境是95%O2和5%CO2D.在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答案】D【解析】【分析】1、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②营养;③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详解】A、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以获得单细胞悬液,A错误;B、分瓶后的培养属于传代培养,B错误;C、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和95%的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其中CO2\n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C错误;D、在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D正确。故选D15.2020年初,荷兰某研究所利用蛇干细胞培养出可分泌毒液的蛇毒腺微型组织,使获取毒素的途径更加安全和简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蛇干细胞时,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植物细胞培养相同B.蛇毒腺微型组织中细胞基因的表达与蛇胚胎干细胞不完全相同C.人工诱导蛇胚胎干细胞大量增殖即可直接获得大量分泌毒液的细胞D.培养蛇毒腺微型组织与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的条件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2、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详解】A、培养蛇干细胞时,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植物细胞培养不完全相同,动物细胞培养需加入葡萄糖、血清等,植物细胞培养需加入蔗糖、植物激素等,A错误;B、不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因此蛇毒腺微型组织基因的表达与蛇胚胎干细胞不完全相同,B正确;C、分泌毒液的蛇毒腺微型组织细胞是蛇胚胎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蛇胚胎干细胞不能分泌毒液,C错误;D、由于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因此培养蛇毒腺微型组织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16.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进行人类试管婴儿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集到的成熟精子经获能处理后才具有受精能力B.经促排卵处理后,从卵巢中取出的卵母细胞需要经过培养成熟才能受精\nC.利用药物改善子宫内膜的机能,可提高胚胎的着床率D.试管婴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和DNA均由精子和卵子各提供一半【答案】D【解析】【分析】1、受精前的准备阶段(1)准备阶段:精子获能。刚刚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2)准备阶段:卵子的准备,动物排出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2、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3、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采集到的成熟精子经获能处理后才具有受精能力,A正确;B、在输卵管中,是未成熟的卵母细胞,需体外培养成熟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结合,B正确;C、利用药物改善子宫内膜的机能,可提高胚胎的着床率,C正确;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DNA来自卵细胞的多于来自精子的,D错误。故选D。17.人造皮肤的构建需要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动物细胞所需的基本条件与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理化条件接近B.只要进行好消毒,动物细胞培养可以在恒温培养箱进行C.贴壁细胞在分裂生长到出现接触抑制后会分化为不同类型D.人造皮肤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详解】A、培养动物细胞所需的基本条件与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理化条件接近,如温度为\n36.5℃±0.5℃,pH为7.2~7.4,都与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接近,A正确;B、动物细胞培养时应注意无菌技术,且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故不能在恒温培养箱进行,B错误;C、接触抑制是指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该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分化,C错误;D、细胞的全能性判断标准是发育为完整个体,而人造皮肤没有发育为完整个体,故不能体现全能性,D错误。故选A。18.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A.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B.增加濒危物种的存活数量C.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D.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工程技术的基础。【详解】A、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杀虫剂等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A符合题意;B、采用核移植技术等可增加濒危物种的存活数量,B不符合题意;C、生产许多有价值的蛋白质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都可以借助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来生产,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C不符合题意;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也属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下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某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从①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孵化B.图中②将发育为胎膜和胎盘\nC.图中③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D.胚胎分割要注意将②均等分割【答案】D【解析】【分析】囊胚是卵子受精5-7天时胚胎体外培养的终末阶段。囊胚是桑椹胚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属于胚胎发育时期。①是透明带,②是滋养层,③是内细胞团。【详解】A、胚胎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做孵化,A正确;B、滋养层将发育为胎膜和胎盘,B正确;C、内细胞团将来可以发育为胎儿的各种组织,是囊胚中最重要的结构,C正确;D、胚胎分割要注意将③内细胞团均等分割,D错误。故选D。20.嵌合体在免疫学上的含义是指一个机体身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细胞系同时存在,彼此能够耐受,不产生排斥反应,相互间处于嵌合状态。如图表示构建嵌合体小鼠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中的培养液需要适时更换B.代孕母鼠对早期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嵌合体幼鼠的一个细胞中同时有白鼠和黑鼠的基因D.囊胚中分离的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可发育成多种组织【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是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首先将白鼠和黑鼠的受精卵分别培养形成8细胞胚,再合并为16细胞胚,进一步发育为囊胚,最后移植到代孕母体分娩形成嵌合体幼鼠。【详解】A、过程①为早期胚胎培养,为防止培养过程中细胞代谢废物对细胞的毒害作用,需要对培养液适时更换,A正确;B、代孕母鼠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B正确;\nC、嵌合体幼鼠是由两种受精卵合并(但没有融合)发育而来的,故一个细胞中只有白鼠或黑鼠的基因,不会两种基因同时存在,C错误;D、囊胚中分离的胚胎干细胞是指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细胞,其经诱导能发育成各种组织,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21.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和栽培中作了大量的研究。如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繁殖原理上分析,A→D属于无性生殖B.植株D和G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C.E→G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E→F过程中获得的植株一般不直接用于大田生产【答案】BC【解析】【分析】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的特点一般是植株矮小瘦弱,一般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详解】A、A→D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从繁殖原理上分析,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B、植株D是二倍体植株,植株G是单倍体植株,体内的染色体组数不同,B错误;C、E→G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的过程,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生殖细胞)的\n全能性,C错误;D、E→F过程中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一般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不直接用于大田生产,D正确。故选BC。22.为给工厂化繁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甘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茎尖大小外植体数/个分化苗数/苗脱毒苗数/苗小于0.3mm20110.3~0.5mm20107大于0.5mm20134A.不同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激素的浓度和比例等应适时调整B.脱分化过程中应给予充足光照使其进行光合作用C.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茎尖的大小和脱毒苗数D.0.3~0.5mm大小的茎尖有利于脱毒甘薯苗的培养【答案】AD【解析】【分析】1、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被称为“激素杠杆”。)2、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甘薯茎尖大小,因变量是分化苗数/苗和脱毒苗数/苗,无关变量是外植体数/个。【详解】A、不同阶段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不同,故不同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比例应适时调整,A正确;B、脱分化时,愈伤组织的诱导往往需要暗培养,不能给予适宜光照,B错误;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茎尖大小,脱毒苗数目属于因变量,C错误;D、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0.3-0.5mm大小的茎尖,脱毒苗数最多,因此有利于培养脱毒甘薯,D正确。故选AD。\n23.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病原菌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答案】ABC【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图示固体培养基上需要菌液均匀分布,故在该固体培养基上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不能使用平板划线法,A错误;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的原因是该病原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这种变异不是在接触抗生素后存在的,抗生素只能起着选择作用,B错误;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敏感度小,C错误;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导致距离抗生素最远的微生物先大量繁殖,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正确。故选ABC。24.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nB.用化学诱导剂PEG诱导二者原生质体的融合C.AB融合细胞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形成完整植株,此过程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上述杂种植株属于二倍体【答案】ABC【解析】【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除去植物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A正确;B、可用化学诱导剂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C、形成的融合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之后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植株,C正确;D、甲、乙都是二倍体,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是四倍体,D错误。故选ABC。25.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症”。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于突变的基因使运动神经元合成了某种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也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前驱细胞,然后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植入由iPS细胞诱导分化成的神经干细胞可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B.将控制合成破坏运动神经元的毒蛋白基因替换,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C.iPS细胞分化成的多种细胞中核遗传物质不相同D.iPS细胞的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答案】AB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渐冻症”是由于突变的基因使运动神经元受损,所以植入由iPS细胞诱导分化成的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运动神经元,可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A正确;B、该病是由于某种毒蛋白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引起的,所以若将控制运动神经元合\n成毒蛋白的基因替换,或许可以起到治疗该病的作用,B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iPS细胞分化成的多种细胞中核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26.在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人类利用了天然存在的菌种。请回答:(1)果酒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其中酿酒酵母被人类利用的历史已有近万年,被称为“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其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反应简式为___________。(2)醋酸菌可用于制作各种风味的醋。利用果酒进行果醋的制作其原理为(反应简式)___________,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在工业大规模生产果醋时,需要安装搅拌器,以保证醋酸菌对___________的需求。(3)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传统泡菜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____________来进行发酵的。这两类微生物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答案】(1)①.异养兼性厌氧②.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①.C2H5OH+O2CH3COOH+H2O+能量②.30~35℃③.氧气(和营养物质)(3)①.毛霉②.乳酸菌③.乳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小问1详解】酵母菌是一类异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反应简式为\n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小问2详解】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果醋发酵的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能量;果醋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在果醋发酵过程中,需要安装搅拌器以保证醋酸菌对于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小问3详解】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发酵主要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传统泡菜是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酸菌来进行发酵的;毛霉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酒精凝胶类免洗洗手液含有70%~75%的酒精。为检测某品牌凝胶洗手液的清洗效果,研究人员测定了凝胶洗手前后,手部细菌的含量,检测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常见细菌。其中牛肉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_,蛋白胨主要提供_____________。培养基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氧气的需求。如培养乳酸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2)为统计洗手前手部细菌的数目,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3)根据上图所示的步骤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信度较低,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请给出两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等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培养基上菌种的类型。【答案】(1)①.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②.碳源、氮源和维生素③.pH\n④.特殊营养物质⑤.维生素(2)稀释涂布平板法(3)①同一种稀释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取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②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4)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解析】【分析】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种和氧气的要求。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小问1详解】牛肉膏可以为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需求,培养乳酸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小问2详解】统计细菌的数目,应选择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小问3详解】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因此需要的改进措施有:①同一种稀释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取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②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小问4详解】不同菌体的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可能不同,所以可根据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培养基上菌种的类型。【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概念和微生物分离、培养时的实验操作,再结合题干信息分析作答。28.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n(1)上图过程_____________属于脱分化(填序号),过程_____________属于再分化(填序号)。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一般具有____________。(2)愈伤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⑤要进行适当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植物组织培养一般需要用到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按物理性质划分)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蔗糖的目的是___________。(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____________,这种繁殖方式____________繁殖。【答案】(1)①.④②.⑤③.全能性(2)不定形的薄壁细胞(3)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4)①.固体②.提供营养并维持渗透压(5)①.优良性状②.无性【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③表示处理外植体材料,④表示脱分化,⑤表示再分化,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解】结合分析可知,④属于脱分化过程,是由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⑤表示再分化,是由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的过程;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一般具有该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即植物细胞有全能性。【小问2详解】愈伤组织是离体植物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的,是一团不定形的薄壁细胞。【小问3详解】步骤⑤再分化过程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小问4详解】植物组织培养一般需要用到的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n【小问5详解】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该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作用,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29.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1)_____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此过程还用到的重要技术是___________。(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使用HAT培养基进行培养的结果是___________。(3)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备___________特点。(4)给小鼠多次注射特定抗原的目的是要得到___________。【答案】(1)①.动物细胞培养②.动物细胞融合(2)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3)大量繁殖且产生特异性抗体(4)更多的B细胞【解析】【分析】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小问1详解】单克隆抗体技术能够制备单抗,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细胞进行培养,因此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单抗制备也需要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n【小问2详解】细胞融合的结果有B细胞+B细胞、B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用HAT培养基能筛选到杂交瘤细胞。据图分析,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无法生长,所以骨髓瘤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也不能在该培养基上存活;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但不能增殖,所以经过培养后,HAT培养基上没有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并无限增殖。【小问3详解】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备大量繁殖(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点。【小问4详解】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能产生特异性的记忆B细胞和抗体,多次注射能产生更多特定的记忆B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30.在英国,每6500个儿童中就有1个身患遗传性疾病。每年约有10例英国患者希望采用“线粒体替换”疗法,避免夫妻把生理缺陷遗传给孩子。英国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的技术路线。(1)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____________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2)卵母细胞需培养到___________期才具备受精的能力,体外培养时所需的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3)在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早期胚胎细胞时,通常需加入____________等天然物质。同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___________。(4)利用三亲婴儿培育技术可以避免三亲中___________\n(填“捐献者”、“母亲”或“父亲”)中的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或“线粒体中”)的基因缺陷传给孩子,而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递给后代。(5)“三亲婴儿”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生殖(填“有性”或“无性”)【答案】(1)促性腺激素(2)①.MⅡ中②.维持培养液的pH(3)①.血清②.清除代谢产物,防止代谢产物积累(4)①.母亲②.线粒体中③.不能(5)有性【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其意义在于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替换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与捐献者的去核卵母细胞重组成一个新的卵母细胞,通过正常的受精作用和胚胎移植得到后代。【小问1详解】可以通过向女性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女性超数排卵。【小问2详解】卵母细胞需培养到MⅡ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重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实质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所需的气体主要有O2和CO2,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小问3详解】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还需加入血清等天然物质后再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适时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产物,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早期胚胎造成危害。【小问4详解】利用三亲婴儿培育技术培育的子代,该过程中是用捐献者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和母亲的卵细胞的核重组,形成的重组卵再和父亲的精子结合,利用三亲婴儿培育技术可以避免三亲中母亲中的线粒体中的基因缺陷传给孩子;由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细胞核的X染色体上,而细胞核来自母亲卵母细胞,因此不能避免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递给后代。【小问5详解】三亲婴儿的生殖还是需要经过精卵融合,属于有性生殖。【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应用,明确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两自双亲;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n31.和牛是世界公认的高档肉牛品种,下图是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和牛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成熟和牛排出更多的卵子,可以注射_______,但只有发育到_______期的卵子才能与精子结合。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_______反应,使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受精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3)在胚胎移植过程中,移入子宫的胚胎能在受体内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_______。(4)为了进一步提高和牛的产子率,科学家用了胚胎分割技术,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_______胚进行分割。如需对初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宜取囊胚期的_______细胞进行鉴定。【答案】(1)①.促性腺激素②.MⅡ中③.培养法④.化学诱导法(2)①.顶体②.雌雄原核的融合(3)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排斥反应(4)①.桑椹胚或囊②.滋养层【解析】【分析】该图展示的过程:卵母细胞的采集和精子的采集和获能,然后精卵细胞体外受精,进行早期胚胎培养,然后将早期胚胎送入到受体母牛子宫,最后产出后代。【小问1详解】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雌性个体超数排卵,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进行受精。精子体外获能处理的方法有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化学诱导法一般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小问2详解】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反应顶体反应,使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将透明带溶出一条通道,使精子可以前进。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的融合。【小问3详解】在胚胎移植过程中,移入子宫\n胚胎能在受体内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排斥反应,如果有排斥反应,就会导致胚胎移植失败。【小问4详解】胚胎分割技术,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此时细胞全能性高,分割容易成功,但注意要将囊胚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如需对初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则需要获取胚胎细胞,囊胚期已经出现内细胞团和滋养层两类细胞,滋养层细胞后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所以宜取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进行鉴定。【点睛】本题考察胚胎工程的几种技术,需要学生掌握各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原理等。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