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O2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D.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细胞外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维持pH的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详解】A、CO2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可以调节人的呼吸频率,维持内环境中气体的相对稳定,A错误;B、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如个体的内环境稳态、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群落的各个种群之间数量上的相互制约从而达到稳定状态等等,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属于理化性质,C错误;D、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D错误。故选B。2.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错误的是()
A.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下丘脑,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巴宾斯基征阴性和巴宾斯基征阳性都有完整的反射弧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彼此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骨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够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巴宾斯基征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错误;B、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巴宾斯基征阴性和阳性都具有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是在大脑皮层控制下形成的反射,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C正确;D、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不能对脊髓中的控制中枢做出调控作用的反应,D正确。故选A。3.已知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则该反射的类型及其神经中枢分别是()A.条件反射、脊髓B.条件反射、大脑皮层C.非条件反射、脊髓D.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答案】C
【解析】【分析】1、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详解】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只经过了一次突触传递,体现不出分级调节,故该反射的类型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ABD错误,C正确。故选C。4.电影《长津湖》中的画面和声音信息会使人们心跳加速且久久不能平静,其原因一方面是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另一方面是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电影中的惊险画面使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机体呼吸加快、心率加速B.肾上腺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进入内环境,经体液运输与靶器官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C.心跳加速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神经纤维上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的过程,需要钠离子通道的开放,需要消耗ATP【答案】D【解析】【分析】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上腺释放。【详解】A、眼睛看到的画面而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从而使肾上腺产生并分泌肾上腺素,其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A正确;B、肾上腺素是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的化学物质,二者均可以进入内环境,并经过体液运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B正确;C、结合题干可知,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均为神经调节,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C正确;D、神经纤维上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的过程,需要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D。5.许多年轻人喜欢熬夜,长此以往,有的人出现失眠的症状。为了加速睡眠,开始口服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已知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褪黑素可能是一类不被消化酶水解的小分子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该过程中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错误;B、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因此,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D、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开始口服,推测可能是一类不被消化酶水解的小分子物质,D正确。故选A。
6.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哮喘B.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释放来治疗哮喘【答案】C【解析】【分析】过敏反应属于一种免疫能力过高即过于敏感的免疫失调病,它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过敏原与附着于某些细胞(如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表面)上的抗体结合,引起该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详解】A、由分析可知,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不会引发哮喘,A错误;B、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B错误;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C正确;D、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抑制过敏介质释放,D错误。故选C7.人体内某种肿瘤细胞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ADH),使该激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致人患上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下列关于SIADH肿瘤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体内ADH可由下丘脑和某些肿瘤合成分泌B.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会加强重吸收水而减少尿量C.患者体内超量ADH会反馈抑制肿瘤的分泌活动D.患者SIADH消失可作为该肿瘤治疗治愈的依据【答案】C【解析】
【分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由题意可知,某些肿瘤也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据此答题。【详解】A、人体的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再据题意,某些肿瘤也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A正确;B、ADH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患者尿量减少,B正确;C、患者的某些肿瘤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说明肿瘤的ADH分泌活动不受体内超量ADH的反馈调节,C错误;D、若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对该患者肿瘤进行彻底治疗,可消除肿瘤ADH超量分泌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即患者SIADH消失可作为该肿瘤治愈的依据,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肿瘤组织抗利尿激素的额外超量分泌为情境考查水盐平衡调节及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考查稳态与平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素养,归纳概括和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素养。8.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会感觉“热辣烫口”。在口腔或皮肤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香草酸受体,它能被辣椒素或高温刺激激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辣椒素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后,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的反射活动中,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C.有人吃辣椒会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D.吃辣椒后进入低温空调房降温,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所以人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A错误;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还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算反射活动,B错误;C、吃辣椒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产热增加,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C正确;
D、进入低温空调房后,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增加,且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进而维持机体体温恒定,D错误。故选C。9.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生长素、赤霉素、乙烯B.在调节幼苗生长过程中,①②具有协同作用,①③具有拮抗作用C.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组控制的结果,同时还受植物激素和环境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和赤霉素,而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乙烯能抑制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可见,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多种植物激素间协调配合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详解】A、根据分析,①是赤霉素,②是生长素,③是乙烯,A错误;B、在调节幼苗生长过程中,①赤霉素与②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③乙烯与①②都具有拮抗作用,B正确;C、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D、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同时还受植物激素和环境(光照、温度等)影响,D正确。故选A。10.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错误的是()A.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B.“一个烂苹果会槽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脱落酸C.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茄子产量影响不大D.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生命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详解】A、尿液中含有生长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A正确;B、“一个烂苹果会槽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乙烯,B错误;C、生长素促进子房壁的发育,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产量影响不大,C正确;D、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生命活动,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D正确。故选B。11.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角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优势种是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B.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C.种群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详解】A、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物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错误;B、习性相似的物种如果资源短缺,会发生竞争,不利于资源的利用,B错误;C、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
D、不同高度的喜鹊属于同一物种,不能反映动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D。12.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如图中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如图中乙曲线)、结合题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e点B.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C.若乙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可能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答案】B【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J”型增长曲线,乙为“S”型增长曲线。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是K/2处,即c点,A错误;B、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B正确;C、防治蝗虫数量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率较低时,所以应在b点之前进行,C错误;D、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高,因为其中可能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用稀释涂布平板阀计数是统计结果比实际的低,以为一个菌落可能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发育而来,D错误。
故选B。13.调查草原上某区域(10km2)内绵羊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被标记的绵羊有21只。标记物不影响绵羊的生存和活动,并且可用于探测绵羊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绵羊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种间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为该段时间内有绵羊的出生而种群总数量保持稳定,则该区域绵羊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A.10只/km2B.12只/km2C.15只/km2D.20只/km2【答案】A【解析】【分析】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详解】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如下: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60-5)×40÷21÷10≈10只/km2,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历史上曾树木葱茏,后由于人类活动退化为荒原。经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原的演变,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这一演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荒原生态系统D.该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出现季节性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原,又由荒原被人为治理成森林,充分体现了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正确;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错误;C、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荒原生态系统,C正确;D、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出现季节性变化,称为群落的季节性,D正确。
故选B。15.近期,湖北新闻报道称在武汉某公园内出现大量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它的植株高大,有的能长到2米多,根系非常发达,繁殖能力强,逐渐占据了其他花卉的生态位。该生物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目前,对付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主要方式,仍旧是人工铲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本地植物占优势转变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D.“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态位即它所生存的空间【答案】C【解析】【分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2、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五个基本特征。【详解】A、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数据偏大,A错误;B、由本地植物占优势转变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的本质是优势种的改变,B错误;C、“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C正确;D、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D错误。故选C。16.在榕树花期,榕果由于有苞片,可以防止非传粉小蜂进入其内产卵。只有头部楔形的传粉小蜂才能钻过苞片进入榕果交配、产卵,并帮助榕树传粉。杨氏榕树金小蜂为一种非传粉小蜂,但可以利用传粉榕小蜂咬出的通道更快速地进入榕果并完成产卵。科研人员研究了进入榕果内产卵小蜂种类对榕果种子产量及小蜂产生后代数量的影响,统计相关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榕果内产卵小蜂种类榕果内种子数量传粉小蜂后代数量杨氏榕树金小蜂后代数量
传粉榕小蜂5.5108.50杨氏榕树金小蜂+传粉榕小蜂10.010.580.7A.杨氏榕树金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体型可能相似B.榕果内传粉榕小蜂比杨氏榕树金小蜂具有更强的资源竞争能力C.杨氏榕树金小蜂进入榕果内产卵有助于榕树传粉D.传粉榕小蜂与榕树的关系为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榕树依靠传粉榕小蜂为之传粉,传粉榕小蜂在榕树榕果中产卵,为其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说明是互利共生关系;另外非传粉杨氏榕树金小蜂也将卵产在榕果内,说明传粉榕小蜂和非传粉杨氏榕树金小蜂之间形成竞争关系。【详解】根据“杨氏榕树金小蜂可以利用传粉榕小蜂咬出的通道更快速地进入榕果并完成产卵”可说明杨氏榕树金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体型可能相似,A正确;传粉榕小蜂单独进入榕果内时,传粉小蜂后代数量为108.5,而杨氏榕树金小蜂+传粉榕小蜂共同进入榕果内时,传粉小蜂后代数量为10.5,可见榕果内杨氏榕树金小蜂比传粉榕小蜂具有更强的资源竞争能力,B错误;由表格数据,只有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果产卵时,榕果内种子数量为5.5,而杨氏榕树金小蜂+传粉榕小蜂共同进入榕果产卵时,榕果内种子数量为10.0,说明杨氏榕树金小蜂进入榕果内产卵也有助于榕树传粉,C正确;传粉榕小蜂为榕树传粉,榕树为传粉榕小蜂的幼虫提供营养,说明二者的关系为互利共生,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共同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7.某稻区为了充分利用冬闲田,在9月中下旬水稻收获后,种植豆科固氮植物紫云英,次年1至4月,采摘紫云英嫩梢部分作为菜用,剩余部分继续留在田里,在盛花期翻压做稻田绿肥。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还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紫云英与水稻构成竞争关系B.翻压做稻田绿肥后,紫云英不再是稻田生态系统的组分
C.紫云英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了水稻,使水稻产量得以提高D.氮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还需要往稻田中施加氮肥【答案】D【解析】【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详解】A、紫云英与水稻在不同时期种植,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B、紫云英被翻压做稻田绿肥后,成为了稻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组分之一),B错误;C、紫云英和水稻都是生产者,都是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紫云英剩余部分翻压做稻田绿肥,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但紫云英的能量不能流向水稻,C错误;D、氮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由于人们收获植物的有用部分进行利用,故还需要往稻田中施加氮肥,D正确。故选D。18.有关下图的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昆虫与狐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D.该食物网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分别草→兔→狐,草→昆虫→鸟→狐,A
正确;B、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C、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昆虫数量上升会导致鸟数量上升,鸟的数量上升又会导致昆虫数量降低,狐的数量上升,狐对鸟的捕食加强,鸟减少会导致狐减少,昆虫与狐之间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的方式为负反馈调节,C正确;D、由食物链草→兔→狐,草→昆虫→鸟→狐可知,食物网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D正确。故选B。19.森林与草原之间的森林草原带、海陆交界的潮间带等都属于生态过渡带。在过渡带区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都明显高于两侧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过渡带生物种类繁多,比两侧生物群落的食物网结构更为复杂B.过渡带区域的环境更为复杂,适合更多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生长C.过渡带是很多迁徙鸟类的栖息地,过渡带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生物群落D.过渡带植物的垂直分层更为复杂,为动物提供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1、同一地点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2、不同植物由于对阳光的利用不同出现垂直结构,为动物的生存创造了空间和食物条件。【详解】A、由题意可知,过渡带生物种类繁多,且生物种类高于两侧的生物群落,且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结构更复杂,A正确;B、过渡带区域的环境更为复杂,从而为多种植物提供生存环境,适合更多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生长,B正确;C、生物群落包括同一地点所有的生物,过渡带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才构成生物群落,C错误;D、根据题干“在过渡带区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都明显高于两侧的生物群落”,可知过渡带植物的垂直分层更为复杂,这又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故选C。2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B.“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违背了协调的原理,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详解】A、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A正确;B、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循环原理,B正确;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错误;D、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21.下图所示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侵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A-I代表不同的免疫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当它清除机体衰老的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稳态时,说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功能。图中B细胞所分泌的__________能促进相关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2)图中D细胞被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分别是与D细胞接触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图中I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更好地预防新冠肺炎,专家建议在接种两针新冠疫苗的基础上接种第三针加强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人是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该人应采取以下哪些做法?__________a.做好隔离防护措施b.和朋友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c.保持通风,勤洗手d.及时去医院检查e.定时服用抗生素【答案】(1)①.免疫自稳②.细胞因子(2)①.病原体(抗原)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③.识别并与被抗原(或新冠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3)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4)acd【解析】【分析】1、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分析题图:A为抗原呈递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C为记忆T细胞,D为B细胞,E为细胞毒性T细胞,F为浆细胞,G为记忆B细胞,H为记忆T细胞,I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小问1详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清除机体衰老的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稳态时,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图中B为辅助性T细胞,其可以分泌细胞因子,具有促进相关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的作用。【小问2详解】D为B细胞,被激活需要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二个信号。I细胞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作用是识别并与被抗原(或新冠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小问3详解】多次注射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小问4详解】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疑似病例”应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避免传染他人,保持通风,勤洗手以免加重病情,及时去医院检查方便对症治疗。【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关内容,需要考生熟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具备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
22.黑尾鸥生活在某海岛上,主要以鱼类为食。在上世纪末由于人为破坏环境,导致黑尾鸥的数量下降到95只。为了保护黑尾鸥,人们将该岛设为自然保护区,并进行了科研调查,下表为设立自然保护区后黑尾鸥14年间的数量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年)2468101214数量(只)101116140182218230231(1)下列属于该海岛黑尾鸥种群特征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互利共生D.空间分布E.物种丰富度(2)根据种群数目是否持续以指数方式增加,将种群增长可分为“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和“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两类,依此判断14年间黑尾鸥的种群增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自然条件下,许多因素都会影响黑尾鸥数量的变化。14年后,黑尾鸥的数量基本稳定,影响黑尾鸥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岛上有一种专吃黑尾鸥的蝮蛇,为了更好地保护海岛上的黑尾鸥,有人建议在14年以后开始捕杀蝮蛇,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试利用生态学原理分析,支持者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者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BD(2)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3)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不作要求)(4)①.支持者的理由:蝮蛇是黑尾鸥的天敌,捕杀蝮蛇后会增大黑尾鸥种群的K值②.反对者理由:捕杀蝮蛇后,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或降低了该地的生物多样性)【或答:蝮蛇捕食的黑尾鸥多为老弱病残的个体,捕杀蝮蛇后不利于黑尾鸥种群的发展】【解析】【分析】据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是“S”型增长,第6〜8年期间增长率最大,第14年增长速速率为几乎0,种群数量为K值。【小问1详解】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D种群的空间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互利共生和E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研究的范畴。【小问2详解】
从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黑尾鸥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慢,由此可见黑尾鸥的种群增长属于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小问3详解】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在自然保护区内,迁入率和迁出率几乎不影响种群数量,则14年后,黑尾鸥的数量基本稳定,影响黑尾鸥数量增加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小问4详解】蝮蛇是黑尾鸥的天敌,捕杀蝮蛇后会增大黑尾鸥种群的K值,因此可建议14年以后开始捕杀蝮蛇,当然捕杀蝮蛇后,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因此建议不捕杀蝮蛇(或答:蝮蛇捕食的黑尾鸥多为老弱病残的个体,捕杀蝮蛇后不利于黑尾鸥种群的发展)。【点睛】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熟记基本知识,并分析题干理解应用能力。23.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青藏高原。下图甲为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藏羚羊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图乙为该藏羚羊种群年龄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在曲线a~b段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相似,在曲线c~d段,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2)当该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原动物传递了可以开始采食的__________信息,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的功能。(3)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多样性。(4)如果在第c年,由于未知原因,迁来少量藏羚羊,则该草原上藏羚羊的K值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①②.减少
(2)①.物理②.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3)①.遗传(基因)②.物种(4)①.不变②.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解析】【分析】由图甲可知,在R值大于1上的部分,该种群应该对应增长型,在R值小于1上的部分,该种群应该对应衰退型,在在R值等于1时,该种群应该对应稳定型。图乙中①为增长型、②为稳定型、③为衰退型。【小问1详解】曲线a~b段R值大于1,对应图乙中的①增长型;曲线c~d段,R值小于1,种群数量将减小,知识减少的趋势越来越小。【小问2详解】颜色为物理信息;草原动物不是青草,说明该信息具有调节中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小问3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藏羚羊是保护其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小问4详解】K值即环境容纳量,只和环境条件有关,和是否迁入无关,K值不变。【点睛】本题考察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能够结合图标或曲线进行分析问题,本题中易犯甲图中上升的曲线认为种群数量在增长,下降的曲线认为种群数量在减少的错误。24.武汉东湖是我国第二大城中湖。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高强度的生产活动使东湖水体受到严重污染,虽经过了多年的不懈治理,目前仍为富营养型湖泊。图1为东湖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食性鱼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东湖在观光、养殖、农灌以及调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2)图2中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水草所处营养级与该种植食性鱼所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最大,则水草所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_______J/(cm2·a)。(3)研究人员对照动物图鉴并结合基因测序等方法,对样本中的所有浮游动物进行鉴定并计数,这种统计丰富度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4)已知东湖存在以下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枝角类浮游动物→鳙鱼,其中鳙鱼是人为放养的经济鱼。调查结果表明,东湖中枝角类浮游动物数量出现了严重的下降趋势。请提出一条恢复枝角类浮游动物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③④⑦②.直接和间接(2)①.植食性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②.400(3)记名计算法(4)减少鳙鱼的放养密度【所列措施只要是减少鳙鱼密度均可,如适量捕捞鳙鱼,减少鳙鱼投放量等】【解析】【分析】1、图1为碳循环示意,由于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之间为双箭头,并且所有生物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丁是大气二氧化碳库,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2、生物多样性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小问1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在群落之间传递,传递过程有③④⑦;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东湖在观光、养殖、农灌以及调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图二中B是同化量,D是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则C是植食性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水草所处营养级与该种植食性鱼所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最大,即按照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植食性鱼所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100-20=80J/(cm2a),假设杂草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M,则M×20%=80,则M=400J/(cm2a)。
【小问3详解】研究人员对照动物图鉴并结合基因测序等方法,对样本中的所有浮游动物进行鉴定并计数,这种统计丰富度的方法称为记名计算法。【小问4详解】据题意可知,东湖存在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枝角类浮游动物→鳙鱼,若东湖中枝角类浮游动物数量出现了严重的下降趋势,则可通过减少鳙鱼的放养密度等措施恢复枝角类浮游动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特征、生物多样性价值和生态系统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表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