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试卷(2022.1)高二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当内环境处于稳态时,人就不会患病C.如果没有稳态,则必然没有正常生命活动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C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答案】C3.202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的教授DavidJulius和Scripps研究所的ArdemPatapoutian,奖励他们对感知温度与触觉受体的发现。研究显示,辣与酸甜苦咸鲜等五种味觉不同,是一种痛觉(一种典型的触觉),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会感觉“热辣烫口”。在口腔或皮肤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TRPV1受体,它能被辣椒素或高温刺激激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B.辣椒素与TRPV1受体结合后,兴奋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食物刺激味蕾引起味觉属于反射活动D.吃辣椒后进入低温空调房降温,机体的散热量减少【答案】A4.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影响神经递质的回收,使人产生较长时间兴奋与愉悦感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或重新吸收回突触小体C.未吸食毒品时会出现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可能与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有关D.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增多”,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答案】D5.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渗透压变化B.下丘脑中某些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C.下丘脑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以及呼吸中枢D.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枢纽【答案】C6.如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在骨髓中产生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该免疫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答案】B7.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细胞裂解性杀伤(如图1)和诱导细胞死亡(如图2)两种途径。前者指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蛋白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asL(死亡因子)与靶细胞表面的Fas(死亡因子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癌变的细胞中,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往往较低B.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需要载体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一般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D.提高移植器官的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可有效减弱免疫排斥【答案】A8.荔枝是岭南佳果,驰名中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促进荔枝果实的生长B.荔枝幼苗向光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荔枝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和脱落酸的含量升高D.荔枝树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答案】B9.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结果完整植株雌、雄株各占一半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跟+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雄株占多数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
【答案】C1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相关概念及其对应的实例或运用,匹配错误的是()选项概念实例或运用A种群密度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B年龄结构据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年龄结构数据,可预测人口的变化趋势C群落的结构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水分、无机盐D物种丰富度某山区共有低等植物840种,高等植物2888种,动物约5000余种A.AB.BC.CD.D【答案】C11.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有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B.草地上某种植物的随机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灌木→森林四个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D12.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调查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显微计数法C.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答案】B二、选择题13.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C.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答案】C14.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与神经细胞一样,都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下图是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调节过程。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图中CO2和H2O生成的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B.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C.细胞内ATP增多会使胰岛B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Ca2+大量内流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答案】C15.图中曲线C表示某植物茎生长反应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果将同样浓度的生长素施用于侧芽,能反应侧芽生长状况的曲线是()
A.AB.BC.CD.D【答案】A16.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建构如图所示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段,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最可能为N2C.鸭子种群数量在图中b→c(不包括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率小于0D.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图示模型属于物理模型【答案】B三、非选择题17.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间题:(1)下图是测量枪乌贼轴突静息电位的示意图。据图可知,静息电位是指__________
(2)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一种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它和其他神经细胞的联系如图所示。Glu(谷氨酸)是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的神经递质,GABA(γ-氨基丁酸)是可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的神经递质,二者在星形神经胶质细胞中可发生如图所示代谢过程。
①在图中代谢过程中,_______起到了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媒介作用。某些条件下,谷氨酸会瞬间异常大量释放,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②人们发现神经胶质没有轴突且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据此推测其_______(填“不具有”或“具有”)传递神经冲动的功能。③人脑内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往往还能起呈递抗原的作用,这种功能类似于免疫系统中______细胞的作用。【答案】①.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差②.组织液③.维持神经递质含量稳定,保证神经细胞间兴奋正常传递④.不具有⑤.吞噬18.病原体感染可造成机体发热至38.5℃以上,这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受影响有关,机体在发热过程中会发生上系列生理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影响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运输至下丘脑。(2)据图分析可知,激素a能调节激素b的分泌,则激素a是______________。激素c通过调节相应酶的合成而影响细胞代谢,发热期间,激素c作用于乙细胞能使______________的合成增多,导致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多。激素c分泌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3)位于人体__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_____________等信号分子可以调节体温。【答案】(1)①.致热性细胞因子②.体液(或血液)(2)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呼吸酶③.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3)①.下丘脑②.神经递质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9.下图是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后所引起的机体部分生理活动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对垂体分泌ACTH具有直接调节作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2)细胞因子风暴是由机体感染微生物后引起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急剧升高而引发的过度免疫反应。细胞因子风暴会引起多脏器衰竭,是导致许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用糖皮质激素可进行治疗,请据图分析其治疗原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具有对抗作用,推测其可能的副作用是______________。(3)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若接种了新冠疫苗,是否意味着不会再被传染?_____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答出一种理由即可)。【答案】(1)CRH和糖皮质激素(2)①.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避免因细胞因子过多导致机体出现过度免疫反应②.抑制细跑对葡萄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和储存,导致血糖升高(3)①.不是②.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单链的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20.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野兔→动物甲。研究人员考察了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个体数931876056516152344139166注:表中“1+”表示野兔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野兔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数据是根据标记重捕法获得的,若第二次捕捉时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会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不变”、“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____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3)动物甲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①.次生演替②.阳光(光照)③.保持稳定(2)①.偏高②.有利(3)野兔以植物为食,动物甲的数量增加导致野兔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加21.α-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甲图所示。(1)若选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作实验材料,要对其进行去除顶芽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2)根据甲图所示的结果,a、b两种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在a浓度的NAA溶液作用下,葡萄茎段侧芽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甲图所示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NAA作用的两重性。(3)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乙图)时,可将甲图实验称为这个实验的预实验,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b、c浓度在X浓度两侧有___________种可能性。(4)若浓度b>c,某同学在b、c浓度之间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NAA溶液对葡萄茎段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址。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b、c浓度
之间未出现峰值。参照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个实验中,你应该在___________(浓度范围)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A溶液进行实验,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答案】(1)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①.a>b②.能③.能(3)①.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②.4(4)c浓度之前(或“小于c浓度”,或“0~c浓度”)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