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综合探究类1.综合与实践问题背景: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为操作对象,进行相一次相关问题的研究.下面是创新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研究的问题,如图一,△ABC≌△DEF,其中∠ACB=90°,BC=2,∠A=30°.操作与发现:(1)如图二,创新小组将两张三角形纸片按如图示的方式放置,四边形ACBF的形状是,CF=;(2)创新小组在图二的基础上,将△DEF纸片沿AB方向平移至图三的位置,其中点E与AB的中点重合.连接CE,BF.四边形BCEF的形状是,CF=.操作与探究:(3)创新小组在图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探究,将△DEF纸片绕点E逆时针旋转至DE与BC平行的位置,如图四所示,连接AF,BF.经过观察和推理后发现四边形ACBF也是矩形,请你证明这个结论.【解析】(1)如图所示:△ABC≌△DEF,其中∠ACB=90°,BC=2,∠A=30°,,,四边形ACBF是矩形,AB=4,AB=CF=4;
故答案为:矩形,4;(2)如图所示:△ABC≌△DEF,其中∠ACB=90°,BC=2,∠A=30°,,,四边形ECBF是平行四边形,点E与AB的中点重合,CE=BE,是等边三角形,EC=BC,四边形ECBF是菱形,CF与EB互相垂直且平分,,,故答案为:菱形,;(3)证明:如图所示:∵∵∴∴∵∵∴为等边三角形
∴∴∵∴四边形ACB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CBF为矩形.2.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为格点,为小正方形边的中点.(1)的长等于_________;(2)点,分别为线段,上的动点,当取得最小值时,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线段,,并简要说明点和点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解析】解:(1)由图可得:AC=,故答案为:5;(2)如图,与网格线相交,得点;取格点,,连接,与网格线相交,得点,取格点,,连接,与网格线相交,得点,连接,与相交,得点.连接,.线段,即为所求.如图,延长DP,交网格线于点T,连接AB,GH与DP交于点S,由计算可得:AB=,BC=,AC=5,∴△ABC为直角三角形,∠ABC=90°,∴tan∠ACB=2,∵tan∠BCT=PT:TC=2,∴∠ACB=∠BCT,即BC平分∠ACT,根据画图可知:GH∥BC,∴∠ACB=∠CQH,∠BCT=∠GHC,
∵∠BCT=∠BCA,∴∠CQH=∠GHC,∴CQ=CH,由题意可得:BS=CH,∴BS=CQ,又∵BP=CP,∠PBS=∠PCQ,∴△BPS≌△CPQ,∴∠PSB=∠PHC=90°,即PQ⊥AC,∴PD+PQ的最小值即为PD+PT,∴所画图形符合要求.3.数学实验室:制作4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1),把这4张纸片拼成以弦长c为边长的正方形构成“弦图”(如图2),古代数学家利用“弦图”验证了勾股定理.探索研究:(1)小明将“弦图”中的2个三角形进行了运动变换,得到图3,请利用图3证明勾股定理;数学思考:(2)小芳认为用其它的方法改变“弦图”中某些三角形的位置,也可以证明勾股定理.请你想一种方法支
持她的观点(先在备用图中补全图形,再予以证明).【解析】(1)解:如图3所示,图形的面积表示为:,图形的面积也可表示:,∴a2+b2+ab=c2+ab,∴a2+b2=c2(2)解:如图4所示,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a+b)2,大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表示为:,∴,∴a2+b2+2ab=c2+2ab,∴a2+b2=c2;4.综合与探究(实践操作)三角尺中的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奋进”小组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叠放在一起,如图1,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C.
(问题发现)(1)①填空:如图1,若∠ACB=145°,则∠ACE的度数是 ,∠DCB的度数 ,∠ECD的度数是 .②如图1,你发现∠ACE与∠DCB的大小有何关系?∠ACB与∠ECD的大小又有何关系?请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类比探究)(2)如图2,当△ACD与△BCE没有重合部分时,上述②中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依然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解:(1)①,;②结论:,;证明:∵,∴∵∴(2)结论:当与没有重合部分时,上述②中发现的结论依然成立.理由:∵,∴,∴,∵,∴,∵,∴,∴,.∴上述②中发现的结论依然成立.
故答案为:(1)①55°,55°,35°;②∠ACE=∠DCB,∠ACB+∠ECD=180°;(2)当△ACD与△BCE没有重合部分时,上述②中发现的结论依然成立,理由详见解析5.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如图①的正方形中,使它的直角顶点在对角线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另一边与射线相交于点,探究:(1)如图②,当点在上时,求证:.(2)如图③,当点在延长线上时,①中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过点作,分别交于点,交于点,则四边形AMND和四边形BCNM都是矩形,△AMP和△CNP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P=NC=MB∵∠BPQ=90°∴∠QPN+∠BPM=90°,而∠BPM+∠PBM=90°,∴∠QPN=∠PBM,又∠QNP=∠PMB=90°,在△QNP和△BMP中,∠QNP=∠PMB,MB=NP,∠QPN=∠PBM∴△QNP≌△PMB(ASA),∴PQ=BP.(2)成立.
过点作于,交于点在正方形中,∴∴是矩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和中,,∴,∴;6.实践操作:第一步:如图1,将矩形纸片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上的点处,得到折痕,然后把纸片展平.第二步:如图2,将图1中的矩形纸片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点C恰好落在上的点处,点B落在点处,得到折痕,交于点M,交于点N,再把纸片展平.
问题解决:(1)如图1,填空:四边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线段与是否相等?若相等,请给出证明;若不等,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求的值.【解析】(1)解:∵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纸片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上的点处∴∴∵∴四边形的形状是正方形故最后答案为:四边形的形状是正方形;(2)理由如下:如图,连接,由(1)知:∵四边形是矩形,∴由折叠知:∴又,
∴∴∴(3)∵,∴由折叠知:,∴∵∴设,则在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即如图,延长交于点G,则∴∴∴∵,∴∴7.综合与实践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活动﹣﹣折纸,就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在经历图形变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积累了数
学活动经验.实践发现: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把纸片展平,连接AN,如图①.(1)折痕BM (填“是”或“不是”)线段AN的垂直平分线;请判断图中△ABN是什么特殊三角形?答: ;进一步计算出∠MNE= °;(2)继续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H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G,把纸片展平,如图②,则∠GBN= °;拓展延伸:(3)如图③,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并且折痕交BC边于点T,交AD边于点S,把纸片展平,连接AA'交ST于点O,连接AT.求证:四边形SATA'是菱形.解决问题:(4)如图④,矩形纸片ABCD中,AB=10,AD=26,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并且折痕交AB边于点T,交AD边于点S,把纸片展平.同学们小组讨论后,得出线段AT的长度有4,5,7,9.请写出以上4个数值中你认为正确的数值 .【解析】解:(1)如图①∵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EF垂直平分AB,∴AN=BN,AE=BE,∠NEA=90°,∵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
∴BM垂直平分AN,∠BAM=∠BNM=90°,∴AB=BN,∴AB=AN=BN,∴△ABN是等边三角形,∴∠EBN=60°,∴∠ENB=30°,∴∠MNE=60°,故答案为:是,等边三角形,60;(2)∵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H处,∴∠ABG=∠HBG=45°,∴∠GBN=∠ABN﹣∠ABG=15°,故答案为:15°;(3)∵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ST垂直平分AA',∴AO=A'O,AA'⊥ST,∵AD∥BC,∴∠SAO=∠TA'O,∠ASO=∠A'TO,∴△ASO≌△A'TO(AAS)∴SO=TO,∴四边形ASA'T是平行四边形,又∵AA'⊥ST,∴边形SATA'是菱形;(4)∵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AT=A'T,在Rt△A'TB中,A'T>BT,∴AT>10﹣AT,∴AT>5,∵点T在AB上,∴当点T与点B重合时,AT有最大值为10,
∴5<AT≤10,∴正确的数值为7,9,故答案为:7,9.8.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三角形平移与旋转”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和是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其中,.解决问题(1)勤奋小组将和按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发现,请你给予证明;(2)如图2,创新小组在勤奋小组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将绕着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点恰好落在边上时,求的面积;拓展延伸(3)如图3,缜密小组在创新小组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将沿方向平移得到连接,当恰好是以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的值.请你直接写出的值.
【解析】(1)∵和是两个等边三角形,∴AC=CD,BC=CE,∠ACD=∠ECB=60°,∴∠ACD+∠DCE=∠ECB+∠DCE,即∠ACE=∠DCB,∴△ACE≌△DCB,∴AE=BD;(2)由题意得∠ACD=∠ECB=60°,过点B作BF⊥AC,交AC的延长线于F,∴∠BCF=180°-∠ACD-∠ECB=60°,∠F=90°,∴∠CBF=30°,∴CF=BC=1cm,∴BF=cm,∴=;(3)由题意得∠ACD==60°,∵∠=90°,∴,∵,∴,∴=2cm,
∴a=2.9.动手做一做:某校教具制作车间有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塑料若干,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其中7块恰好拼成一个矩形(如图1),后来又用它们拼出了XYZ等字母模型(如图2、图3、图4),每个塑料板保持图1的标号不变,请你参与:(1)将图2中每块塑料板对应的标号填上去;(2)图3中,点画出了标号7的塑料板位置,请你适当画线,找出其他6块塑料板,并填上标号;(3)在图4中,找出7块塑料板,并填上标号.【解析】(1)如下图(2)如下图(3)如下图
10.已知:如图1,在中,弦,,.直线相交于点.(1)求的度数;(2)如果点在上运动,且保持弦的长度不变,那么,直线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是否改变?试就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探究,并说明理由(图形未画完整,请你根据需要补全).①如图2,弦与弦交于点;②如图3,弦与弦不相交:③如图4,点与点重合.【解析】解:(1)连接、,如图:∵∴是直径∴∴是等边三角形∴∴∴
(2)①结论:直线、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证明:连接、、,如图:∵∴为等边三角形∴∴∴∵∴②结论:直线、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证明:连接、,如图:∵∴是直径∴∴是等边三角形∴∴∴③结论:直线、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
证明:如图:∵当点与点重合时,则直线与只有一个公共点∴恰为的切线∴∵,,∴∴.故答案是:(1)(2)①结论:直线、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证明过程见详解.②结论:直线、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证明过程见详解.③结论:直线、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证明过程见详解.11.综合与实践:折纸中的数学问题背景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首先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按如图①所示方式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点D落到D′处,折痕为EF.这时同学们很快证得:△AEF是等腰三角形.接下来各学习小组也动手操作起来,请你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操作发现(1)“争先”小组将矩形纸片ABCD按上述方式折叠,如图②,发现重叠部分△AEF恰好是等边三角形,求矩形ABCD的长、宽之比是多少?实践探究(2)“励志”小组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如图③,使B点落在AD边上的B′处;沿B′G折叠,使D点落在D′处,且B′D′过F点.试探究四边形EFGB′是什么特殊四边形?(3)再探究:在图③中连接BB′,试判断并证明△BB′G的形状.
【解析】解:(1)矩形的长、宽之比应是.证明:设,等边三角形,,四边形为矩形,,.在中,,,,,,,,.(2)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为矩形,,,,.由翻折的特性可知:,,,,又,,,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为直角三角形.证明:连接交于点,如图所示.
,,,,.,△为等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12.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等腰三角形的剪拼”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如图1,在△ABC中,AB=AC=10cm,BC=16cm.将△ABC沿BC边上的中线AD剪开,得到△ABD和△ACD.操作发现:(1)乐学小组将图1中的△ACD以点D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A'C'⊥AD,得到图2,A'C
'与AB交于点E,则四边形BEC'D的形状是 .(2)缜密小组将图1中的△ACD沿DB方向平移,A'D'与AB交于点M,A'C'与AD交于点N,得到图3,判断四边形MND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实践探究:(3)缜密小组又发现,当(2)中线段DD'的长为acm时,图3中的四边形MNDD'会成为正方形,求a的值.(4)创新小组又把图1中的△ACD放到如图4所示的位置,点A的对应点A'与点D重合,点D的对应点D'在BD的延长线上,再将△A'C'D'绕点D逆时针旋转到如图5所示的位置,DD'交AB于点P,DC'交AB于点Q,DP=DQ,此时线段AP的长是 cm.【解析】解:操作发现:(1)如图1:∵AB=AC=10cm,BC=16cm.∴∠B=∠C,BD=CD=8cm,∠BAD=∠CAD,∵△ACD以点D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C'D=BD,∵AD⊥BD,A'C'⊥AD,∴A'C'∥BD,∠ADC'=90°﹣∠C',∴∠ADC'=90°﹣∠B,且∠BAD=90°﹣∠B,∴∠ADC'=∠BAD,∴AB∥C'D,∴四边形BDC'E是平行四边形,∵BD=C'D,∴四边形BEC'D是菱形,故答案为:菱形;(2)如图3,四边形MNDD'是矩形,理由如下:∵BD=CD,∴BD'=CD,且∠B=∠C',∠MD'B=∠NDC'∴△MDB'≌△NDC'(ASA)∴MD'=ND,
∵△ACD沿DB方向平移,∴MD'∥DN,∴四边形MNDD'是平行四边形,∵∠BD'M=90°,∴四边形MNDD'是矩形;(3)由图形(1)可得AB=10cm,BD=8cm,∴AD===6cm,∵四边形MNDD'为正方形,∴D'M∥DN,D'M=D'D=acm,∴△BD'M∽△BDA,∴,∴,∴a=;(4)如图5,过点D作DG⊥AB于点G,∵DP=DQ,∴∠DQP=∠DPQ,QG=PG,又∵∠A=∠PDQ,∴△DQP∽△AQD,∴∠ADQ=∠DPQ,∴∠ADQ=∠AQD,∴AQ=AD=6,∵∠A=∠A,∠DGA=∠BDA,∴△DGA∽△BDA,
∴,∴,∴AG=,∴GQ=AQ﹣AG=6﹣=,∴PG=QG=,∴AP=AG﹣PG=﹣=,故答案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