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林诗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22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限时训练22

首页 > 高中 > 地理 > 吉林诗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22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限时训练22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限时训练(二十二)一.单项选择题图1示意2022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了、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3.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4、该支流流入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9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6.“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A.游牧畜牧业B.牧场畜牧业C.旱作农业D.水田农业8.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9-10题。99.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1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A.恒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长江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12.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雨水补给C.地下水补给D.湖泊水补给二.综合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9 (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BDABBCCABDCB9(1)(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4)、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9【考点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2022广东卷文综,9,4分)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一地表过程是反应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则黄土高原不符合,石灰岩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即选C。 (2022天津卷文综,6~7,8分)图3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3题。  92.(2022天津卷文综,6,4分)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突出自然地理特征。有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故A选项错误;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故B选项错误;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故C选项错误;d生态工程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两广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故D选项正确。3.(2022天津卷文综,7,4分)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cB.dC.eD.f【答案】C9【解析】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考点3】流域的综合开发(2022安徽卷文综28-29)29.D[解析]关键是要认真分析表中信息。表中显示,1991—1994年间,只有1993年“水银行”没有运作,因此A、B不成立;水价高不是“水银行”不运作的根本原因;当年降水量增加,能够满足需要是主要原因。【答案】D 【解析】理解“水银河”: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1993年前后都有运作,采取“同类相容”法比较,A、B、C为同一人文类,则D为自然因素突发影响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再有相关材料支持就完美了。93.(2022广东卷文综7.)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人、岀湖径流量的变化,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分洪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结合图2可知,洞庭湖对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①③【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评析】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即比较入湖径流量与岀湖径流量的大小,当入湖径流量大于岀湖径流量时,就会产生蓄积作用。4.(2022广东卷文综8.)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A.手工绘图     B.GPS       C.RS        D.GIS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