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限时训练(四)一.单项选择题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2.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下图为沿某大陆80°经线7月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3.有关④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部和东南部濒临同一大洋B.气候干旱,以种植玉米为主 C.旱涝灾害频繁,对农业影响大D.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8 A.④地至①地气温逐渐递减 B.④地至②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C.③地是谷地,气温偏低 D.③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图9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10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第5题。图9图105.图9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6-7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的补给类型分别是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高山冰川融水、雨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雪水78.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针对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D.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甲中A处的地形为 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9.若图甲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则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乙中的 A.aB.bC.cD.d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气温比郊区高出的数值,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8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11.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B.上午8时的峰值与人流、车流高峰期有关C.地势低洼的地区,热岛强度较小D.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据此并读图完成12-14题。12.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A.800米B.800~1000米C.1000~1200米D.1200~1600米13.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B.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D.来自西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14.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与盛行风向B.降水与土壤类型C.地势与山脉走向D.气温与纬度位置815.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16.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整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二、非选择题12.下图甲、乙分别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8(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 (2)图甲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什么? (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述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8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原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8[答案]1B 2.B3.C4.D5.D6.C7.A8.C9.A10.D 11.B 12.D13.C14.C15.C16.C12.【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2)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水分。(3)变化:位置上,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原因:全球变暖等。13.【答案】(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经济发达。(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8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