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林诗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22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限时训练8

首页 > 高中 > 地理 > 吉林诗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2022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限时训练8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限时训练(八)一.单项选择题  读“金砖五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回答1~3题。1.图中a、b、c、d、e分别代表(  )A.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B.南非、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D.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2.就2022年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印度和巴西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B.中国、巴西和俄罗斯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C.印度和俄罗斯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D.五个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都不相同3.你认为五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7A.中国和印度B.俄罗斯C.巴西和南非D.中国和南非  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结构示意图(局部),M、N代表城市功能区。读图完成4、5题。4.下列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有利于市内交通和工业发展B.火电厂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利C.M应该是该城市的住宅区D.N应该是该城市的工业区5.该城市正在规划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适合的位置是(  )A.①B.③C.④D.⑤  目前,山东城镇化率为53.75%,县城建设为本地城镇化主攻方向,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主体,7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89个小城市、1086个小城镇组成的城镇格局。据此,回答6、7题。6.山东省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主要原因是(  )A.政策的需要B.农民盲目地进城找工作C.山东经济的稳步、高速发展D.山东省已经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7.山东省目前的城市格局说明(  )A.山东省城市格局很不合理B.城市越大,数量越多C.低级城市的服务功能,高级城市不一定有D.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7下表为2022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最大移民接收国美国4280俄罗斯1280德国1080最大移民输出国中国3500印度2000菲律宾7008.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南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9.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语言优势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D.国家政策优势  人口抚养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通常指15~64岁人口)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读安徽常住人口变化表,回答10、11题。15~64岁(%)65岁及以上(%)城市化水平(%)净迁出人口(万人)2022年7210.246.59142022年71.1112.847.86898.710.2022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7.86%,但非农业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仅为22.9%。有关当前安徽省城市化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化发展速度慢7C.城市化发展质量较低D.城市人口大量迁出11.有关2022年到2022年安徽省人口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安徽人口抚养系数下降B.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较高C.总体人口平均年龄减小D.外出人口出现回流现象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表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22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7(3)从2022年到2022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有哪些?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20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材料二 北京城市空间变化图(图甲)和北京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乙)。(1)依据图甲,分别说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7(2)说出图甲、图乙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3)1948~1958年和1998~2022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CBBBC CD AC  CD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 ①增加劳动力;②增强社会活力;③促进经济发展;④推动城市化进程。7(3)①国家政策支持;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③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1)第Ⅱ阶段:向北(或西北)。第Ⅲ阶段:向东。(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3)1948~1958年:政治中心的确立;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量大。1998~2022年: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城市服务功能强(或医疗条件好,教育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4)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等。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