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广东省2022年上学期江门市五邑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地理练习试题答案

首页 > 高中 > 地理 > 广东省2022年上学期江门市五邑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地理练习试题答案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广东省2022年上学期江门市五邑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地理练习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A2.C3.D【解析】1.由材料可知,超级月亮是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时的满月,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月亮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可观测宇宙),其中地月系级别最低,故选A。2.由材料可知,超级月亮是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时的满月,满月是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中间位置,此时应在农历十五前后,故选C。3.陨石与行星大气高速摩擦可以使陨石燃烧,减少陨石对行星的影响。由于月球质量比地球质量小,大气比地球稀薄,所以月球更易遭陨石袭击,D对。与月球公转速度、距离小行星带距离无关,AB错。地球与月球所处宇宙环境没有差别,C错。故选D。【点睛】天体系统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地月系是最低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比地月系等级高。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是同一等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是目前科技水平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也叫可见宇宙。4.D5.D【解析】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地球与火星的自转周期几乎相同,说明两者的昼夜交替周期长短最接近,D正确;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远小于地球,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相差较大,A错;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9年,相比于昼夜交替周期而言,公转周期并非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条件,B错。相比于地球而言,火星距离太阳相对较远,表面温度与地球相差较大,C错。故选D。5.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而从表格数据反映火星与地球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都较为相似,因此也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物质,D正确,A错;火星并非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B9/9错;昼夜交替并非是火星特有的现象,不是人类深空探索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C错。故选D。【点睛】从表中数据可看出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自转周期,而自转周期的长短决定着昼夜交替周期的长短。6.B7.C【解析】6.材料信息表明,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因此地表状况对天文辐射没有影响,①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与夏季相比,冬季该地区天文辐射弱,这是因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短,因此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较弱,因此导致该地区天文辐射冬、夏季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长,②、③符合题意;图中显示,6月份前后,不同纬度天文辐射相同,因此纬度不是影响冬、夏天文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7.图中显示,5、6、7月份,从30°N至45°N不同纬度地带的天文辐射几乎没有变化,而以3月代表的春季、以9月为代表的秋季、以12月为代表的冬季,天文辐射随纬度升高而变低,冬季变化最大,因此该地区天文辐射受纬度影响最小的季节是夏季,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8.A9.A【解析】8.太阳大气层中由内到外的①、②、③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发暗的斑点,发生在①层。所以选A。9.极光是太阳活动爆发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稀薄大气摩擦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因此太阳活动强烈时更易出现极光现象,由图中可以看出,1957年太阳黑子数最多,是太阳活动极大年,最易出现极光现象。所以选A。9/9【点睛】研究发现,太阳黑子数多的年份也是其他太阳活动强烈的年份,太阳黑子数少的年份也是其他太阳活动微弱的年份,因此将太阳黑子看做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时会在短时期内向外释放大量能量,被称为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10.C11.D【解析】10.磁暴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爆发、黑子增多等都是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而日食发生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太阳辐射的实测数值一定会明显小于理论数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1.该地在日出日落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该地的海拔高度也相同,所以ABC错误。当日理论数值曲线和实测数值曲线都表明太阳直接辐射日落大于日出,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西侧有山地,在太阳还未真正到达地平线以下时就被山地阻挡,导致日落时太阳辐射大于日出。本题正确答案为D。12.D13.B【解析】12.塔中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春季与秋季相比,均降水少,日照时间相差不大,甚至春季稍长些,但春季地面缺乏植被保护,风沙天气多,风沙导致太阳辐射被削弱,从而使春季直接太阳辐射少,选D。13.塔中属于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获得直接太阳辐射多;贵阳则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阴雨天气多,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少,选B。14.D15.B【解析】14.9/9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相关知识。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等的活动,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地球各地降水和洪灾和太阳辐射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B错误。太阳辐射不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C错误。故选D。15.本题考查太阳能资源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环保无污染,但这不是上海推广其利用的主要原因。上海土地资源比较缺乏,利用现有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可以避免占用有限的土地。太阳能受天气影响,不稳定。上海经济发达,但是能源短缺,因此为多元化提供能源供应,才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容为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太阳能的利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般记住三个方面就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一种新能源利用,对于上海有非常大的作用。16.C17.C18.B【解析】16.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气候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最可能是发生太阳风暴,使得欧亚大陆气候较往年偏冷,C正确;与日食现象无关,A错;目前太阳正值壮年期,太阳辐射既不会明显增强,也不会减弱,且太阳辐射增强,欧亚大陆气候不会较往年偏冷,BD错。故选C。1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次欧亚大陆气候将往年偏冷是由于太阳活动导致的,ABD错误;太阳活动增强,发生太阳风暴,抛出的高能带的粒子干扰了地球磁场,使得地球磁场异常,从而出现极端天气,C正确,故选C。18.太阳活动增强,不会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运行,B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增强,会干扰地球的无线短波通讯,从而直接影响卫星导航、手机通信以及远洋航运(远洋航运需要用到导航和通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19.B9/920.A【解析】19.据材料可知,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说明是太阳耀斑爆发,与太阳辐射没关系,故B项正确。20.考查耀斑对环境的影响。耀斑爆发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甚至是信号中断;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上气候异常;但是与地球上太阳能的利用无关,影响较小,故A项正确。【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解析】2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但注意题干关键词“出现的地质年代”,所以最可能出现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故选B。2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生存环境地下水埋藏深,百岁兰根系发达,A正确;沙漠地区降水少,夜间地表附近冷却速度快,地表附近水汽易凝结,气孔夜间张开可吸收水分,叶片厚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保存水分,B错;沙漠地区动物活动少,白天气温高,茎短,同时只长两片叶子可减少蒸发,所以茎短与风力大关系不是很大,CD错。故选A。【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对照表如下:9/923.D24.A【解析】23.根据图示信息不能推知该岩层上下部的岩层年龄,A错;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多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气孔构造是喷出岩的特点,D正确,BC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D。24.根据材料,该地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由此推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森林茂密,且林木更新较快,据此进一步推知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适宜林木生长更新,据此分析本题选A。【点睛】9/9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喷出地表的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为侵入岩;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层理结构并常含有化石;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而成的。25.C26.C27.A【解析】本题组以动物演化进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出现繁盛的时代,考查学生对动物演化进程的掌握程度。25.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6.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古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种类较少,排除A。图中显示,元古代爬行动物还没有出现,排除B。图中显示,新生代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排除D。故选C。27.图中显示,新生代时,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为速度,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爬行动物时代在新生代物种较少,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排除C。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排除D。故选A。28.A29.A【解析】28.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化石,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展示的鱼类化石,最早鱼类出现在奥陶纪;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寒武纪,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29.读图可知该图展示的鱼类化石,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应该多水的环境,故A正确,可知BCD错误。【点睛】9/9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30.D31.C【解析】30.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可知三叶虫空前繁盛的时期属于古生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31.三叶虫属于古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地表下2.5米处的地层中发现的三叶虫化石标本,表明该地层发生过泥沙沉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32.C33.B34.B【解析】32.由图分析可知,①圈层是水圈,②圈层是大气圈,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水圈中的水体进入大气圈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蒸发,故C项正确。33.由图分析可知,④圈层是岩石圈,岩石圈的矿物质通过流水侵蚀、搬运作用进入河流或其他水域,故B项正确;矿物质进入水圈与沉积作用无关,故A项错误;风化、侵蚀的产物需经过搬运才能进入水圈,故C项错误;变质作用与岩石圈中的矿物质进入水圈无关,故D项错误。34.地球四大圈层中,岩石圈分布于最底部,大气圈分布于最上层,水圈分布于两者之间,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四大圈层相互渗透,故B项正确,A项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故C项错误;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故D项错误。35.B36.A37.D38.C【解析】35.据图可知,①为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故选B。36.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选A。37.地球内部由外向里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①9/9错误;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②正确;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面,地核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38.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或者软流层之上。据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故选C。39.A40.D【解析】39.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应该位于地壳中,据此分析选A。40.地震时会发出地震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由于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据此分析选D。【点睛】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分类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震波纵波(P)固体、液体、气体较快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固体较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千米处(大陆部分)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9/9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