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部编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1课 古代埃及【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教学重点】古埃及的文明【教学难点】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正确评价金字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师: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学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师: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曾出现过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埃及。(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非洲东北角。2.河流: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3.出现国家时间: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初步实现了统一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4.成为军事帝国: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5.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6.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成就: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知识点二 金字塔7.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呈角椎体状的陵墓。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知识点三 法老的统治8.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阅读教材,探究问题。(1)为什么说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2)列举古埃及的重大事件。①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③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④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探究二 金字塔根据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 如图是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金字塔群。从左到右依次为胡夫、哈佛拉(胡夫之子)、第四王朝门卡乌拉(胡夫之孙)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小金字塔是孙子的几个妻子。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实力。(1)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有下列几种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①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有和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②“大西洲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时候,在大西洋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③古埃及人。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它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更是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正确观点是③,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椎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2)结合下面的材料,你如何评价金字塔?(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评价: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②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③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3)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什么?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本课内容知识线索较为简单,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我按照“情景导入——自主研学——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课堂检测”的思路,层层递进,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只是在对金字塔评价方面,学生观点分歧较大,意见不一。经过我的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了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阶级的历史见证。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2.地理位置: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3.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4.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知识点二 古巴比伦王国5.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6.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知识点三 《汉谟拉比法典》7.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8.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国家产生的时间。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2.两河流域的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3.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为什么会被称为“楔形文字”?因为这些文字是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探究二 《汉谟拉比法典》阅读下列法律条文,回答问题。第16条:自由民藏匿宫廷或穆什钦努(指被征服地区的人)之逃奴于其家,而拒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第226条: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第282条: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汉谟拉比法典》根据以上条文,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两河流域是当今国际问题的热点,尤其是叙利亚问题更是大国博弈的焦点。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感知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并按照时间顺序,引导学生探究两河流域的重大事件,并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条文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本质所在,学会正确地评价《汉谟拉比法典》。第3课 古代印度【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教学重点】种姓制度、佛教【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2.河流:印度河、恒河。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1500年左右。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是华氏城。知识点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知识点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7.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8.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阅读教材P10,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2.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探究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延续到今天?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探究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阅读教材P13,回答下列问题。(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展开教学。学生在本课学习中能够积极探讨问题,在合作与分享中获得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古代希腊的两个文明中心发源地,了解希腊城邦的一些基本史实。2.能准确简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概况,分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正确认识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教学重点】雅典民主政治【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亚历山大东征【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2022年我国将举办冬季奥运会,这使北京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同学们,你们知道奥林匹克起源于哪里吗?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希腊城邦1.地理位置: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2.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这一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3.希腊城邦出现的时间:公元前8世纪;突出特点:“小国寡民”;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知识点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4.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知识点三 亚历山大帝国5.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6.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3.5万大军,进攻波斯帝国。7.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希腊城邦1.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文明最早产生于哪里?主要有哪些文明?爱琴海地区。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主要与什么有关?“小国寡民”。与地理位置有关,希腊多山,不利于统一。3.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你知道二者有什么区别吗?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公民可以享有很多权利,同时,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探究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1)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2)如何认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①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②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它本质上仍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探究三 亚历山大帝国1.阅读教材,说出亚历山大东征的开始时间、背景、过程、结果。开始时间:公元前334年;背景:马其顿的强大;经过:击败波斯大军——攻占地中海东岸——埃及——灭波斯;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2.有人说:“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侵略战争,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对此,你如何看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探讨了雅典民主政治和亚历山大东征这两个重难点问题。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引导学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能够结合当时的背景来分析评价。学生们对于此类探究活动很感兴趣,各小组都能够积极发言,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简单说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过程中的重要时间、事件及人物。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3.认识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教学重点】罗马发展历史、《十二铜表法》【教学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同学们,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罗马城邦1.时间、地理位置:公元前1000年,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2.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3.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被称为《十二铜表法》。4.罗马共和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奴隶起义是斯巴达克起义。知识点二 罗马帝国5.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建立者是屋大维,他首创了“元首制”。6.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知识点三 罗马帝国的衰亡7.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罗马的起源1.结合“母狼乳婴”图,讲讲罗马起源的传说故事。关于罗马城的起源有一段传说。相传罗马城创建人是孪生兄弟罗慕路斯和勒穆斯。他们的母亲是一位国王的女儿。她的叔叔篡夺了王位,并派人把她生下的这对孪生兄弟投入台伯河。两个孩子被冲到河岸上,一只母狼照料他们。后来,一对牧羊夫妇收养了他们。兄弟二人长大后,得知了身世,合力杀死篡位者,恢复了王位,建立了新城。后来,新城被命名为“罗马”。探究二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兴亡1.阅读教材P22,找出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并说说罗马共和国是如何管理的。时间:公元前509年;国家管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2.如何看待《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探究三 罗马历史发展线索1.阅读教材P22~P25,整理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09年)⇒ 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开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分裂(4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2.讲讲罗马爆发严重的社会危机斯巴达克起义的时间、结果及意义。时间:公元前73年;结果:被血腥镇压;意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3.罗马共和国为什么会发展为罗马帝国?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4.罗马帝国危机的表现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表现: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实质:奴隶制危机。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照罗马重要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整理罗马知识线索,并引导学生分析罗马为什么会从共和国发展为帝国以及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本课中时间概念多,容易混淆,应引起重视。另外学生对于《十二铜表法》掌握不是很好,应加以强化。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说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在文学、雕塑、建筑、哲学、法学、历法等方面的突出成就。2.认识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增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突出成就【教学难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故事吗?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文化在科学上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你还知道哪些古希腊的文化呢?(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文学和雕塑1.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2.《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3.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知识点二 建筑艺术4.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它的典型代表是雅典帕特农神庙。5.罗马建筑的典型代表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知识点三 哲学和法学6.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7.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8.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知识点四 公历的缘起9.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后来成为人们今天使用的公历的基础。(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文学和雕塑1.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你知道哪些?希腊神话有什么特点?人物:“大地女神”——该亚,“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混沌之神”——卡俄斯,“黑暗神”——厄瑞波斯,“黑夜女神”——尼克斯。特点:“神人同形同性”。2.如果想要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状况,我们可以参阅什么文献?《荷马史诗》。3.希腊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你知道有哪些杰作吗?宙斯像、《掷铁饼者》等。探究二 建筑艺术阅读教材P27,说说希腊、罗马建筑风格有何不同,各有哪些著名建筑。风格: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著名建筑:希腊的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的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万神庙等。探究三 哲学和法学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古罗马法学成就突出。它们各有哪些代表性成就?①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②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学、互学,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进行表格归类,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加深了知识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学习目标】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3.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4.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基督教的兴起1.兴起时间、地点及创始人时间:1世纪时;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耶稣。2.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知识点二 法兰克王国3.建立时间:481年。4.建立者:克洛维。知识点三 封君与封臣5.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6.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知识点四 查理曼帝国7.查理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8.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9.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基督教的兴起1.阅读教材,说说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生活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人民把希望寄托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2.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名称诞生地创造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产生时间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大藏经》“众生平等”“忍耐顺从”浴佛节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耶稣《圣经》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圣诞节复活节探究二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探究三 封君与封臣多媒体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自己直属的上下级,其他的上下级关系与自己无关。(3)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4)通过以上探究,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①等级森严,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②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③层层分封。探究四 查理曼帝国阅读教材,结合P33法兰克王国形成和发展图,探讨下列问题。(1)西罗马帝国灭亡发生在什么时候?法兰克王国是由谁建立起来的?后来分化成了哪些国家?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克王国是由克洛维建立的,后来分化为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2)查理为了得到教会的支持,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措施: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影响:教会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为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埋下了隐患。(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本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联系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西欧的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学生容易受到中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影响,存在模糊认识,对此应着重加以强调。第8课 西欧庄园【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2.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中古”:也称“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2.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3.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4.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5.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知识点二 庄园法庭6.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7.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的时间、地点不固定。8.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9.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10.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阅读教材P38~39,探讨下列问题。(1)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2)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3)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4)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探究二 庄园法庭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材料二 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1)材料中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根据所学知识猜测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罚金。(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习惯法或村法。(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对于庄园的特点,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着重通过大量史料,让学生分析、理解庄园的特点,并通过西欧佃户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比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及典型例子。2.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3.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中世纪城市的有关问题。(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从10世纪起,西欧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2.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3.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4.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知识点二 城市居民的身份5.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6.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知识点三 大学的兴起7.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8.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9.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城市,如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英格兰的伦敦等。结合教材P42~P43,回答下列问题。(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有哪些?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2)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3)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4)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5)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6)想一想: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探究二 城市居民的身份1.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2.市民阶级中分化出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4.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何意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探究三 大学的兴起1.大学兴起的背景是什么?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2.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3.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4.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5.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中世纪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市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大学的兴起展开教学,并通过一些谚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同时期中国城市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是本节课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习目标】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教学重点】《罗马民法大全》【教学难点】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2.《查士丁尼法典》:(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2)编纂组织者:查士丁尼。(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3.《罗马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的统称。4.《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知识点二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6.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阅读P47~P48教材,探讨下列问题。(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2)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探究二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2.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3.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4.谈谈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第11课 古代日本【学习目标】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3.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6世纪前的日本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知识点二 大化改新2.背景: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3.时间及人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孝德天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4.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5.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知识点三 武士和武士集团6.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7.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8.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6世纪前的日本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探究二 大化改新1.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2.说说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3.谈谈大化改新的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4.谈谈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探究三 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2.幕府统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3.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4.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教学反思】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并把日本文化与中国唐朝文化做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大化改新的理解。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第12课 阿拉伯帝国【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简单说出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能用主要史实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2.通过小组讨论,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中的作用。3.了解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的基本史实。4.了解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教学重点】伊斯兰教【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展示“兰州拉面”“清真寺”等图片。设问:看到上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伊斯兰教是如何创立起来的吗?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1.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2.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3.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知识点二 阿拉伯帝国4.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知识点三 阿拉伯文化5.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6.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7.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8.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1.叙述伊斯兰教的创立背景。创立背景:①阿拉伯半岛尚未统一,部落间战争频繁;②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成为了其民族统一和发展的严重阻碍。2.讲讲伊斯兰教建立的时间、创立人及发源地。①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初;②创立者:穆罕默德;③发源地:阿拉伯半岛。3.穆罕默德的主要传教活动。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630年,占领了麦加城。4.谈谈你对伊斯兰教创立的感悟。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反映了阿拉伯人渴望实现统一。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探究二 阿拉伯帝国1.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使阿拉伯人空前团结,士气高昂,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促进了帝国的形成。2.结合教材P56阿拉伯扩张示意图,描述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攻克埃及,横扫北非;西南占领西班牙。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广为传播。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灭亡。探究三 阿拉伯文化1.阿拉伯学者创造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的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设立“智慧宫”、以黄金支付稿酬等。阿拉伯学者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2.阅读教材说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①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②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③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④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基本教义、传播以及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按时间顺序,引导学生梳理基本要点,并重点探讨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以及阿拉伯帝国形成中的作用。在阿拉伯文化部分,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从不同方面归纳阿拉伯文化成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2.随着法律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3.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4.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5.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6.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知识点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7.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8.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2.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3.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4.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探究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材料反映了农村的什么变化。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材料二 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认识经济方面的变化入手,运用大量史料,引导学生探究庄园制度的变化,了解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准确简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和实质。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成就都是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成就【教学难点】认识文艺复兴的实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大陆和英国,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先兆。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文艺复兴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3.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4.方式和影响: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的基础。知识点二 但丁5.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是《神曲》。知识点三 达•芬奇6.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__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7.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知识点四 莎士比亚8.英国著名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文艺复兴1.探究文艺复兴的背景。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2.比较一下不同时期的圣母画像,我们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中世纪时期的圣母:冷漠,缺少人情;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突出了人性。①核心内容: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②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探究二 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1.阅读教材,说说但丁的代表作是什么,并简要介绍其内容。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品通过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2.达•芬奇为什么会被称为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他的主要代表作是什么?简要介绍一下。①文化巨人:达•芬奇,意大利人,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著名画家和科学家。14岁时拜师学画,后来同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他广泛涉猎数学、物理、生物、解剖、地理、工程和军事等各个学科领域,是世界科学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学者。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画面描述了耶稣说话时诸门徒的反映:或惊愕,或愤慨,或悲叹,或相互议论,或急于表白。犹大惊慌失措的神情与耶稣的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蒙娜丽莎》是肖像画。画中少妇目光神奇而专注,面颊柔润而微红,似有若无的笑容,让人捉摸不透。3.从下列台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哈姆雷特》台词: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4.归纳总结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代表人物国别称谓代表作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文学艺术家《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文艺复兴的背景、文艺复兴的兴起、实质以及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成就,引导学生来理解文艺复兴并不是简单的“复兴”,这里有继承,更有创新。通过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介绍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最后我通过归纳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绘制表格对本课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进行总结,形成整体感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15课 探寻新航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会历史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一)鸦片走私1.图片展示: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3.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示:(一)原因——必要性(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二)条件——可能性客观条件:(1)造船技术的进步(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目标导学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1.教师讲述: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航海人路线影响1487年迪亚士欧洲—非洲好望角发现好望角1497—1498年达·迦马欧洲—好望角—印度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路1492年哥伦布欧洲—美洲“发现”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3.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能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①地理位置处于大西洋沿岸;②掌握了航海技术;③是中央集权国家,侈奢享乐需要;④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动力;⑤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目标导学三:走向联合的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问题思考:新航路开辟有什么影响?1.对世界:(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对欧洲:(1)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3.对亚、非、美洲:西欧的殖民扩张,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也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三、课堂总结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 板书设计1.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原因——必要性(2)条件——可能性2.新航路的开辟(过程)3.走向联合的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 教学反思本课设计的成功之处:能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本课我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搜集丰富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既具有吸引力,又有强大的说服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果佳,使参与拓展性问题回答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不足之处:由于还处于课程改革的探索阶段,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呈现方式应再改进,有效的指导争取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在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上,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性、残酷性以及客观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视频、图片、资料、讲故事等方式,展示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对于荷兰和世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供资料,通过一面多棱镜从对欧洲的影响、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拓展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教学难点: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1世纪是蓝色的世纪,海洋,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雷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早在500年前,为了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等国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演绎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剧,今天让我们回到500年前的欧洲,看看西方各国如何进行殖民霸权的角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16世纪)1.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最先进行殖民扩张?提示:最先开辟新航路。2.教师提问:它们扩张的情况如何?提示: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据点与商战(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控制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以殖民据点为基础进行掠夺式贸易;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一个殖民大帝国。3.教师过渡:16世纪西葡两国建立起以亚洲、非洲为主的东方殖民帝国和以美洲为主的西方殖民帝国,成为最早的海洋霸主,两国在殖民地进行赤裸裸的残酷掠夺,财富像水一样流进西葡两国,如何支配这些财富呢?两国都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把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于购买法国、荷兰、英国的奢侈品,财富又像云一样地飘走了,西葡的辉煌成为过眼云烟,代替其殖民霸主地位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风车王国”。目标导学二:“风车王国”——荷兰(17世纪)1.教师提问:荷兰扩张的情况如何?提示:一度控制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和锡兰;强占中国台湾;在好望角经营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2.教师讲述:荷兰位于欧洲北部,一半以上的国土低于海平面;国土面积只有葡萄牙的一半,比西班牙小得多;人口只有150万;资源如煤、铁等缺乏。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在17世纪,却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和商业霸主,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创造的辉煌让我们惊叹,这样一个小国,究竟是凭借什么崛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阅读材料,总结荷兰成就“大业”的原因。3.材料展示:材料一 荷兰的造船业非常发达,最大的商船可装载900吨货物,商船总吨数居当时世界首位,占欧洲的四分之三。荷兰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每天停泊的船达2000多艘。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荷兰的独占贸易公司是其建立殖民霸权的重要工具。公司按股份多少分红,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政府颁发特许状,公司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建立并管理殖民地。荷兰人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和世界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银行。材料三 每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奥·范迪门4.讨论探究:(1)在殖民扩张中荷兰具有哪些优势?提示:荷兰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荷兰造船业和航运业发达;政府的支持商业体制的创新等。(2)荷兰扩张方式有何突出特点?提示: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带有明显的商业印记,但依靠暴力掠夺又带有野蛮残酷的一面。5.教师过渡: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对外贸易、商业中的创新精神创造了荷兰商业的奇迹,成就了荷兰在17世纪独步天下的伟业,但以商业贸易为主的殖民扩张也给荷兰的衰落埋下隐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获利主要是配送给荷兰的股东,而非用于国内的工业建设。单纯的商业贸易没有国内强大的工业支撑,游弋在海洋的商队缺少一支最强大的海军保护,辉煌了一个世纪后,这颗耀眼的海洋之星随之陨落,其殖民霸主的地位被后起之秀英国取代。目标导学三:海岛英国后来居上(18世纪下半叶)1.教师过渡:英国,国土面积只有24万多平方公里,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17世纪末人口只有600万,可谓“小国寡民”。但在18世纪下半叶,它却一跃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它是如何崛起的?2.教师讲述:根据下面几幅与英国崛起有关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讲述大英帝国崛起的故事。(要求:抓住主要关键词,从条件、过程、结果三个方面讲述,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3.教师小结:(1)英国崛起的优势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政治制度先进;政府的支持;强大的海军;资本主义工业发达;(2)英国崛起的方式:海盗掠夺、争霸战争、黑奴贸易、商业活动。4.材料展示:“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英国的殖民的触角延伸到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成为“日不落帝国”。5.教师讲述:通过一系列争霸战争,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击败竞争对手荷兰、法国,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并在此后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始终处于天下独尊的地位。目标导学三:“三角贸易”1.图片展示:示意图2.教师提问:操纵三角贸易的是哪些国家?提示:开始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为主。3.“三角贸易”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提示:(1)欧洲: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2)亚、非、拉地区: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这些地区的落后;(3)世界: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三、课堂总结同学们,历史,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昭示着未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鉴古知今,从西方早期殖民强国的兴衰之中,汲取一种自立自强的品性,确立一种放眼天下的情怀。有了这样的品性和情怀,我们可以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会一步步成为现实。我们期待中国的崛起,期待世界的永久和平。3 板书设计1.西、葡两国的早期殖民活动2.荷兰、英国的殖民活动3.“三角贸易”:过程、影响4 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中,还是应该适当地加入一些关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他们在探究历史知识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方式、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指导他们合理分工,并注意成果展示的实效性,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课堂富有探究性、渐进式学习的浓厚气氛。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过程,掌握两次内战,共和国与护国政治,封建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1”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权利法案》的学习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进步性,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逐渐树立民主与法治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通过对权利法案的了解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由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假如你是生活在17世纪英国的一位手工工场主,你有着大片的牧场和农场,雇佣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并借助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岛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迅速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国王却收取繁重的税收,还常说“君权神授,我就是上帝”,并让你把你的商品交给国王专卖。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教师提问:从提供的导入新课材料中引导学生概括关于英国的几个关键词。提示:手工工场主(资产阶级) 君权神授 商品专卖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问题,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对英国资本主义成长非常有利,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发展必然要求在政治上的地位。(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具体从英国毛纺织业手工工场的情况可以说明,“圈地运动”中形成的一些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利益相通,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3)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发生激烈的冲突。 目标导学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概况。提示: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不断抨击国王专权,发生内战。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想,资产阶级要限制王权,国王肯定不会同意,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必然要发生战争,战争的过程如何呢?提示: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公开挑起内战,内战爆发后,训练有素的王党军队,一直打到离伦敦仅50公里的牛津。议会军节节败退,议会内部一片混乱,后由克伦威尔招募的农民军扭转战局,拯救了议会,取得了内战的胜利。3.教师讲述:内战胜利了,国王成了阶下囚并被处决了,表明了新的社会政治制度在英国诞生,1649年5月19日,议会正式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大权落到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里。克伦威尔在1653年解散长期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护国政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大独裁者,现在国家的一切都由他一人掌握,他的野心开始暴涨,1657年,他把护国主由终身制改为世袭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他的儿子继位后,政权又落入到高级军官集团手中,1659年护国政府被推翻了。4.教师过渡:现在新政府垮台了,谁来统治国家呢? 目标导学三:《权利法案》1.教师讲述:护国政府垮台后,驻防苏格兰的蒙克将军进入伦敦控制了政权,同查理二世进行复位谈判。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查理二世复位后,对革命进行反攻倒算。随后继位的詹姆士二世竭力恢复天主教势力。1688年,面对恢复天主教会统治的威胁,议会中的各党派联合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迎立他的新教徒长女玛丽和女婿威廉为国王,历史上把这次没有人民群众参加的不流血的政变称为“光荣革命”。2.教师过渡:现在革命成功了,那么建立的政府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政府呢?我们通过一部法律来了解它。3.材料展示:《权利法案》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议员在议会内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4.教师提问:根据内容思考:《权利法案》确立了什么原则?主要目的和历史意义是什么?提示: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限制王权;(1)为限制国王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2)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5.拓展延伸:根据权利法案确立的原则和目的,教师讲述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含义和特点含义:(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的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也称为虚君制。特点:(1)君权受到限制,法律高于王权;(2)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3)议会掌权(实际以首相或内阁为核心)。 三、课堂总结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议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响:同时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3 板书设计1.革命爆发的原因2.革命的曲折经过、结束3.结果:《权利法案》4.意义4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事实。学生活动时,要多为学生着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做好铺垫;分析《权利法案》时,让学生分点理解记忆,给学生留下充足时间分析思考,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流于形式。讲革命的历史意义时升华得不够,应该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新事物的产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要经历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才有可能破茧成蝶。第18课 美国的独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标志、经过、转折、结果及影响,1787宪法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理解《独立宣言》的意义,1787宪法制定的原因,基本内容个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正确评价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独立宣言》、1787宪法内容,作用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下面的国旗,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国旗1776年正式独立时国旗1787国旗 现在的国旗l 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二)讲授新课一独立战争的序幕1、背景: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渐形成美利坚民族,通用语言为英语。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2、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过程: 独立战争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在来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大陆会议。会议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1、《独立宣言》的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独立宣言》以一个国家的名义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托马斯·杰斐逊 修改过的《独立宣言》草稿《独立宣言》的发表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 2、转折点:转折——1777年,在萨拉托大捷法国公开承认美国,公开参战,欧洲国家组成“武装中立同盟”,英国在国际上限于孤立。3、胜利:1781年,约克镇之战(康华利率部下投降)美、法军队在约克镇战役中痛击英军4、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的独立战争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1783年的巴黎条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5、1787年美国宪法(1)、制定的原因:美国建立后,各州都有自己的州宪法,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全国政府软弱无力。(2)、实行三权分立:总统——行政权 国会——立法权 最高法院——司法权(3)、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共和国,明确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总统和议员均由选举产生。(4)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三)本课小结:美国的独立战争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说他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美利坚民族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使美利坚民族获得独立,产阶级革命:说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打碎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使行政、立法、司法权力西湖独立、相互制约,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课堂练习:1. 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2.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 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4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个国家”诞生的标志是( )A. 《独立宣言》的发表B. 英国被迫承认这个国家独立C.1787 年宪法的制定D. 《人权宣言》的发表4. 来自各州的代表们进行了116天激烈的争论和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制定了联邦宪法。从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这部宪法是指( )A. 《独立宣言》 B. 《1787年宪法》C. 《权利法案》 D. 《苏联宪法》(五)板书设计: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习目标】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因、进程及意义,知道《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原则。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能够客观评价拿破仑。3.认识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颁布的文献、高潮及意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展示一组图片:卢浮宫、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设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吗?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旧制度的危机1.18世纪开始,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知识点二 法国大革命2.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的问题。3.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4.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5.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6.法国军队在瓦尔密击退普奥联军,随后,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7.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8.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9.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知识点三 拿破仑帝国10.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 一个新的政府。11.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12.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1.阅读 教材,探究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①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进入腐朽没落的时期。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启蒙运动的作用。材料一 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 ——伏尔泰材料二 人们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下才有一个祖国,在一个昏 君统治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祖国了。应当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 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 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卢梭《社会契约论》 (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伏尔泰的哪些主张?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腐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2)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的哪些主张?提倡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否定封建王权。(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启蒙运动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探究二 法国大革命过程及意义1.阅读教材,梳理法国大革命的重大事件。①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为此,国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问题;②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③发展——《人权宣言》的颁布:1789年8月;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④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成立救国委员会,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雅各宾派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但打击面过宽,搞得人人自危;⑤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结束雅各宾俱乐部解散,法国大革命结束。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 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第三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人权宣言》(1)请用三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人生来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请回答:《人权宣言》与英国、美国等资产阶级革命中所颁布的文献共同之处是什么?共同之处:都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主张。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探究三 拿破仑帝国1.拿破仑组成新政府的时间。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马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2.拿破 仑的政策有哪些?①对内:制定《拿破仑法典》;②对外:对外战争。3.拿破仑称帝是在哪一年?1804年,改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称拿破仑一世,法国进入了帝国时代。4.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是在哪一年?1812年,拿破仑率军远征俄国失利,元气大伤。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探究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把本课的知识线索理得清楚明了。学生对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开始标志、重要文献以及法国大革命意义掌握较好。对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以及科学地评价拿破仑尚存疑惑,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准确说出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发明时间、发明者、作用)及出现的能源。正确阐释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简单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纺织技术的革新1.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2.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知识点二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3.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4.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5.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知识点三 火车与铁路6.1825年,由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7.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8.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9.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0.从18世纪后期起,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从英国开始?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探究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1.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①最早的国家——英国;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2.阅读下列材料,动脑筋想一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1819年,在瓦特的讣告中,对他的改良蒸汽机这样评价:“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3.交通工具的革新。1825年,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探究三 工业革命的影响1.阅读下面的材料,综合如图,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③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2.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氛围较好。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掌握较差,不能够联系中国历史进行理解。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熟练说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能用主要史实说出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3.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你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诞生的吗?它对当时的工人运动起了什么作用?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与恩格斯1.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马克思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后被迫转赴法国巴黎,结识了他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恩格斯。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在那里他完成了《资本论》等著作,1883年,马克思在伦敦去世。2.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知识点二 《共产党宣言》3.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知识点三 第一国际5.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6.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 国建立支部,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7.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马克思与恩格斯阅读教材,概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①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②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③马克 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 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⑤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 言》在伦敦正式出版。探究二 《共产党宣言》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作者、内容及意义。时间:1848年;作者:马克思、恩格斯;内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等;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探究三 第一国际1.叙述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的原因。发展原因: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2.简述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表现。①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 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入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尤其探讨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重大指导作用。整个环节,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在合作与分享中获得了知识,升华了情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