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3课时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班级学生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2.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通过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实验室规则;常用仪器名称;药品的取用和称量方法难点药品的取用和称量方法学习过程【自主预习】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写出连接玻璃导管、橡胶塞、胶皮管、组装入试管的操作步骤:【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讨论下面的问题。一、连接仪器装置:为什么连接装置时要先用水润湿?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为什么?二、洗涤玻璃仪器:1、总结正确清洗试管的方法:(用简明的语言回答)2、怎样说明仪器已洗干净:【尝试练习】自己动手,按照教材P22页实验1-7要求完成装置连接,并检验气密性。实验完成后,将所用的试管等玻璃仪器都刷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当堂演练】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2.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A.用镊子B.用玻璃棒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D.直接倒入4.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全部错误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单元小结一、常用的仪器1、试管2、烧杯3、锥形瓶4、集气瓶5、漏斗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7、量筒:用于量取的仪器。不能在量筒内,决不能,也不能在量筒里。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可。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②也不可用(以免失火)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二、基本操作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取用6、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2)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在桌上,向着手心(防止)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A、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保持水平。俯视读数,仰视读数。6、物质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A:给液体加热主要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切不可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防止产生的)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注意: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三、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四、仪器的连接五、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溶液冲洗。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溶液冲洗。D: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七、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二纸”指①②;“三靠”指①②③八、活动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2、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小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和而吸入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九、概念识记1、化学是在、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的科学。2、和等科学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和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3、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5、物理性质:。化学性质:。6、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