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2)具体表现: 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C.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3.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7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 ①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为独立的手工工厂。 ②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③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四川的煮盐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台湾的熬糖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几乎和西方同时产生,但发展缓慢,长期不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中国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因而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b.封建国家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在国内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贬低商人社会地位,并严重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c.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次禁止海外贸易。 ⑤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 三、学法指导 (一)综合法:明清是我国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可以将以前各朝代经济发展的内容按农业、手工业、商业分类,并作一梳理、汇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下: 1.农业 ⑴农作物: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商周时期:“五谷”;汉代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明朝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⑵工具:商周时期:木、石、骨、蚌(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唐朝时期: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7⑶耕作技术:商周时期:选种、施肥、治虫害;春秋战国时期:牛犁耕并推广(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两汉时期:耕犁装犁壁翻土碎土,早欧洲千年;西汉播种耧车,二牛抬杆的牛耕法推广。 ⑷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都江郾(战国秦李冰);秦朝开凿了灵渠;隋朝时期京杭运河;元朝的会通河、通会河。 2.手工业 ⑴青铜铸造: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⑵冶铁业:春秋战国:铁农具使用,说明冶铁业发展。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⑶陶瓷业:商周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唐朝的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最为有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⑸纺织业:西汉丝织业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很高。新疆出土的东汉丝袜,蜀国丝织业兴旺蜀帛行销三国。北宋丝织品以江浙和蜀地为中心。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丝织业发达。 ⑹造船业: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宋朝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泉州、广州是造船业中心。 ⑺造纸业:西汉前期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商业 ⑴城市: 两汉时期:城市都设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西汉长安、东汉洛阳人称东西二京,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两宋时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有早市、夜市。元朝的都市以大都最为著名。明清时期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 ⑵交通: 7隋朝:开凿大运河。隋唐时期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元朝的交通运输业:陆路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海上南北海运的开通、内河航运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 ⑶货币:秦朝: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两汉时期: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五铢钱)。北宋“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4.对外贸易: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开通了沟通中西交通和贸易往来的路上要道“丝绸之路”,汉武帝之后,西汉商人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唐朝时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文明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5.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 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⑵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⑶五代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⑷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二)准确理解概念: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历史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应先准确把握这些基本概念。 机户:中国古代专门从事手工、丝棉织业的从业户。又称机坊、机家或机房。自宋以至明清,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泛指个体手工业人户和绸缎商人。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闭关政策: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在这里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闭关政策在清朝时得到了严厉的执行。闭关政策的具体表现海禁,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准广州一地通商。 7(三)列表法:明清经济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四方面内容,通过列表将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情况归纳、整理,以体现明清经济“发展”的含义。并且使我们对历史知识体系有一个条理清晰的把握: 分类发展的表现备注农业引进的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经济作物的引进,促进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工商业城镇兴起;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城镇发展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手工业南北方都有棉纺织业基地;苏州、南京先后成为丝织业中心;景德镇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商业城镇兴起,北京、南京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商人数量大大增多。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雇佣工人为他劳动,这就是资本主义的萌芽 (四)分析法:分析史料: 材料一、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材料二、“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民谣; 材料三、“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徐光启《农政全书》 材料四、山东邹县“鬻布于邻”。──吕坤《实政录风宪约》 通过以上史料的分析认识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分析课本补充的《醒世恒言》的资料,来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且进一步认识到明朝中后期社会生活发生的这一新变化。 分析课本乾隆皇帝至英国王信函中的几句话、清朝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掌握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史料得出结论,从而掌握一种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五)联系法:例如,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城市的普遍建立和大商人的增加,是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在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的历史现象。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一政策对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联系地看问题,才能正确解释历史。 7(六)讨论法:搜集有关闭关政策的资料,进行讨论,从而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带来的严重后果。 (七)时政结合:学习闭关政策,联系今天的改革开放,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影响,认识到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改革开放推动国家的迅速发展,从而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决心。 (八)图文结合:通过《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图,认识明朝松江府棉布业优于全国,观察棉布上面的龙凤、斗牛、麒麟等花纹等,来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通过《清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图,体会制瓷业的兴旺发达和高超的技艺。通过《皇都积胜图》《徽商的房舍》图,来体会清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明清社会经济一个显著的特点。通过《广州十三行》图,来理解闭关政策的做法。 四、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萌芽,闭关政策的原因、做法、影响。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于闭关政策的知识点,可能连接今天的改革开发,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时政热点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转而考查清朝实行的与改革开放对立的闭关政策。 五、中考试题分析 例1.(2022年成都市)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解析:此题考查了闭关政策的含义。闭关政策并不是与外界完全隔绝,而是对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答案:D 例2: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原因是( ) ①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阻碍手工业的进步②不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 ③使清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④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朝更加落后而无力抵抗外来侵略,故答案是C。 7答案:C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苏云台山四个口港,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后来,……清政府……只开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理管理对外贸易。 回答: (1)清政府为什么把开放的四个海港通商改成仅留一处? (2)“一处”指什么地方? (3)清政府的这种政策叫什么?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数字变化,“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处海港”,后来“只开一处”,再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给予的信息是限制对外贸易。了解这些,结合设问内容答案就十分明了了。 答案:①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须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在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②广州③闭关锁国政策。 作者简介:高会学,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教师。多次参加编写教学著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历史学习A、B、C》《历史选择题的特点及解法》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的《中学政史地》杂志发表。《空想社会主义面面观》在海南省考试局主办的《考试报》发表。《2022年中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特点》在《中学生学习报》发表。《胡锦涛出席八国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如何理解“绥靖政策”及英、法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等在《中学生导报?历史快递》发表。 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uxue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16911号-6
优学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如有知识产权人不愿本站分享使用所属产权作品,请立即联系:uxuekecom,我们会立即处理。